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低碳出版战略与实施路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路径论文,战略论文,我国论文,低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023(2010)04-0105-D6
一、低碳出版战略的必要性和意义
低碳出版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以低能耗、高产能为目标,可以极大地促进新闻出版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由高碳、高能耗向低碳、低能耗的目标。具体来看,实施低碳出版战略具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意义。
1.低碳出版是我国在出版行业把哥本哈根会议承诺落到实处
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正式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体现了中国高度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发展低碳经济的决心。要想落实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庄严承诺,需要我们国家在经济布局方面,以低碳、绿色为核心诉求,各部门、各地方政府、各行业都要做好“碳预算”,实现各行各业的低碳化发展。新闻出版行业在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布局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是名符其实的朝阳产业。新闻出版行业推行低碳出版战略是推动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
2.低碳出版是出版行业增长方式、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低碳出版给新闻出版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方式,即和谐式、革新式的增长方式,将推动整个行业的产业格局升级,低产能、高能耗环节会逐渐被革新的新兴业态环节所取代,从而极大地促进新闻出版行业自身的发展,使之呈现出绿色、健康、创新的发展态势。
而于整个国民经济而言,低碳出版也会构成出版强国的新增长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冯飞认为,从我国经济自身的内在发展需求上看,“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还是靠重化工业拉动,但目前重化产品已经告别了短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必须要有新的产业来接替。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看,国际上在倡导向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型,我们应该抢占全球产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制高点。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新亮点[1]。而新闻出版行业又是文化产业中的重中之重,是更为核心的朝阳产业。
我们国家要想变文化资源大国为文化产业大国,变出版大国为出版强国,关键在文化产能的创新,出版产能的创新。其创新的动力和途径,与低碳出版战略不谋而合。通过低碳出版战略,将新闻出版产业升级,推动新闻出版企业新技术和生产的结合,利用新兴业态打造出具有强大传播实力的中国出版品牌。
3.低碳出版是落实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需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出版大国,中国出版走上了世界舞台,发布中国声音,展现中国形象,软实力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但是从发展规模、格局、方式或质量来看,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都存在着很大差距。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27家出版集团中,资产额在50亿元以上有11家,还有10家是在20亿以下[2]。
要想加快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从出版大国到新闻出版强国,必须要经历“质的飞跃”。低碳出版战略将为这种“质的飞跃”带来硬动力和软动力。
(1)硬动力
低碳出版战略,将改变原有企业生产、传播和发行模式,在各个领域推动新技术和新业态的融合。从产业结构和比例上,逐渐减少原有低端产能散滥问题的出现,推动整个产业的技术和产品升级。利用低碳发展模式,整合调配各种资源,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捆绑理念,使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产业各链条形成新的范式,形成一种新的集约化升级动力。
(2)软动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所显示的,不是“好战”的中国,而是可以与世界各国合作的中国,是强调和睦、和谐、和平的中国,是以人为本、仁者爱人、有宽容精神的中国,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中国,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君子之国[3]。
低碳出版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本质精髓相契合。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本质精髓是“和”,体现在和睦、和谐、和平的理念上。低碳出版充分展现了中国软实力的“和”本质,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国家与世界的和谐。
而且低碳出版战略符合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战略要求,既体现中国的和谐世界观、价值观、经济发展方式,也符合世界主流的价值倾向。通过打造低碳出版行业,可以创造出中国软实力的绿色文化和“和谐文化”影响力。
二、低碳出版战略的具体实施路径
据美国绿色出版倡议协会(GPI)和书业研究集团(BISG)于2008年3月10日公布的调查报告——《环境发展趋势与气候影响》中的数据显示,2006年美国共生产图书41.5亿册,销售量共计30.86亿册,共用纸160万吨,其中可循环纸占5%,平均的退货率为25%。整个美国书业每年的碳排放量高达1240万吨,平均每本书8.85磅,其中由于对森林的砍伐而造成的碳排放量约占62.7%,造纸、印刷业占26.6%,发行和零售占12.7%,出版业占6.6%[4]。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对森林的砍伐方面造成的碳排放量比重是比较大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尽量减少对于森林的砍伐,寻找更加节能、减排的替代材料;其次,造纸和印刷业碳排放量也比较高,需要提高纸张的循环、再生利用率,使用其他低耗能替代材料,印刷业应注意印前、印中、印后各环节进行减排;发行和零售领域,可以构建多种发行销售平台,如利用网络平台、数字平台和移动终端平台,并且传统发行零售可降低库存和备用印刷量;出版业也应寻求低能耗的出版方式。
1.出版环节层面
从出版环节层面来看,应从纸张—设计—印刷—发行—读者—回收这几个相关环节来实施低碳排放。
(1)纸张
在出版环节的碳排放数据中,我们看到了对于森林的砍伐以及造纸方面碳排放量是比较大的,因此,这些环节成为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低碳战略的重要部分。
首先,改变造纸原料结构、建立循环产业链。我国传统造纸业以草浆为主,其比例高达80%以上,而世界造纸业发达国家木浆比例高达90%。这种不合理的原料结构造成的严重污染,主要来自麦草化学制浆的排污[5]。所以,我们要调整原料的结构比例。另外,由于原材料砍伐会造成较大碳排放量,建议建立循环产业链——以纸养林、以林促纸,通过人工林实现碳吸收与碳固定,争取实现碳排与碳储存平衡。
其次,以碳排放环保标准重塑造纸产业结构。造纸行业是我国进行污染排放控制的重点行业。2008年8月1日,国家颁布了“制浆造纸排放标准”,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而距2011年7月1日再次提高环保标准的时间也并不遥远。这些标准的实施提高了造纸行业环保准入门槛,加快了一批环保设施不健全的造纸企业的淘汰进程,也促进了造纸产业的结构升级,不仅提高了规模效益大的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推动了低碳经济下中国造纸行业健康、长远、有序的发展。
第三,加大再生纸、循环纸、石头纸的使用。最新数据显示,全国出版业每年折合用纸量约为542.7万吨。而如果多使用废纸回收再造的再生纸,便可以减少树木的损毁[6]。再生纸是以废纸做原料,将其打碎、去色、制桨,经过多道工序生产出来的纸张。其原料的80%来源于回收的废纸,因而被誉为低能耗、轻污染的环保型用纸。再生纸是对原用木浆的再次利用,而一般的木浆纤维可以使用3~5次,原来的木浆纸回收二次利用后还是木浆纤维。这就节约了木材的使用量,保护了森林,保护了人类的天然氧吧。
对于库存书进行回炉,也是对于纸张的循环使用,既减少库存,又缓解了部分用纸压力。
石头纸的主要原料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造石头纸不需要砍伐木材,不使用水,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添加大量强酸、强碱、漂白剂等化学药品,不排放废水、废渣和有毒有害气体及物质,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整个工序能耗仅为传统造纸工艺的三分之二。
(2)设计
建筑大师密斯·凡德罗提出“少即是多(Less is more)”的设计名言也符合了当下的“低碳”设计理念,“少即是低碳”。这种“少”,强调的是在内容表现含量和价值不变的情况下的精简和简约。针对新闻出版的设计,包括内容编排次序与结构的设计、印刷样式的设计、出版载体的设计、外包装设计。在新闻出版的设计环节实施低碳化,主要表现在版式简约、外包装设计材料和实现方式环保以及低碳出版载体(新兴业态)的选择。
(3)印刷
印刷环节属于碳排放量较高环节,要做到低碳印刷应注意印前、印中、印后各环节进行减排。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印刷理念、技术以及格局上下一番功夫。
第一,印刷环节应树立有效印刷理念,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印刷量,降低能量消耗、降低环境污染以及碳排放量。而按需印刷比较好的体现出了有效印刷的核心。现在的POD就是按需印刷,把一本书放在网上,只有用户想要的时候才去印,而且通过数码印刷打印的成本并不高,一本200页的32开的彩色封面、黑白内容打印的成本应该是在30元以内,这已经成为一种非常好的环保出版概念[7]。
第二,在印刷技术方面上,首先要倡导绿色印刷技术。传统印刷中所使用的油墨、三废和覆膜等都可能影响环境,造成较大污染。所以应大力发展环保柔印。现代柔印使用多为水性、醇溶性以及UV等环保油墨,符合绿色环保包装印刷要求。
其次,采取其它新兴业态技术手段推动印刷行业发展。从传统印刷手段,转向数字印刷和网络技术印刷手段,通过采用网络新技术手段,将低端过剩的印刷产能逐步清出市场,不断调整印刷业的产业结构,保持印刷业健康平稳发展。
第三,从印刷业格局上,不仅要加强盗版印刷治理,取缔无证无照地下印刷窝点,查处违规印刷企业,整肃和规范印刷市场秩序,以便在整体布局上减少非法印刷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碳排放量,还要发展环保印刷,淘汰落后产能。印刷业在我国新闻出版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我国印刷业在长期快速发展中所积累的集约化程度低、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区域发展不平衡、印刷技术装备水平总体偏低、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矛盾和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特别是我国印刷业点多、线长、面广,生产经营情况复杂,低端产能散滥问题突出。低碳出版战略在印刷行业中实施,最重要的就是以环保、技术和产能角度,对整个行业进行重塑。依靠政策力量、市场力量、技术力量淘汰印刷低端落后产能,从而提高印刷行业生产效率、推动印刷产业整体转型与升级、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量。
(4)发行
在发行环节,低碳出版要求增强有效出版,降低无效和低效出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要在传统发行渠道的基础之上,走传统发行渠道革新、新兴发行渠道并举的道路。一方面,在传统发行渠道通路上,建立新型物流形式,建设一批辐射全国的区域新闻出版物流中心,并推动有条件的企业跨地区、跨国连锁经营。这种业务集合,立足于整个流程和数据库技术,可以优化资源、节约成本、减少不必要的流通过程所造成的反复碳排放消耗。而另一方面,就是鼓励使用低成本、零运输、零印刷的新兴发行渠道,广泛使用网络发行、手机发行、电子发行等多种方式。
(5)读者
读者是新闻出版发行环节当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整个出版发行的市场终端。读者阅读的低碳化,无疑会反过来为新闻出版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因此,低碳出版战略在读者层面上,要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追求供求关系的平衡,提供适合读者需要的内容,提高新闻出版的有效利用率,避免提供低层次、同质化内容产品。这需要对读者阅读需求和读者阅读方式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当下读者群体产生了很多新变化,存在很多碎片化时段的阅读方式,产生了地铁族、公交族,开始寻求短阅读、微阅读。
第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现,2009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在内的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2.0%。我国18—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0.1%。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接触过数字化阅读方式的国民比例达24.6%,其中,有16.7%的国民通过网络在线阅读,有14.9%的国民接触过手机阅读。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是数字化阅读方式中的主流[8]。既然出现这样的阅读趋势变化,我们的新闻出版行业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找到读者需求的对接点,这样可以降低无效出版和低效出版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碳排放量。
其次,引导读者低碳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将碳排放作为一个影响阅读的考虑因素。
(6)回收
回收强调的是已有出版资源的循环使用和再利用。对于一些库存图书、教材、报纸等进行回收纸张再利用,降低森林砍伐造成的高碳消耗。
2.出版形态层面
低碳出版战略要求出版产品从量的增减向质的提高迈进。在推动中国新闻出版行业规模扩大的基础上,更加讲究新闻出版高质量升级。树立全媒体出版概念,在纸质出版基础之上,开展多种非纸介质的新兴出版方式,包括数字出版、网络出版和手机出版等。
低碳战略表现在出版形态上,强调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出版
传统出版方面,无论是从内容策划、纸张选择、版式设计、印刷方式和发行方式都需要进行革新,要走低消耗、高品质低碳品牌战略。从环节、个体企业再到整个产业寻求整体的升级。而在升级过程中,要追求精品意识。精品意识体现在内容策划的中国化与世界性,体现在表现形式的主流化,更体现在传统出版的各个细节之中。
(2)新兴介质出版
据相关数据显示,阅读1磅印刷纸张排放二氧化碳4磅,1磅课本排放二氧化碳5磅,1磅报纸排放二氧化碳3磅,而1个电子书(e-Book)平均1年可以替代22.5本纸质书籍减排二氧化碳168千克。如果将全国5%的出版图书、期刊、报纸用电子书刊代替,每年可减少耗纸约26万吨,节能33.1万吨标准煤,相应减排二氧化碳85.2万吨[9]。可见,利用数字化的替代材料代替纸张出版,可以降低碳排放量。在多种媒体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推广下,电子书被广泛认可,成为数字出版也是低碳出版的先锋产品。2010年1月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更是明确提出新闻出版业将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其中之一就是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
目前,手机出版、手持阅读器发展势头迅猛。手机媒体的移动性、随时随地传播的特点,使得手机可以在碎片式的时段——尤其是一些闲暇时段、移动进行时段进行填充、满足需求、创造价值。空间的缝隙,主要就是固定化和移动化的缝隙,贴身便携有效地解决了这一地点转换问题。内容的缝隙,主要可以通过手机媒介探索“捆绑效应”产生的各种新兴媒介形态来进行满足和补充。手机媒体是一种融合性的媒体,它是个人通讯、无线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技术)与多元化大众传播内容的总和。随着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尤其是3G的到来,手机媒体对于各种不同层次内容的提供将呈现跨越性发展。传受主体之间的缝隙,主要指的是原来传受主体的地位角色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和限制,而手机媒体的互动性以及个人媒体的发展趋势会弥合这种缝隙,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正是由于其弥合缝隙媒体特性,使得手机出版方式受到了业界人士和用户的广泛关注。
手机出版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手机小说、手机报纸、手机杂志、手机原创文学、手机游戏、手机(无线)音乐等门类齐全、灵活多样的手机出版格局。其突出特点就是零纸张、零印刷、零运输成本的运营模式,是较为典型的低碳生产传播模式。
3.出版主体层面
实施低碳出版战略,在出版主体层面要解决好三大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
(1)新闻出版行业自身
新闻出版行业要认识到低碳出版战略是契合我国出版强国发展规划的战略选择,是新闻出版行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开展低碳战略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新闻出版行业实施低碳战略,确实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和技术投资,需要权衡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对于一些产业环节和链条,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和影响。但新闻出版行业要想大踏步前进,转变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是关键。低碳出版战略恰恰起到了促进发展方式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作用,构建起国家出版强国的新增长点。与其被动应对受到冲击和影响,不如主动出击寻找新的发展道路,虽然可能会面对一些困难和困扰,但其前景是光明的。
(2)管理部门
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在实施低碳出版战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既是规划者、倡导者、引领者,更是辅助者和推动者。既要在政策领域,构建规划低碳出版战略实施的政策依据,实施步骤和道路,更要给予相关产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推动其产业调整和技术革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要有步骤进行低碳出版概念宣传、行动指南的确定到政策法规的制定,将低碳出版战略深入到个人理念和企业经营行为当中。
(3)消费者
企业是低碳消费产品的提供主体,也是联系低碳生产性消费和低碳非生产性消费的桥梁。但是没有终极消费者的非生产性消费的支持,供需关系不可能良性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消费者提高低碳消费的理念与认知,并且适当让度一些消费投入,给予低碳出版行业终端利润动力。对于低碳出版产品的市场,一些专家认为不要低估消费者,美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70%以上的读者支持为环保多支付成本[7]。
三、相关对策与建议
1.利益协调
在政策层面,我国相关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协调各层面的利益。主要应该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一、协调社会发展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二、协调企业低碳投入成本与低碳出版利润的矛盾;三、协调出版产业链各环节要素之间的利益;四、协调出版行业低碳产品供应与用户低碳消费需求之间的矛盾。
当然这也需要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形成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共识,某些环节让渡部分利益,最终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多赢。
2.国家扶持
2010年已经成为低碳政策年,国家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来扶持实施低碳出版战略。采取政策倾斜和相关优惠政策,鼓励相关产业进行调整、革新和升级。在资金层面上,加大对于优势企业和环节的投入,并且以国家政府牵头,进行产、学、研低碳出版道路规划,给予新闻出版企业技术与知识的扶持。在税收方面,采取更多优惠政策,给予低碳出版企业更多的实惠,降低它们的创新风险、减少它们的后顾之忧。另外,政府可以鼓励不同地区的新闻出版企业开展优势互补策略,以强带弱,实现碳平衡。
3.行业社会责任
行业社会责任方面应减少低效出版和无效出版。如何判定哪些是低效出版和无效出版呢?这需要通过市场反馈调查、企业出版业绩、读者反映程度、国家相关文化管理部门监测来共同判定。
出版行业在各个环节应做好“碳预算”,严格按照碳预算标准展开各项活动。在生产、制作、传播各环节建立“碳足迹”标示制度,这是一种斤斤计较的生产方式,并可以根据“碳足迹”标志,调整各产业环节的碳排放比率,逐步地降低碳排放量。
收稿日期:2010-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