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画书阅读的头胎幼儿家庭亲子教育
梁 薇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西 运城 044000)
[摘 要] 2016年1月1日全面实施二胎政策以来越来越多家庭选择生育二胎,头胎儿童出现的一些异常情绪和行为表现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研究以3-6岁头胎幼儿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二胎出生后头胎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提出基于图画书阅读促进头胎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 图画书;头胎幼儿;家庭亲子教育
一、问题提出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生育政策自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越来越多家庭选择生育二胎。第二个孩子出生打破了家庭的原有结构,引发家庭生活多方面的变化,如亲子关系、同胞关系、父母教育,头胎儿童出现的许多异常情绪和行为表现经媒体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怎样应对头胎儿童的不适应问题?如何开展二胎家庭教育?怎样实现两个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既是二胎家庭面临的最紧迫问题,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3-6岁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个性倾向和社会性初步形成,另一方面想象、思维、自我意识等心理能力迅速发展却不成熟,导致头胎幼儿难以理解和应对急剧变化的家庭环境,容易出现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因此,本研究以3-6岁头胎幼儿家庭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二胎出生后头胎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变化,基于图画书阅读提出促进头胎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建议。
1.3.4 评估标准 镜下观察TGF-β1的表达情况,计数细胞浆内有黄色或棕黄色颗粒状物的阳性染色细胞数,对TGF-β1蛋白表达进行分析,染色强度根据阳性细胞百分比进行半定量分级:阳性细胞率=0为 0级,<10%为 1级,10%~50%为 2级,50%~80%为3级,>80%为4级;结果判断:阳性细胞百分比<10%为阴性,10%~100%为阳性。
二、头胎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头胎幼儿需要在二胎弟妹出生后建立新的同胞关系,心理学理论主要从两个方面解释这一个过渡阶段。一方面,家庭危机模型或者压力生活事件模型认为,第二胎出生使得家庭环境内各个子系统发生变化(如亲子关系、同胞关系、父母教育等),这是头胎幼儿及其家庭成员都需要面对的一种压力生活事件;头胎幼儿由弟妹出生感受到自身家庭地位的改变,影响到自己与父母的亲密排他关系,由此产生心理不适和行为问题。另一方面,生态系统理论或者转折点理论认为,第二胎出生是家庭需要经历的一个常规发展阶段,并不是所有儿童都会出现适应性问题,该理论强调家庭环境变化不仅带给儿童巨大的心理挑战,而且带给儿童发展和迅速成长的机会,属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阶段[1]。
本研究总结出头胎儿童心理和行为变化的主要表现。第一,认知方面,头胎幼儿出现注意力不稳定、学习效率下降等现象,眼神游离频率增高,专注程度明显下降,由此导致学习新知识或能力的效率明显降低[2];也有研究发现,随着第二胎出生,头胎儿童的语言能力迅速提高[1],这一研究结果验证了生态系统理论的观点。
构建和谐企业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的和谐;二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和谐;三是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和谐。
第一,建立和巩固安全依恋——“我爱你一直到月亮那里,再从月亮回到这里”。
第四,自我意识方面,头胎幼儿的自我价值感降低、自我评价消极;安全感不足,认为父母不爱自己、更爱弟妹;自信心不足,胆小害羞,不愿意主动和家中访客打招呼,不爱表达个人需求和意愿[3]。
第五,社会认知方面,同胞互动可以促进儿童对错误观点的理解和信念——愿望心理理论的发生,同胞争执有助于儿童表达愿望、需要以及面对冲突的情感反应,有助于幼儿发展观点采择、情绪理解、协商与和解能力以及成熟道德推理能力[4]。
第六,行为表现方面,头胎儿童最典型的变化就是行为退化,即年长儿童表现出类似婴儿或者低龄儿童的不成熟行为,意在获得父母的关注和奖赏[1],比如,不好好吃饭只喝牛奶且使用奶瓶,吃饭要人喂,不能独立睡觉一定要妈妈抱着,尿床。也有研究发现,一些头胎幼儿的攻击性和回避性行为增多[5-6],如发脾气打妈妈、和小朋友产生矛盾时容易动手、社交退缩、孤僻不合群、不参加集体活动[6]。
9月18日,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向云南省下拨中央财政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5亿元,主要用于近期云南墨江5.9级地震灾区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过渡期生活救助、倒损民房恢复重建等受灾群众生活救助需要。
2006年,他因在抗击万州区大旱灾中表现优秀,被万州区政府表彰为“抗旱救灾先进个人”。2010年,他无偿捐助万州区后山乡小学课桌椅及食堂桌椅200多套,解决数百名小学生学习、就餐困难。2016年,精准扶贫攻坚开始后,他率领企业对口帮扶万州区茨竹乡整体脱贫。2017年,茨竹乡整体脱贫已通过国家验收。除此之外,他又主动以每年资助学费5000元的形式帮扶一名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依据汇总结果和各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计算数据特征值(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选取相关标准,自动对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价,自动做出文字结论.利用数据分析评价模块,实现数据分析评价的自动化.
三、影响头胎幼儿变化的因素
(一)个体因素
1.年龄
针对二胎出生前后3-6岁头胎儿童行为变化的调查结果显示,年龄越小则二胎出生的影响越大,5-6岁儿童的行为表现较为稳定[3]。有研究发现,头胎儿童接受二胎弟妹最困难的阶段有两个,一个是学会说“不”到大约5岁,一个是青春期,两个阶段都对应着自我意识的飞速发展[7]。究其原因,随着年龄增长,5-6岁儿童的思维逐渐去自我中心,能够站在他人角度看待问题,受到社会认知能力和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他们能够理解父母的处境,更容易接受二胎弟妹。
家庭是一个社会系统,家庭的社会系统模型认为,儿童与父母是双向影响的过程,除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直接影响,婚姻关系也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儿童行为。有研究发现,父母关系越融洽,同胞和谐相处的可能性越大,婚姻冲突可能导致儿童情绪紧张和不安全感,引发同伴交往中的嫉妒和对抗,尤其是头胎儿童与父母的依恋关系不安全,父母又经常采用强制性教育方式的环境中[4]。
观点采择指区分自己与他人观点,是根据一定信息准确判断他人观点(或视角)的能力;移情是一种特殊的观点采择能力,指儿童对他人情绪和情感的理解[9],两种能力本质都是个体脱离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事物,自我中心性正是3-6岁幼儿突出的认知特点。如果头胎儿童具有较高水平的观点采择和移情能力,他们就能站在父母角度看待问题,能够理解父母并非不爱自己,只是刚出生的弟妹比自己更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顾,进而轻松应对[1]。
3.气质
气质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托马斯和切斯将气质类型分为容易型、迟缓型、困难型三种,有研究发现,应对弟妹出生这一压力事件上,困难型气质的头胎儿童往往存在适应困难,更多地表现出粘人、社会退缩、睡眠等问题[5]。
(二)家庭环境因素
1.亲子依恋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测验将依恋分为四种类型,即安全型依恋、抗拒型依恋、回避型依恋以及混乱性依恋。亲子依恋对于儿童发展社会能力与智力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安全型依恋儿童好奇心强,喜欢学习,自主性较高,对其他儿童的需求和情绪十分敏感,拥有更强的社会技能和更好的同伴关系[8]。有研究发现,如果头胎儿童和父母建立安全型依恋,那么他们会在弟妹出生后仍然与父母保持亲密的联结,适应过程比较容易[4]。
第二,消除危机感——“你们都是我的最爱”。
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头胎幼儿面对二胎出生虽然存在消极的行为反应,但是也有积极的行为反应,实际情况取决于父母及时合理的应对和教育。
稳态调节是对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会通过生长素或其他相关激素来对其生命进行调节,而动物则会利用体液和神经调节的方式进行有序的生命活动。在种植水果或蔬菜时,人们会利用催熟剂来促进植物快速生长,如乙烯具有催熟果实的重要作用。而人在调节身体平衡状态时,都是通过自身免疫力的调节来预防疾病发生,如食用维生素。以上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稳态调节。
有研究发现,如果父母采取儿童感受到被接纳和被理解的教养方式,他们就更容易建立亲密的同胞关系,帮助两个儿童都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相反,消极的教养方式会阻碍同胞关系的发展,导致两个孩子出现发展不适应[10]。
第二,情绪情感方面,头胎幼儿表现出明显的情绪问题,包括快乐情绪下降、心理痛苦、出现各种坏情绪,如害怕、哭诉、闷闷不乐、沉默寡言、暴躁易怒、易发脾气等,年龄越小情绪变化越明显;也有研究发现,较之没有弟妹的儿童,有弟妹的头胎儿童情绪控制能力更低[1]。
父母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是否存在差别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针对父母对待不同出生次序子女教养行为的调查结果显示,二胎儿童教养行为的总体水平显著高于头胎儿童,父母在互动交流、关注帮助、间接支持以及情感表达等方面的二胎教养行为高于头胎,在管教约束行为上头胎的得分高于二胎[11]。有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公平对待和疼爱每个孩子并做出敏感的回应,则同胞冲突会较少[4]。
3.父母的婚姻质量
2.观点采择能力和移情能力
四、图画书促进头胎幼儿家庭亲子教育的建议
儿童普遍喜欢阅读图画书,阅读图画书成为很多幼儿的一种生活方式,是生活的必需内容。究其原因,一方面,图画书是文学语言、美术语言以及教育语言的有效结合,以生动、鲜明、活泼的图画和有趣好玩的文字深深吸引着幼儿,激发儿童浓厚的认识兴趣,另一方面,故事世界寄寓着儿童天真的梦想和真挚的情感,图画故事的世界也是幼儿的世界。因此,图画故事蕴含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等内容是儿童教育的重要载体,为了应对二胎出生后家庭环境的变化,父母可以借助图画书精彩纷呈的视觉语言教育头胎幼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个性特征方面,头胎幼儿独立性降低、依赖性增强,且年龄越小依赖性越强[3],比如,为了竞争妈妈的爱而事事寻求妈妈帮助;也有研究发现,头胎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如吃饭、睡觉、如厕[1],能够主动帮助父母照顾弟妹,有些头胎幼儿出现活动兴趣降低、积极性不足、精神状态大不如前等现象。
在照顾二胎的繁忙时间里,父母更需要积极对待儿童,敏感、及时、一致地回应儿童的需要,为儿童提供愉快的刺激和情感支持,使儿童在父母互动中体验到舒适和愉悦,由此建立和巩固安全型依恋。笔者认为父母可以引导幼儿阅读图画书《猜猜我有多爱你》,书中讲述了大兔子和小兔子比“爱”的故事,小兔子借用各种事物表达大兔子的爱,却发现无论怎么比较大兔子对自己的爱都更深更浓,因此心满意足地睡去。此类亲子依恋图画书有助于头胎幼儿感受到父母的爱,通过获得情感满足增强安全感,进而巩固已经建立的安全型依恋。
治疗3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时发现,针刺组8例(27%),结合组复发2例(7%),针刺组复发率明显高于结合组(P<0.05)。
2.父母的教养行为
绝大多数不接受弟妹的头胎幼儿认为,弟弟/妹妹取代自己并夺走父母对自己的爱,爸爸妈妈不再爱自己。笔者认为,积极、有效、及时的亲子沟通有助于头胎幼儿消除危机感,父母可以在亲子共读中引导幼儿真切感受个人的特色,理解自己和弟妹都是父母的宝贝,建立对待弟妹的正确态度,消除头胎幼儿担忧弟妹代替的危机感。以图画书《你们都是我的最爱》为例,书中三只熊宝宝提出“合理”的怀疑:“到底你最喜欢我们哪一个呢?谁才是你的最爱?我们不可能都是最好的啊!”熊爸爸表示那些不重要,“你们全都是我的最爱”。
第三,发展观点采择和移情能力——“但是,他坐不进去了。他太大了!”
受到思维自我中心性的影响,幼儿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面对二胎弟妹的出生,他们感受最多的是父母关爱减少,家人都围着弟弟妹妹没有人和他玩,玩具也拿给弟妹,这些都加重了儿童的压力和不适应。以图画书《彼得的椅子》为例,书中彼得带着未给妹妹的小椅子离家出走,当他双手掐腰准备坐进小椅子时,发现“他坐不进去了,他太大了!”彼得陷入沉思,明白自己长大了,也理解了父母,能够从父母的角度看待自己和妹妹。在亲子阅读中,父母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彼得心理转变的原因,用故事中丰富的形象和十足的情绪激发儿童思考,帮助幼儿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促进观点采择和移情能力的发展。
第四,促进同胞感情——“露丝,我就知道你会来”。
式中:Ci为未知样品中分析元素i的含量;Di为分析元素i的校正曲线的截距;Lik为干扰元素k对分析元素i的谱线重叠干扰校正系数;Zk为干扰元素k的含量或计数率;Ei为分析元素i校准曲线的斜率;Ri为分析元素i的计数率;N为共存元素的数目;a为基体校正因子;i、j、k分别为分析元素、共存元素和干扰元素;Zj为共存元素含量。
随着二胎弟妹成长,两个孩子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从衣服、玩具、食物到父母甚至其他家人的关注和爱好,矛盾和冲突越来越多,引导两个孩子友好相处是父母非常重视的问题。《隧道》是一本非常适合二胎家庭亲子阅读的图画书,儿童可以在紧张刺激的故事中了解到胆小的妹妹怎样因为担心哥哥所以战胜内心恐惧,从而懂得兄弟姐妹虽然有冲突,但是在面对危险和困难时都是最亲近的人,爱能化解一切危险和矛盾,爱是解除魔咒的钥匙。此类图画书有助于儿童在体验故事乐趣的同时感受并理解同胞之情,促进兄弟姐妹之间积极互动,增长手足之情。
教师要以概念学习为核心,结合概念学习策略和实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目标,紧扣重要概念,并层层递进地设计实验环节,为学生提供概念学习的框架,帮助每一位学生自主探究、形成并深入理解重要概念。
第五,建立角色意识——“只有我能哄伊娜,这是爸爸说的。她喜欢让我喂她喝奶,这是妈妈说的”。
受到知识经验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幼儿不能认识到“哥哥、姐姐”的意义和由此带来的责任,难免处在局外人的位置难以融入新的家庭系统。父母需要帮助幼儿通过建立新的角色意识树立责任感,进而学会应对压力并获得发展。在图画书《汤姆的小妹妹》中,汤姆说,“只有我能哄伊娜,这是爸爸说的。她喜欢让我喂她喝奶,这是妈妈说的”,父母通过这种方式促进兄妹之间的关系,引导汤姆树立哥哥的角色意识,增进责任感。阅读此类图画书有助于幼儿正视自己的长大,有能力做更多的事情,内心更有力量和成就感,弟弟妹妹的到来就是一个幼儿增强责任感的绝佳机会。
[参 考 文 献]
[1]陈斌斌,等.二胎进行时:头胎儿童在向同胞关系过渡时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6,(6).
[2]陈敏.“二胎”家庭亲子绘本创作研究[D].杭州:浙江理工大学,2017.
[3]邹林.老大怎么了?——家庭中老二出生对老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分析[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5.
[4]戴维·谢弗.社会性与人格发展[M].陈会昌,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5]罗运龙.从人类发展生态学视角看二胎对一胎的心理冲击——以一个二孩家庭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
[6]李何丽,等.基于全面二胎政策开放下长子女心理探析——长子女心理问题新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7,(4).
[7]戴旒茜.2至10岁原“独二代”子女对“二胎”手足接纳度的调查与对策[D].苏州:苏州大学,2015.
[8]David R.Shaffer,Katherine Kipp.发展心理学[M].邹泓,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466.
[9]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427-43.
[10]陈斌斌,施泽艺.二胎家庭的父母养育[J].心理科学进展,2017,(7).
[11]许智.二孩家庭父母对不同出生次序子女教养行为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8.
[中图分类号] G61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 5823( 2019) 10- 0172- 03
[收稿日期] 2019- 06- 22
[基金项目] 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H-15115)。
[作者简介] 梁薇(1983-),女,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早期阅读研究。
[责任编辑:县晓晴]
标签:图画书论文; 头胎幼儿论文; 家庭亲子教育论文; 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