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_唐荣鑫

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_唐荣鑫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山泉镇对宝中心学校

如果说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是为了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初中阶段的数学学科不仅仅是为了教授数学知识,同时也需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思维,并且学会自主学习与探究。但是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这些问题的实现是有一定难度的,就需要对于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提高学生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问题导学法可以起到较好教学效果,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思辨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的特点分析

在课前对学生进行提问,来引导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思考,学生即可以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即是问题导学法。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与自学能力,重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教学改革当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提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必要的引导,来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因而问题导学法也可以称为问题情境教学法。

与小学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相比起来,初中阶段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有了明显的加深,因而作为数学教师而言,不能仅仅采用填鸭式教学来向学生灌输知识点,而需要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且确保这引动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可以在课堂进程当中得到利用。数学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思维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将其与教学的需要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其教学效果发挥。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研究与探索问题,保证问题可以与课堂情境的设立相对应,让学生可以积极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学生也可以应用自身的发散性思维来及时起先思考,将自己的思考结构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可以让学生对于自身的数学学习情况形成一定的了解。

因而总结起来,应用上述步骤,学生即可以及时地对数学知识学习情况进行反思,同时尽快地将新知识化为自身可以利用的能力,并且结合问题来完成对自身的审视,寻找自身的不足。基于问题导学法,学生也可以及时地将自己内心的思想变化加以记录,这样即可以更好地夯实基础,实现知识内容的吸收,同时让学生形成反思、自我审视的习惯,这对于未来阶段的学习来说也是十分有利的。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

首先,在正式上课之前数学教师应当要求学生课前预习,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知。这样不仅有利于避免上课时出现听不懂、感到吃力等情况,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动力。在设计具体的数学问题时,需要注意以下五点:①提问必须与数学教学重点相契合,只有紧扣目标的提问才是有效的,才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②提问必须要有助于学生提高数学问题解决能力;③所提问题一定要具有思维价值;④提问内容必须具体准确;⑤提问方式应当灵活多变,可以根据具体内容进行转变。以讲解一元一次方程为例,教师就可以利用步行时间和步行路程之间的关系,创设出一定的问题情境,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内容。

(二)引导学生进行思索和研讨

使用问题导学法时,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引导初中生去思考分析和讨论相关问题。这一环节可分为以下三大具体步骤:①引导学生详细分析数学问题,确保学生对所提问题具有清晰了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巧妙点出数学知识和所提问题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找出适合的解决方法;所谓的问题引导就是指在提出的问题的基础上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对问题的探索过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称之为问题导学法要想实现最好的教学效率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设置难度适中的问题,让学生在可以理解和解答的过程中摸索出真正的答案内容,对教师设置的教学问题的解答过程就是教学的过程,所以教师在问题导学法中必须要包含对问题的设置这一项目。设置的问题的重点和难点都应以初中数学教科书为模板,要在初中学生可以掌握的范围之内,只有同时达到这些要求才能够完成对知识的解答。初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知识的掌握能力都是有限的,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接收知识的能力来设置相对应的问题,一旦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的理解能力之外学生就无法正确地解答必然会对教学的成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初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是教师设置数学问题的前提条件。③在完成数学模型的提取和构建后,让学生自行完成求解过程。在这三大步骤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初中生完成所提问题的分析,帮助他们提取关键信息内容,引导他们总结问题中的变量关系,并最终选择最合适的数学模型。学生必须保持正确的思考方向,才不会导致思维过于发散,或陷入思考误区。

(三)拓展和互动

完成前两个步骤后,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就进入了巩固检查阶段。使用课后习题来考核学生的掌握程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可行办法。教师可以适当精选部分代表题型,要求初中生独立完成习题作业,以便他们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进一步的知识扩充。

(四)采用前后呼应的方法进行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

在进行初中数学问题导学法时可以大体分为两种方式,首先应当根据数学课本教材内容来设置疑问,这种设问的方法更加注重对教材课本内容的研究和探索,以数学方法为前提的设问是另一种问题导学法,这两者的问题设问方法不同自然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而这两者不同的设问方法自然收到的教学成效也是不同。由此不难看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进行数学问题导学法,并且从教学实例中去设问,在设问的基础上再进行问题转换最后回归到设问问题上,所以提出的数学问题应当紧随着加以解决,这样才能让课堂更加完整,形成前后呼应的状态,让教学更加专业和完善。

三、总结

在前文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当中,适当地应用问题导学法,一方面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在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的学习内容有了明显的加深,同时不少学生也感到吃力,而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当中的重点与难点,提前发现问题,更好地为学生答疑解惑。本文结合问题导学法的特点以及优势总结了一些应用要点,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张春金. 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学周刊, 2017(36):61-62.

[2]姚玲.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考试周刊, 2016(58):67-67.

[3]侯作明.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吉林教育, 2017(22).

[4]章建潮.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4):33-34.

论文作者:唐荣鑫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探讨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_唐荣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