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研究——以郑愁予的《错误》为例论文_王敏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研究——以郑愁予的《错误》为例论文_王敏

宁波市镇海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315201

摘 要:多年来,中职诗歌教学延续了教师讲解、学生背诵的老旧模式,学生不爱读、不会读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针对以上现象,本文从品诗韵、话诗情和寻诗路三条线路探寻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诗歌教学路径:以诗歌语言之情韵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诗歌人物心灵之境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诗思诗哲之妙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中职 诗歌教学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与能力,是关键的、必要的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发展层面。诗歌教学作为文本的阅读教学之一,对学生素养的培养主要体现于以上四个发展层面,在诗歌教学中探索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路径,对提升中职诗歌教学实效有着重要意义。

一、中职“无的放矢、老旧低效”的诗歌教学现状

诗歌是诗人思想与情感的个性化表达,承载着人类丰硕的人生智慧和高贵人格。诗歌多使用象征,寓意深刻,语言凝练,字斟句酌,诗歌言简义丰、含蓄隽永的特点恰恰成为学生理解诗歌的难点。通过一线教学观察与访谈,中职学生既肯定诗歌的价值,却也承认自己不爱读、读不懂的学习现状。从搜集的文献资料看,目前中职诗歌教学较少从学生诗歌学习的现状出发,缺少趣味性,形式单一枯燥,更缺少有效的诗歌鉴赏思维的培养。多年来,中职诗歌教学延续了教师讲解、学生背诵的老旧模式,学生不爱读、不会读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诗歌教学中发展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路径探索

郑愁予的《错误》是现代抒情诗的经典,被誉为“现代抒情诗的绝唱”。诗中美丽而幽怨、缠绵而悱恻、蕴籍而深厚的诗歌意境浸染了读者的心。作者是用了现代的诗行、古典的韵味写出了永恒的情绪,所以它总是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

《错误》——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本论文结合一堂市级公开课《错误》的执教经验来具体谈一谈在诗歌教学中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路径。

诗歌教学的理想境界是什么呢?特级教师孙晋诺是这样说的:用诗意的情怀,带着学生融入诗境品味诗韵,潜入诗歌人物的灵魂深处探析诗魂,再走出诗歌探寻诗歌鉴赏与诗意人生的门路。

简言之,诗歌教学要有诗韵、有诗魂、有诗路。中职诗歌教学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点燃学生的诗情,激发学生的诗思,让学生读诗有情、鉴诗有方,以有效提升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水平。

1.有诗韵——发展学生诗歌语言情韵。

诗韵,即诗歌的韵律与情韵。“韵”本意是和谐悦耳的声音,成功的诗歌教学一定能够营造出富有魅力的诗意氛围,引领学生驿动于诗歌的韵律、徜徉于诗歌的情韵,从而使学生心性受到濡染,将诗歌的阅读引向深入。

(1)感知韵律之美。

①教师读——声声入境。这首诗歌的意境是静中有动,马蹄声、流水声、哀叹声,都是江南意境的象征意象。在本课教学中,特制了包含以上诸多声音的背景音乐,配合教师饱含深情地吟诵全诗,学生闭眼倾听,静心倾听。在一场声音的洗礼中,学生享受了本诗的诗韵之美,自然而然地走进了青石向晚的街道,看莲花的开落,进入到了江南微苦的情境当中。

②个别读——生生入情。在教学中并没有采用常规的齐读方式让学生朗诵文本,而是较多采用个别读的方式,让更多的学生读自己觉得最能表现等待心情的意象和诗句。读得有感情的适时表扬,读得不太妥当的及时纠正,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③师生复调——共读入心。在学生品味意象,感受到“美丽的错误”的丰富内涵之后,在学生对此诗古典的情韵美、对抒情主体和抒情客体的心灵相契有了更深的体悟之后,整堂课最精彩的一次师生复调诵读将课堂推上了最高潮。

复调朗读教学步骤如下:

首先是介绍复调性。

总结:这首《错误》既是等待者的诗也是过客的诗!这让老师想起一个音乐术语——复调音乐——指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构成复调体音乐。这首诗从等待者和过客的口吻,可读出不同的情味,就让我们借用这种音乐上的复调性来朗读这首诗。

之后是学生分组朗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过客:我打江南走过

等待者:你打江南走过

齐读: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过客: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等待者:我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齐读: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过客: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等待者:我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过客: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等待者:你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过客: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等待者:你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入境——入情——入心”就是本堂课三种有层次、有梯度的诵读教学所呈现的效果。诗歌走近学生的第一个挑战就是“读”。朗读诗歌既是理解的途径也是理解的结果呈现,学生在“入境——入情——入心”的朗读路径上,情怀徜徉在向晚的江南中,能调用自己认为最为适切的声调、语音来表达理解、阐释自我,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建构,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2)感知词汇句型之美。

诗歌用寥寥数语勾勒意境,字字珠玑。但从中职学生的学情实际出发,条分缕析、字斟句酌的教学方式太过枯燥乏味,难以有效引领学生感知诗歌凝练的词汇之美。《错误》一诗句句优美,自成画面,本课中,我尝试用变换诗句形式的方式,鼓励学生选出喜欢的诗句,尝试创新诗句形式。在课堂教学中,“真问题”更能引发积极思考,“任务驱动”更能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诗句创新正体现了这一点。不同的诗句形式体现了不同的理解,学生在诗句创新中既能积极品味词句,又能融入自身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以及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

具体教学步骤展示:

【断诗——重组玩味】

教师示范:

原句:你底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重组:

你底心

小小的

寂寞的

解说:城,四方封闭,把“城”放在最后,独自成行,更加深了“心城”的封闭感、落寞感;而修饰语“小小的”“寂寞的”分别成行,更加耐人寻味,把关注点不仅聚焦在“城”上,同时聚焦在修饰语上,丰富了等待者的形象,凸显了她无处寻求又苦等不到的无力感,这种无力感让她的心越收越紧,紧张、无奈、落寞、伤感,层层感情,回味无穷。

2.有诗魂——体悟诗歌人物心灵之境。

要探寻诗歌的灵魂所在,就必须走进诗歌人物。诗歌的人物包括作者和诗中的人物。诗魂是掩藏在诗歌语言之下的怦然脉动。舍弃诗魂,便只能在诗歌字面上徘徊,也难以感受深沉的诗韵,更不能引领学生在诗歌阅读上“曲径通幽”。

首先,要感受人物的心情。

在这堂课上,教学重点放在意象的解读上,让学生找出最能体现女子等待心情的意象,并通过不同的语气、语调、重音、轻音的处理来传递这种心情。比如学生从“莲花的开落”读出等待之久,从莲一样的少女,等到容颜的老去。从“城”“窗扉紧掩”读出心情之寂寞、沉闷、压抑……在意象品读之后,教师巧妙地将“久”“苦”“闷”组合成一个“等”字作为板书设计,独具匠心,令人眼前一亮。

其次,要透视人物的心灵。

透视人物的灵魂,需要将诗的解读向更深处挖掘。这一点从“美丽的错误”的解读可见一斑。

为什么是“美丽的错误”?从诗歌的技艺上看,这是一种的词语错位,体现出诗歌的语言异化之美。从诗歌表现力上看,这表现出女子由喜转忧的心情,是诗歌张力之美。但,课上本人并没有将解读停留在表层的言语分析上,而是试图去探究“美丽的错误”的意蕴之美,把同学们带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从“归人”与“过客”不同的视角去读“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达达的马蹄声中,有几个人?只有过客和思妇么?不,还有过客心里的思妇,还是思妇盼望的归人。不!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又有多少渴望归家的丈夫、多少盼望团圆的妻子。虽然,你是一个过客,但是我却从你身上看到了我的归人/思妇的影子。他还活着,这是她/他等待的希望!两者心灵的投影成为一种美丽。

对人物的品味既是与主人公的对话,也是对自我的理解,学生在情感的共鸣中既能提升对诗歌的审美鉴赏力,也能实现对诗歌文化的深层理解。

3.有诗路——感知诗思诗哲之妙。

诗路,从诗歌阅读层面上看,就是指诗歌赏析的有效途径;从对学生诗性的涵养来看,是诗意人生成长的有效路径。《错误》一诗,采用了意象隐喻的方法,以战争中母亲等待战场中的父亲为情感原型,传达了永恒的情绪。因此,从诗歌阅读层面看,如何教会学生品味意象、体悟诗歌的情感主题成为本诗的教学重点;而从对学生诗性的涵养来看,打开学生的诗歌情怀,用诗意的眼光看待万物,用诗意的语言诉说情怀,成为本课乃至一系列诗歌教学的终极追求。

本堂课中我采用了两个步骤来突破重难点。其一,有意训练学生形成“物象+情感=意象”的意象鉴赏思维,学会由象入境、举一反三;其二,让学生通过这一首诗去了解郑愁予的其人其事其诗,掌握赏析这一类诗的基本路径和学习策略。两个步骤亦步亦趋、环环相扣,学生学得了鉴赏诗歌意象的基本方法,也在“从‘猜测’等待者的身份到‘揭示’等待者的身份”环节中恍然大悟,感触颇深。由此就真正实现了“品诗无方”到“品诗有方”的跨越,促进了鉴赏诗歌的思维路径的形成。

教学步骤展示:

【启发诗思】

学生点燃蜡烛,简述蜡烛的特点。

导语:蜡烛正是具有这些特点,常被人们利用,附加上许多不同的情感。现在老师把它换一个位置放,放在偏远山区还没有通上电灯的孩子的课桌上,放在奶奶六十大寿的蛋糕上,放在寒冷雪夜乞讨小姑娘的手掌心里……

小结:当没有情感时,它是冰冷的蜡烛(PPT展示);当我们赋予它不同的特殊情感时(PPT展示:情感),蜡烛就摇身一变,是光明、希望、温暖、祝福,化身为诗歌里的意象(PPT展示:意象)。鉴赏诗歌,就是要细品诗歌意象的情味。今天,我们就用有情的眼光欣赏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

【知人论世】

诗中的等待者可能是什么身份?

参考:思妇、母亲……

补充创作背景。

言语实践:体会郑愁予母亲的心情。

愁予爸:你何时能回来?我什么也不求,只求你……

参考:活着、平安……

小结:这是一场无法奢求归来的等待。

【细品有情】

围绕母亲这个原型形象,诗人创作了哪些意象?

参考:莲花、柳絮、城、青石街道、春帏、窗扉。

哪个意象蕴含的情感最符合思妇等待的心情?小组合作,阐述理由。

带着感情读诗句。要求:读出重音,读出急缓。

诗韵、诗魂、诗路,三者往往又是交织在一起的。没有诗路的引领,诗韵的渲染只是“暂时的热度”,诗魂的挖掘也只是“片刻的精彩”。诗歌教学中,诗韵代表着温度,诗魂代表着深度,诗路则代表着长度。只有带领学生怀揣着温暖,用恰当的方法,牵着诗歌的白马感受诗韵,才能在诗歌阅读之路上,听着达达的马蹄,涵养诗性,走出诗意的人生。

参考文献

[1]赵福楼 “见形”与“得意”——古诗词教学中发展核心素养的着力点.语文建设,2017(10)。

[2]董宏伟 “诗眼”:洞察诗意的窗口.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0(9)。

论文作者:王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7月总第1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中职语文诗歌教学研究——以郑愁予的《错误》为例论文_王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