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降钙素原在急诊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雷磊,赵威,尹文

监测降钙素原在急诊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雷磊,赵威,尹文

雷磊 赵威 尹文

(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急诊科 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 目的:探讨对于血清降钙素原的检测在急诊感染性发热患者临床研究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平均分为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以及病毒感染组,每组患者30例,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结果:病毒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第4天后,有7例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症状,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28.44±5.57μg/L,第4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35.74±5.86μg/L,治疗第7天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5.84±2.12μg/L,体温得以控制。结论:进行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就可以对于早期细菌感染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对细菌感染程度作出定性反应,促进患者后期的治疗和预后。

【关键词】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感染性发热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151-02

在现代临床研究治疗中,常见的急诊病症就有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没有办法从患者的临床症状上来区分出是细菌感染还是病毒感染,也没有办法对感染程度作出科学的判断,严重影响后期的临床治疗。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依据不同的感染源,平均分为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以及病毒感染组,每组患者30例,检测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旨在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对于治疗急性感染性发热的意义,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1年7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0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依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平均分为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以及病毒感染组,每组患者30例,本次实验研究已经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患者家属都已经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普通细菌感染组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19例,患者年龄在21岁~78岁,平均年龄为45.2±3.5岁,1例盆腔炎,5例伴发泌尿系统感染,12例伴发肠道感染。脓毒血症组女性患者10例,男性患者20例,患者年龄在19岁-77岁,平均年龄为44.3±2.6岁,有10例伴发肺炎,2例肠道感染,5例胆囊炎,7例伴发泌尿系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病毒感染组女性患者15例,男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在20岁~77岁,平均年龄为45.3±2.4岁, 12例麻疹,7例伴发病毒性肠炎,15例伴发流感。三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等一般性临床资料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选取VIDAS全自动酶联荧光分析仪以及配套试剂,检测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以及病毒感染组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普通细菌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以及病毒感染组三组患者治疗7天后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

1.3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90例急性感染性发热患者的所有数据以及研究所得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记录方式为 (x-±s),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最高的是脓毒血症组,其次是普通细菌感染组,最后是病毒感染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毒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普通细菌感染组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下降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结果对比分析(x-±s)

组别病毒感染组脓毒血症组普通细菌感染组

治疗前0.38±0.28(μg)25.53±8.28(μg)4.05±3.48(μg)

治疗7天后0.04±0.01(μg)5.38±1.75(μg)0.31±0.21(μg)

治疗后0.02±0.03(μg)0.01±0.02(μg)0.02±0.03(μg)

脓毒血症组患者治疗第4天后,有7例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症状,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28.44±5.57μg/L,第4天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35.74±5.86μg/L,治疗第7天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为5.84±2.12μg/L,体温得以控制。

3.讨论

对于急诊感染性发热患者要早期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防止病情继续恶化,产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检查感染的指标有很多,例如血象、C反应蛋白、体温等等,但是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对患者的病情没有办法及时的作出正确的反应。血清降钙素原具有非常高的稳定性,权威资料显示,当机体存在细菌感染的时候,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就会显著的提高,于是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就是检查细菌感染发热的重要检测依据之一[2]。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对于细菌感染有着非常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依据这一原理,就可以对化学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检测,就可以有效的判断出患者有没有感染,促进后期得以制定治疗方案[3]。

综上所述,进行检测三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就可以对于早期细菌感染疾病作出准确的诊断,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可以对细菌感染程度作出定性反应,促进患者后期的治疗和预后。

【参考文献】

[1]赵松,李文雄,王小文等.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 6):2413—2415.

[2]赵松。李文雄,王小文等.动态监测Icu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的临床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16):2413—2415.

[3]Becker KL,snider R,NyIen ES.Procalcitonin in sepsis and systemic inflmnmation:a harmful biomarker and a therapeutic target [J].Br J pharmacol,2010(2):253—264.

论文作者:雷磊,赵威,尹文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0

标签:;  ;  ;  ;  ;  ;  ;  ;  

监测降钙素原在急诊感染性发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_雷磊,赵威,尹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