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王连弟老师是团中央青运档案馆副研究员,他长期对中央团校建校时间问题进行研究,1999年曾在《中国青年研究》第4期发表《中国共青团第一所团校的创建》一文,提出了列宁团校是中央团校前身,列宁团校建校日即是中央团校建校日的观点。近期,他又查阅了相关资料,对自己十几年前的观点进一步论证,撰写了《列宁团校的创建——兼论中央团校建校日的确认》一文。2018年9月26日,在中央团校团干部培训实景教育教室(校史馆)的揭牌仪式上,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徐晓明确指出,从1932年列宁团校开始,中央团校走过了86年风雨历程,为团干部培训,青年政治人才培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把列宁团校建校日作为中央团校的起点,从而确认了王连弟老师的观点。
列宁团校的创建
——兼论中央团校建校日的确认
王连弟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北京100089)
目前,中央团校建校的具体时间被确定为1948年9月。经过多年的研究,我认为列宁团校是中央团校的前身,中央团校的建校时间应为1932年12月24日。
一、列宁团校建立的历史背景
中央对培养、教育干部工作历来十分重视。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中央机构中设立了党校委员会。1928年,共青团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教育宣传工作决议案,提出了办团校的问题。决议案指出“为增加团内积极分子的理论上的认识起见,必须在保存秘密条件之下,组织短期训练班或团校,其主要任务为研究无产阶级革命各种基本问题。”[1]共青团五大通过的《苏维埃区域内本团工作大纲》指出:要“开办团校和各种训练班,尤其是团的地方团部与支部的负责同志及军事政治工作人员等下级干部的训练。”[2]虽然党团组织对办党校、办团校都有决议和要求,但是在白色恐怖的城市和游击战争的农村,付诸实施很困难。
1931年9、10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取得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之后,中央革命根据地扩大到包括21座县城在内的广大地区,革命根据地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这时无论是中共中央、还是苏区中央局的领导都认识得到,要巩固革命根据地,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要有大量的优秀人才。中央于1931年8月27日做出《关于干部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干部“是党的中心枢纽,实际解决一切问题的钥匙,没有真正能工作的干部,一切计划和决定,将成为纸上空谈。”[3]此后,党的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中央苏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贯彻中央决议,中央苏区党组织采取“创造干部”的措施。这个措施除了注意在斗争实践中选拔、锻炼、提高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之外,主要采取举办各种类型训练班和干部培训学校的办法,大规模地培养干部人才。为培养军事人才,创办了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比如红军大学、红军彭杨步兵学校、红军公略步兵学校等。为培养专业干部和技术人才,创办了苏维埃大学、瑞金列宁师范学校、江西第一短期师范学校、职工运动高级训练班、中央农业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中央根据地于1933年3月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即中央党校)。中央党校是轮训培训党的高中级领导干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干部的最高学府。这之前的1932年12月24日,在中共苏区中央局的关心和帮助下,团苏区中央局创办了列宁团校。
二、列宁团校的筹办概况
1933年2月25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毛泽东来到团校讲课。全体师生集合在大祠堂,听毛泽东讲中华苏维埃革命运动历史。他讲了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理。他指出:“历代农民战争为什么总是失败?除了没有建立一个好的政党外,流寇主义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他们东奔西闯没个落脚地,最后还是失败了。所以,我们要十分重视建立、巩固和壮大革命根据地。他勉励大家:在工作上、学习上要起模范作用,做党的助手,扎扎实实做好苏维埃、红军的青年工作,调动广大青年的积极性,为革命战争服务。”[13]毛泽东讲课深入浅出,给学员留下深刻印象。
电路采用的超声波换能器中心频率为200 kHz左右,所以根据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应大于400 kHz,为了保证系统台阶识别的准确性实际应用中AD采样频率大于1 MHz即可实现台阶信号采集,不需要采用较高的频率采集回波信号波形以获取各个波峰幅值。
在小学、初中的过渡阶段,由于学习内容、知识点难度和授课方法上的巨大差异,以及不同学生本身在基础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上的区别,导致很多学生难以迅速融入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若教师、学校未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种种不适应,则可能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不利于其成长。英语学科由于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难以具备语言环境,一直都是学校教学中的难点科目。并且小学与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无论是知识点、题型还是教材都存在区别,因此为防止学生成绩滑落,需在过渡阶段特别加以注意。
虽然共青团苏区中央局的团校没有如期办起来,但是中央苏区地方团组织的团校却开始创办了。12月25日,共青团湘鄂赣省委在给团中央的报告中谈到了办团校问题。报告中说:“省委开办了一期团校,有学生70人,计训练时间50天左右,收效不甚大。我们拟于明年1月10日再继续开办一个短期训练班,主要的是做白色区域工作的干部。”[6]正如报告所说,共青团湘鄂赣省委在1932年1、2月,确实又办了一期团校。
1932年1月,苏区共青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在大会政治决议案中,再一次提出了办团校的问题,指出:“团校(列宁青年学校)与训练班,是团内教育的主要方式之一,必须继续并且扩大。”[7]这说明团苏区中央局对各地开办团校的工作是重视的,并且要把这项工作继续深入进行下去的决心。
大会后,团苏区中央局、少先队中央总队部联合办了4期列宁青年学校,主要培训少先队的骨干。
对团干部的培训时间,1932年5月5日,团中央给共青团湘赣省委的信中指出:“开办团校,训练团的工作干部人才,三个月一期,如不能则6礼拜一期。”[10]就是说,团校的长期班办不成,可以办短期班。
3月,团湘鄂赣临时省委给苏区团中央局的报告中反映了办团校出现的问题:“临时省委开了一期短期团校,团校教材缺乏,教员缺乏,没有收到好大效果,请多供给我们一些教材,以便我们充实下一期团校教材。”[8]5月,赣东北省委在给团中央的报告中也反映了办团校出现的问题:“我们在以前曾开了一期团校,因教育人员的关系,以后就停办了。”[9]从各团省委创办团校所反映的情况看,团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教材和教员。
范文正公的《家训百字铭》是南通范氏家风形成的纲领性文件,也是范氏家风逐渐形成的牢固基石。在范氏家风的传承中,一直强调践行孝悌之道、忠勇有为、慈悲为怀、尊师勤读;崇尚礼义逊让、敬长怀幼、怜孤恤寡、谦恭廉洁,戒骄绝傲。范氏家风不仅涵盖了独善其身的修心进德之处,也囊括了“万家忧乐尽关心”的兼济情怀。
机械电气设备中三相短路的故障主要发生在高压绕线式的电机转子中。由于高压电机会在一瞬间启动,电流量快速增长,使得磨机转速增加,导致机械电气设备故障发生。造成机械电气设备故障的原因有:第一,机械电气设备运转导致自身引线铜芯被破坏[3];第二,机械电气设备自身出质量问题,导致机械设备无法进行正常运行。
以上资料表明,在团苏区中央局筹办列宁团校的同时,一些地方团省委已先于列宁团校办了短期团校,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同时,各地方团省委办团校的经验,也为团苏区中央局创办列宁团校提供了借鉴。
是的,接下来,她要达到目的的方式依旧是“磨”。她相信她能水滴石穿、铁杵磨成针:看妈妈和我谁更有耐心!我不跟孩子比赛,跟孩子比赛,不管比什么,都没有赢家。还有一点我也明白:当孩子挑战以前有效的规则时,就是孩子想要更多权利和自由的时候。我需要结束“磨嘴皮”比赛;她需要有事情做,还想要在“看电视”这件事上有更多的权利——没问题!“选择轮”是个好的解决办法。
准确称取0.10 g长柄扁桃粕或经粉碎机粉碎的长柄扁桃饼(含油量<8%),置于50 mL已称重的具塞离心管中,准确加入20 mL甲醇,称重,超声(功率100%)提取30 min,冷却至室温,称重,甲醇补足损失的重量,摇匀,过滤,弃去前1 mL过滤液,收集续滤液,续滤液用20%甲醇稀释5倍,摇匀,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进样。
三、列宁团校的建立
(一)入学条件
1932年12月,少共苏区中央局、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关于开办第五期列宁青年学校的通知》指出,为加强对少先队的领导,少共苏区中央局和少先队中央总队部决定在第四期列宁青年学校学员毕业后,继续开办第五期,专门训练少先队干部(少先队是共青团领导下的青年半军事性群众组织)。关于学员的资格是这样规定的:“1.现任少先队的区队长;2.最好是青工雇农成分,贫农、中农也可以;3.团龄在半年以上的;4.工作积极,完全受调动的;5.观念正确虚心学习,能读浅的文字的;6.年龄18岁以上,23岁以下,身体相当高大与强健的。”[11]这虽然不是列宁团校第一期开办的通知,但是从这个通知中可以看出团苏区中央局的办学思想。
(二)开学典礼
1932年12月24日,列宁团校在江西瑞金县(现瑞金市)叶坪乡洋溪村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出席的有中共苏区中央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任弼时,红军总司令朱德,团苏区中央局书记顾作霖等。任弼时在会上首先讲话,并宣布顾作霖兼任列宁团校校长。接着,校长顾作霖讲话,他勉励学员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要好好完成学习任务。最后,副校长杨岳彬宣读了列宁团校第一期教学计划:学习时间暂定2个月,学习课程有党史、团史、政治、地理常识和游击战术等。教员由中共苏区中央局的领导同志担任,任弼时讲党史,顾作霖讲团史,徐特立讲地理常识,陆定一讲政治常识,总参王科长讲游击战术,毛泽东讲中华苏维埃运动史。
为了把学员的学习搞好,团校将学员分成2个队6个班,民主选举了班干部。为了加强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团校建立了团总支,还在每个班上建立了团支部、团小组。
(三)学习生活
列宁团校办公室、教室和学员宿舍分别设在三个各不相连的地主大院里。第一期学员共有124人,都是14岁到25岁的青年,其中女学员35人。学员来自军队和中央苏区各团省委、团地委和团县委。
杨岳彬向学员们提出了‘三要、三不要’的要求。“三要是:一要安心学习、保证政军训练测验不低于70分;二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理论为主;三要尊重领导,加强团结,不分闽、粤、赣,要搞五湖四海。三不要是:一不要吸烟,二不要喝酒,三不要吃辣椒。”[12]
学员们学习了党史、团史、政治、地理常识等课程后,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积极性。团校还设立了列宁室,作为学员们的学习园地。学员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还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爱好,参加篮球队、排球队、歌咏队、舞蹈队。为了改善伙食,学员们自己动手在学校周围开辟了三亩菜地,还喂了几口大肥猪。学员们还开展了“星期六义务劳动”的活动,帮助红军家属耕田、车水、挑粪等,密切了学员和老乡的关系,培养了学员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少共总支部也不断向学员们提出要求,要求学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先进帮助后进,讲老实话,做老实人,上下级之间,同志之间要团结一致。经过努力,列宁团校形成了认真学习、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团结一致的氛围。这为完成学习任务提供了重要保障。
(四)毛泽东讲课
早在1931年2月19日,团中央就提出了创办团校的问题。在团中央通过的《团在苏区中的任务决议》中指出:“应该在2个月内开办苏维埃区域内的团校。第一期学生可以从100至150人,三个月毕业。团校的目的在准备团的中下级干部。苏区中央局应该准备团校的教授大纲及指定负责人,以后应该继续办下去并扩大它。”[4]这个决议把苏维埃区域内的第一期团校的开办时间、培训对象、招收人数、办校目的、教学内容及学校的组织领导都作了规定。这个决议是创办团校的指导性文件。根据这个决议,苏区各根据地团组织开展了创办团校和培训团干部的工作。
(五)结业式
1933年2月29日① 此处日期有误,是笔者根据原列宁团校学员,前北京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肖锋的回忆文章《在列宁团校学习的日子里》内容确定,对己故老将军的回忆内容未做更改,目前未找到准确时间。 ,列宁团校第一期学员结业。朱德、周恩来、任弼时、顾作霖等领导同志参加了结业式。周恩来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苏区中央局从军队、地方集中146名少共领导云集瑞金,参加试办的列宁团校第一期学习,时间虽短,但在中央局的领导下,学习改造的成绩还是显著的。你们就要结业了,就要奔赴前方参加粉碎国民党第四次‘围剿’的战斗,你们要很好地把在列宁团校所学到的革命道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结合起来”[14]接着,顾作霖、杨岳彬都讲了话。在结业式上还给优秀学员发了奖。
4月,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成立,书记顾作霖。团苏区中央局开始了筹办列宁团校的工作。7月14日,团苏区中央局给团中央的报告说:“团校的创办,正在进行准备,须得经过一时期后才能开办。”[5]团苏区中央局创办团校的工作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团中央要求两个月内将团校创办起来,可历时5个月,团校还处在准备阶段。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是主要原因。
根据当时的战争环境,少共中央局决定列宁团校只办这一期。列宁团校一期学员赖大超(前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回忆说:“列宁团校第一期结束后,适值中央马列主义大学(即中央党校)成立,于是党中央局决定团校不再办下去,改由即将开办的马列主义大学设立团干班。我和肖忠谓、关廷俊等同学学习结业后,团中央又决定我们到马列主义大学深造。”[15]
1933年1月,在列宁团校办班期间,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因为在上海已无法立足,被迫迁入中央革命根据地,设在上海的团中央机关也随党中央迁到江西瑞金,并与团苏区中央局会合,合并后改称少共中央局,由顾作霖任书记。因此,列宁团校就是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后为中共临时中央局)的直接领导下,由团苏区中央局(后为少共中央局)创办的具有全团意义的中央团校。
四、思考和结论
列宁团校是中共苏区中央局和共青团苏区中央局创办的(后来为中共临时中央局和少共中央局)培养共青团干部的学校。现在的中央团校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央青年委的领导下创办的培养青年团干部的学校。两个学校的性质是一样的。
两个学校的办学目的都是要把团干部培养成为有觉悟,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共青团人才。两个学校都是以训练班的方式培训团干部。两个学校的培训对象都是团省、地、县的领导干部。
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话语权 …………………………………………………… 崔法光,张 冰(6.109)
中央团校继承和发扬了列宁团校的实事求是、联系群众、朝气蓬勃、团结互助的作风。中央团校传承着列宁团校由共青团第一书记兼任团校校长的领导体制。中央团校坚持列宁团校的在办训练班期间,请党中央领导、中央各部委领导到学校做报告、讲课的优良传统。中央团校保留着列宁团校的学习和生活一起抓,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为教学服务的好做法。中央团校办学的很多好思想、好作风、好方法来自列宁团校的办学经验。
根据以上的阐述,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列宁团校的创办日1932年12月24日即是中央团校的建校日。
参考文献: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内部资料):第4册:174,157.
[3]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央苏区党的建设[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123.
[4][5][6]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内部资料):第9册:60,297,657.
[7][8][9][10]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办公厅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内部资料):第10册:129,365,627,504.
[11]共青团中央青运史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中国青年运动历史资料(内部资料):第11册.720.
[12][15]赖大超.一个红小鬼的风雨人生[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23,24.
[13]郑洸.共青团历史上的人和事(内部印行).2004:84.
[14]王连弟.中国共青团第一所团校的创建[J].中国青年研究,1999(4).
[作者简介] 王连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共青团中央青运史档案馆资料征集部原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中国青年运动历史的资料征集,研究和编辑。
责任编辑:戴婕
标签:中央团校论文; 列宁论文; 《中国青年研究》论文; 中央书记处论文; 干部培训论文; 中国共青团论文; 时间问题论文; 揭牌仪式论文;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