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翻身”,育种遇到了许多挑战_马铃薯全粉论文

马铃薯“翻身”,育种遇到了许多挑战_马铃薯全粉论文

马铃薯“翻身做主”,育种遇诸多挑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铃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让马铃薯成为主粮,不管是变成餐桌上的馒头、面条,还是变成国家粮库里的储备粮、战备粮,都需要先把马铃薯加工为全粉。那么,是不是所有马铃薯都可以加工成全粉?马铃薯优质、专用品种的选育现状如何?这是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日前,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农科院蔬菜所研究员金黎平对人们关心的这些问题进行了解释。

      全粉加工品种少 一般农户难种植

      以新鲜马铃薯为原料,先经过清洗、去皮、挑选、切片、漂洗、预煮、冷却、蒸煮、捣泥等工艺过程,再经脱水干燥而得的细颗粒状、片屑状或粉末状产品统称为马铃薯全粉。

      国家推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让小土豆成为餐桌上的主食,是要用全粉制成馒头、面条等以综合利用产品,更是着眼于马铃薯高产和全粉高营养、易贮藏等特点的选择。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能用于全粉加工,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品种生产出的马铃薯能够用于全粉加工。

      当前,油炸食品加工和全粉加工专用品种依然是国外引进品种一统天下,尤其是华北地区规模化种植的用于食品加工、全粉加工原料生产的品种,基本上是国外引进的“夏波蒂”和“大西洋”。这两个品种加工品质很好,但由于需要大水、大肥,种植成本比较高;同时这两个品种的抗病性较差,生产中需要打很多次药,因此其适种区域小,一般农户也难以种植成功。

      鲜薯食用品种多 “做主”需求难满足

      目前应用于生产的马铃薯品种很多,各个品种在薯块干物质含量、薯肉颜色、芽眼深浅、还原糖含量、龙葵素含量、多酚氧化酶含量等方面的差异很明显,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全粉的加工质量。

      干物质含量高的出粉率高,薯肉白的全粉色泽浅,芽眼多又深的出品率低,还原糖和多酚氧化酶含量高的全粉色泽深,龙葵素含量高的去毒素难度大、工艺复杂。因此,生产马铃薯全粉须选用芽眼浅、薯形好、薯肉色白、还原糖含量低和龙葵素含量少的品种。主粮化品种除了要满足上述全粉加工的要求外,还应富含蛋白质、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其他有益物质等。

      截至2013年,我国共育成马铃薯新品种430多个,其中2001年以来选育审定了200多个新品种,主要包括鲜薯食用型、淀粉加工型、油炸食品加工型和特色型等品种类型,在产量、品质、抗病和外观性状上有了较大改良,但全粉加工品种仅有5~8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绝大多数是鲜薯食用品种,难以满足生产和主粮化加工的需求。

      育种缺优质亲本 突破性良种极少

      马铃薯是同源四倍体无性繁殖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和品种选育周期漫长,育成1个新品种需要10~13年的时间。长期以来我国马铃薯加工业不发达,马铃薯育种以高产、抗病为主要目标,育成品种类型单一,严重缺乏各类专用品种。

      优良种质资源缺乏一直是我国马铃薯品种选育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缺乏长期稳定的支持,资源研究和改良滞后,近缘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挖掘和利用研究依旧处于起步阶段,育种缺乏优质亲本,现已育成品种的50%来自于7个亲本,育成的突破性优良品种极少。目前国际上保存有近230个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地方品种则有7000多个,而我国仅在少数研究单位保存了3000多份资源,其中还有大量重复的资源。科技投入严重不足导致我国马铃薯育种技术落后、系统性差、效率低,更制约了种质创新、育种技术创新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这对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无疑是个不利因素。

      优质薯覆盖率低 农户多自留种薯

      专用品种和普通品种一样,需要经过病毒脱除,恢复品种特性,生产出脱毒种薯后才能应用于生产,同时还需与优质高效生产技术配套,才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由于一般优质加工专用品种抗病性较差,因此在生产上必须采用优质脱毒种薯,这样高产才能有保障。

      目前,脱毒种薯生产已遍布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原原种(微型薯)产能已达到45亿粒,实际生产20亿粒左右,但目前优质种薯的覆盖率却仅为35%左右,大部分农户还在使用自留种薯,良种应用现状堪忧。

      究其原因,现有种薯生产体系缺乏规划,投资大多集中在劳动力需求多、耗能大的组织培养和原原种生产环节,而对田间种薯生产环节的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控制技术研发缺乏足够的重视,结果导致微型薯产能大,而真正用于商品薯生产的种薯生产能力不足,造成脱毒种薯质次价高。

      加快脱毒种薯推广,亟须加快制定马铃薯种业规划,建设分工明确、流通顺畅、优质高效的马铃薯种业体系:加强企业化繁育和营销体系建设,增强优质种薯供应能力;建立第三方质量检验检测服务机构,确保种薯质量;加强技术培训,扩大农民对优质种薯的认知程度。

      晚疫病抗性复杂 品种选育遇挑战

      晚疫病是危害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最重要病害,在东北和西南马铃薯主产区常年发生,西北和华北局部地区也经常发生,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最经济、最有效、最简便的方法,但晚疫病抗性非常复杂,病原菌的生理小种多变,新出现的生理小种会导致很多抗病品种甚至刚投入应用的新抗病品种丧失抗性而大幅度减产。因此,抗病品种的选育就好像是育种家和晚疫病病菌生理小种变化的竞赛。但我们相信,随着对晚疫病抗性研究的深入、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常规育种中的应用,尤其是政策层面的支持力度加大,未来会有越来越多抗性更好、更持久的马铃薯新品种应用于生产。

      联系电话:0371-69333565

标签:;  ;  ;  ;  ;  

马铃薯“翻身”,育种遇到了许多挑战_马铃薯全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