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论文_廖细娟

湖南省旺旺医院 湖南长沙 410016

【摘 要】目的:分析在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的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不同时间段HAMD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各时间段的HAMD评分均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应用效果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情况,值得应用。

【关键词】心理护理;心肌梗塞;抑郁;心理状态;患者;影响

心肌梗塞目前成为我国临床治疗中的常见疾病之一,心肌梗塞的发作诱因在临床中多达246种,情绪激动可以导致患者的交感神经出现高度兴奋,导致患者的血压值出现上升,从而引发心肌梗塞[1]。很多心肌梗塞患者在患病后由于对病情认识不足、存在恐惧感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倾向,患者长期抑郁,会给心肌梗塞的治疗及后续康复带来严重影响[2]。我院为缓解心肌梗塞患者存在的抑郁现状,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的相关内容,且经过HAMD评分后存在抑郁症表现。在本次研究中,将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意识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本次研究前服用过治疗抑郁症药物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25例患者。参照组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为48—70岁;干预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9例,患者年龄为51—69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后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接受心理护理,以下为具体方法:

1.2.1 健康教育

在实施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首先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指导患者对自身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让患者通过生活作息习惯的调整等来确保抑郁症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在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可以从运动教育、营养教育等方面入手。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来为患者制定科学的饮食食谱,增强患者的个人体质,护理人员还应当指导患者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散步等[3]。在健康教育中,护理人员还要向患者讲解心肌梗塞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治疗措施、护理方法等,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1.2.2 心理疏导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与患者进行沟通,对患者的抑郁症表现进行观察与分析,还要在倾听患者个人主诉的时候把握患者流露出来的不良心理因素与心理变化情况,还要从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等分析导致患者出现临床抑郁的主要诱因。在实施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注意态度的亲切、柔和,争取让患者充分信任自己,拉近护患关系,让患者可以大胆表达真实心理感受。这样一来,患者可以感受到护理人员对其的关心,自身抑郁情绪可以得到较好的缓解[4]。

1.2.3 家庭辅助

在心肌梗塞抑郁患者护理中,家庭辅助也十分重要。护理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家属,多给予患者安慰与理解,还要真正尊重患者,对于患者想要做的合法事情与感兴趣的事情,不要横加干涉,应当为患者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与氛围,为患者的治疗与休息提供便利条件。这样,患者可以感受到家庭的关爱,对其自身抑郁症状缓解有较大帮助。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之后不同时段的HAMD评分,利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来对患者抑郁程度进行评估分析。患者得分值在8分之下则为正常,得分值在8—20分为可能存在抑郁倾向,得分在20—35分为抑郁症,患者若得分超过35分,则为严重抑郁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9.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 ±s),利用t值对其进行检验,若两组患者数据经对比后P<0.05,表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上表1可以明显看出,干预组患者接受护理后不同时间段的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计算后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很多心肌梗塞患者在患病之后,存在严重的不安、恐惧等不良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很容易导致患者患上抑郁症或存在严重的抑郁倾向,导致患者不愿积极配合治疗。这样一来,患者的功能性残疾情况很有可能出现进一步加重,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会进一步增大,患者在抑郁过于严重的情况下病情会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死亡,这对于心肌梗塞患者的预后十分不利[5]。

随着当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及护理工作的不断进步,护理理念也出现了较大转变,越来越重视人本护理,将“以患者为中心”作为基本的护理理念。在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显现,其对于患者快速康复有积极影响。心肌梗塞为全身心疾病,其护理工作除了要重视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之外,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心理特点、抑郁情况等实施针对性较强的心理护理。在本次研究中,护理人员从健康教育、家庭辅助护理、心理疏导等方面入手来开展心理护理,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抑郁程度,改善了患者的抑郁症状,确保了患者在后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在本次研究中,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接受心理护理。在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的HAMD评分后可以明显看出,干预组患者的各时间段得分值均低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经对比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患者的得分越低,说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弱,因此,本次研究的结果充分体现出心理护理在改善心肌梗塞患者抑郁情况方面的优越性。

结语

在心肌梗塞抑郁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的后续治疗与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于影响,值得在心肌梗塞抑郁患者护理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尹自清.浅析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7):114.

[2]朱桂萍.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9):132-133.

[3]周绪琴.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临床疗效影响的观察[J].环球中医药,2013,6(S2):238-239.

[4]刘立辉.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03):274+276.

[5]周绪琴.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4,1(07):127-129.

论文作者:廖细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19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对心肌梗塞后抑郁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观察论文_廖细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