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与天宝早期的主流诗歌创作_全唐诗论文

开元及天宝初诗坛的主流诗歌创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天宝论文,开元论文,诗坛论文,主流论文,诗歌创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13)05-0176-10

《河岳英灵集》所收诗人基本上反映了盛唐主要代表性作家,但从其所收作品看,以开元时期作品居多,这缘于初编时间在开元末。开元末这批作家中除年岁稍长的孟浩然、王昌龄数人外,绝大多数还处在写作的成长期,如大诗人李白在天宝三载成书的《国秀集》中尚未有其名。未入选《河岳英灵集》的杜甫也是如此,《国秀集》中也未见其名。

活动在开元时期的这批诗人,在当时社会政治层面上还属于下层,只有极个别人才跃上中层。联系《河岳英灵集》品藻中常将人物遭际,特别是仕履看得十分重要,他们的阶层属性还是非常明显的。他们尚未为主流社会所接纳,或完全接纳,处于社会中心的边缘,像王湾诗句被张说手题政事堂令文人仰羡的传闻只是极个别的现象。那么,开元、天宝之际的诗坛主流是什么呢?以京城为主的上流社会在诗歌写作上的面貌又是怎样的?当我们对开元、天宝诗坛作简单考察后会惊异地发现,《河岳英灵集》诗人差不多都没有机会参与朝廷诗人的诗歌写作活动。

《河岳英灵集》有四次编纂修订过程,有三个时间节点,即开元末、天宝四载和天宝十二载;而开元末的编纂是基础,也是主体。因此,考察开、天之际诗坛以开元为主兼及天宝四载至天宝十二载。①

由表1可见,开元末天宝初的重要文人集体活动中,高官居多,不少是应制诗。这些诗歌创作大致围绕国家发生的大事、要事展开,诗歌唱和的主角以帝王和重臣为主。以下详述之。

一、以帝王活动为中心

其一,玄宗赏赐,出于政治的协调与平衡。一类为荣宠重臣。如开元十七年九月,张说、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玄宗赋三杰诗以赐之,张说等三人及萧嵩、裴光庭、宇文融三宰相有应制和作,苏晋为之序;说又奉三宰相酒,并作诗。《全唐诗》卷三玄宗《左丞相张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东堂赐诗》:“赤帝收三杰,黄轩举二臣。”②卷六四宋璟有《奉和御制璟与张说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卷八八张说有《奉和御制与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应制》,卷—○七源乾曜有《奉和御制乾曜与张说宋璟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卷一○八萧嵩、裴光庭、宇文融各有《奉和御制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同日上官命宴都堂赐诗》。《张燕公集》卷四附录苏晋《丞相少傅拜职天子作三杰之诗以命宴序》:“咨日于朔,择时于秋,俾对命王庭,受职公府。”④知其上官实在九月朔日。《全唐诗》卷八九张说有《奉萧令嵩酒并诗》、《奉宇文黄门融酒》、《奉裴中书光庭酒》三诗,首诗云:“杯来秋兴高。”题下注:“已下三首,俱赐宴东堂作。”⑤知三诗与前应制诗作于同时。⑥

一类为宠行。开元十年闰五月张说兼朔方军节度使,往朔方巡边,玄宗作诗送行,张说有应制诗,源乾曜、张九龄、贺知章、王翰等二十人和作,贾曾奉制作序。《新唐书·玄宗纪上》:开元十年“四月己亥,张说持节朔方军节度大使”⑦。《旧唐书·玄宗纪上》:开元十年“闰五月壬申,兵部尚书张说往朔方军巡边”⑧。《张燕公集》卷四附贾曾《饯张尚书赴朔方奉敕撰序》:“乃命元宰兵部尚书燕公专节朔方。……阉茂次年,仲夏贞闰,拜手东洛,驰轺北阙。……有诏具僚,爰开祖宴,且申后命,宠以藩锡。天章赋别,御札题笺。……天子有念,式叙清风。请编《出车》之什,以继《蒸人》(按,即《诗·大雅·烝民》)之雅。”⑨同卷张说有《将赴朔方军应制》诗。玄宗作《送张说巡边》,源乾曜、张嘉贞、宋璟、卢从愿、许景光(先)、韩休、徐知仁、崔禹锡、王翰、苏晋、王光庭、袁晖、席豫、张九龄、徐坚、崔日用、贺知章等均作《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诗,见《张燕公集》卷四。崔泰之、胡皓、王丘亦有送诗,分见《全唐诗》卷九一、卷一○八、卷一一○。《新唐书·艺文志四》:“《朝英集》三卷。开元中张孝嵩出塞,张九龄、韩休、崔沔、王翰、胡皓、贺知章所撰送行歌诗。”⑩张孝嵩开元七年曾为安西副都护,但其时王翰尚在太原。其后孝嵩为太原尹,似未曾再出塞。故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丛考》疑此集实即送张说巡边诗集。

开元十三年二月玄宗自择十一人为刺史,命百官饯送,自书十韵诗以赐之;张说、张九龄、苏颋均有和作。《资治通鉴》卷二一二云:开元十三年二月,“上自选诸司长官有声望者大理卿源光裕(俗)、尚书左丞杨承令、兵部侍郎寇泚等十一人为刺史,命宰相、诸王及诸司长官、台郎、御史饯于洛滨,供张甚盛。赐以御膳,太常具乐,内坊歌妓;上自书十韵诗赐之”(11)。《新唐书·许景先传》:“十三年,帝自择刺史,景先由吏部侍郎为刺史治虢州。……祖道洛滨,盛具,奏太常乐,帛舫水嬉,命高力士赐诗,帝亲书,且给笔纸令自赋,赍绢三千遣之。”(12)时许景先为虢州,源光俗郑州,寇泚宋州,郑温琦邠州,袁仁敬杭州,崔志廉襄州,李升期邢州,郑放定州,蒋挺湖州,裴观沧州,崔诚遂州,详见《册府元龟》卷六七一。《全唐诗》卷三玄宗有《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诗。张九龄、张说各有《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诗,分见同书卷四七、卷八六。

天宝三载正月五日,贺知章因病请度为道士,求归越,玄宗许之,作诗及序送行;又命百官饯送于长乐坡,皇太子以下咸就执别,各有诗作。《旧唐书·玄宗纪下》载,天宝三载正月“庚子,遣左右相已下祖别贺知章于长乐坡,上赋诗赠之”(13)。《全唐诗》卷三玄宗《送贺知章归四明·序》:“天宝三年,太子宾客贺知章鉴止足之分,抗归老之疏,解组辞荣,志期入道。朕以其年在迟暮,用循挂冠之事,俾遂赤松之游。正月五日,将归会稽,遂饯东路,乃命六卿庶尹大夫,供帐青门,宠行迈也。……乃赋诗赠行。”(14)《会稽掇英总集》卷二载李适之、李林甫、褒信郡王璆、席豫、宋鼎、郭虚己、李岩、韦斌、李慎微、韦坚、齐澣、崔璘、梁涉、王浚、王瑀、康王建、韩宗、郭慎微、于休烈、齐光乂、韦述、韩倩、杜昆吾、张绰、陆善经、胡嘉鄢、魏盈、李彦和、张博望、辛替否等应制诗,与玄宗诗同为五言诗。(15)

一类为赐宴。如开元十二年二月赐宰相群臣宴于乐游园,玄宗有诗,张说、宋璟、张九龄、赵冬曦、崔沔、崔尚、胡皓、王翰等有和作。《全唐诗》卷三玄宗有《同二相已下群官乐游园宴》诗。张九龄《恩赐乐游园宴应制》:“朝庆千龄始,年华二月中。”(16)知事在二月。宋璟、张说、赵冬曦、崔沔、崔尚、胡皓、王翰等均有和作,分见《全唐诗》卷六四、卷八八、卷九八、卷一○八、卷一五六。苏颋亦有和作,见同书卷七四。张说、王翰九年始入朝,苏颋开元十五年七月卒,诗作于此时。乐游园在长安,玄宗开元十年、十三年、十四年、十五年春均在洛阳,十一年春幸并州,唯本年春在长安,但苏颋本年春又在益州,存疑。

又开元十三年十二月(庚戌朔)己巳,玄宗自泰山归至东都,酺宴,有诗,苏颋、张九龄和作。《旧唐书·玄宗纪上》:开元十三年“十二月己巳,至东都”(17)。《全唐诗》卷四九张九龄有《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诗。卷七三苏颋《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18)亦同时作。

其二,玄宗出行。这占有重要比例。如开元三年十月苏颋扈从凤泉,途中与崔泰之有诗唱和。《全唐诗》卷七三苏颋有《扈从凤泉和崔黄门喜恩旨解严罢围之作》。崔黄门,即崔泰之,时为黄门侍郎。《唐代墓志汇编》开元一七四《崔泰之墓志》:“迁黄门侍郎。”(19)泰之四年二月在黄门侍郎任,见《全唐文》卷二五八苏颋《李乂神道碑》。《旧唐书·玄宗纪上》载,开元三年十月甲子,幸郿县之凤泉汤。十一月乙卯,至自凤泉汤。十一月苏颋扈从骊山汤泉,有诗呈李乂、崔泰之、马怀素。《全唐诗》卷七四有《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刑部尚书舅,即李乂;崔黄门,即崔泰之;马常侍,即马怀素,时为散骑常侍。卢怀慎从幸骊山温汤,望秦始皇陵,作诗,张九龄有和作。《全唐诗》卷四七张九龄有《和黄门卢监望秦始皇陵》。卢监,即卢怀慎。《旧唐书》本传:“开元三年,迁黄门监。”(20)

开元九年玄宗游兴庆宫,作诗,张说和之。《全唐诗》卷三玄宗《游兴庆宫作·序》:“暇日,与兄弟同游兴庆宫,登勤政务本及花萼相辉之楼……率题此什。”(21)《张燕公集》卷二《奉和暇日游兴庆宫作应制》:“巢凤新成阁,飞龙旧跃泉。”(22)《类编长安志》卷三引《唐实录》:“勤政楼在兴庆宫南,开元八年造。”(23)本年九月张说入朝,十二年玄宗兄弟中李卒。此云“新成阁”,当作于八年后不久。

开元十一年正月(丁卯朔)己巳,玄宗自洛阳北巡潞州、并州,登太行山,有诗言志;过王浚墓,至上党旧宫,均有诗作;时张说、苏颋、张九龄、苗晋卿、张嘉贞等扈从,均有和作。《资治通鉴》卷二一二载,开元十一年“春,正月,己巳,车驾自东都北巡,庚辰,至潞州,给复五年”(24)。《张燕公集》卷三《奉和太行山中言志应制》:“羽仪映松雪,戈甲带春寒。……扈跸参天老,承荣忝夏官。”(25)说时以兵部尚书为相。同卷附玄宗《早登太行山中言志》诗。《全唐诗》卷四九张九龄《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率尔言志》,卷七四苏颋《奉和圣制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卷一一一张嘉贞《春和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应制》,卷二五八苗晋卿《奉和圣制早登太行山中言志》,均为应制和作。《张燕公集》卷三有玄宗《过王浚墓》及张说《应制奉和》诗,《全唐诗》卷四九张九龄有《奉和圣制过王浚墓》诗。《晋书·王浚传》:“葬柏谷山。”(26)《大明一统志》卷二一潞州:“柏谷山在州城东北一十三里。”(27)诸诗潞州作。《张燕公集》卷三载玄宗《爰因巡省途次旧居》诗及张说《奉和爰因巡省途次旧居应制》诗。玄宗诗《全唐诗》卷三题作《巡省途次上党旧宫赋》,序云:“朕昔在初九,佐贰此州……爰因巡省,途次旧居……空想大风,题兹短什。”(28)《全唐诗》卷七四苏颋有《奉和圣制停次旧居应制》诗。辛卯,玄宗至并州,作《过晋阳宫》诗,张说、苏颋、张九龄均有和作;玄宗又作《起义堂颂》,刻石太原。《资治通鉴》卷二一二载,开元十一年正月“辛卯,至并州”(29)。《旧唐书·玄宗纪上》开元十一年正月,“辛卯,改并州为太原府……上亲制《起义堂颂》及书,刻石纪功于太原府之南街”(30)。《全唐诗》卷三玄宗有《过晋阳宫》诗,张九龄、张说、苏颋和诗分见同书卷四七、卷八六、卷七三。晋阳宫在太原西北,贞观十一年筑,见《新唐书·地理志三》。

开元十一年二月玄宗自太原南行,出汾州雀鼠谷,张说献诗,玄宗和答,从行群臣苏颋、王丘、袁晖、崔翘、张九龄、王光庭、席豫、梁升卿、赵冬曦、徐安贞等皆和,宋璟亦有和作。《张燕公集》卷四《扈从南出雀鼠谷》:“硖关凌曙出,平路半春归。霍镇迎云罕,汾河送羽旗。……上林千里近,应见百花飞。”(31)玄宗《答张说南出雀鼠谷》,宋璟、苏颋、王丘、袁晖、崔翘、张九龄、王光庭、席豫、梁升卿《奉和圣制答张说南出雀鼠谷》诗,均见《张燕公集》卷四。赵冬曦、徐安贞和诗分见《全唐诗》卷九八、卷一二四。《太平寰宇记》卷四一“汾州孝义县”云:“雀鼠谷,《冀州图》云,在县南二十里,长一百一十里,南至临汾郡霍邑县界。汾水出于谷内,南流入河。”(32)三月玄宗自河东归秦,途中经蒲州,登逍遥楼,经河上公庙,度蒲津关,入潼关,均有诗作,张说、张九龄、苏颋、徐安贞等有和作。《资治通鉴》卷二一二“开元十一年”载,“三月庚午,车驾至京师”(33)。《全唐诗》卷三玄宗有《登蒲州逍遥楼》诗,卷七三苏颋有《奉和圣制登蒲州逍遥楼制》诗。《全唐诗》卷三玄宗有《经河上公庙》诗,张九龄、苏颋、张说应制和作分见同书卷四九、卷七四、卷八八。《全唐诗》卷三玄宗《早度蒲津关》:“鸣銮下蒲坂,飞旆入秦中。”(34)张九龄、张说、徐安贞应制和作分见《全唐诗》卷四九、卷八八、卷一二四。蒲津关在蒲州河东县西二里,见《太平寰宇记》卷四六。《全唐诗》卷三玄宗《初入秦川路逢寒食》:“去年馀闰今春早。”(35)盖开元十年闰五月。《全唐诗》卷三玄宗有《入潼关口号》诗。卷七四苏颋《奉和圣制过潼津关》:“在德何夷险,观风复往还。”(36)知诗作于回长安途中。张九龄、张说和诗分见同书卷四九、卷八九。

开元十二年十一月玄宗幸东都,经华阴,制岳庙文,勒石;又经华岳,次陕州,均有诗,张说、苏颋、张九龄有应制和作。《全唐文》卷四一玄宗《西岳太华山碑序》:“十有一载,孟冬之月,步自京邑,幸于洛师。停銮庙下,……迟回刻石,梗概铭山。”(37)《旧唐书·玄宗纪上》载,开元十二年“十一月庚申,幸东都,至华阴,上制岳庙文,勒之于石,立于祠南之道周”(38)。云“十一月”,与碑稍异。《宝刻丛编》卷一○:“《唐华岳庙碑》,唐玄宗御制御书(《诸道石刻录》)。《唐御制华岳碑述圣颂》,唐京兆府富城(平)尉达奚珣撰序,右补阙、集贤殿学士吕向撰颂并书。玄宗御制御书华岳庙碑,建于庙中,珣等遂作此颂,以开元中立(《集古录目》)。”(39)《全唐诗》卷三玄宗《途经华岳》:“饬驾去京邑,鸣銮指洛川。”张九龄《奉和圣制途经华山》:“会应陪玉检,来此告成功。”(40)《全唐诗》卷八八张说同题诗:“霁日悬高掌,寒空类削成。……群臣愿封岱,还驾勒鸿名。”(41)盖时已有封禅岱宗(泰山)之议。卷七四苏颋《奉和圣制途经华岳应制》:“偃树枝封雪,残碑石冒苔。圣皇惟道契,文字勒岩隈。”(42)即指玄宗作碑勒石事。诸诗均冬日景象,即作于此次东巡时。《全唐诗》卷三玄宗《途次陕州》:“鸣笳从此去,行见洛阳宫。”(43)张说、张九龄奉制之作分见同书卷八七、卷四八。

开元十三年十月玄宗东封泰山,行至成皋太宗破窦建德处,作诗,张说、苏颋、张九龄有和作;途中遇雪,玄宗有诗,张说和作。《旧唐书·玄宗纪上》载,开元十三年十月,“辛酉,东封泰山,发自东都”(44)。《全唐诗》卷三玄宗有《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缅思功业感而赋诗》诗。卷七三苏颋《奉和圣制行次成皋途经先圣擒建德之所感而成诗应制》:“即此巡于岱,曾孙受命封。”(45)张九龄《奉和圣制次成皋先圣擒建德之所》:“绍成即我后,封岱出天关。”(46)知诗于东封途中作。《全唐诗》卷八六张说《奉和圣制行次成皋应制》,亦同时作。十一月庚申、玄宗自泰山归经孔子宅,致祭,作诗;张说、张九龄有和作。《资治通鉴》卷二一二载,开元十三年十一月“甲午,车驾发泰山。庚申,幸孔子宅致祭”(47)。《全唐诗》卷三玄宗有《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诗。卷四八张九龄《奉和圣制经孔子旧宅》,卷八七张说《奉和圣制经邹鲁祭孔子应制》,均为和作。

开元二十四年十月玄宗自东都归长安,发洛阳,经华山,有诗作,张九龄、李林甫、韦济应制和作。张九龄《奉和圣制初出洛城》:“东土淹龙驾,西人望翠华。……十月回星斗,千官捧日车。”(48)又《奉和圣制次琼岳顿》:“咸京天上近,清渭日边临。”(49)《全唐诗》卷一二一李林甫同题诗:“东幸从人望,西巡顺物回。……十月农初罢,三驱礼复开。”(50)卷二五五韦济亦有同题诗。

值得一提的是,开元元年十一月魏知古从猎渭川,献十韵诗以讽,玄宗手制褒之。知古时为侍中,秩正三品。《全唐诗》卷九一魏知占《从猎渭川献诗》:“尝闻夏太康,五弟训禽荒。我后来冬狩,三驱盛礼张。顺时鹰隼击,讲事武功扬。奔走未及去,翾飞岂暇翔。非熊从渭水,瑞翟想陈仓。此欲诚难纵,兹游不可常。子云陈羽猎,僖伯谏渔棠。得失鉴齐楚,仁思念禹汤。雍熙亮在宥,亭毒匪多伤。辛甲今为史,虞箴遂孔彰。”(51)《旧唐书》本传:“擢拜侍中。先天元年冬,从上畋猎于渭川,因献诗讽曰,……手制褒之曰……”(52)《唐会要》卷二八:“先天元年十月七日,幸新丰,猎于骊山之下。至十一月三日,侍中魏知古上诗谏曰……”(53)《旧唐书·玄宗纪上》:开元元年,“冬十一(按,一字衍)月甲申,幸新丰之温汤。……甲辰,畋猎于渭川”(54)。其事当在本年。《全唐文》卷二○玄宗《褒魏知古进诗手制》:“卿所进《猎渭滨》十韵,三复研精,良增叹美。夫诗者志之,所以写其心怀,实可讽谕君主……今赐卿物五十段,用申劝奖。”(55)

其三,玄宗参与的学士活动。玄宗重文,重视学士,成为开元年间一大特色,故特为标出。开元十一年,丽正殿学士张说、徐坚、贺知章、赵冬曦、韦述、孙季良等进诗,玄宗作赐十八学士赞以褒之。《玉海》卷三一:“开元十一年,丽正学士进诗,上嘉赏之。自燕公以下十八人,各赐赞以褒美之。”(56)《职官分纪》卷一五:“张燕公等因献赋诗,上各赐赞以褒美之。敕曰:‘得所进诗,甚有佳妙。风雅之道,斯为可观。并据才能,略为赞述。具如别纸,宜各领之。’上自以五色笺八分书之,赍付院,散付学士。张说:‘德重和鼎,功逾济川。词林秀逸,翰苑光鲜。’徐坚:‘校史天禄,论经上庠。华词宛丽,雄辩抑扬。’贺知章:‘礼乐之司,文章之苑。学优艺博,才高思远。’赵冬曦:‘白简端严,青史良直。清词雅韵,博览强识。’康子元:‘才识清远,言谈幽秘。四科文学,六书仁义。’侯行果:‘洪钟伫扣,明镜不疲。搜彖系象,动中威仪。’韦述:‘职参山甫,业纂玄成。六艺述作,四始飞英。’敬会真:‘名乃会真,迹惟契道。抠衣讲习,临筵振藻。’赵玄默:‘才比丘明,学兼儒墨。叙述微婉,讲论道德。’东方颢:‘地游天禄,门嗣滑稽。三冬足用,六艺斯齐。’李子钊:‘干木流度,指树贻芳。讽谏遗阙,启发篇章。’吕向:‘族茂飞熊,才方班马。考理篇籍,抑扬风雅。’毋煚:‘轩辕之任,谏诤之职。闻诗闻礼,有才有识。’陆去秦(泰):‘才光于晋,价重于张。州县斯屈,文翰尤长。’戚(咸)廙业:‘郁郁高文,英英博识。持我行宪,式是谅直。’余钦:‘文章两赡,才术兼美。思在穷经,专学旧史。’孙季良:‘蓬山之秀,芸阁之英。雄词卓杰,雅思纵横。’寻敕善写真人貌学士等,欲画像书赞于含象亭。属车驾东行,竟不果。”(57)

开元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玄宗赐学士宴于集仙殿,作诗及序,张说及诸学士均和;玄宗于座上口诏改集仙殿为集贤殿。《全唐诗》卷三玄宗《春晚宴两相及礼官丽正殿学士探得风字·序》:“朕以薄德,祗膺历数。……乃命学者,缮落简,缉遗编,纂鲁壁之文章,缀秦坑之煨烬,所以修文教也。……既家六合,时巡两京。……阴阳代谢,日月相推,岂可使春色虚捐,韶华并歇。乃置旨酒,命英贤,有文苑之高才,有掖垣之良佐,……同吟湛露之篇,宜振凌云之藻。于时岁在乙丑,开元十三年三月二十七日。”(58)《职官分纪》卷一五:“十三年三月,因奏封禅仪注,学士等赐宴于集仙殿。上制诗序,群臣赋诗。上于座上口诏改为集贤殿。时预宴者,宰臣源侍中乾曜、张燕公,学士徐坚、贺知章、康子元、赵冬曦、侯行果、敬会真、赵玄默、韦述、李子钊、陆去秦(泰)、吕向、咸廙业、毋煚、余钦、孙季良、冯朝隐等。……酒酣,内出彩笺,令燕公赋宫韵,群臣赋诗。”(59)《全唐诗》卷八八张说《春晚侍宴丽正殿探得开字》:“坊因购书立,殿为集贤开。……庭柳馀春驻,宫莺早夏催。喜承芸阁宴,幸奉柏梁杯。”(60)即应制之作。五日,诏改集仙殿为集贤殿,以张说充使,徐坚为副,贺知章、陆坚为学士,赵冬曦、韦述、吕向、孙季良等为直学士,共十八人;张说赴集贤殿上任,复赐宴赋诗,苏颋、张说、王翰等十七人均和,张九龄为之序。《唐会要》卷六四:“十三年四月五日,……下诏曰:‘仙者捕影之流,朕所不取;贤者济治之具,当务其实。院内五品已上为学士,六品已下为直学士。中书令张说充学士、知院事,散骑常侍徐坚为副,礼部侍郎贺知章、中书舍人陆坚并为学士,国子博士康子元为侍讲学士,考功员外郎赵冬曦、监察御史咸廙业、左补阙韦述、李钊、陆元泰、吕向、拾遗毋煚、太学助教余钦、四门博士赵元默、校书郎孙季良并直学士,太学博士侯行果、四门博士敬会直、右补阙冯骘并侍讲学士。’”(61)《全唐文》卷二九○张九龄《集贤书殿书院奉敕送学士张说上赐宴序》:“中书令燕国公,……拜命之日,荷宠有加。降圣酒之罍,颁御厨之膳。食以乐侑,人斯德饱。时有侍中安阳公等承恩预焉。学士右散骑常侍东海公等摄职在焉。……咸可赋诗,以光鸿烈。”(62)《全唐诗》卷三玄宗《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节变云初夏,时移气尚春。”(63)即四月作。同作诗有卷七四苏颋得兹字,卷八八张说得辉字,卷九八赵冬曦得莲字,卷一○七源乾曜得迎字、徐坚得虚字,卷一○李元纮得私字、裴漼得升字、刘升得宾字、萧嵩得登字、韦抗得西字、李暠得催字、韦述得华字、陆坚得今字、程行谌得迥字、褚琇得风字,卷一一二贺知章得谟字,卷一五六王湾得筵字。

开元十三年前后,频赐集贤学士酒宴,学士赋诗,奏上凡数百首,编成卷轴以进。

《全唐诗》卷八七张说《恩制赐食于丽正殿书院宴赋得林字》:“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64)又有《皇帝降诞日集贤殿赐宴》诗。卷一一五王湾有《丽正殿赐宴同勒天前烟年四韵应制》,卷一二四徐安贞有《书殿赐宴应制》,亦以天前烟年为韵。《职官分纪》卷一五:“时又频赐酒馈学士等,宴饮为乐。前后赋诗奏上凡数百首。……燕公诗曰:‘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当时词人称为尤美。前后令赵冬曦、张九龄、咸廙业、韦述为诗序,学士等赋诗编成卷轴以进上。”(65)《新唐书·艺文志四》:“《集贤院壁记诗》二卷。”(66)所编当即集贤学士所赋诗。

开元十三年中书令张说专集贤院事,甚重文学之士,韦述、张九龄、许景先、袁晖、赵冬曦、孙逖、王翰等常游其门。《旧唐书·韦述传》:“转右补阙。中书令张说专集贤院事,引述为直学士,迁起居舍人。说重词学之士,述与张九龄、许景先、袁晖、赵冬曦、孙逖、王翰常游其门。”(67)

其四,一般性的娱兴唱和。开元八年三月玄宗作《春台望》诗,苏颋、贺知章、许景先均有和作,起居舍人蔡孚奏请编国史。《全唐诗》卷三玄宗《春台望》:“暇景属三春,高台聊四望。”(68)卷七三苏颋有《奉和圣制春台望应制》诗,卷一○一许景先、卷一一二贺知章各有《奉和御制春台望》诗。《册府元龟》卷四○:“玄宗开元八年,亲制《春雪》诗、《春台望》一章二十八句,起居舍人蔡孚奏曰:‘……请宣示百僚及编国史。’”(69)玄宗《春台望》诗正为二十八句,与春雪无关,疑《春雪》别是一诗。本年九月许景先在给事中任,见《唐会要》卷二六。

二、为朝廷礼仪之需的乐章写作

开元二年六月,右拾遗蔡孚集龙池诗一百三十篇献之,太常寺考其词合音律者为乐章,沈佺期、苏颋、李乂、崔日用等十人诗在选;张九龄在朝为拾遗,亦有诗作。《唐会要》卷二二:“开元二年闰二月诏,令祠龙池。六月四日,右拾遗蔡孚献《龙池篇》,集王公卿士以下一百三十篇,太常寺考其词合音律者为《龙池篇乐章》,共录十首。”注:“紫微令姚元之,右拾遗蔡孚,太府少卿沈佺期,黄门侍郎卢怀慎,殿中监姜皎,吏部尚书崔日用,紫微侍郎苏颋,黄门侍郎李义府(按,当为李乂之衍讹),工部侍郎姜晞,兵部侍郎裴漼等更为乐章。”(70)诗均为七律。紫微令,即中书令,秩正三品;太府少卿,从四品上;黄门侍郎,正四品上;殿中监,从三品;吏部尚书,正四品上;紫微侍郎,正四品上;工部侍郎、兵部侍郎,正四品下。拾遗,从八品上。《龙池篇》为右拾遗蔡孚所献,故太常考其词合音律者十首,蔡孚诗在其中,其余皆为正四品高官的作品。当时张九龄亦有诗,其不入选疑为官品太低,《龙池篇乐章》以官品取诗的倾向明显。

开元十一年壬子,祭后土于汾阴,韩思复、卢从愿、刘晃、韩休、王晙、崔玄、贾曾、苏颋、何鸾、蒋挺、源光俗等十一人作《祭皇地祗于汾阴乐章》。《资治通鉴》卷二一二载,开元十一年二月“壬子,祭后土于汾阴”(71)。《旧唐书·音乐志三》载,开元十一年《祭汾阴乐章》十一首,作者有黄门侍郎韩思复、中书侍郎卢从愿、司勋郎中刘晃、礼部侍郎韩休、吏部尚书王晙、刑部侍郎崔玄、徐州刺史贾曾、礼部尚书苏颋、太常少卿何鸾、主爵郎中蒋挺、尚书右丞源光裕(俗)。(72)

三、以重臣为中心的活动

其一,重大送行活动。如开元元年十月赵彦昭为朔方道大总管,苏颋、张说各有诗送。苏颋时为工部侍郎,正四品下。张说为检校中书令,秩正三品。《资治通鉴》卷二一○云:开元元年十月己酉,以刑部尚书赵彦昭为朔方道大总管。(73)《全唐诗》卷七四苏颋有《饯赵尚书摄御史大夫赴朔方军》诗。诗云:“劲虏欲南窥,扬兵护朔陲。赵尧宁易印,邓禹即分麾。野饯回三杰,军谋用六奇。云边愁出塞,日下怆临岐。拔剑行人舞,挥戈战马驰。明年麟阁上,充国画于斯。”《全唐诗》卷八八张说《送赵二尚书彦昭北伐》:“虏地河冰合,边城备此时。兵连紫塞路,将举白云司。提剑荣中贵,衔珠盛出师。日华光组练,风色焰旌旗。投笔尊前起,横戈马上辞。梅花吹别引,杨柳赋归诗。”(74)

开元二年闰二月苏颋作诗及序送褚无量归觐。《全唐诗》卷七三苏颋《送常侍舒公归觐》,又卷七四《重送舒公》。舒公,即褚无量。《旧唐书》本传:“玄宗即位……寻以师傅恩迁左散骑常侍,……封舒国公。”(75)《全唐文》卷二五六苏颋《饯常侍舒公归觐序》:“是月惟闰,乘春载阳……于是丝庭华省之家,虎观鸿都之士,……莫不捧袂黯然,弹毫以赠。”(76)本年春闰二月。散骑常侍,正三品。

开元九年二月苏颋出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行前有诗,宋璟、郑惟忠有诗送行。

《旧唐书·苏颋传》:“八年,除礼部尚书,罢政事。俄知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事。”(77)《全唐诗》卷七四苏颋《将赴益州题小园壁》:“岁穷惟益老,春至却辞家。”又《慈恩寺二月半寓言》:“稻麻欣所遇,蓬箨怆焉如。不驻秦京陌,还题蜀郡舆。爱离方自此,回望独踌蹰。”(78)均作于赴益州前。颋于去年十月罢相,知其赴益州在本年二月。《全唐诗》卷六四宋琛《送苏尚书赴益州》:“我望风烟接,君行霰雪飞。园亭若有送,杨柳最依依。”同书卷四五郑惟忠《送苏尚书赴益州》:“离忧将岁尽,归望逐春来。”(79)苏颋除益州似在岁末,至二月方行。

开元十四年冬,赵颐真赴安西副大都督府任,张说、张九龄、孙逖、卢象均有诗送。《张燕公集》卷六有《送赵颐真郎中赴安西》诗。张九龄《送赵都护赴安西》:“南至三冬晚,西驰万里寒。”(80)《全唐诗》卷一二二卢象《送赵都护赴安西》:“下客候旌麾,元戎复在斯。”卷一一八孙逖《送赵大夫护边(按,一作送赵都护赴安西)》:“外域分都护,中台命职方。欲传清庙略,先取剧曹郎。”(81)均送赵颐真之作。

其二,同朝官吏之间的诗歌活动。开元二年秋,苏颋、李乂、崔日用、张九龄、卢怀慎等同在朝,有诗唱和。张九龄《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云:“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82)《全唐诗》卷七四苏颋《敬和崔尚书大明朝堂雨后望终南山见示之作》,又《奉和崔尚书赠大理陆卿鸿胪刘卿见示之作》。崔尚书,即崔日用;陆卿,即陆馀庆,时为大理卿;刘卿,即刘知柔,时为鸿胪卿。均见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全唐诗》卷七四苏颋有《秋夜寓直中书呈黄门舅》。黄门舅,即李乂,时在黄门侍郎任。《全唐文》卷二五八苏颋《唐紫微侍郎赠黄门监李乂神道碑》:“佥以颋者,公称知我,我谓之甥。固尝挥斤见期,必使刊石为事。”(83)知乂为苏颋舅。《全唐诗》卷四八张九龄有《和黄门卢侍御咏竹》。侍御非黄门省(即门下省)属官,当为侍郎之误。卢怀慎时为黄门侍郎。

开元二十五年三月张九龄、韩休等游于骊山韦嗣立旧居,各有诗作,王维为之序。《全唐诗》卷四七张九龄有《骊山下逍遥公旧居游集》诗。逍遥公,即韦嗣立,见“景龙三年十一月”条。《王右丞集笺注》卷一九《暮春太师左右丞相诸公于韦氏逍遥谷宴集序》:“时则太子太师徐国公、左丞相稷山公、右丞相始兴公、少师宜阳公、少保崔公、特进邓公、吏部尚书武都公、礼部尚书杜公、宾客王公……以诣夫逍遥焉。”(84)据赵殿成注,徐国公为萧嵩,稷山公为裴耀卿,始兴公为张九龄,少师韩休,杜公杜暹,王公王丘,集会在暮春三月。按序中其余数人,特进邓国公为张暠,武都公为李,崔公为崔琳。开元二十二至二十四年春,玄宗在东都,诸人当随驾在洛,张九龄本年四月出为荆州长史。

基于上面简单的梳理,盛唐诗坛的上层文学活动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如下问题。

其一,开元末天宝初参与重要诗歌活动的诗人基本未入《河岳英灵集》,除卢象外,王维开元中也未参与主流诗坛的写作。

朝廷高层诗人活动和中层以及中下层诗人有排斥也有联系,主要表现为群体活动中下层诗人的个别参与,这种现象具有偶然性,如张九龄、王湾。

从全国的角度考察,诗人及诗作有朝、野之别;以朝廷、京城的角度考察,诗人及诗作有高层、中层、下层之别。这样的分别在研究诗人阶层和角色尤其面对诗人群体行为时应引起关注。而相近品级官属之间的私下诗歌活动就显得自然,如开元二年袁晖擢左补阙,与蔡孚、张九龄同在谏垣,有诗唱和。《全唐诗》卷四九张九龄有《与袁补阙寻蔡拾遗会此公出行后蔡有五韵见赠以此篇答焉》。蔡拾遗,即蔡孚;袁补阙,即袁晖。值得关注的是,王府文人活动,吸引了一些中、低层文人的参与。王维约在及第前活动在诸王之间。《旧唐书》卷一九○《文苑传》下载:“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昆仲宦游两都,凡诸王驸马豪右贵势之门,无不拂席迎之,宁王、薛王待之如师友。维尤长五言诗。书画特臻其妙,笔踪措思,参于造化,而创意经图,即有所缺,如山水平远,云峰石色,绝迹天机,非绘者之所及也。”(85)《旧唐书》卷九五《睿宗诸子传》云:“(岐王)范好学工书,雅爱文章之士,士无贵贱,皆尽礼接待。与阎朝隐、刘庭琦、张谔、郑繇篇题唱和,又多聚书画古迹,为时所称。”(86)开元八年春,岐王李范在长安,与万年尉刘廷琦、太祝张谔等善,常饮酒赋诗,以相娱乐;丁仙芝亦曾陪宴饮,有诗作。《全唐诗》卷一一○张谔有《三日岐王宅》(“何时学健步,斗取落花轻”)、《岐王山亭》(“王家傍绿池,春色正相宜”)、《岐王席上咏美人》、《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等诗,作于春日。(87)延平门即唐长安城西面三门之南门,见《唐两京城坊考》卷二;张谔等于本年十月坐与岐王交游贬官,故诗本年春作于长安。《全唐诗逸》卷上丁仙芝有《陪岐王宅宴》残句,当亦本年作。

其二,每一次高层的群体诗歌活动,在物质形态上就相当于一卷诗歌集,而这些诗歌集为《河岳英灵集》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比较对象。

其三,文学的时段划分有助于人们认识当时文坛状况和发展,尽管这与我们今天的认识不完全一致甚至很不一致,但它真实地反映了文人在时间层上的更替。如开元四年左右,沈俭期卒,约年六十八,有集十卷;武后、中宗朝文士,至此凋零向尽,惟张说岿然独存。而这大约是《河岳英灵集》所收作品的起始时间。

其四,盛唐重要诗人在《河岳英灵集》中失收,诗论家常以杜甫为例。杜甫不仅无缘主流诗坛,而且也被《河岳英灵集》遗忘,原因何在?据樊晃《杜工部小集·序》,直到大历年间,江东流传的杜诗仍多为戏题剧论之作。殷璠为条件所限,不可能全面占有杜甫诗歌材料,当年所见流传于江左的“戏题剧论”的杜诗不合其“风律兼备”的标准,只能阙而不录。樊晃虽然尊杜甫为“当今一人”,惜未见其全集。润州地当长江、运河交会处,为东南经济文化的中心之一。樊晃得以就地采摭到大量杜诗,编为《杜工部小集》。

作为《河岳英灵集》编撰的指导者储光羲大概要等到天宝十一载才有与杜甫相见相识的机会。天宝十一载秋,高适、岑参、储光羲、杜甫、薛据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各有诗作。而天宝十一载已接近《河岳英灵集》终稿时间的天宝十二载了。(88)

①戴伟华:《储光羲与〈河岳英灵集〉》,见《中国文学学报》创刊号,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2010年;戴伟华:《论〈河岳英灵集〉初选及其诗史意义》,载《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戴伟华:《论〈河岳英灵集〉的成书过程》,载《文学遗产》2013年第4期。

②(清)彭定求:《全唐诗》,第38页,中华书局1960年版。

③有关诗人活动和作品系年均参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辽海出版社1998年版。

④⑨(唐)张说:《张燕公集》,第30,23-24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⑤(清)彭定求:《全唐诗》,第977页。

⑥以下均引自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有疑处,则订补之。吾友陶敏先生2013年1月去世,其于唐代文学文献资料整理考订贡献巨大,本文多采用其成果。并以此文纪念陶先生。

⑦(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129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⑧(后晋)刘昫:《旧唐书》,第183页,中华书局1975年版。

⑩(1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1622,4465页。

(11)(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第6763页,中华书局1963年版。

(13)(17)(后晋)刘昫:《旧唐书》,第217,189页。

(14)(18)(清)彭定求:《全唐诗》,第31,805页。

(15)邹志方校注:《〈会稽掇英总集〉点校》,第27-35页,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6)(唐)张九龄撰,熊飞校注:《张九龄集校注》,第291页,中华书局2008年版。

(19)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第1276-127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20)(30)(后晋)刘昫:《旧唐书》,第3068,185页。

(21)(28)(34)(清)彭定求:《全唐诗》,第39,40,35-36页。

(22)(25)(31)(唐)张说:《张燕公集》,第8,14,21页。

(23)(元)骆天骧撰,黄永年点校:《类编长安志》,第98页,中华书局1990年版。

(24)(29)(33)(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第6755,6755,6755页。

(26)(唐)房玄龄:《晋书》,第1216页,中华书局2003年版。

(27)(明)李贤:《大明一统志》,第1425页,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

(32)(宋)乐史撰,王文楚等点校:《太平寰宇记》,第868页,中华书局2007年版。

(35)(36)(41)(42)(43)(45)(50)(51)(清)彭定求:《全唐诗》,第29,814,964,808,31,795,1212,992页。

(37)(55)(清)董诰:《全唐文》,第447-448,235页,中华书局1983年版。

(38)(44)(52)(54)(后晋)刘昫:《旧唐书》,第187,188,3063,171页。

(39)(宋)陈思:《宝刻丛编》,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09页,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40)(46)(48)(49)(唐)张九龄撰,熊飞校注:《张九龄集校注》,第47,10,35,32页。

(47)(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第6767页。

(53)(宋)王溥:《唐会要》,第528页,中华书局1955年版。

(56)(57)(59)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第584,584-585,596页。

(58)(60)(63)(清)彭定求:《全唐诗》,第34,964,35页。

(61)(宋)王溥:《唐会要》,第1119页。

(62)(清)董诰:《全唐文》,第2945-2946页。

(64)(68)(清)彭定求:《全唐诗》,第945,29页。

(65)陶敏、傅璇琮:《唐五代文学编年史》“初盛唐卷”,第604页。

(66)(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第1623页。

(67)(72)(后晋)刘昫:《旧唐书》,第3183-3184,1116-1117页。

(69)(宋)王钦若:《册府元龟》,第453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70)(宋)王溥:《唐会要》,第433页。

(71)(73)(宋)司马光编著,(元)胡三省音注:《资治通鉴》,第6755,6691页。

(74)(78)(79)(81)(清)彭定求:《全唐诗》,第971,814、812,751、552,1220、1196页。

(75)(77)(后晋)刘昫:《旧唐书》,第3167,2881页。

(76)(83)(清)董诰:《全唐文》,第2592,2609-2611页。

(80)(82)(唐)张九龄撰,熊飞校注:《张九龄集校注》,第189,55页。

(84)(唐)王维著,(清)赵殿成笺注:《王右丞集笺注》,第338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85)(86)(后晋)刘昫:《旧唐书》,第5052,3016页。

(87)(清)彭定求:《全唐诗》,第1129-1131。

(88)戴伟华:《杜甫:一个被边缘化的当代诗人》,载《文艺争鸣》2013年第8期。

标签:;  ;  ;  ;  ;  ;  ;  ;  ;  ;  ;  

开元与天宝早期的主流诗歌创作_全唐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