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穗港澳经贸合作若干问题的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贸合作论文,若干问题论文,港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18年来,穗港澳经贸合作大大促进了三地经济的发展,为广州外向型经济总体框架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今天,广州在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中的重要任务,就是要使自身的外向型经济步入更高的层次,进而实现经济国际化。为此,进一步加强穗港澳经贸合作比任何时候都重要。随着“九七”归期临近,机遇和挑战并存,而挑战显得更加严峻。广州要实现经济国际化,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把穗港澳经贸合作推向新阶段。
一、穗港澳经贸合作的现状、特点及作用
(一)合作的现状和特点
1979年以来,穗港澳经贸合作经历了探索、磨合和高速发展三个时期:1979—1984年为试验阶段,主要以来料加工及酒店、饮食服务、出租车等第三产业的合资、合作为主;1984—1989年为转型磨合期,港澳投资从第三产业转向以生产性项目为主;1991—1996年为高速发展时期,穗港澳经贸合作走向多元化,国内投资、进出口贸易、境外企业全面发展,一、二、三产业的合资合作都有了新的突破。至1996年底,广州市共签订直接利用外资合同9387项,其中香港7829项,占83.4%,澳门161项,占1.72%;合同外资金额330.55亿美元,其中香港268.86亿美元,占81.34%,澳门9.08亿美元,占2.75%;实际使用外资95.43亿美元,其中香港77.71亿美元,占81.43%,澳门2.26亿美元,占2.37%。改革开放以来,穗港澳经贸合作的主要特点是:
1、来料加工成为广州经济同港澳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突破口
改革开放初期,广州吸引外资困难重重,外商对到中国投资普遍带有疑虑。然而,广州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大势、穗港澳经济合作的良好愿望,终于使人们很快找到三地在试验阶段进行经济合作的最佳结合点——“三来一补”。来料加工作为广州引进早、见效快、风险少的利用外资方式,一开始就受到港澳商人的欢迎和肯定,并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港澳商人投资的热点。1979至1996年,广州与港澳商人共签订来料加工合同13.2万多项,工缴费收入达10.55亿美元;高峰时期广州从事来料加工的企业达80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1996年,广州仍有1240多家企业从事来料加工业务,加工费收入9676.9万美元,从业人员12万多人,来料加工出口总值为9.02亿美元,占全市全年出口65.14亿美元的13.85%。可以说,穗港澳经贸合作是从来料加工起步的。来料加工不但增强了港澳商人来穗投资的信心,而且为广州引进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培训了人才,积累了资金,为大规模的全面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港澳直接投资已成为广州经济的重要支撑点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市利用外资一直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其中港澳投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不但比例大,而且面广(见下表)。
港澳直接投资在广州的行业分布
(1978—1996)
金额单位:万美元
投资领域涉及工业、交通、房地产、商业、饮食服务业、金融业等各个产业,港澳主要财团如长江实业、和记黄埔、有荣企业、会德丰集团、新鸿基集团、恒基兆业、新世界集团、合和企业、中银集团、香港招商局、中旅集团、熊谷组、粤海集团等都在广州办有重大投资项目。1996年,广州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值为3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占全市出口总值的56.9%,成为广州市出口的支柱。其中,港澳外商投资企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成为广州经济新的增长点。
3、港澳市场仍然是广州外贸出口的大通道
改革开放前,广州90%以上的出口商品通过港澳转口。近18年来,虽然转口比例逐年有所下降,但由于总量的增加,港澳市场仍然是广州市外贸出口的大通道。1996年,广州市国有外贸企业通过港澳转口的一般贸易额仍占70%以上。主要大类出口商品有家用电器、棉布服装、皮革及其制品、鞋类、人造革塑料箱包、船舶等。
4、港澳地区已成为广州市发展境外企业、培训人才的重要基地
在穗港澳经贸合作中,广州企业在以港澳为跳板、走出国门对外投资、开展跨国经营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至1996年底,广州开办的境外企业已达130多家,遍布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及港澳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港澳作为广州市开办境外企业的试验基地和人才培训基地,功不可没。目前,广州市在港澳开办的越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羊城企业有限公司等65家境外企业,经营情况良好,充分发挥了宣传广州的“窗口”作用和外引内联的“桥梁”作用。此外,广州每年还为港澳输出劳工近2000人次。
总之,穗港澳经贸合作已使广州外经、外贸、外资三箭齐发,形成了广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金三角”。
(二)穗港澳经贸合作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
客观地说,穗港澳经贸合作对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概括起来,主要是:
1、积极推动广州的改革开放从试点走向成熟
广州作为全国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地区,首要任务就是引进外资,发展生产力。因此,对外经济贸易起着开路先锋的作用。广州引进外资首先是从引进港澳资金起步的,以此为突破口,点面结合,逐步推进。十几年来,穗港澳经贸合作推动广州经济走向三大转变:一是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转变,二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三是从小经贸向大经贸的转变,并使广州的对外经济贸易逐渐具备了开放、高效的特征。这是广州的改革开放走向成熟的重要表现。
2、使广州外经贸从量的积累走向质的飞跃,为广州经济向国际化迈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十几年来,广州的进出口企业逐渐走向多元化,专业外贸、工贸、农贸、商贸、技贸全面发展。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从1978年的14家增加到201家。1978年,全市市属企业外贸出口额仅1.34亿美元,18年后竟翻了五番多,1996年达到65.14亿美元,年均递增24.08%。“八五”期间,广州外贸出口年均递增率高达32%,不仅提前四年实现了“八五”规划规定的23亿美元的指标,而且提前六年实现了《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1990—2000年)》的主要指标(2000年外贸出口要达到45亿美元)。在引进外资方面,“八五”期间实际使用外资68.71亿美元,比“七五”期间增长5.3倍。市场多元化战略得到有效实施,出口市场已扩大到146个国家和地区。对外投资也在稳步发展。总之,穗港澳经贸合作及其辐射作用大大促进了广州市外经贸的发展,从而把外向型经济的整体水平推向了新的高度,为广州经济进一步腾飞及迈向国际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3、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大大提高了广州的生产力和综合经济实力
“八五”期间,广州外经贸战线与工业、交通、农业等战线紧密合作,把利用外资的重点放到老企业的技术改造方面,群策群力,通过港澳“借船出海”,使全市工业35个行业大类中,有80%以上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得到合理调整,技术水平、产品档次大为提高,“广货”在全国市场再度辉煌。生产力的发展已使广州的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十大城市的第三位。
二、今后推进穗港澳经贸合作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回顾过去的18年,穗港澳经贸合作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从深层考虑,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一)引进港澳投资比例失当,项目水平偏低,技术含量不高
1、在直接利用外资项目中,港澳项目比例太大。1978—1996年,广州市共签订直接利用外资合同9387项,合同外资金额330.5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5.43亿美元。其中,港澳项目占的比例分别为85.12%、84.08%和83.80%,减除台湾地区投资,真正的外国投资实际不到一成。港澳投资比例太大,说明广州“以港引外、以澳引外”的目标远未达到,或者收效甚微。
2、港澳投资于广州工业的项目虽多,但投资额少。18年来,港澳投向广州工业的项目达5783项,占港澳直接投资总项目的72.38%;而合同外资总金额只有74.48%亿美元,仅占26.8%,平均每个项目128.78万美元,远远低于港澳直接投资平均每个项目347.86万美元的水平。这些工业企业多为加工型、劳动密集型的小型企业,项目水平、技术含量同期望值相去甚远。
3、房地产项目发展过快,受政策和市道影响大。“八五”期间,广州房地产开发进入黄金时期,港澳投资发展快、规模大。至1996年底,与港澳签订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虽然只有677项,仅占港澳直接投资项目的8.47%,但合同利用外资总额高达148.19亿美元,占53.32%,平均每个项目利用外资高达2188.9万美元。过快、过大的房地产项目不但拉高了广州利用外资项目的平均水平,而且掩盖了生产性项目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较低的状况,还容易引起泡沫经济。1994年下半年,国家政策一调整,市道突变,房地产项目的进资马上减缓,广州利用外资的发展势头也受到了严重的干扰和影响。
4、港澳投资的进资率偏低,个别项目还利用了内资。18年来,在广州与港澳签订的直接利用外资项目中,合同利用外资总额为277.94亿美元,而实际使用港澳资金只有79.97亿美元,进资率仅为28.77%。进资率不高增大了广州运筹资金的压力,延误了项目建设的进度。
(二)广州出口市场过分依赖港澳,经济效益不理想
穗港澳经贸合作打通了广州外贸“借船出海”的通道,使广州的出口规模大幅提高,多元化市场大为拓展。但是,广州大部分出口商品仍然通过港澳转口,远洋市场的“直通车”仍未进入高速通道。因而,一直存在着广州出口效益差,港澳转口效益好的错位现象。有些港澳商人出于利益动机,投机取巧,往往对广州进口的技术、设备抬价骗利,对出口商品则压价成交,以获取巨额的差价利润。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了广州外贸欲盈还亏,甚至负债经营。
(三)穗港澳高级管理人才的双向交流、培训、引进未尽如人意,广州外经贸缺乏综合型、国际型和跨国经营型高级管理人才的局面仍未改变
一是这种交流、培训和引进尚未引起高层的重视;二是这项工作开展的层次较低,市不如区,区不如各个县级市和乡镇;三是培训综合型、国际型和跨国经营型管理人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没有切实的行动;四是广州外经贸的高、精、尖人才不但数量少,而且外流严重。
(四)来料加工日渐萎缩,区街工业利用外资日渐式微
来料加工是广州市利用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港澳商人为主体,以区街工业为基地的加工贸易曾经风光了很长一段时间。鼎盛时期这类企业曾达8000多家,从业人员20多万人。由于政策调整,劳动力、租金成本上升,港澳商人纷纷将业务从城市转向农村,从沿海转向内地。目前,以区街工业为主的加工贸易企业已减少到1200多家。
为此,如何利用港澳引进高科技、高技术产业,尽快进入远洋贸易的快车道,借助港澳培训更多的高级管理人才,等等,已成为穗港澳经贸合作需要而且急待解决的课题。
三、把穗港澳经贸合作推向新阶段的对策和建议
随着“九七”临近,香港回归在即,穗港澳经贸合作将面临下列挑战:
一是政策因素的挑战。广州由于受到国家持续实行宏观调控的影响,市场消费减弱,资金短缺,信贷规模受控,加之“三资”企业进口设备的关税优惠被取消,来料加工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制度,出口退税率下调及退税滞后,投资环境利好因素相对减弱,等等,均对办好现有的“三资企业”,吸引更多的外商来穗投资,发展对外贸易造成不利影响。
二是国内其他沿海城市崛起带来新的挑战。由于国内的全面开放,全国各大城市竞相吸纳外资,尤其是具有工业基础和政策、科技水平、人才优势的上海正在向全国及远东经济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已经和即将吸引更多、更大的外国公司转移到上海投资,广州的优势明显减弱。据调查,香港一部分外资大公司已明确选择上海作为其投资中国的落脚点;一些跨国公司也直接或间接通过与香港投资伙伴的合作,首先考虑在上海设立中国区的经营发展总部。
三是面临周边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吸纳国际资本的竞争。俄罗斯、印度、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周边国家利用外资的势头越来越猛,已成为我国吸引外资的强劲对手。尤其是印度和越南,在我国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取消对外商的优惠政策,并向国民待遇过渡的时候,两国纷纷实行减税让利,以比我国更为优惠的政策吸引外资。据了解,1996年上半年,越南利用外资金额就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50%。
四是“九七”、“九九”因素的影响。1996—1997、1998—1999年是香港、澳门政权交接的关键时期,港澳人或去或留或观望,都存在一个信心问题。估计这期间会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流出港澳,对港澳外汇储备、股市、楼市造成压力;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及经济问题,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外投资者对港澳的投资。
毋庸置疑,穗港澳经贸合作是维持港澳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保证,也是广州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必经之路。为推进穗港澳经贸合作,我们必须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构筑穗港澳经贸合作的新格局:
(一)建立高层次及宏观层面的协调与沟通。积极谋求建立一个由两地经贸发展机构、企业、研究单位等组成的具有权威性的经贸合作协调机构,推进广州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与港澳和国际惯例接轨;实现包括市场体系、贸易制度、金融体制、科技体制等各个方面与港澳和国际惯例衔接,为三市功能的互补创造条件。
(二)大力加强三地科技合作,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建议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穗港澳三地科技合作的半官方的组织协调机构,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三地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合作交流,建立三地密切联系的技术市场;改革广州科技管理体制,制订鼓励发展高科技和推进高科技产业化的相关政策,增加科技资金的投入,推动高科技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三)加快第三产业的合作发展,实现三地城市功能的融接和互补。广州应利用香港近年第二次产业转型,即服务业转型的机会,推进港资在广州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的投资合作,使香港金融、商贸功能向广州延伸,实现两地城市功能的融合、衔接和互补,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继续加快广州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完善;经过批准,进一步引进港澳金融机构到穗开设分支机构或参与广州银行业的投资,促进其与广州市同行业的竞争,迅速提高广州金融在国际银行业界的地位;应进一步发挥广州驻港金融机构的作用;在商贸合作方面,应吸纳港澳先进的营销方式、国际贸易渠道、资本和技术,逐步建立起对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有较强辐射能力的开放型商业网络。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应尽快把穗港澳三地乃至珠江三角洲各市大型基建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衔接起来,把港澳大型工程计划和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的建设规划联系起来,并以比其他领域引进外资更优惠的政策和更灵活的方式来促进这方面的合作。如广州地铁、黄埔新港、环城高速公路、珠江新城、新机场、过江隧道等工程,在规划上要与穗港澳及珠江三角洲的海陆空快速通道相衔接;在技术上应充分利用港澳与发达国家的信息资源,确保技术的先进性;在资金运筹方面,更应充分利用港澳各大财团,如新世界基建、长江基建等大陆基建概念股在港澳广受欢迎之机,进行融资和合作,以确保所需外资准时到位。作为交换,我方可在回报率方面给外商予优惠。
(五)强化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交流和引进。应该把强化广州市劳动力的高智能素质作为重点之一来抓,大力培养金融、商贸、信息咨询等第三产业的国际型人才,充分挖掘广州市的人才潜力,与港澳形成合力,共同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和高级管理人才。
(六)切实改善广州的投资环境。建议主要抓好以下七个方面:认真执行知识产权保护法,杜绝对外国投资者的侵权行为;切实解决对“三资”企业的乱收费问题;逐步对三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加强反腐倡廉工作,减少腐败行为对“三资”企业的侵扰;提高地方干部的素质,提高办事效率;稳定政策,增强外商投资的信心;加强治安工作,保障外商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