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R9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143-01
1.病例1
男,65岁,2013年5月13日,发现左乳部肿块10余年,伴红肿痛2周,门诊拟诊:左乳急性乳腺炎。
1.1 体格检查
体温:37.5℃,脉搏:87次/分,呼吸:21次/分,血压:139/95mmHg。
1.2 专科检查
两侧乳房对称,无皮肤破溃,乳头无溢液,左乳外侧象限可扪及3×2×4cm肿块,无红肿,局部皮温高、压痛,略硬,有触痛,波动感不明显,右侧乳房未见异常。
1.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11.5×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12.9%,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9.6%),超敏C反应蛋白35.2mg/L,生化指标正常。穿刺液涂片找细菌,涂片报告: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捡到革兰阳性球菌。培养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1.4 治疗
门诊手术室乳腺穿刺,穿刺液进行微生物培养,给予头孢氨苄(500mg,qid,口服)抗炎治疗。5月15日培养结果示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克林霉素筛选试验阴性,遂改用克林霉素300mg po tid,5月25日门诊随访,治愈。
2.病例2
男,41岁,2015年1月12日,因右侧乳房红肿、疼痛,外院就诊,B超示右乳炎症性改变,细胞病理检查:炎症性改变,予泰能针抗感染治疗,未能明显改善症状。于2015年3月9日,前来我院就诊,“右乳急性乳腺炎”收治入院。
2.1 体格检查
体温:36.6℃,脉搏:9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42/88mmHg。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专科检查
两侧乳房对称,局部皮肤无破溃,乳头无溢液,右乳外侧象限可扪及2×3×2cm肿块,中央处有波动感,有压痛,边界尚清,活动度欠佳,左侧乳房无殊。
2.3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 5.25×109/L(淋巴细胞百分比27.4%,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7%),超敏C反应蛋白19.5mg/L,血沉29mm/h,肾功能指标均正常。
2.4 治疗
比阿培南针0.3 ivgtt bid补液消炎,控制感染。3月11日查房,未见炎症得到明显控制,完善相关检查,排除禁忌症后,于3月12日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术中取部分组织进行培养,可见部分乳腺坏死,术后进行导管引流,3月13引出15ml引流液,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组织培养及引流液培养均培养出路邓葡萄球菌,药敏结果一致,对青霉素及苯唑西林耐药,提示对β内酰胺类(包括含抑酶剂的复合物)体内治疗无效。根据药敏结果,立即选用庆大霉素灌洗伤口,给予万古霉素1g,q12h,静滴,治疗后,引流液减少,3月15日拔除引流管,并于3月18日治愈出院。
3.讨论
临床上,男性乳腺炎较女性乳腺炎病例少,在治疗上有其特殊性,一方面男性生理结构上与女性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女性乳腺炎在哺乳期较常见,治疗上也相对简单,而男细菌性乳腺炎,由于男性生理特殊性,在经验性治疗的同时,更需要结合后续的微生物培养鉴定及药敏结果,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病痛和经济负担,避免造成进一步的感染,甚至败血症。
本两例男性细菌性乳腺炎感染菌对β内酰胺类(包括含抑酶剂的复合物)耐药,在治疗上有一定难度,如未及时进行微生物检查,很难有效治疗。近年来,路邓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有较多报道,且在临床用药方面不能单纯的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待之,在生物学特性方面,路邓葡萄球菌虽归于CNS,但其可产生结合型凝固酶或凝集因子,可以说是在CNS中是致病力最强的,明确的有致病机制:毒素及溶血素、溶菌酶抵抗、黏附蛋白及纤维蛋白结合蛋白等,尚有不明确的其他致病机制,若含有mecA基因,则对药物的选择更难以把握。因此在治疗上,建议临床结合微生物药敏报告,参考MRSA感染的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腺炎在哺乳期女性中较常见,通过乳汁排空及抗菌药物的使用,较容易控制,男性则不然,一方面乳腺不发达,另一方面治疗方式也相对特殊。通过微生物检验,根据结果(鉴定及药敏),结合患者身体状况,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可以较理想的控制感染达到治愈的目的,在外科治疗中,含脓肿的病患通过手术切开祛除病灶并引流结合抗菌药物使用,治疗效果理想,碰到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仅切除加引流常易造成迁延不愈,联合抗生素的使用能起到较完美的治疗效果。
论文作者:陈维增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乳腺炎论文; 葡萄球菌论文; 肿块论文; 微生物论文; 百分比论文; 乳房论文; 男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