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基本道德文明教育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对大学生基本道德文明教育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关于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教育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道德论文,基础论文,大学生论文,文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我国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多种经济结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旧的体制尚未完全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建立起来,这种社会存在反映到思想和意识领域里,导致人们道德意识、思想观念的解体和重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失衡,引起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在一定范围内的紊乱。高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也必然受到影响和冲击,主要表现是大学生个体道德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行为的不文明性。显然,这些思想和行为与我们培养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培养“四有”新人的高度来加强大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教育。

一、新时期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是担负着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任的跨世纪人才,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深刻变化在他们身上留下了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方面,他们的改革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对实效观念、商品观念、风险观念适应和接受得较快。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思想深处所潜存的一些思想观念、道德品格、文明行为方面的问题也日趋外化,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认识混乱。过去曾一度对大学生颇具影响的“过时论”、“僵化论”、“真理多元论”在学生的思想认识上有所升温,于是存在主义、非理性主义乘虚而入,有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不感兴趣,厌倦政治学习,不喜欢听专题的政治报告,对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识不深刻,思考问题方法简单、片面,缺乏远大的理想和牢固的社会主义观念。

2.人生观、价值观偏颇。部分学生推崇利己主义,赞赏“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的合理利己主义观点,把个人奋斗作为人生信条,关心自身实际利益。无论做什么事情,有利就干,没利就躲。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重功利,讲实惠,重学习实用技术,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在价值取向上存在着多元化、功利化、实用化的倾向。

3.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一定的市场。在功利主义的驱动下,部分学生对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出怀疑与否定。追求高消费,讲排场,及时享乐。一些大学生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荒废学业甚至为满足感官欲望而走上犯罪道路。如此等等,形成了大学校园内不应有的虚荣消费,仰慕奢华生活,拉关系,找门路,恃色恃貌等不良作风。

4.文明行为欠缺。礼仪文明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被广大青年学生所认可,但运用中却把它当作实现某种功利的一种手段。

二、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现状形成的原因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理应是文明的象征,但是面对这些不像事实的事实,人们不禁要问,“天之骄子”你们怎么了?

1.中学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在成长中忽视了基础道德文明的修养。尽管我国教育方针明确规定受教育者应在德、智、体几方面全面发展,但是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学生上大学实际上只是分数上的胜利者。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无不是以分数的多少论优劣的。《思想品德》课都被列为副课,即使品德稍差一点的学生,只要成绩好也能升学。到了大学,尽管学校致力于抓专业课和“两课”教学,但学生主观认识上不去,课程内容又存在着脱离学生思想实际的问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文明素质仍然上不去。

2.教育的片面性,导致学校在教学中重智轻德。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高人的素质,使人的观念思想、道德品质、价值取向、情操情趣、文化修养等方面,形成作为个体人的综合素质。显然,这种内在素质的培养,决不可能只通过知识教育、专业教育来完成,而需要德、智、体、美、劳综合作用方可奏效。然而确有一种倾向认为“教书”才是教育的根本,主张以智育为中心,以培养“专才”为目标,读书为了升学,升学为工作,不重视全面素质培养,这种教书与育人两张皮的情况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求扫天下,而不愿扫一屋。

3.德育和智育在实际工作中的一软一硬削弱了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教育。高校学生德育工作是有规律的,而这个规律则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和学生思想行为规律所决定的。但是,长期以来,在高校德育工作中,一直存在着重管理、轻教育的倾向。上级要求时就抓紧,平时则放松,德育工作在文件中是重要地位,执行当中是次要地位。这种一软一硬的德育工作实际,缺乏整体性、长期性的工作规划,加之高校学生德育工作自身调节和发展的明显滞后,势必导致新时期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偏颇,致使德育工作在学生零碎的、浅层次的思想问题中打转,产生不了针对性强、影响力大的工作效果。

4.市场经济对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的负面影响。市场经济的自主性有利于强化自主意识,同时可能淡化集体主义观念;平等性可以增强公平意识,同时可能淡化组织纪律观念;竞争性可以激发危机感,增强主动性,同时可能淡化协作意识:逐利性可以提高效率观念,同时可能导致忽视精神价值。在当前大学校园中,这些负效应已散见于大学生的生活层面,表现在人生态度上,讲实惠、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在人生价值取向上,急功近利、损人利己;在人生责任和道德人格上,权利与责任错位,人格与利益冲突。

5.忽视了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文明修养的基础作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社会各个时代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形成的适合本民族生活的文化体系,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其特点是重人伦、重道德、重社会。其中,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和精神,如:团结友爱、律己宽人的风尚;求真务实、知行统一的态度;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以及“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见利思义”、“先义后利”的精神等等,都对大学生的道德文明修养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也是其修养的理论基础。然而多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批判的多,吸收优秀的东西少,或只停留在口头上或理论上,致使一些学生在认识上对中国民族文化存有逆反心理,产生了“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这就失去了自觉进行道德修养的基础。

6.社会流行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冲击。高校是校园文化的摇篮,受长期的书院传统和学术氛围的熏陶,使校园文化依靠校园人的信仰和理性自觉地表现出来。但是随着流行文化进入校园,除了造成大学生的主体迷失、科学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外,其强烈的反规范倾向使大学生对道德的认同变得困难,道义的约束趋于松驰。学生开始用流行文化的眼光来审视现实,几乎校园内每一个规范和信条都是“压抑人性”、“不信人性”的苦行僧式的消规戒律,“自省”、“慎独”、“自律”等修身规范被严重动摇,从而加剧了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行为失范和道德混乱,致使不良社会行为和非理性渲泻增多,越轨现象愈加严重,回避现实、淡漠人生也一度成为时尚。

7.片面渴求子女成长的家庭教育观有碍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修养。对中国家庭来说过宠是在教育子女上的一个通病,有些家庭为了子女能成龙成凤,偏重“施肥浇水”,忽视了孩子的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伦理道德教育,使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在家庭这个教育环节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荒芜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不自觉地助长了学生的优越感,于是他们在群体生活中目空一切,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缺乏助人为乐的精神,自私自利现象严重。这又对那些遵守道德规范,刻苦努力的学生,产生了十分消极的影响。

8.大学生特殊的社会身份和条件淡化了基础道德文明修养。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把大学阶段看成是延缓偿付期,即大学生不需要偿付一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而应专心谋求个人发展。在我国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经济上全靠家长和国家,在社会身份上是个“准社会成员”。因此,他们认为自己是超脱社会之外的,对理论和抽象的观念有特殊的偏好,而对国家、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以及社会实际状况则考虑较少,在道德上脱离现实,在行为上反对约束,从而淡化了自己对基础道德文明的修养。

三、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教育的着力点

人的基础道德贯穿于人活动的全过程,体现在人的日常行为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法则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要正确看待市场经济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改变大学生的不良道德文明现象,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领导重视,齐抓共管,重在落实。党委要把大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工作纳入高校的整体教育规划之中,根据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立足学校实际,制定完善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教育规划,使之目标明确,内容系统,过程规范,管理科学,职责分明,考核具体,把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工作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建立一个由有关部门组成的稳定、协调、高效,具有决策、执行、检查、反馈功能的组织,齐抓共管,狠抓落实,这是加强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教育的保证。

2.统筹安排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建立大学生基础道德文明教育体系应遵循大学生品德形成及社会发展规律。从政治品质、学习态度、法制观念、集体观念和社会公德五个方面确定教育目标,使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工作有条不紊,有的放矢。对于这一体系的内容,则应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一年级要以弘扬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狠抓基础道德的养成教育,强调进取精神;二年级以集体主义教育为主线,狠抓遵纪守法教育和党团知识教育,强调创新意识;三年级以社会主义教育为主线,注重“特色”理论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强调竞争意识;四年级以党的基本路线和艰苦创业教育为主线,做好就业指导和文化素养教育,强调意志品质。

3.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市场经济对道德的要求。大学生对市场经济认识的偏差反映到道德上,认为市场经济讲经济效益就是唯利是图,似乎市场经济根本无道德可言,其实,没有道德规范的市场经济是不存在的。从经济学角度讲,市场经济存在着竞争性和功利性两大原则,它要求的是在公平条件下的竞争和互利基础上的功利,在交换过程中,不以损害他人利益为条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道德,在这种基础道德要求下,市场经济要求人重视活动质量。所以缺乏道德观念的大学生,很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要求,大学生必须养成讲道德、讲文明的习惯。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存在决定意识,文明高雅的校园环境能使学生在理智上受到启发,在感性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调节学生行为、美化人品、净化心灵的作用。

①物质建设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赏心悦目的环境可使大学生乐观进取,先进的教学设备,丰富的报刊杂志,经常性的广播、电影、电视导向能为校园文化高层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德育背景条件。

②健全制度是校园文明的保证。校内各种行为规范、文明公约和各种校规校纪,对建立一个文明有序的校园,起着保证作用,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起着规范作用。

③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健康、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能形成学生群体凝聚力,产生集体荣誉感,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有利于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性情。因此,学校应利用双休日和课外活动时间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娱乐活动,使学生在审美和活动中得到思想启迪,激发他们认识美、追求美、创造美的自觉性,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

5.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努力促进校风建设。高等院校,要立足于营造良好的校园小气候,大张旗鼓地宣传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弘扬传统美德,表彰好人好事。根据大学生不同时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特点,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与生活情趣,促进优良校风、学风的形成,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热爱集体的观念深入人心,在大学校园内形成一种鄙视各种丑陋行为,崇尚精神文明的良好环境和弘扬正气的良好风气。

标签:;  ;  ;  ;  ;  ;  

对大学生基本道德文明教育的思考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