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诚信不可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诚信论文,超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提起超市,人们就会油然生起一种信任感、安全感。在超市购买商品增添一些让人放心舒心的感觉,少了一分上当受骗的担忧。因此,超市商品价格虽然比有的小摊贩出售的商品价格高一点,消费者却乐意掏腰包。令人遗憾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超市的“丑闻”不断,使其信任度大打折扣。一些超市产生的问题,令人难以置信,甚至气愤之极。
前不久,央视《生活》栏目对北京某家大型超市陈肉改头换面当成新鲜肉卖的问题进行了曝光,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市场报》又刊出“芙蓉王遭遇狸猫换太子”一文,又披露了广州市“岛内价”超市将20元一条的红豆香烟当作225元一条的芙蓉王卖的问题,同样令人心惊。上述两个案例,产生在两个有较高知名度的大型超市里,但其做法却有惊人的相同之处。一些大超市如此,小超市的情况又如何呢?
眼下,一些农贸市场改超市的做法,成了各大城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不仅缓解了市容管理酌压力,而且也大大降低了老百姓购物风险,实实在在讲是一项“民心工程”。然而,在一些地方,农贸市场改建超市变了形、走了样。他们热衷于忙圈地、赶进度、求数量、搞形式,却忽视了进货渠道、产品质量以及销售服务的管理。最近记者走访了十几家超市,发现不少超市是从农贸市场进的货,一些柜台也分别租给了外地打工者。在一些货架前记者看到,这里的商品虽然在包装上标注着生产日期和保质日期。但仔细翻看,有的保质期填写模糊不清,有的则写着超前的生产日期。在一家超市的熟食品柜台,摆放着鱼、肉、鸡、鸭等,记者有意在其中的商品包装上做了记号,数天过去,有些食品仍然摆放在那里。一位从事食品检测工作的邻居告诉记者,别再在超市买鸭血豆腐了,因其含有甲醛,别吃带叶的蔬菜,因其农药严重超标,也别买散装的豆制品,因其问题多,一定要买名牌厂家生产的。
超市里其它造假的也不少,不同超市同样服装的标价不一样的现象十分普遍,少则相差十几元,多则相差几十元,美其名曰,进货渠道不一样。一些连锁洗染店也作假,洗衣机当干洗机,湿洗当干洗,手洗当机洗,熨烫当干洗等等。人们到超市是为了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享受到较为满意的服务。如果超市也卖不合格商品,出售不合格的服务,这让人如何信任超市呢?
连锁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是被公认为杜绝假冒伪劣商品的治本之策。但为什么还会接连发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呢?看来,对我国连锁超市蓬勃发展的现状,还不能盲目乐观,规范连锁经营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目前,各地正在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不法竞争等违法乱纪行为。上述超市的经营者、管理者应该警醒、应该自责、应该自重。要讲商业诚心,讲商业良心,要对消费者负责,对超市负责,对社会负责。市场经济是契约经济,信用经济,一家超市能创造“件件真货、时时平价”的氛围,它就能占领市场,不断发展;反之,就会被淘汰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