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水平有了很大进步。为了适应各种建筑工程结构的设计要求,加强对建筑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研究非常重要。但是,随着近年来实际施工应用的不断增加,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不仅对建筑工程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并且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的阻碍。因此,为了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建筑工程发展的速度,必须要加强对框架结构工程施工技术的分析,从而提高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促进社会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建筑行业的新技术不断得到应用,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特别是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具有承重力强、新材料应用范围广等特点,在建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分析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对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和优化具有积极作用。
1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特点
在现代建筑中,由于用地紧张,因此会朝着高层建筑发展已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然而这种现象也使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变得愈加困难。在高层建筑物中,其逐层累加的重力以及负荷变得十分巨大,因此需要足够大的柱体、墙体支撑,对建筑工程项目框架结构施工的技术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在建筑构件的选择中,需要考虑到其是否能够承受地震、风等自然灾害荷载。
2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发展现状
框架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较早,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也要进行不断的改善,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框架结构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高层建筑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框架结构的竖向及侧向的承载能力,从而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设计人员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还需要加强对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荷载研究。此外,还需要从相关安全方面进行考虑,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安全性。随着近年来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并且在高层建筑工程的应用不断提升,目前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已经不断完善,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将会不断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3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3.1.1准备施工材料
在施工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施工材料阶段,需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对于散装的材料,需要将其绑扎、固定好,随后再将其放置于较为安全的地方,或者将其固定在钢架上;其次是堆放在地面的材料,应该进行严格的管理,防止因其滑落对施工人员造成危害,需要用油布将其覆盖,并在油布之上需要用重物将其固定防止滑落。
3.1.2焊接施工的准备工作
在正式开始焊接施工工作之前,应当参照相应的操作流程与规范严格进行焊接试验工作,并且需要对每一批钢筋进行相应的质量检验,是否达到使用标准。此外,取样力学试验工作也需要同步进行,在钢筋质量检验合格之后,还需要抽样检查其焊接的质量,同时还要求各个检查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达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1.3放样与下料施工
在正式开始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其放样与下料都需要有一定的余量,这是因为在焊接工作完成之后,其焊缝出现有线性收缩的现象,并且该工程项目框架结构中的梁等也会拱起。因此在放样、下料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余量。
3.2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模板安装,在进行垫层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每天测算的轴线来测量水平基础,并且通过借助基础平面尺对需要进行边线测量的位置进行测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模板的安装质量,然后根据测量中的标记,有效的控制固定材料的支柱,从而保证模板工程的稳固性,并且还能够提高模板的自身承载力,并且随着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不断进行,市规划载荷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当进行模板侧面安装时,需要加强对侧板的垂直角度控制,并且尽量的控制在安装过程中的偏差,同时利用一些水泥砂浆来充当垫层,确保不会在浇筑施工时出现漏浆问题。其次,在进行框架结构主体模板施工时,因为其结构的支撑体系是立杆,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立杆处于一个坚实的平面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保证上层模板的正常载荷要求,确保整个框架结构主体不会压垮。最后,在进行整体框架结构的模板拆除时,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施工顺序进行拆除,从而保证模板产出后的支架支持能力不会受到影响,避免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质量产生任何的损坏。拆除的模板等要及时的放置到安全地带,从而避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及损失。
3.3混凝土工程技术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要首先控制混凝土的材料质量,做好材料质量检测,确保材料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后续的施工。施工人员还要强化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以改善材料性能。在配比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的对水泥的掺入量进行控制,确保材料强度符合标准要求。其次,要严格把控混凝土材料的运输环节,要采用专业的运输设备,建筑工程项目一般会使用泵运输设备进行混凝土材料的运输,确保在运输过程中避免出现材料的变质情况。运输人员要确保混凝土的及时运输,避免其泌水性产生作用,致使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的浇筑,要确保分层浇筑,且每一层浇筑工序间都要间隔一定的时间,确保上一层浇筑质量合格之后才能进行下一层浇筑,且要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最后,要加强混凝土施工的后期养护,在养护期间,主要应做好温度和湿度控制,控制好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出现结构温变。
3.4内隔墙施工技术
内隔墙施工要点控制,需要从两方面考虑。首先,墙砖最好选择空心砖,空心砖造价低,抗震能力强,内部空间具有艺术美感。其次,内隔墙施工要求少,施工难度低,艺术布局决定房屋价格。因此无论是内隔墙的设计,还是内隔墙的施工,都要遵循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在施工前,为保证施工质量,要对框架剪力墙结构状态进行确认,质量合格后才能进行内隔墙的施工,提高建筑整体质量。
结语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设计环节中,工程项目的框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较为基础,但非常重要,对整个工程的施工以及后期投入使用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每一步、每一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参考文献:
[1]勾向海.房地产建筑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的控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7(03):183.
[2]陈丽艳.浅谈建筑工程中棍架结构构造与设计[J].价值工程,2011,14(18):64-67.
[3]秦德广.探析建筑框架结构在施工中产生的问题[J].民营科技,2011,11(03):293.
论文作者:缪文平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4
标签:框架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材料论文; 模板论文; 隔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