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合肥 230000)
【摘要】目的 对品管圈实践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 方法 综合使用品管圈管理办法,对影响我院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关的对策,对比活动前后患者的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者的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为30.77%(593/1927);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为7.66%(148/193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实现有效的减少,有效的提升乳癌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值得推广采用。
【关键词】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品管圈
腹部引流管可分为两种:预防性与治疗性。其是指凭借重力或吸引力,为了达到防范或治疗疾病的效果而将液体从腹腔中抽取出来的一种管道[1]。引流管如同外科术后患者的“生命管”,如果护理不得当,极有可能造成感染、术后大出血等情况,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品管圈实践活动在降低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方面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211例外科术后腹部引流管留置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其中33例为胰胆术后患者,39例为器官移植术后患者,51例为泌尿外科术后患者,88例为胃肠外科术后患者。对比活动前后所有患者的腹部引渡管护理缺陷率。
1.2方法
①设立品管圈小组,共包括12名小组成员,4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1名主任护师、1名副主任护师。设置1名辅导员和1名圈长,主要负责策划与编制圈活动,辅导员不介入打分与投票。圈名为舒适圈,旨在营造舒适环境、提供舒适护理注重患者安全[2]。②原因分析: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原因主要是缺乏统一的腹部引流管标识、缺乏规定的固定办法、引流袋放置和交接班、健康宣教不到位等。本次主题活动确定为标识不统一、固定办法不规定、健康宣教不到位、引流袋放置不规范。③规范引流装置固定办法:应选用固定夹与护理垫相结合的办法来固定腹腔、肾窝等引流管;应选用螺旋环绕法来固定普通引流管;而针对存在渗液的引流管则应选用专用敷料进行固定[3]。④规范引流管标识:应将双标识(即将一个红色标识贴于标识显眼部位)贴于十二指肠造瘘、胃造瘘等专科高风险引流管上;应将黄色标识贴于腹部引流管上。应在引流管末端上方0.02-0.05m位置张贴标识,且必须将留管时间、引流管名称以及留管人等信息写于标识上[4]。⑤采取teach-back办法来提升健康宣教效果。首先,应将留置引流管的必要性详细地告知患者。其次,应将引流管旋转于切口平面之下,防止出现逆行感染。再次,叮嘱患者下床活动时应穿引流袋专用衣裤。最后,在健康宣教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尊重和关怀,耐心地解答患者的疑惑,以提升健康宣教效果。
1.3评估指标
采用我院自制的“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检查表进行评估,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引流管固定、引流袋位置、引流管连接、引流管标识、引流管堵塞和其他。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7.0 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检验水准 α=0.05。
2.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前,患者的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为30.77%(593/1927);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的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为7.66%(148/1931)。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护理缺陷率明显低于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腹部引流管是预防外科术后并发症以及治疗腹部疾病的一个主要手段,利用引流可以尽早察觉活动性出血、肠漏、尿瘘、术后感染等术后并发症,便于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对策。但国内诸多学者指出,腹部引流管极易出现护理缺陷,护理缺陷率高达18%-29.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为30.77%,与国内相关研究结果类似。而在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通过调查、分析引发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的原因,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引流管护理缺陷率。本次研究通过规定引流装置固定,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对应的固定办法,有效的降低了引流袋高于切口水平、引流管折叠或受压等现象的发生率,显著的提升了患者的舒适度。另外,通过规范引流管标识管理、采取teach-back办法进行健康宣教,使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率从之前的30.77%降到了7.66%,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外科术后患者腹部引流管护理缺陷实现有效的减少,有效的提升乳癌引流管安全管理质量,值得推广采用。
【参考文献】
[1] 张 洪,白 乐乐.品管圈在提高病区盆腔引流袋护理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4,35(17):3849.
[2] 方红群,许义芳,刘晓娟,等.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住院患者尿标本不合格率中的作用[J].上海护理,2015,15( 6) : 32-34.
[3] 辛玲,伏瑜. 品管圈对住院患者留置胃管期间非计划拔管率的影响[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 11) :1579-1581
[4] 石 泽亚,杨 丹,秦 月兰,等.降 低 ICU 患者约束缺陷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 2014, 21(15):13-16.
论文作者:邓琴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0
标签:患者论文; 腹部论文; 缺陷论文; 术后论文; 品管论文; 标识论文; 外科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5月下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