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分析研究与趋势预测论文_项兆会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分析研究与趋势预测论文_项兆会

浙江中土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省杭州市 310023

摘要:本文在对2016年全国地质灾害灾情统计和各省工作总结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2016年全国地质灾害总体灾情特点和防治工作情况及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并对全国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绩进行了归纳,研判了2017年的严峻防灾形势,提出了工作安排。

关键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

1、灾情及特点

1.1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中小型和自然因素引发占绝大部分,从类型看,滑坡7403起、崩塌1484起、泥石流584起,分别占总数的76%、15%和6%。从等级看,中小型地质灾害9648起,占总数的99%。从引发因素看,强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引发的8937起,占总数的92%。全年9710起地质灾害中,导致人员死亡失踪的190起。

1.2西南和中南地区部分省份灾情相对较重

地质灾害造成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26人死亡失踪,中南地区的湖北、湖南、广东、广西92人死亡失踪,分别占总数的31%和23%。以上8个省份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占总数的72%。

1.3重点防范地区成效突出

三峡库区连续14年未因地质灾害导致人员死亡。湖南、四川、云南、甘肃等4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省份未发生重大伤事件。四川连续3年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保持在历史最低位水平。

1.4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福建泰宁“5?8”泥石流(36人)、贵州毕节“7?1”滑坡(23人)、新疆叶城“7?7”泥石流(42人)、浙江遂昌“9?28”滑坡(28人)等4起地质灾害造成129人死亡失踪,占总数的32%。灾害发生后,国土资源部随即启动应急响应,派出专家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助和指导地方妥善完成应急处置工作。

2、防治工作部署实施科学有力

2.1强化研判部署,精心谋划全年工作

2016年2月召开全国地质灾害趋势会商会研判形势,3月印发通知对全年工作做出安排,4月召开视频会对汛期工作作出全面部署,7月又召开紧急视频会,对汛期工作再动员、再部署。从年初到年尾,针对雨情汛情及时下发通知,提醒督促相关地区启动应急预案,防灾人员上岗到位。7月21日,姜大明部长主持召开党组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抗洪抢险救灾重要讲话并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四川省召开省委常委会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贵州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全年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23次重要批示。总的看,各地将地质灾害防治提到“生命任务”高度,切实予以部署落实,确保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2.2强化监督指导,突出巡查排查复查

部负责同志先后带队到山西、福建、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甘肃、新疆等省份及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地区检查指导,确保防灾工作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各地充分发挥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湖南省汛期前组织2000人对全省2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排查,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全面覆盖的排查网络。广西国土部门与教育部门紧密合作,开展全区中小学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排查,将威胁到学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全部纳入重点监控范围,保护了1103所学校、50万多名学生的安全。

2.3强化监测预警,推广成功避险经验

会同中国气象局继续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作全国性气象预警产品173份,通过中央电视台和网站发布136次。5月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甘肃省兰州市和临夏州东乡县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经验。7月召开新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研讨会,深入研究新疆叶城“7?7”泥石流成灾模式,举一反三,有针对性指导西北类似地区做好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湖北省对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分网格,通过压实乡镇政府、国土所、地勘队伍技术人员、村干部防治责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支撑作用,形成“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确保群测群防体系发挥最大的防灾成效。

2.4强化应急处置,有效避免更多损失

5月举办全国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暨应急技术培训班,对2016年应急工作提出要求。10月先后召开南方和北方地区应急专家研讨会,提升片区专家技术支撑能力。12月召开应急工作总结及经验交流会,总结2016年工作,部署2017年重点工作。部层面每年修订完善《应急值守工作手册》,全年坚持应急值班制度,共安排700人次24小时值守,接报并处理各地灾情、险情和预警等各类信息600余份。2016年,全国共成功处置地质灾害灾情险情13000余处,未发生因二次灾害导致人员伤亡事件。各地出现多起避免重大人员伤亡的成功避险案例,如7月17日,湖南省湘西古丈县默戎镇发生坡面泥石流,由于预警准确、撤离及时,损毁房屋5栋14间,500人得到成功安全转移,未造成人员伤亡。重庆市研发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建成、建实市级和40个区县级应急调度中心并实现互联互通,在应对处置重大灾情险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3.1调查评价取得重大进展

在全面完成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初步调查的基础上,完成了1333个县(市、区)的1∶5万详细调查和12007处隐患的勘查。形成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的汛期“三查”工作机制。基本查明了全国地质灾害现状,全国地质灾害隐患共有282860处,威胁人员1782万,威胁财产4000多亿。完善全国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系统,形成隐患信息动态更新机制。

3.2监测预警得到有效落实

在国土、气象部门的密切合作下,全国31个省(区、市)、323个市(地、州)、1880个县(市、区)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全国共有30万名群测群防员,实现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大部分省份强化群测群防队伍建设,给予群测群防员经济补贴,推动地质灾害监测由“无责任的义务”向“有义务的责任”转变。在三峡库区等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建立专业监测站(点)近3000个,建设完善国家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示范基地15处。

3.3综合治理力度不断加大

2016年,中央财政投入55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全国已有29个省(区、市)设立了省级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年度资金额超过55亿元。全国完成548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工作,保护127万多人的生命安全,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的58万多人实施了搬迁避让。四川省结合新农村建设,整合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土地增减挂钩、土地整理开发等政策项目资金,实现避险与扶贫的精准有机结合,对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成效突出。

3.4应急防治体系逐步完善

全国建立了31个省级、179个市级、990个县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建立了31个省级、270个市级、768个县级应急技术指导机构。组建了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队伍和武警黄金部队专业抢险救援队伍。125名国家级应急专家和2619名省级应急专家在各地分区驻守指导。17个省份形成了专业队伍包县、包乡提供技术服务防灾机制。陕西省按照“对口到市、派驻到县”,将400多名地勘单位技术人员派驻到全部县区,构建“平战结合技术支撑体系”,支持县区做好日常防治和应急处置工作,很好地解决了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

3.5综合防灾能力全面提升

编制出台《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明确今后一段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完成全国1765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任务的基础上,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1120个。连续第三年在全国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活动,组织各种形式宣传教育培训1.7万多场,培训324万人次,组织应急演练4.2万多次,参加演练314万人次。

参考文献:

[1]李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分析研究与趋势预测[J].2015.123-1234

[2]丁就荣.地质灾害与防治措施的研究[J]. 世界有色金属.2017(06)

[3]苏潇.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12)

论文作者:项兆会

论文发表刊物: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30

标签:;  ;  ;  ;  ;  ;  ;  ;  

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分析研究与趋势预测论文_项兆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