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田庄镇田庄小学 266700
摘 要:探究,亲历探究,这些词组已与我们的《科学》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了。已成为当今最前沿、最潮流的“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包含两层意思:科学探究应成为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即学习目标;科学探究也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即学习途径。
关键词:科学教学 自主学习 探究 科学素养 素质教育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独立性,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它包括认识活跃、情感的兴奋程度和意志努力的强度。根据《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对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设计巧妙的课堂引入,让探究出奇制胜
好的课堂引入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学生的探究热情会一下子被激起,为以后的探究活动提供了积极性和原动力。如教学《有趣的浮沉现象》时,我用《小动物比赛运木头》的故事导入新课,小动物们各显其能,最后聪明的小猴子赢得了比赛,因为它借助了河水浮力的力量。这是一个既有趣又与本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学生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又如教学《声音的产生》一课,我为孩子们播放了一首快乐、动听的《森林音乐》,让孩子享受音乐带来的美感的同时,又激起了他们探究声音的兴趣。有了探究的热情,课堂上他们自始至终表现活跃,比较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并且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将探究的兴趣延伸到了课后。
二、引领学生亲历过程,让探究趣味盎然
思维产生于动作,智慧自动作始。一旦切断思维与动作之间的关系,那么其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应该放手让学生动手、动脑去探究,倡导并引领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动动脑,在动脑的同时也可动动手。学生只有亲历了做科学、发现科学的全过程,才能享受到科学的乐趣与魅力。久而久之,学生的探究热情逐渐膨胀,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是孩子眼中的科学。如在教学《钢笔吸墨水的奥秘》时,在为学生演示杯子吸纸板这个经典的实验时,传统的做法比较枯燥、生硬、呆板,似乎学生并不关注。我在杯子里放了一条美丽的金鱼,当我把杯子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眼神亮了许多,并且不自觉地发出了声音。当我把杯子倒立过来时,他们都屏住呼吸,凝神观察,担心纸片掉下来,鱼儿掉落在地。在接下来的探究过程中,他们的热情始终很高。这虽然是个小小的细节,却赋予课堂以灵性、给予学生以热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作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让探究有备而始
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充足的材料,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是比较困难的,即使激起了探究热情,也难以开展和深入。只有材料准备充实了、丰富了、科学了,才能保证探究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谁的本领大》一课时,我和学生共同准备了铁钉、牙签、塑料、橡胶等材料。在探究过程中,有的同学猜测:铝片、铁钉、钥匙、铝片、香烟铝箔、别针一定会导电,而剩下的一些材料都不导电。但在动手实验中,同学们却看到了碳棒、铅笔芯导电的现象,这就形成了认知上的矛盾与冲突。从心理学角度讲,这种认知冲突的产生会迫使学生形成解决这一冲突的需要,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究热情。学生产生的问题也随之提了出来:碳棒、铅笔芯为什么能导电?香烟铝箔纸为什么一面导电一面不导电?
四、给学生科学铺创课外空间,让探究广阔无边
新课标指出: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给学生留个“小尾巴”,将科学延伸到课外,会牢牢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如在教学《钢笔吸墨水的奥秘》一课时,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瓶子吞鸡蛋的实验,兴趣非常高涨。按常规,课进行到这儿,再布置一下拓展活动就结束了。我却没有这样做,而是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关于这个有趣的实验你还有什么问题不明白吗?”让学生继续提出新的问题。这时,孩子们纷纷举手,在短短的几分钟里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瓶子能吞再大一点的鸡蛋吗?如果让瓶子倒过来,还能吞鸡蛋吗?如果让瓶口朝左、朝右,能吞鸡蛋吗?瓶子还能吞其他东西吗?”至此,我趁机提出了新的任务:“你们的想法很好,结果到底会怎样呢?课下去试一试,好吗?”这样一来,孩子们的兴趣会自然保留到课外,甚至更长,体现了科学探究的灵活性、开放性与延续性。
五、把赏识与鼓励给予学生,让探究活力奔放
“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不管哪个学生,当他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以后,总是希望得到大家的赞扬与鼓励,尤其是来自老师那儿的。大量的实践证明,对学生的赏识与鼓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培养了学生欣赏他人、相信自己、积极向上的品格。因此,课堂上的评价语言要多一点赏识与鼓励,多一点风趣和幽默,多一点讨论、商酌与创新。
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生不同的表现给予一些商酌性的评价。例如:“你真爱动脑筋,给其他同学一些机会好吗?”“你收集的资料真多,如果能配上图片,资料更有说服力,你同意吗?”“你观察再仔细一点,发现的秘密会更多。”另外,对评价语言也要不断创新,“你真棒”“你真聪明”之类的评价语言久而久之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学生的探究热情就不容易被激发和保护。评价语言可以是有声的,也可以是无声的。也许一个手势、一个微笑、一下抚摸更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为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起到助燃的作用。
论文作者:张彩龄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学生论文; 科学论文; 热情论文; 提出了论文; 田庄论文; 瓶子论文; 评价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