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方法及疗效评价论文_李成真,于冠英(通讯作者)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方法及疗效评价论文_李成真,于冠英(通讯作者)

山东大学附属济南市中心医院胃肠二科 250013

摘要:目的 研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方法和治疗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胃溃疡性穿孔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开腹手术的治疗方式,研究组采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的方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半年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研究组的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开腹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治疗;胃溃疡;疗效评价

胃溃疡穿孔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患者发病速度快、病情严重;若治疗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严重时可威胁到患者生命[1]。目前,临床上治疗胃溃疡穿孔采用的方式多为急诊手术,手术类型以外科居多,例如腹腔镜夏手术治疗、传统开腹术等[2]。但传统开腹术的治疗对患者有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恢复速度慢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缺点。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能减少患者的器官干扰,减少了传统开腹术对患者带来的缺陷。为了研究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方法和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88例胃溃疡性穿孔患者。所选患者均确诊为胃溃疡,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36.76±11.34)岁。研究组男25例,女19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37.12±11.23)岁。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式,全麻后切开上腹部,对胃穿孔部位进行检查。切除穿孔边缘组织后对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对开腹部位全层缝合关闭穿孔加盖固定,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引流。研究组使用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全麻后对患者建立人工气腹,检查患者腹腔情况,明确胃穿孔位置。根据胃穿孔位置进行手术穿孔,缝合后对胃穿孔部位加盖固定,术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引流;两组患者在术后均遵医嘱禁食、抗炎、补酸等。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术后半年随访患者病症复发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h)和住院时间(d)分别为(25.5±10.3)ml、(65.3±3.9)min、(42.1±5.6)h、(5.8±0.8)d。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h)和住院时间(d)分别为(62.1±15.7)ml、(76.3±2.7)min、(69.9±9.8)h、(8.1±0.9)d。患者术后半年随访研究组无复发患者,对照组有3例复发患者。

上述结果统计分析得出,患者术后半年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上研究组少于对照组,研究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研究组的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目前,为提高胃溃疡的治愈率,临床上使用的药物多为大量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阻断剂等,它们可以降低胃溃疡所引发的穿孔事件[3]。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虽有使用药物来抑制胃溃疡的急性穿孔,但情况危急时仍需手术治疗。危急情况时手术治疗不仅能挽救其生命解除危险,还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腹腔镜的治疗原理是通过在腹腔镜下明确穿孔部位,确定胃穿孔情况猴进行的手术治疗方案[4]。腹腔镜手术能减少手术的盲目性,避免伤害周围奇观,进而提高手术疗效。相对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创伤更小[5]。具有优越的微创技术手术特点,腹腔镜下的手术视野会变得更加广阔。有利于腹腔冲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h)和住院时间(d)来确定腹腔镜下手术治疗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疗效,以此方案观察腹腔镜下胃溃疡手术穿孔的方法。研究数据表明,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案。研究组不仅在手术时间上少于对照组,在出血量也少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上,研究组的时间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溃疡的方法主要是在在腹腔镜下精细操作的一种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时间快等优点。在临床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的开腹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上宇.腹腔镜下穿孔粘堵技术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22-2423.

[2]艾合买提江·艾海提,崔军.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溃疡性穿孔的效果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22):60-61.

[3]陶亮,翁晓晖,孔晓武等.腹腔镜技术在消化道穿孔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5):467-469.

[4]刘雷,安岗,张建立等.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6,14(4):21-23.

[5]李庆,禄韶英.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0):63-64.

论文作者:李成真,于冠英(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胃溃疡穿孔的方法及疗效评价论文_李成真,于冠英(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