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古诗词中的故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聚焦古诗词中的故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聚焦古诗词中的故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朱美华

摘 要: 语文是启迪学生智慧的源泉,小学语文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科,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极为重要。因此,为了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升小学生的思想素养,应高度重视语文教育的开展,采取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营造“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为小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语文学科中,是当前教育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古诗词在中华五千年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和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对于学生知、情、意、行的形成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具有引领作用。本文从聚焦古诗词中的故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展开探讨。

关键词: 古诗词;故事;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背诵优秀诗文,小学阶段不少于160篇(段)。让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陶冶,积累经典古诗文,积淀古诗形成终身文学修养。现今在统编教材中优秀古诗文和经典篇目的数量上,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从小学一年级,就编入了古诗,6年级12册共选入古诗文约129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除了古诗文,还有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等,加大了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这对古诗文教学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然而在现实中古诗文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低年级的古诗词的积累,学生能够倒背如流,但时间一长,真正默写起来,错别字比比皆是。追问原因,无非就是学生积累古诗词纯机械记忆,并不明白诗词中所云何事何物。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当前古诗词教学的单调及效率低的教学模式。《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

最近在一个App中关注一档儿童学诗栏目,主持人把每首古诗,都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听来颇有趣味。其实我国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每一首诗中都有一个故事甚至几个故事,如果能挖掘古诗词中的故事资源,古诗词的教学就不难深入学生心里了。

《如此温柔》的音乐非常优美和温暖,确实“很温柔”。旋律流畅如歌,西洋浪漫曲的风格。例1中前八小节是引子,旋律在右手,左手的伴奏织体是分解和弦,速度是慢板。第一段音乐(A段)的伴奏织体变成了优雅、缓慢的圆舞曲和声。右手的旋律诉讼着温柔和发自内心的真情。速度标记是“慢圆舞曲”。

一、讲述故事 解读诗义

由于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我们教学古诗词时不必过度追求理解诗词内容,主要目的在于积累诗词,增强孩子们的语感,从而达到提高文学修养。因此,不要要求学生篇篇都要字字疏通,每句解释。让学生在反复吟读的基础上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古诗词的内涵。在采用各种形式读的基础上,用编故事的形式代替逐词逐句解释。如教学《赠汪伦》一诗时,讲述李白与汪伦相识的故事。把遥远的一对伟大诗人的友情故事,变成如今通俗易懂的,略带幽默感的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学生听得是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鲜味是5种基本味中使唾液分泌最持久的,可以保持口腔湿润及清洁,提高味觉细胞对味道的感知度。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鲜味与咸味、甜味混合后也有增效作用,所以,适量鲜味物质的加入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盐、糖的使用量,从而降低高盐、高糖引发的慢性病的发生几率。

许多的古诗文都有这样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只要你善于挖掘,进行适当的改编,变得与学生生活相联结,当学生听故事时,不仅记住诗中故事内容,诗句含义以及这首诗要表达的情感,更是不言而喻了。像这样一类的送别诗,均能挖掘到这样的故事。

二、述说背景故事 把握诗词情感

诗词中总是饱含诗人真实情感,与思想的火花,而不论是诗人的情感抑或是思想都与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还有诗人的个人经历和遭遇密不可分。其实,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和遭遇,同样决定了诗人的情感与思想。教师要向学生介绍诗人及创作背景,介绍诗人生活的那个特定时代,特定环境,使学生把握诗人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如果学生能了解诗中人物的活动、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经历和情感想法的变化等,他们就能较轻松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了。以《清平乐·村居》为例,从此词的字面看这是一首描写恬静美好的乡村生活,词中处处流露喜悦之情,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然。词人到底喜不喜?是真喜还是假喜呢?[出示诗人生活背景: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诗人出生时,他的家乡就已经被为金人占领。他21岁参加了反抗金人的军队,随后回到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在任职时期,始终心系百姓,采取各种各样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作等等。他这一辈子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提出他所一贯主张反抗金人的思想,但都遭到主和派的打击,不仅意见没有被采纳,他还因此被贬至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也曾被统治者起用,但不久便离世了,终生未见祖国统一。]阅读完背景故事学生讨论。

小学生的生活与古代诗人的生活离得太远,有的生活场景学生难以理解。阅读诗歌是离不开想象的,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合理大胆的想象,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感受诗情,感受诗境的美好。比如教学孟浩然的《春晓》时,让学生用拟人的方式将诗中的春天景物编成童话故事。学生一边想象,一边就会在故事里流露自己的情感。现在的孩子呢,思路开阔,一旦为其提供宽松的平台,他们将古诗改成故事时,常常会突发奇想。

采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统计神经纤维髓鞘和基底膜厚度,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数据间采用SPSS 20.0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国国防部长赞扬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越南国防部长吴春历大将指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地区和世界大国,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证明中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正在发挥更大的作用,世界也期待中国成为领导者。塞尔维亚国防部长亚历山大·武林指出,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对塞尔维亚非常重要。希望中国继续推动这一倡议,给各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希望看到更多的中国人到塞尔维亚来寻求投资机会,促进塞国经济发展。新加坡国防部长黄永宏指出,中国长期坚持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这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奋斗目标。

只要学生了解诗词创作背景,无须教师再赘述。再如《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整首诗仿佛一幅生机无限的早春图,喜悦之情溢满全诗。大家都知道作为诗圣的杜甫生活在唐朝发生战乱之时,老百姓深受战乱之苦,杜甫忧国忧民。源何此时诗人心情如此愉快。原来此时正是因为战乱平息了,杜甫回到成都草堂,看到草堂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杜甫喜在心头,眼前的一切景致更加美不胜收,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么一首活泼轻快的古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张志和隐身于大自然,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整天不愿意回家,因为这样,他的大哥张松龄害怕弟弟张志和流浪在他乡受罪,特别用心用情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早点回家。

像这样的诗词,在小学课文中有不少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悯农》等等叙事类诗,都可以挖掘其中的故事,帮助学生正确体会诗词情感。

三、利用诗词外故事 突破难解之谜

如在教学《渔歌子》一词,与学生探讨到底是须归还是不须归呢?如果是片面的从字面,很难给学生说清楚道明白。我是这样做的:

诗词精练短小,可是诗词所要讲述的内容,常常在诗词之外,如果仅读诗词本身,学生会无法理解诗词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师:出示资料:张志和隐身于太湖一带,整日扁舟垂钓,寄情于山水,以游赏为乐,以钓鱼为趣,自称“烟波钓徒”。你们知道他是怎么钓鱼的吗?据《唐书·结志和》资料记载: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

生2:一个抗金战士最想在的一定是战场,在战斗前线,保家卫国,而他现在却在一个看似安逸的小山村生活,他能真的高兴吗?……

刚到公司,我就听到同事彭姐在接电话,应该是电话那头在说她婆婆的不是,她却努力替婆婆开脱,耐心跟对方解释。我们早就知道,彭姐的婆婆对她并不好,她怎么还这么维护婆婆呢?

孩子看父亲和母亲的身体,唯一的目的就是想了解自己,通过对比他人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如果父母不配合孩子发展的需求,孩子就会寻找机会来满足自己的内在需求:偷看父母、看其他小朋友身体。我们来看皮皮的故事。

师:大家自由读一读这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作者张松龄,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其实今天学的这首词是在回答哥哥的问题。你能猜测到张志和的真实想法吗?

生:张志和根本不想回家,你看他“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他是铁了心做他的“烟波钓徒”,过悠闲自在的生活了。

须归不须归,诗人已然在诗中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诗词外的故事中学生很轻松就能解答让人模棱两可的问题。

四、续编诗词故事 永葆童趣童真

生:辛弃疾提出抗金的建议,但最后没有被采纳,所以他的心情不好,他还受到主和派的打击,所以他心情不好。

有一次,我教完《寻隐者不遇》。请学生将古诗编成有完整对话的小故事,一个孩子这样写——

(一)荆轲感燕丹之义,函匕首入秦劫始皇,将以存燕宽诸侯,事虽不成,然亦壮士也。惜其智谋不足以知变识机。始皇之道,异于齐桓。曹沫功成,荆轲杀身,其所遭者然也。及欲促槛车,驾秦王以如燕,童子妇人且明其不能,而轲行之,其弗就也,非不幸。燕丹之心,苟可以报秦,虽举燕国犹不顾,况美人哉!轲不晓而当之,陋矣。[9]

我坐在松树下等我师父采药回来。

我师父是个有名的道士。他总是在这深山老林里炼丹、熬药。说实话,我真不想在这里待。我出生在一户穷苦人家,四岁不到母就把我送给道士,长大后给他当道童。住在山里很危险。有天晚上,一种不知名的野兽闯进家门,还叫了两声。我师父挥剑大喊:“妖孽,吃我一剑。”说完,他就逃走了。那野兽被吓到了,一下子逃走了。

反正生活在这里是一种煎熬。我师父现在老糊涂了,常会忘记回家的路。可他偏偏还喜欢去大山深处、悬崖边采什么灵芝啊何首乌啊说到采药,我想起一件事。有一天,师父又去采药。一个陌生人跑来对我说:“小孩,道士在不在?”“不在。”我头也没抬“你真没礼貌。”那人有点不高兴。“就在这座山里面,你自己去找吧。”我没好气地说那人竟真的上山去找了,不知道最后找到了还是从山上掉下去了,反正我再也没有见过他。

读完这个故事,我只能对孩子奇妙的想象力表示由衷赞叹。看似游戏文字,仔细琢磨一下,可以看到小作者在叙述角度、情节设计上的匠心。在创作故事的时候,小作者完全将古诗内容内化于心间,他享受着创作的乐趣,用自己的方式完成对古诗的另类解读。对此,教师应该尽力保护孩子的童心,应该在鼓励的基础上加以指导。多元的解读、体验、分享会让古诗学习充满情趣,有了情趣才能让学生感受诗人的情感,以及情感迁移。

充分挖掘古诗词中的故事,就能把古诗词课上得趣味盎然、有声有色。改变以往解释诗词的枯燥课堂,让古诗词教学变得浅显易懂,有趣生动,深入人心。同时在查找收集讲述故事时,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全面提升。聚焦诗词中的故事,充分利用诗词故事展现诗词教学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参考文献:

[1]邹治山.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的构建策略[J].中华辞赋,2018(12).

[2]孙倩.古典诗词鉴赏方法探究[J].名作欣赏,2012(33).

[3]沈春佳.学生语文素养协同发展研究[D].杭州:浙江师范大学,2008.

[4]叶翠敏.基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J].华夏教师,2018(14).

[5]王艳娇.小学语文学科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J].教育,2016(49).

[6]张锦华.加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J].情感读本,2016(23).

作者简介:

朱美华,福建省三明市,福建建宁教师进修学校。

标签:;  ;  ;  ;  ;  

聚焦古诗词中的故事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