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_就业论文

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_就业论文

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正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从目前现状来看,非正规就业是指具有以下特征的就业状态:就业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几乎没有制度性联系,或者虽有制度性规定但很少被遵守;基本报酬形成一般采取计时工资,例如按天、按小时等,少数情况下采取计件工资,例如零星劳务承包、产品推销等;劳动报酬一般只能达到当地法定最低工资水平;与雇主之间的劳动契约十分松散,一般处于随时可能被中止的状态;劳务收入处于税务监管的“盲区”,很少被申报纳税。其中,关键是“劳动契约随时可能被中止”和“劳动时间长短可由雇主和劳动者双方灵活选择”两项。从实际情况看,非正规就业与雇主是不是“正规单位”并无必然联系,例如非常正规的大企业也可能雇佣临时清扫人员或推销人员;与就业者是否能够实现全时就业也并无必然联系,例如就业者可能同时为多家雇主工作,也可能自愿选择非全时就业。

在未来的中长期战略发展过程中,我国应当大力发展非正规就业。首先可以有效增加就业岗位,满足社会劳务需求。我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是,一方面就业岗位是社会经济活动中最稀缺的资源,而另一方面,在城镇中,非正规就业所能提供的劳务供给仍处于非常短缺的状态。在前20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城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两个主要变化。一是城镇居民收入普遍提高,私人财富已经有了初步累积;改善生活质量、在生活中消费一定的劳务服务已成为相当普遍的需求。餐饮业的迅速发展实际上就反映了这种变化。但深入到私人生活中的劳务需求,例如家庭保姆、病人或老人陪护等,则仍受到压抑而远没有充分释放出来。二是在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消费品分配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长期未能建立起来。在相当多的大中城市中,原体制下的“配给制”消费品分配系统曾一度主要为那些只具有小商品经济特征的“马路市场”和走街串巷的小商小贩所取代。

当前由于改善城市环境的需要,过渡性质的“马路市场”在各地普遍被取谛,城市生活服务系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供给“真空”。非正规就业所能提供的灵活且成本低廉的劳务供给实际上具有非常广阔的需求。开拓这一就业领域,可以在相当大程度上缓解城镇就业的压力。非正规就业还可以发挥“下岗”人员优势,支持两种就业制度并轨的改革。我国的就业制度正在向市场导向下的竞争就业转变。

下岗职工实际上具有四方面明显优势。一是信任障碍较少。具有城市生活基础的下岗职工要比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具有多得多的信用资源。二是社保成本较低。在现实的体制转轨措施中,下岗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时通常会对社会保障的“续保”问题作出一定安排,例如采用“提前退休”、“内退”方式或用“工龄补偿金”抵偿若干年社保缴费等。三是工资以外的附加劳动条件较少。例如一般不需雇主解决住宿等问题。四是容易接受灵活劳动时间安排和非全时工作。实际上由于照顾自身家庭生活或身体等原因,在很多情况下下岗职工本身也欢迎较为灵活的劳动时间和非全时工作。这四方面正是在非正规就业领域的竞争中最为有利的优势。事实上,目前很多下岗职工之所以能够“隐性就业”,主要就在于他们具有这些竞争优势。

从深化改革的要求看,要顺利、平稳地完成下岗职工从原有体制身份下的退击,我们可能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腿”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另一条“腿”就是发展非正规就业。这两条“腿”的平衡发展,才能让退出体制身份的下岗职工在“不继续就业”和“继续就业”或“继续部分就业”两方面都有现实出路。唯此才能真正完成好两种就业制度并轨这一改革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发展非正规就业也有利于促进市场机制发育、产业结构升级和城市化战略的实施。从国际经验看,非正规就业领域是孕育市场力量和新兴产业的必要土壤。新的市场主体经常需要依靠非正规就业来降低起步阶段的工资成本,规避可能的市场风险。从国内情况看,当前我国最迫切的战略任务是促进市场机制发育、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城市化进程。非正规就业领域非常可能发展成为人们“自我创业”的一个前期准备阶段,成为新产业形成与发展中要素聚集和相互优化选择的一个必要过程。非正规就业还是城市经济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打破自给自足、自我服务的消费模式和“大而全”、“小而全”等旧体制遗留的不合理分工状态的重要外部力量。当前我国所要发展的城市,不仅是具有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城市,而且是具有综合性经济结构和较高就业容纳能力的城市。发展非正规就业是推进新的城市化战略的必然选择。

标签:;  ;  ;  

积极发展非正规就业_就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