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流动规律与广州的深层引资思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广州论文,外资论文,思路论文,规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6年,流入广州的国际投资为23.32亿美元,占国际总流量的0.67%,占发展中国家流入量的1.81%,占我国流入量的5.55%。广州近年来引进外资情况虽然不大理想,但一个城市一年的引资量能达到这样的比值,成绩已属不俗。然而,广州要想保持甚至超过现在的引资势头,就必须认真研究外资的流动规律,从中找到卓有成效的办法。
一、外资流动简况和流动规律
1996年,国际直接投资流量总额为3490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10%。其中,流入发达国家为2080亿美元,占国际总流量的60%,与1995年持平。这2080亿美元的投资,主要是发达国家之间在企业兼并方面的资金投入,并非新增项目。流入发展中国家为1290亿美元,占国际投资总流量的37%,比1995年增长34%。这1290亿美元的投资,多为新增项目或在原项目基础上增资以扩大再生产。因此,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是强大的推动力。
从外资的出处来看,从欧美日发达国家流出的资金,欧盟诸国约为1230亿美元,美加等国约为929亿美元,日本约为230亿美元。从港澳台及其他国际华人经济实体中流出的资金,约为1101亿美元。其中香港约为270亿美元。
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国际投资总流量中占了绝对优势。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有4万多家,其分支机构有28万多个。这此跨国公司,控制着80%以上新技术、新工艺的专有权,70%的国际技术转让,90%以上的海外投资。因此,1996年跨国公司的投资在国际投资总流量3490亿美元占了3141人美元左右。
1996年,全球吸引的国际投资总量,即为国际投资总流量金额,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其中中国为420亿美元。简明情况见下表:
从1996年外资流动简况,联系以往外资流动情况,可以从中看到带趋势性的流向,从而把握其规律。
增殖是资本的本性,作为流动形态的国际投资,也离不开这个本性。这个追求增殖本性的表现,也就是外资流动的普遍规律,即外资的流动是为了追求赢利。换言之,凡是不赢利或赢利不佳的地方,资金将流出境外;反之,对外资都具有吸引力。将这个普遍规律具体化,就是:
(一)政局不稳定,经济滞胀的发达国家(地区),其资金因就地增殖困难,必然大量外流。日本近10年来,政局不够稳定,国内经济迟滞。过剩的资金在国内无用武之地,其跨国公司便携巨资向外寻求发展。1992年,日本已成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第三大国(依次为美、英、日),资金流出量达2510亿美元。
(二)资金过剩而经济发展不稳定的发达国家(地区),其资金为避免增殖的颠簸之苦,必然大量外流。近几年大多数西欧国家,经济不稳定,于是那些过剩的资金便大量外流,以寻求稳定的经济运作环境(参阅“国际投资概略一览表”)。典型的是德国。目前,德国产业工人的劳动费用,在发达国家中是最高的,几乎等于美国的两倍;德国企业承受的各种负担,包括赋税,也是世界上最高的。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影响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所以,到国外投资便成为德国企业的一种战略抉择。
从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的倍数差距,我们可以看到隐藏在其中的内涵,即资金外流的迫切性。同时,也可以把握从哪些国家引进外资更具有成功的可能性。例如,在广州,法国“标致”汽车退出,德日即来洽谈合作,而最终日本洽谈成功,就是这一客观规律在起支配作用。
(三)经济稳定发展的发达国家(地区),其资金也外流,目的在于寻求更为丰厚的利润。只是这种资金,对“行业”的挑选较严。典型的是美国。其经济比较稳定、持续地增长了15年。美国占西方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1991年的33%提高到1995年的35%。近三年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对世界各国经济竞争力所进行的排名中,美国连年列西方发达国家之首。所以,美国资金的外流,几乎没有迫切性可言,而且外流的方向也颇为“挑剔”。其跨国公司极为重视对能源(主要是石油部门)行业的投资。因为美国年耗油量为8.14亿吨,几乎占全世界年耗油量的1/4,这决定了美国对外投资的战略重点。美国跨国公司在我国石油勘探领域投资的规模和项目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跨国公司。另外,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还集中在化工橡胶、通讯设备和汽车这三个行业。以上四个行业的投资项目,占美国跨国公司在我国所有投资项目的60.7%。
(四)政局稳定或虽有波动但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地区),其资金外流。典型的是韩国,其资金一直在外流。资金流向,多为我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地。这是地缘关系所致。
(五)人缘、地缘关系牢固的国家(地区),相关的外资会韧性流入。例如,流入我国的外资有50%以上来自港澳台和海外华人经济圈。广东、广州的外资有80%以上来源于此,自改革开放十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个基本比例,一般不受国际政治气候的影响。
(六)人员素质高的地方,外资会韧性流入。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及沿海地区,外资流入多年来保持大量及平稳状态。
(七)劳动力价格低廉的地方,外资阶段性流入。广州、深圳、珠海及珠江三角洲其他地区,前几年外资流入达到巅峰状态,因为那时几个地方的劳动力价格较为低廉。后来,由于劳动力升价,且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故外资流入这一带相对减少,并而开始大量流向劳动力价廉的内地和边远地区。
(八)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外资涌入。
(九)产业结构合理,且正处于调整期的地方,高质量的外资涌入。如北京、天津、上海便受到大型跨国公司的青睐,而且投资项目大多数在1000万美元以上,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
二、广州引资的基本情况、问题及原因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至1997年上半年,广州利用外资29165项,合同利用外资360.4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7.47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9664项,实际利用外资109.18亿美元。在9664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中,有95项被确认为先进技术项目。广州利用外资的基本情况,可以从以下两个特点来认识和把握:
(一)外资来源特点。以香港为“龙头”的港澳台华人地区的外资一直都占多数,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的外国投资次之,然而比例逐年上升。1985年以前,港澳地区合同投资在80-90%之间,实际投资在85-90%之间;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合同投资和实际投资均在10%以内。到1990年,港澳台地区的合同投资已降至87.09%,而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的合同投资达到了13%左右。由此看来,事情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到1996年,港(缺澳门)台地区的合同投资和实际投资,分别降为占外资总额的68.23%和68.25%。而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则已分别占至31%左右了。这表明,港澳台投资虽然仍占领先地位,但比例已锐减;而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投资虽然仍占次要地位,但比例已大大加重了。究其原因,主要是港澳台地区产业由第二层次的劳动密集型顶峰状态,向资本密集型兼少量技术密集型的第一层次发展,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内陆的转移,已由高潮转向尾声。故港澳台投资趋少,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我国内陆特别是京津沪穗,接纳劳动密型集产业的能力日渐饱和,已开始露出需求资本密集型兼少量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端倪。以欧美日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地区),以其敏锐的产业战略眼光盯住了这一点,从而加大了对我国的投资。
(二)外资的物质内涵特点。由改革开放初期外资的物质内涵(技术含量和再生产的延伸力)层次低,向近年来物质内涵层次较高递进。1978年至1982年,引进外资的物质内涵都很低,其产品一般都是密集劳动的结晶,或者虽有一些技术含量,但以食品、织造等缺乏再生产延伸力的产业为主。从1983年开始,外资的物质内涵渐趋多样化和较高层次化。这些产业包括轻工、电子、家电、纺织、化工、建材等。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引进先进技术,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1978年至1985年,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老企业,包括食品、机电、制冷、轻工、纺织、电子、家电、建材、橡胶等行业。得到改造的老企业,占老企业总数的1/4。第二类是引进外资开办新的技术先进企业。至1989年底止,全市已开办的三资企业有662家,其中31家被确认为技术先进企业,占4.68%。1995年,增至56家,占截止当年已开办的三资企业总数3918家的1.43%。至1997年6月底止,增至95家(项),占已开办的三资企业总数4811家的1.97%。从第二类的情况,我们至少可以看出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说明广州从一开始引进外资就重视外资项目的技术内涵。另一方面,引进新办的技术先进项目不多,比例太少,气魄不大。此中原因,是引进跨国公司太少。而跨国公司控制着当今国际先进技术转让的70%,所以,引进跨国公司就等于获得了70%的引进先进技术的可靠性。到目前为止,只有45家跨国公司在广州设立了生产基地,这与广州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对先进技术的需求太不相称。这和北京、天津、上海等引进跨国公司大户相比,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在北京,已有80家大型跨国公司设立了投资性公司,进行实质性投资;在天津,已有190家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在上海,前来投资的大型跨国公司已超过200家。所以,北京、天津、上海的产业结构层次提升很快,而广州产业结构层次的提升一直不如人意。
如此看来,广州必须想办法突破目前的引资现状,努力开创新局面。
三、广州的深层引资思路
广州到2010年要达到现代化大都市水平,据测算,大概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要在9-15.6%之间,年均利用外资约在14.75亿美元左右。要稳定这个引资数额,考虑产业调整升级及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再也不能用表象化的引资方法来引资了。而要突破目前的引资现状,开创新局面,就必须有深层的引资思路,也就是指与外资流动规律相顺应的思路:
(一)牢牢盯住外资韧性流入我国的港澳台、海外华人和华人血统的国家(地区),长期、大量地从那里引进外资。虽然那些地方的外资项目多是传统型的,但其创造的产值,对增加广州的税收、稳定广州经济的增长势头可以起到很大作用。而且这些资金的流入,一般不受国际局势波动的影响,是可靠的外资来源。
(二)将引进高质量外资的方向移往欧美日。在欧美日这个大三角里,要注意选择战略突破重点。如何进行选择呢?
一是看准政局不稳定,经济发展迟滞的国家(地区),抓住其资金急欲外流、寻求发展的机遇,及时吸引其外资。
二是看准政局虽然比较稳定,但经济滞胀、资金过剩的国家(地区),抓住其资金急欲外流、寻求活路的势头,及时吸引外资。这方面最明显的目标是德国。寻求与德国的合资合作,成功系数也会较大。
当然,其他西方国家的外资也不应放过。然而根据上面提到的资金外流迫切性,德日应该是吸引西方发达国家资金的战略突破重点。至于美国,由于其资金流动方向十分“挑剔”——特别是大项目,以石油开发为主,而广州没有石油资源,故不宜作为突破点。
三是根据广州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看准外资的物质内涵,选择引资重点。广州现在产业调整的方向是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向资金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转变。发达国家正在将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以腾出“空档”来发展高科技产业。这是发达国家过剩资金的物质内涵特点。典型的国家是日本和德国。日本从90年代下半期以来,其企业国外投资的战略之一,是将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国外转移。如东芝、索尼两公司已决定将刚研制成功、尚未商业化的新影像信息记忆媒体的数据录像图片(DVD)转移到东南亚生产。有的企业还打算将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也转移到国外。德国是欧洲的制造业大国,其造船、汽车制造、电子、冶金、化工、核能利用和航空航天等产业都具有优势,其机电产品技术先进、质量可靠。然而德国国内投资环境不理想,迫使这些制造业纷纷向国外转移,将其作为求生存图发展的选择。日德两国外资流动的物质内涵,正适合广州产业调整的方向,故广州应将日德作为引资重点。
(三)引资的重中之重应该是跨国公司,特别是德日两国的跨国公司。为此,应有战略选择和新的招数。在战略方面,应该选择制造业的跨国公司为主,其他类型的跨国公司次之。在新招数方面,我们引进跨国公司也要有个战略规划,比如说到2010年,广州的产业调整,应分为近期、中期、远期目标,然后根据不同目标引进不同类型的跨国公司。我们应该有鲜明的口号:要跨国公司来广州投资,则应首先向跨国公司作感情投资,尤其是应该作先期性的感情投资。要有选择和有先后地与有关跨国公司建立联谊关系,和跨国公司交朋友。特别是招商部门,要拟定被选为战略突破重点的德日两国有关跨国公司名单,及时开展联谊活动。要经常性地、定期地将广州投资环境的改善情况、项目的合作要求,等等,向有关跨国公司通报,邀请他们到广州考察、参加我们的有关研讨活动,等等。总而言之,沟通和友谊是合作的桥梁。只有通过和跨国公司交朋友,才能有效地引进大量的跨国公司。
(四)开辟引资新领域。亏损的国有企业可以用承包租赁方法引进外资(内涵不同于国际租赁法):将亏损的国有企业,由政府出面请银行合作,实行定期挂亏,然后向外商承包租赁出去。将外商缴交的承包租赁费分期分批交回银行,抵偿亏损。国有企业在租赁期内,外商可以投资改造设备,租赁期满后折价移交我方。这个方法,是利用外商的管理方法、营销渠道、资金来改造国有企业。这是挽救濒临破产的国有企业的有效引资办法。
以上几个方面必须是有机合成,组成合力,才能推进广州经济顺利地向现代化迈进。为此,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提出新招数,开辟引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