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内癌早期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探究论文_袁娟娟

乳腺导管内癌早期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探究论文_袁娟娟

苏州市中西医结合木渎人民医院 袁娟娟摘要:目的:探究超声检查在乳腺导管内癌(DCI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DCIS患者术前均行超声检查,根据声像图特征进行分类,并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分析超声诊断DCIS的准确率。结果:超声检查肿块型14例,导管改变型29例;钙化28例,无钙化11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其诊断DCIS的准确率为89.58%,诊断钙化、无钙化的准确率为93.33%和61.11%。结论:超声检查可为DCIS的早期诊断提供准确信息,值得推广及运用。

关键词:乳腺导管内癌;超声;早期诊断

[中图分类号]R4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2-ZYM

乳腺导管内癌(DCIS)是源于乳腺导管但未侵及周围基底膜的原位癌,被WHO定义为癌前病变。若治疗不及时,增生细胞破坏基底膜,致使淋巴细胞浸润或周围基质细胞血管病变,就有发展为浸润性乳腺癌的可能。因此,DCIS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既往采用钼靶X线检查DCIS,可以簇状密集的微钙化为典型特征予以确诊,但在致密型腺体中,钼靶X线检查容易漏诊。超声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图像直观、无创等特点,在致密型乳腺检查方面更具优势,故采用超声技术对DCIS进行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DCIS患者为对象,通过影像学分析进一步探讨了超声在DCIS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因乳房症状而入院就诊的48例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DCIS,均为女性;年龄26~72岁,平均(46.5±8.1)岁;其中,8例有乳头溢液,40例可扪及肿块。所有病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术前施行超声检查,合并胸部外伤、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已排除在外。

1.2方法

选用美国GELogiq E9型彩超诊断仪,探头频率7~12MHz;采用乳腺检查模式,根据需要实时调节探测深度、角度及彩色增益。受检者取仰卧位,对双侧乳房及腋窝部位进行横切面、纵切面、斜切面扫查,留取所发现病灶的各个断面图,观察病灶大小、边界、形态、钙化、回声等情况,并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一步了解病灶内部及周边组织的血流情况。

1.3分类标准

参照文献提出的分类体系及定义进行判定[1]:①肿块型:不同的两个切面均显示出结节占位感的病灶。②导管改变型:有实性回声物填充,导管扩展或扩张改变,主要包括导管扩张型(单根导管扩张型、多根导管扩张型、囊实性导管扩张型)、导管扩展型(单根导管扩展型、多根导管扩展型)、导管扩张扩展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本组48例患者中,超声检查肿块型14例,导管改变型29例(导管扩张型14例,导管扩展型10例,导管扩张扩展型5例);手术病理证实肿块型16例,导管改变型32例(导管扩张型15例,导管扩展型12例,导管扩张扩展型5例);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超声检查DCIS的诊断准确率为89.58%(43/48)。其中,钙化(病灶内钙化和导管内钙化)30例,无钙化18例;超声检查钙化28例,无钙化11例,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33%(28/30)和61.11%(11/18)。

3讨论

DCIS的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系统之中,并未对管壁基底膜造成浸润,相较于其他乳腺癌疾病,其治疗的成功率较高。但这也离不开早期的明确诊断,否则延误治疗时机,最终演变为浸润性乳腺癌,可导致严重后果发生。临床上,影像学技术是诊断DCIS的重要手段。其中,超声检查在DCIS的早期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其不仅可以准确检出软组织病变,还能依据病灶周围血运信号的显示对其进行定性诊断,故采用超声技术检查乳腺病变,可为DCIS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依据。目前,对于DCIS的描述主要是基于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标准进行阐述,而DCIS声像特征的描述则缺少一个独立的分类体系。国内学者尝试以“单纯微钙化型、实性低回声结节型、导管扩张型、结构紊乱型、混合回声肿物型”5种类型对DCIS的超声表现进行分类,但也存在图像特征交叉、定义不明、概括不全等局限性[2]。一般情况下,DCIS的超声图像表现大致可以被分为导管型、肿块型2类[3],导管型有扩张表现,内部有低弱的团状回声,超声显示透声差、管腔内有低小回声;肿块型局部可见占位病变,有实质性、囊实性之分,实质性肿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囊实性肿块内部无回声。本研究基于此,结合相关文献的体系及定义对DCIS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肿块型和导管改变型,其中导管改变型又分为导管扩张型、导管扩展型、导管扩张扩展型。本研究发现,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对照,超声检查DCIS的诊断准确率为89.58%,诊断钙化、无钙化的准确率为93.33%和61.11%,提示超声诊断DCIS的准确率与超声分类、病灶是否钙化有一定关系。超声检查显示,DCIS的病灶呈细分叶状,内部回声或不均匀,病灶周边导管呈轻度放射状扩展,周围组织无高回声晕环;DCIS导管改变型病例的病灶内实性部分最大直径在1cm以上,呈不规则形态,囊内液体为血性液体,这与肿瘤侵犯小血管有一定关联;多根导管扩展型、多根导管扩张型的超声特征最具典型,通常伴有钙化,与增生有不同差异。

总之,超声检查用于DCIS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借以DCIS超声分类进行准确判定,可为疾病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指导依据。

参考文献:

[1]叶金.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导管内癌诊断符合率分析[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8,24(18):124-125.

[2]董战军.超声、钼靶摄影对乳腺导管内癌的临床诊断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51):178.

[3]曲福杰.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表现、钼靶影像表现与病理特点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3):16373-16374.

论文作者:袁娟娟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8

标签:;  ;  ;  ;  ;  ;  ;  ;  

乳腺导管内癌早期诊断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探究论文_袁娟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