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生态河道是城市环境与水网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属于复杂性较强的工程,不仅会涉及到环境科学知识与景观生态学知识,还与水利工程方面的内容相关联,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针对城市生态河道进行科学的治理,寻找新的设计思路,创建现代化的管理机制与控制体系,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城市生态河道;治理;设计思路
对于城市生态河道而言,在实际治理的过程中,应创建生物生存环境,实现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情况下,改善生态环境,确保生态河道的合理治理。
一、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原则分析
在城市生态河道实际治理的过程中,需遵循基本原则,创建现代化与先进性的管理机制,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加大整体管理工作力度,以此提升管控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优化发展需求。
(一)综合性原则分析
城市河道治理工作中需针对人们的用水需求进行全面分析,明确生态功能特点,并创建合理的治理方案与机制,遵循综合性与现代化的发展原则,筛选最佳的治理方案,以便于提升整体管理工作效果,提高生态河道的综合效益,达到预期的管理与控制目的。
(二)协调性的原则分析
在治理工作中需全面了解城市生态河道的实际情况,创建现代化与先进性的管理机制,促进生态河道当地风俗习惯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并根据城市的实际发展特点,针对生态河道进行合理的分析,加大治理力度,创建合理的管理机制。同时,在管理工作中,还需建立现代化与先进性的城市生态河道治理方案,明确各方面管理内容与要求,总结丰富经验,以便于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与质量。
(三)自然性原则分析
对于城市生态河道而言,在实际治理工作中需遵循自然性原则,除了要保证因地制宜的治理工作之外,还需将人工类型与自然类型的修复方式结合在一起,全面分析当地的自然状况,以便于提升整体治理工作效果。同时,在遵循自然性治理原则的过程中,需全面考虑水文因素、水下生物因素等,全面提升自然化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城市生态河道水系统在建设与发展期间的自我恢复作用,在革新工作方式与模式的情况下,建立现代化与先进性的管理机制,以此优化整体工作体系,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与进步需求。
(四)经济成本原则分析
在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应遵循经济成本的工作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城市河道治理工作成本,并提升整体经济效益,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创建现代化与先进性的管理机制。在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管理部门应理清工作内容,树立正确观念,在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前期、中期与后期都要进行合理的维护与管理,制定完善的规划方案,加强整体规划设计工作力度,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机制,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同时,在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应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创新整体工作方式与方法,在严格控制整体成本的情况下,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机制,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1]。
二、城市生态河道治理与设计思路分析
在城市生态河道实际治理工作中,需明确具体的思路,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管理机制,协调各方面工作之间的关系,确保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优化整体管理模式与内容,满足当前的工作要求。具体思路为以下几点:
(一)树立正确观念
城市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应树立正确观念,创建现代化与先进性的管理机制,在严格管理的情况下,优化整体工作内容与模式,以此提升整体工作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需针对水体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提出高标准的管理要求,统一水质量的控制规范。在保证水体质量的情况下,才能为水下生物的正常生存提供良好环境,促进水生物的多样性,达到生态治理的最终目的[2]。其次,对于城市生态河道而言,两岸植被的种类很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管理工作中应树立正确观念,合理选择植被的品种,更好的针对绿色群体进行搭配。且在管理工作中还需结合河道的水情选择植物,如果河道两岸已经存在野生的植被物种,就要对其进行科学的设计,创造良好的自然景观。最后,在生态河道治理工作中,应制定横向与纵向的规划方案,加大整体管理工作力度,保证周围的空气与水分合理控制,在严格管理与规划的情况下,为植被的生存创建良好条件。对于纵向治理工作而言,可通过河道自然特征的表达,减少人工修改的现象,更好的凸显城市河道自然优势,以此形成良好的治理与规划模式,创建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控制机制,达到预期管理目的[3]。
(二)设计思路分析
在城市生态河道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创建良好的管理机制与设计模式,提倡回归自然的设计方式。首先,在实际工作中,需针对河道的排洪功能、泄水功能与生态保护功能进行全面分析,保留原有的自然景观,例如:生态河道中的水草景观、礁石景观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各方面因素的相互结合,营造良好的模式。其次,在设计工作中还需将自然风光与城市生态河道等融合在一起,形成功能的有机结合,在详细分析之下可提升总体设计工作效果。对于设计思路而言,应进行合理的创新与完善,以便于充分发挥城市生态河道的基本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多元化的保护目的[4]。最后,设计人员可以模仿自然类型的河道系统,除了可以建立河道与人类之间的良好关系之外,还能满足群众对于河道的需求,创建安全性与和谐性较高的环境。另外,我国在城市生态河道方面存在严重的污染问题,因此,在设计工作中,需加大整体污染管理与治理力度,并建立完善的治理设施,针对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等进行科学的处理,在减少污染问题的情况下,保证城市生态河道自然属性得到一定的促进,提升污染治理工作水平,满足当前的实际发展需求。在污染治理工作实际实施的过程中,还能创建先进性与可靠性的管理机制,有利于全面提升整体管控工作水平[5]。
(三)合理应用城市生态河护岸
对于城市生态河道护岸而言,属于治理工作中较为重要的工作内容,除了可以形成自然护岸之外,还能够促进城市生态河道的合理规划与管理,形成人工护岸的模式,可针对城市生态河道进行严格的管控与维护。在护岸模式实际使用中,可以应用自然类型与渗透类型的材料,创建可靠性的界面模式,调节城市河道的防洪与蓄水等功能,建立现代化与多元化的控制机制,在合理调节的情况下,完善整体护岸功能结构,确保在新时期发展背景之下,全面提升整体工作效果。另外,还需借助生态河道的自净功能,加大整体管理工作力度与效果,通过科学方式提升治理工作水平[6]。
结语:
在城市生态河道实际治理的过程中,应制定完善的管控方案,明确各方面工作内容与要求,制定现代化规划决策系统,以便于提升整体治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满足当前的实际工作要求,促进生态河道的良好治理与发展,维护国家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马钊,杨香云,李珂,等.基于地域特色的河道景观模式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6):29-31.
[2]孙华秋.基于河道治理的城市河流生态修复[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5).
[3]张新茂.探析城市河道治理中生态工程技术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11):4222-4222.
[4]李云冉.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浅析[J].南方农业,2018(2):125-126.
[5]刘建军.关于河道生态水利设计的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32):527—527.
[6]黄国动,杜建强,张瑛,等.基于人工湿地的水环境治理和优化技术在太湖流域的应用[J].湿地科学与管理,2017(3):10-15.
论文作者:陈明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9
标签:河道论文; 生态论文; 城市论文; 治理工作论文; 工作论文; 管理机制论文; 化与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