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与行动路径分析
席明刚
(新乡市第一实验学校,新乡 453000)
[摘 要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学校为了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立足当前学校的特色,发挥自身强大的资源优势,全面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满足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需要。本文主要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进行了论述,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 核心素养;校本课程;开发;价值定位;行动路径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定位
(一)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保证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尤其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学生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即心理发展需求与知识需求。同时学生的需求也是一切教育活动开展的立足点。对于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其核心价值观在于满足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最大程度化为学生提供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课程内容。此外,学校要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点。总而言之,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选择具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预期效果。
第二步,对于“跨年度不稳定”的有光像元,全部修正为无光像元,像元灰度值调整为零,这是因为前者更可能是噪音导致的。
掌握机床的基本性能和加工能力,绘制零件加工图和编制加工工艺,选择加工刀具,负责物料消耗定额,熟悉工时的计算,执行工艺技术标准,开展监督检查,协助质管部门提高产品质量,负责各工序生产记录的汇集整理存档,对生产车间现场及时跟踪、指导服务,解决所出现的工艺问题,并进行工艺的改进完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树立服务生产的意识。
(二)关注教师,激发教师成长自我内驱
校本课程开发价值除了满足学生的需求以外,还体现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开发者与促进者,对于校本课程开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校本课程开发来讲,教师作为重要的资源,其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宝贵的资源,能够转化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对于校本开发具有积极促进的作用。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意识,积极转变自身的职能,重新审视自身的工作,为校本课程开发发挥自身的力量。此外,教师要注重发挥自身专业特长,根据校本课程开发提出的具体要求,结合学科标准及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开发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资源,以此来达到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路径分析
(一)绘制精密蓝图、确定开发目标
通常情况下,学生对校本课程开发所做出的价值定位,被称之为确定开发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总体开发设想。同时,结合现有资源、理清办学思路,最终对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进行确定。学校要根据实际需要,组建校本课程审议小组,负责日常课程开发审核工作。并且要制定出较为完善的开发体系,制定严格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以及相关保障措施。此外,学校还需要立足于当前的现状,制定长远规划,以此来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架构课程内容,创新开发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要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程度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的成长做好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选择校本课程开发模式:通常情况下,学校在开展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通过在诸多可能的课程项目中,选择出能够为课程开发而服务的资源,以此来满足校本课程开发的需要。同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改造,为学校选择优质的教材提供保障。
3.创新模式:创新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灵魂,学校通过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创新,能够深层次挖掘校本课程开发内容,涉及到诸多学科知识。通过创新开发更多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内容,以此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校本课程开发整合模式:通过该模式的实施,有助于对校内课程资源进行整合,避免教育教学与学科教学之间出现重复。通过校本课程开发整合,以此来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涉及到诸多学科内容,各个学校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的特色,以学生为根本出发点,提炼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中优秀的课程资源,使其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而服务。
(三)落实理念计划,制定合理开发方案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实质上就是学校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当前诸多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从中提炼出符合部分有助于教育教学的课程资源,以此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使其更具鲜明化、个性化、特色化。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的问题,即学校层面与教师层面。学校层面属于整体方案,而教师个人层面属于某课程方案,二者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开发方案、制定明确的开发项目、课程结构、充分发学校及教师的优势,进而推动校本课程开发顺利进行。
本次58例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接收的宫颈癌术后患者,将其以护理方式为依据完成平均分组,对照组29例患者中,最大年龄值是56岁,最小年龄值是34岁,均龄值数为(42.63±1.52)岁;研究组29例患者中,最大年龄值是57岁,最小年龄值是33岁,均龄值数为(43.06±1.41)岁,两组研究人员基础资料未见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入组标准:①经过病理学检查被明确诊断为宫颈癌患者;②本次研究人员均签署了知情协议书;排除标准:①重大心理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中途选择退出患者;③伴有心、肾、肝等严重器官疾病患者。
结 语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开发主要学校在国家方针指导下,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开发的一类课程。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例如领导、教师、学生等,要想实现校本课程开发的高效性,就要协调好各方面因素。同时,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当前学校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资源,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共同完成校本课程开发,进而推动教育教学事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磊.浅议校本课程开发的定位问题[J].教育探索,2012.
[2]余仁生.校本课程开发的三重要义——基于校本课程建设案例的思考[J].中小学德育,2016(8).
[3]赵丽.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创建特色学校的个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