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纪双健

BIM技术在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纪双健

 广西建工集团第一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广及行业应用的不断拓展,BIM技术人才需求也不断加大,高校BIM人才的培养具体落地到专业上表现为BIM综合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基地设备质量满足教学要求,形成实训内容与实际项目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建成具有一定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虚拟仿真中心,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应用

1.BIM概述

BIM技术是从国外传入国内的,此技术最主要的作用是可以实现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转换,进而帮助建筑结构设计人员能够清晰直观的对整个建筑结构工程进行了解与分析。BIM技术自身具有信息传递等特点,并且能够通过相关数字模式对整个建筑结构设计不断完善,并且能够与建筑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进行有效了解,方便相关人员对项目建设信息进行及时了解,以便针对实际施工情况对相关建筑图纸进行优化升级。除此之外,在建筑机构设计中使用BIM技术还能够有效减少建筑设计的时间,在一定程度内提升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为建筑工程的日后运行与维护奠定基础。

2.BIM在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功能及特点概述

BIM在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主要完成中心办公场所的搭建,软硬件建设购置、安装调试工作。重点完成软件采购工作,建立BIM服务团队,教师集中强化BIM学习,为企业提供BIM基础服务,组织开展BIM技术和应用普及性宣传活动。同时成立大学生BIM社团,将学生凝聚在一起进行BIM基础知识学习。构建施工现场BIM模型,加强了施工现场的可视性、具象性和交互性,通过BIM模拟施工过程与效果,通过VR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了可视化,可以进行360度无死角模拟观看。实现实时监控施工过程,更好地管控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使实训中心设备质量和师资水平满足教学要求,形成实训内容与实际项目建设相结合的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高质量的实际动手能力训练,建成具有一定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的集实践教学、技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实训体系。通过建立虚拟环境,采用还原真实建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过程的方法,学生借助3D眼镜置身虚拟施工环境中,体验了解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过程,熟悉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提高学生对施工现场的认知和安全意识。相对于传统的安全体验区,BIM安全技能实践体验中心的科技感、沉浸式体验、互动式体验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验危险源发生过程,可以直接体验火灾、触电、坠物、高空坠落、坍塌、脚手架倾斜等效果。BIM安全技能实践体验中心馆不仅激发了学生参加安全教育的兴趣,还加强了学生对安全事故的认知,具有深刻的安全教育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相对于传统的实体安全体验区,BIM安全技能实践体验中心的一次性投入更低,不受场地限制,拆装周转利用成本几乎为零,虚拟场景建设不受场地限制,可最大程度模拟真实场景下的安全事故,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3.BIM技术在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应用

3.1要有强大、丰富的学习资源库功能

一个好的教育平台,必须要有内容强大、形式丰富的资源库,才能满足安全继续教育培训的要求。内容强大,就是指课程内容要强大,比如,各种安全法律法规的解读,各种安全规范、标准的解读,近期各种安全事故案例的分析等内容。形式的丰富是指讲课的表现形式要丰富,通过影视技术、BIM技术、VR技术、三维动画技术、图片声音相结合来讲述授课内容。

3.2VR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

通过VR软件与硬件的有机结合,实现在VR虚拟环境中VR识图、VR构造、VR工艺的互动操作。通过手柄可以操控虚拟世界中的各种物体构件,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建筑工程各个部位结构造型、施工工艺等,最终能够让学生认识常见房屋建筑构造组成、单构件的细部尺寸;学习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的基础知识,学生动手完成构件钢筋的绑扎;熟悉建筑施工技术的工艺方法、施工过程等。

3.3安全教育培训与管理的实现

培训者登录平台后,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发布的培训内容按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然后再考试。平台采用实时在线监听技术,用户登录后,平台可自动记录你什么时间开始学习,什么时间结束,该数据可作为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活动的档案资料留存。平台采用智能检索技术,提供多方位的查询、统计功能,可查询任意学员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考核成绩。平台采用基于角色和权限的访问控制技术,用户角色和权限相关联,用户通过被赋予相应的角色,就间接地获得了对平台的访问权限。不同角色的用户可访问的权限、功能模块不尽相同,这种模型切实满足了各级单位安全教育的需求,并有效降低了安全教育管理的成本和管理的复杂性。

3.4VR虚拟仿真技术与建筑施工安全教育相结合

将VR虚拟仿真技术与建筑施工安全教育相结合,改变了传统参观式安全教育的实训形式,大大提高了体验式安全教育的开展效率和教育效果,填补了传统的建筑安全教育无法体验或体验不深刻的空白,解决了实训过程中潜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创造的更加逼真的虚拟环境满足了培训教育的感知需求,真正实现了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切身融入事故环境,深刻感受安全事故带来的巨大危害,提高安全意识,掌握从业技能。

3.5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在建筑全生命周期中,由于建筑施工过程涉及业主、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多方主体,并且施工现场人员流动大、交叉作业多、环境动态复杂,使得现场安全监控因素多、难度大,因而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在于项目的实施阶段,此阶段的BIM应用相对于设计阶段也显得较为成熟。利用BIM所具有的可视化特性对施工现场的险情信息进行可视化管理技术,通过利用BIM平台对险情信息进行收集,而后对收集到的险情信息进行可视化及分析,进而可以帮助安全管理人员识别高频和高严重性事件,实现对施工现场危险因素的缓解或消除。使用基于统计4DBIM的工作空间冲突检测方法评估现场碰撞的施工安全评估模型,通过对现场物体的模型化和可视化,产生4D碰撞数据的统计分析。该模型包含三维工作空间表示、时空冲突检测及4D现场安全分析。将该模型应用到虚拟环境中可实现交互式冲突可视化和动态施工安全仿真。在此基础上,管理者可以在施工前期评估施工计划的现场安全,积极减少潜在的危害,提高施工现场利用率。基于BIM技术的施工安全标识管理方法研究,通过利用BIM对二维图纸的建模,将施工现场展现出来,然后通过漫游发现问题并合理的设置安全标志,以此反复不断优化,达到合理布置。在施工现场合理布置安全标志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来达到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结语

BIM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是培养能与实际工程对接,零适应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方面,根据不同课程采用三维模式、互动式、案例式、情景式、测试等多元化和复合式的教学方法,合理使用实验资源,充分运用虚拟仿真手段提高教学技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体系,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模式上进一步改进创新,提高实践实训课程比例并完成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及教师的培训任务,确保能够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赵雪锋,李炎锋,王慧琛.建筑工程专业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4,(2):53-54.

[2]张朝晖,张养安,卫少阳,等.高职交通土建类专业BIM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

论文作者:纪双健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9

标签:;  ;  ;  ;  ;  ;  ;  ;  

BIM技术在建筑安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的应用论文_纪双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