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电视连续剧《子夜》笔谈——忠于小说原著发挥电视优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子夜论文,笔谈论文,电视连续剧论文,原著论文,长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中国人民引以为骄傲的文学大师茅盾诞辰100 周年的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茅盾的代表作《子夜》被成功地搬上荧屏,拍成长篇电视连续剧,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高兴,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我以为,在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部小说是无与伦比的,一部是鲁迅的《阿Q正传》,一部是茅盾的《子夜》。 与同时代的许多作品相比,《子夜》的创作视角的新鲜与敏锐,思想内容的深厚与丰富,艺术表现上的精湛与卓越,影响的广泛与深远,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已经载入史册。即使今天看来,在文艺与时代、创作与生活、思想与艺术、作家主体修养与作品价值追求等关系问题上,《子夜》提供的启示仍然是无可取代和值得重视的。
电视连续剧《子夜》(浙江省电视剧制作中心等联合摄制,编剧程蔚东,导演史践凡、奚佩兰)的拍摄成功,首先在于它忠于小说原著,同时又能发挥电视剧的优势。与小说原著相比,电视剧中的人物减少了,情节更集中了(这是电视剧叙事方式和人物塑造的特点所决定的),却相当出色地把握和展示了小说原著中的时代氛围、思想追求和革命现实主义的精神。特别是纱厂斗争和乡下风波两条线的描写更集中了,与吴公馆的变化、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的较量联系得更紧密了,这就在有力展示三十年初代中国社会矛盾全景的同时,更加凸现了当时我国民族工业所面临的时代课题和那特有的命运感。电视剧对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等主要人物和形形色色其他人物的塑造也是忠于原著的,并较好地发挥了电视艺术的特长,使这些形象在荧屏上有着感人的艺术光彩。其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对高品位的思想艺术的追求贯穿在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和后期制作的各个环节,整体创作和制作水平比较好,既厚重,又好看。其三,编导者大胆地起用了一批年轻的新演员,荧屏上的许多面孔很新鲜,并形成了一种青春美的冲击力,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展示才华、脱颖而出的机会,这种胆识和做法是应当鼓励和提倡的。
我并不认为这部电视剧已十全十美。比如,与室内院内的戏相比,街面上的戏对时代氛围的营造有明显不足,有的演员在开始几集中的表演还不够松弛。另外,结尾处关于吴荪甫出走的具体描写,也是可以商榷的,虽然我理解这是为了给民族工业的前景展示一线生机。这些枝节性的不足,不影响电视剧在整体上的成功。对这部电视剧的成功我表示由衷的祝贺,并祝愿电视剧的播出和研讨为茅盾诞辰100 周年纪念活动增光添彩,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茅盾的革命现实主义精神、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新繁荣提供一份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