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形势比较分析和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发展论文,形势论文,我国论文,地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以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认真贯彻执行“稳中求进,结构调整”的调控目标,努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运行比较平稳,全国各地区无一例外地实现了经济高增长、物价低涨幅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在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总体经济效益有所好转的同时,企业的亏损面和亏损额仍在继续增加,企业之间的相互拖欠有增无减,企业经营仍比较困难。另外,由于历史、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已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中普遍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综合各地区对1997—1998年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分析和预测,我们对1997—1998年地区经济发展态势作了比较、分析。
一、经济增长
在中央稳中求进、货币政策适度从紧的总体方针指导下,1997 年1—9月份全国经济发展呈稳中回落的态势,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4%,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据有关部门初步测算, 一至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左右。从各方面对1997 年经济形势的分析结果看,绝大多数部门、专家学者普遍认为1997年的经济增长低于1996年的增长水平。但是从各地区的分析结果看,1997年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大多省份保持了稳中有升的态势。综合各地分析结果,预计1997年各地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77148.83亿元左右, 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同期增长9.6%左右,其中东、中、西部分别增长9.7%、10.1%和8.6%,地区经济增长呈现中、东、西依次递减的增长格局。
从各地区对1997年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析预测结果中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大多数省份保持较快增长,1997年东部12个省、市、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4406.24亿元,增长9.7%, 高于全国总水平0.1个百分点。其中福建省由于地处沿海,经济的市场化程度较高, 1997年经济增长以12.6%居东部首位。经济增长水平低于8 %的省份有广西和辽宁两个省,广西的经济增幅相对较低主要是由于投资需求增长不高,而辽宁则是由于国有企业比重较大,而且有许多企业属于近期内难以乐观的行业,带有明显的结构调整和转型特征。中部地区继1996年经济增长较快之后,1997年经济发展继续保持较高增幅,中部9个省、区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达到21886.7亿元,增长10.1%, 其中湖北省增长12.0%,为中部地区也为全国经济增长水平之最。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其经济、技术、人才、地域优势已逐渐显现,预计1997年经济增长水平保持在11%左右。增长最低的是内蒙古和黑龙江,分别增长7.4%和7.7%。中部地区各省之间经济增长普遍较快且差异性较小, 表明中部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态势较好。 西部9 个省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10838.65亿元,增长8.6%, 西部地区各省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性也较小,但增速也普遍较慢。增长最快的为重庆市,增长10.0%,最低的为宁夏、甘肃和青海,分别增长7.2%、7.6%和7.6%。重庆增长水平较高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直辖市”效应。 而大西北的几个省区增幅相对较低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工业生产增长水平较低。1997年东、中、西部地区GDP 占全国(这里全国总量水平是指各地区合计值,下同)的比重分别为57.6%、28.4%和14.0%,与1996年相比,东部地区下降了0.3个百分点,中部地区上升了0.4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下降了0.2个百分点。
初步预计,1998年各地区汇总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97729.82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9.8%左右, 基本上体现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方针。从三大地带看,东部地区将达到56492.7亿元,增长10.3%; 中部地区将达到27912.5亿元,增长10.0%;西部地区将达到13726.9亿元,增长7.3%。地区增长速度重新呈东高西低的态势, 但是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在继续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增长变化则不够稳定,时而扩大,时而缩小,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从单个省区经济增长水平看,增长较快的省市依次为福建(16.4%)、天津(13.6%)、河北(13.6%)和安徽(13.6),其增幅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左右,而地处东北的黑龙江和地处大西北的宁夏、甘肃和青海等省经济增长水平在全国范围内仍处在较低水平上。
二、工业生产
1997年1—9月份,全国乡及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4800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1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7个百分点。 其中国有工业和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增速相对稳定,集体工业增幅回落较大。由于工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加大,产销衔接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总体水平有所回升。1997年1—9月份全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87.5%,比1996年同期提高3.83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5.31%, 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三季度各月均在96%以上, 是近几年来的较高水平。市场竞争的加剧,也进一步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1997年以来一些耗能高、污染大的小企业受到强烈冲击,有的已不得不关闭。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97年6月底,全国已关闭6万多家小企业,另有一些中小企业通过改组、联合并入了大中型企业集团,加速了工业资产的流动与重组。经济效益继续向规模大、有资源优势、有市场的企业集中,工业企业效益两极分化的现象较为严重,量大面广的小型企业特别是国有小型企业面临的困难较大, 亏损增加, 下岗人员较多。 据统计, 1997年1—8月国有小型企业净亏损71.8亿元,包括国有小企业在内的国有亏损企业涉及职工达1848万人。从各地区工业生产情况看,也是参差不齐,1997年1—8月工业企业利税总额既有增长234.4%的新疆、 增长69.4%的海南和增长51.5%的陕西,也有负增长20.24%的青海、 负增长8.8%的甘肃和负增长3.7%的宁夏。1997年1—9月份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3.09%)的东部有8个省、市,中部有3 个省,西部也有3个省、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东部沿海地区仍是我国工业生产增长的主导力量,而中西部地区有待进一步努力。
综合各地对1997年工业生产形势的分析预测,1997年全国工业增加值达到20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8%。 其中东部地区完成20598.6亿元,增长11.6%,中部地区完成8368.15亿元,增长12.2%,西部地区完成4244.8亿元,增长12.0%。中部地区的湖南、湖北、安徽和江西等省在京九大动脉的辐射影响下,1997年工业生产形势不错,分别增长18.6%、15.0%、14.9%和13.9%,位居全国前列。
1998年,各地将依据党的十五大会议精神对国有企业的改革、调整做出相应布置,促进国有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同时由于中央政策的支持,非国有工业的增长也会如虎添翼,呈更快的增长势头。此外,我国自1997年10月1日起降低进口商品关税, 利于企业以较小的成本获得短缺的能源、原材料,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因而各地对1998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的预期都比较乐观。初步预测,1998年各地工业增加值将完成37894.8亿元,增长11.9%,其中东部地区完成23760.3亿元,增长12.0%,中部地区完成9380.3亿元,增长11.3%,西部地区完成4754.3亿元,增长12.0%。
三、固定资产投资
1997年1—9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081.6 亿元, 同比增长11.2%,比去年同期增幅有较大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固定资产投资的地区增长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即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相对较高,1997年1—9月份,西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0个百分点,而东、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仅增长8.4%,东部增长9.8%。从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增长情况看,各省投资需求增长水平的差异十分明显,增幅最高的是河北省,增长29.7%,增幅最低的是吉林省,为负增长12.5%,最高增幅与最低增幅相差42.2个百分点之多。从三大地带来看,增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东部有6个省,中部有3个省、区,西部有7个省、 区。西部地区没有负增长的省、区,最低的为陕西和甘肃,其他省均高于全国增幅。东部有3个省、市投资出现负增长(海南-11.1%,广东-1.0%,上海-0.2%),中部也有两省出现负增长。
从各地区1997年新开工项目和计划总投资情况看,尽管东部地区的绝对数额仍然领先,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三大地区增加的新开工项目投资的增长快慢则依次为中、西、东部,1997年1—9月份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增长16.0%,其中东部地区为9.9%, 中部地区为32.0%,西部地区为14.1%,可见尽管中部地区投资增幅较低,但新开工项目投资增加较多促使后几年的投资需求有较大增长。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超过东部地区,表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前景看好,为进一步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提供了一定的投资保障。同时也说明中央加大中、西部发展力度的政策方针在经济实际运行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投资的增长结构不尽合理,即基本建设投资增长大大高于更新改造投资增幅,这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加更新改造投资份额的要求不尽一致。1997年1—9 月份, 全国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7.0%,东部地区增长17.2%,中部地区增长16.0 %, 西部地区增长29.0%。更新改造投资1997年1—9月份全国增长9.5%, 其中东部地区增长10.4%,中部地区增长1.2%,西部地区增长7.1%。可见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更多地是由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基建投资带动的,而更新改造投资尚须加大力度。
根据各省、 市、 自治区预测, 1997 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25331.4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东部投资额为15851.8亿元,增长13.0%,中部为6090.7亿元,增长16.9%,西部为3388.9 亿元, 增长17.4%。比较1997年全国各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西部地区在中央投资政策倾斜的影响下,1997年投资增幅相对较高,西部地区投资增长低于10%的仅有甘肃一个省(为9.3%), 而东部地区各省、市、自治区的投资增长则差别很大,增幅最高的(也是全国最高水平)河北省预计增长30%左右,而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我国经济增长领头羊的广东省,投资增长预计仅为3%左右,北京也仅增长4%左右。中部地区各省、区投资增长相对比较均衡,增长在16%—18%之间的有7个省。
199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的一年,也是召开人大会议各地政府换届的一年。1998年的经济增长水平如何,对各地完成“九五”计划目标十分关键,因此各地对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的呼声较高。从各地预测结果看,大多数地区预期1998年投资增幅将比1997年有所提高。其中东部地区投资额将达18301.8亿元,同比增长15.5%,比1997 年增幅提高2.5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投资额将达7075.6 亿元, 同比增长16.2%,比1997年增幅降低0.7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投资额将达3999.7亿元,同比增长18.0%,比1997年的较高增幅又提高0.6个百分点。 东、中、西三大地带1998年投资增长格局与1997年相比将发生一些小的变化,即由1997年的西高中低东居中的态势,变为1998年的由东到西逐渐升高的增长格局。
四、物价
90年代以来,特别在推行“米袋子、菜篮子”省、市长负责制之后,全国各地对农业生产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因而近几年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获得了较大突破,粮食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 从而为物价的稳定、下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加之近几年,中央一直坚持适度从紧的财政、金融政策,宏观调控能力和艺术也不断提高。因而1997年以来,全国物价水平一直在低位上徘徊,并持续下行,1997年1—9月份,全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仅上涨1.3%,其中9月份为零增长。 分地区看, 1997年1—9月份物价涨幅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有14个省、市、自治区,占总数的47%,其中东部地区有9个省,中部地区有5个省,而西部地区物价涨幅各省区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物价涨幅最高的地区是北京市,为4.4%,出现负增长的是上海(-0.7%)、安徽(-0.3 %)和江苏(-0.3%),其中1997年9月份当月出现负增长的地区达12个省市。
对于1997年的物价形势,全国各地区普遍较为乐观,大多省份物价涨幅在2%以下,增幅较低的是上海(-0.2%)、江苏(0.55%)、 广东(0.66%)和安徽(0.55%)等省,增幅较高的是山东(3.5%)、 北京(3.0%)、四川(3.0%)和青海(3.0%)。 食品类价格过去一直是导致物价高增长的“龙头”,1997年以来不仅江苏、浙江、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省份而且中部的江西、湖南、山西、安徽等省均反映食品类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因此1997年物价涨幅持续回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食品类价格的低稳增长。山东省1997年旱灾严重,部分地区农作物颗粒未收,在一定程度上拉动该省物价的增长。1996年物价基数较低是北京市物价涨幅较高的原因之一。从东、中、西三大地带看,物价涨幅依然表现为西高东低态势,按算术平均计算,1997年东部12个省区物价涨幅约为1.34%,中部地区物价涨幅约为1.41%,西部地区物价涨幅约2.38%。物价涨幅之所以出现西高东低、与经济增长水平格局相反的局面,主要是由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阶段性差异所决定的。东部地区得改革开放的先发性优势,经济发展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较快,消费需求旺盛,导致了商品价格率先较高增长;在当时全国统一大市场尚未形成,中、西部地区由于计划控价比例较高,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消费需求增长有限,因而物价涨幅可以控制在较低水平上。但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全国统一大市场逐步形成,东部物价总水平达到了相当高度而物价涨幅相对趋于平稳。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在新一轮生产发展、收入增长和消费趋旺的推动下,物价持续攀升。可以说,目前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决定了物价水平呈现不同的特点。
分析1998年的物价形势,各地区普遍还是比较乐观的。一是1997年的翘尾影响因素很小;二是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1997年仍保持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上,为1998年物价涨幅继续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提供了保证。但是考虑到各地方调价呼声较高以及1997年物价基数较低,因而各地区普遍预计1998年物价涨幅会高于1997年。按算术平均计算各地区1998年物价涨幅约为3.1%,其中东部地区物价涨幅约为3.0%,中部地区物价涨幅为2.9%,西部地区物价涨幅为3.2%,中部地区物价涨幅低于东、西部地区。
五、消费
由于目前市场上多数商品供求基本平衡或供过于求,同时居民消费行为更趋理性化和个性化,加上1997年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放慢,新的、大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等原因,消费品市场一直呈现不温不火的增长态势。此外,由于直接融资步伐加快,居民投入股市、债市的资金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的即期消费行为。1997年1—9月份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9158.7亿元,同比增长11.4%, 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左右。从1997年各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汇总结果看,1997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7697.00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东部地区完成16303亿元,增长11.6%,中部地区完成7665.8亿元,增长13.3%,西部地区完成3728.3亿元,增长9.6%。从单个省来看, 消费需求增长最快的前三个省市依次为河南(17.11%)、湖北(16.2 %)和天津(14.9%);增幅较低的三省区依次为青海(3.73%)、新疆(4.74%)和贵州(6.51%),均属西部地区, 表明西部地区在居民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1998年,由于居民消费仍处于积累储备阶段,新的消费浪潮不可能到来,消费品市场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各省、市、自治区对本地区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的预测结果也基本表明了这一点。综合各地1998年消费品零售额的预测结果,1998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完成31657.3亿元,同比增长14.3%。其中东部地区完成18830.12亿元,增长15.3%,中部地区完成8674.2亿元,增长13.4%,西部地区完成4153亿元,增长11.9%,东、中、西部之间的增幅差距比1997年有所缩小。
六、对外贸易
1997年,由于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加之1996年出口基数较低,因而1997年贸易出口增幅较高,贸易顺差较大,出口需求成为拉动1997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综合各地预测结果, 1997 年全国外贸出口总额达2035.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
从全国各地的出口增长情况看,1997年大多数地区贸易出口增幅较上年有较大幅度提高。其中东部地区由于地缘优势,产品竞争能力较强,市场开拓意识较为领先,外贸出口增长幅度较高。特别是广东省,作为我国出口额最大的省份,1997年预计外贸出口额将达754.4亿美元, 占全国总额的比例高达37.1%。1997年广东省外贸出口同比增长将达28%左右,其增速遥遥领先于其他省区市,位居全国第一。天津、江苏等东部省市出口增长也保持在20%左右,上述地区是我国出口高幅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外向度尚不够,出口额占GDP的比重还比较低,增长速度也比较慢, 但相对于前几年来说,1997年中、西部地区外贸出口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其中安徽、贵州、重庆、山西和新疆等中西部省区将保持13%—16%的增速。
1998年,尽管东南亚各国经历了金融动荡之后,货币贬值,出口产品价格下降,对我国贸易出口形成一定压力。但是由于各地方政府普遍重视外贸对本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努力开拓市场,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因而1998年各地区贸易出口形势仍然比较乐观。预计全国外贸出口额将达到225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中东、中、西部将分别增长11.9%、4.8%和10.7%,1997年增长较快的省份在1998 年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七、利用外资
尽管1997年以来我国协议利用资金额和项目与去年同期相比,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年实际利用外资额仍保持一定增长,1997年1—8月份,我国实际利用外资368.33亿美元,同比增长16.3%。分地区看,由于国家颁布了《指导外商投资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指导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地区,因而1997年以来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增幅有所提高。其中重庆市由于1997年年初在人大会议上批准成为直辖市,“直辖”效应的影响,使该省实际利用外资大幅提高,预计1997年利用外资将增长67%左右。宁夏、甘肃和内蒙古等中西部省份也将保持100.0%、40.2%和34.4%的高增长, 这是因为部分中西部省份被批准参加联合国或世界银行开发中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贷款项目,利用外资相应将有较多增加。与此相反,东部一些省、市由于劳动力成本较高,政策优惠效应减弱,实际利用外资情况并不乐观,比如北京市预计1997年利用外资负增长20.4%,浙江省负增长13%,一直是我国引进使用外资大户的广东预计1997年利用外资也仅增长4.3%。
从1998年各地对实际利用外资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1998年中、西部地区仍然是外商直接投资的热点地区,预计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将高于东部地区,一改往日东部独领风骚的局面,其中重庆作为第四个直辖市,利用外资将增长45.5%,天津、安徽和江西等省也将保持20%左右的高增长。
(注:本稿发稿日期1997年12月15日)
标签:负增长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物价水平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中国东部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