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1]2001年在《基于小波变换的PID参数自整定多模温度控制系统》文中提出由于常规PID控制器参数调整中存在不少缺陷,如调整方向难以确定,容易引起系统崩溃,有些方法需要知道预先确定系统模型参数等。针对这些情况,本文通过研究小波变换的特点以及控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和响应的小波变换之间的关系,在应用HATLAB软件进行了大量仿真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了表征系统状态的小波指标,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的PID参数自调整算法,为研究小波变换在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将该方法运用到以电阻炉温度为控制对象的实际控制系统中时,考虑到各种控制方法各有优劣,基于多模式控制的思想,设计了开关控制、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多模控制算法。 仿真结果和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这种PID参数调整算法是切实可行的,同时这种控制算法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效果。
郭启刚[2]2007年在《热工过程多模型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电厂热工控制系统是复杂的非线性控制系统,针对此系统,众多先进控制算法已经得到了初步应用,并且已经解决了一些控制难题。但是经常性大范围变负荷会引起控制对象特性的改变,由此引起的控制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研究了多模型控制方法的相关理论及其在电厂热工系统中的若干控制方法与技术,主要内容如下:在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汽温系统动态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其动态特性的时变大迟延特点,采用多模型GPC前馈—反馈广义预测控制方案,有效地克服了单一模型难以适应工况变化和系统的时变大迟延,消除了给水流量变化对汽温的耦合。将基于多模型的PID控制应用于主蒸汽温度系统中,控制系统保留了传统的串级控制结构,导前区内回路应用固定参数PID控制快速消除内扰,外回路采用多模型PID控制以克服大范围的系统特性变化。多模型调度基于汽温系统时变特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机组负荷。通过对子模型控制器的模糊加权综合,实现了多模型控制器间的平滑切换。整个系统算法简单,易于实现。针对主汽温系统的特性,提出了一种多模型IMC-PI串级控制方案,以解决主蒸汽温度系统的非线性时变性以及大惯性大滞后的动态特性。在若干典型的工作点建立多固定模型,设计相应的控制器,并通过模糊加权的方法实现了多模型间的平滑切换。同时,控制系统结合了串级控制和内模控制的特点,内回路采用固定参数PID控制快速消除内扰。主调节器采用内模控制器,可以克服对象惰性区的时滞特性。设计了基于多模型的两级神经网络自整定PID控制策略,并将其推广到多变量控制系统。两级神经网络分别是静态网络SNN和动态网络DNN,均为对角递归神经网络(DRNN)结构。SNN用来粗调PID控制器参数,根据各局部模型分别设计PID控制器参数,用来离线训练SNN。在SNN多模型PID参数调度的基础上,DNN依据偏差和偏差变化率进行PID参数的细调整定,以克服机组负荷的小范围变化、参数的慢时变漂移和各种扰动。结合灰色预测理论,基于两级DRNN自整定控制策略的过热汽温控制系统获得了良好的动态调节品质,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在协调控制系统的应用表明该方法可以实现多变量控制系统动态近似解耦和静态完全解耦,且具有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好等特点。
杨亚男[3]2016年在《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防碰撞控制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快捷与舒适,但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利用车载传感器技术来避免车辆事故的发生,逐渐发展成国内外科研机构所研究的课题之一。将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防碰撞控制算法运用于高速行驶的车辆,通过车载传感器探测前方路况信息并结合自身的行驶状态进行分析综合,做出有效的决策。首先,在车辆防碰撞系统中对传感器雷达的组成与基本原理做出了详细地分析,并选择基于FMCW雷达工作体制,产生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波形。其次,通过分析防碰撞预警雷达获取的数据信号,说明信号滤波的必要性。然后采用联合卡尔曼滤波算法有效地将异类雷达采集到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处理,对防碰撞系统的精度进行合理的优化,以达到理想的融合效果。最后,研究了车辆防碰撞的控制算法,构建汽车的Simulink模型,分别对传统的PID控制和模糊控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可以看出:优化后的算法可以将两种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达到精确的融合,改善了汽车的主动安全状况,有效地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了车辆在高速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舒适度,在汽车防碰撞控制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陈孝趋[4]2005年在《中药材干燥设备设计及其控制系统仿真》文中研究指明干燥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应用历史,技术上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中药材的干燥技术还显得比较落后,往往中药材在常规干燥(热风干燥、烘干等)后的质量不高,在国际市场上与其他国家的同种产品的价格相差很大。针对中药材是热敏性物质,过热会使其药性改变、有效成分损失等问题,提出了利用微波真空技术对其进行干燥的技术。 微波真空干燥技术是利用微波对介质的穿透性和选择性的特点,使物料的水分迅速蒸发;利用真空技术降低水的沸点的特点,保证物料在较低的温度下进行干燥。 文中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1) 对微波真空干燥的理论进行分析,然后对微波真空干燥设备的总体结构进行了设计;掌握微波传输理论,对微波能的入口位置进行计算,并设计扼流门结构,防止微波能的泄漏; (2) 探讨BP神经网络的标准算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若干改进算法及其优劣和特点,引用实例,建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模拟;掌握模糊逻辑控制技术,建立温度模糊控制规则器; (3) 建立中药材干燥信息数据库,查询干燥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
[1]. 基于小波变换的PID参数自整定多模温度控制系统[D]. 徐晶. 四川大学. 2001
[2]. 热工过程多模型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D]. 郭启刚.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 2007
[3]. 基于信息融合的车辆防碰撞控制算法研究[D]. 杨亚男. 辽宁工业大学. 2016
[4]. 中药材干燥设备设计及其控制系统仿真[D]. 陈孝趋. 浙江工业大学.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