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凌 卢丹 郭月秋(通讯作者)
大连市药品检验所 辽宁大连 116021
【摘 要】目的 研究白鲜皮及其伪品鹅绒藤、金雀花皮的显微特征,并建立薄层鉴别方法,以便更好的区分白鲜皮及其伪品。方法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白鲜皮及伪品的药材粉末进行观察;建立薄层鉴别方法。结果 白鲜皮和鹅绒藤及金雀花皮粉末显微特征区别明显;薄层鉴别中,白鲜皮检出黄柏酮和梣酮;鹅绒藤和金雀花皮均未检出黄柏酮和梣酮。结论 白鲜皮及其伪品的粉末鉴别特征区别明显;薄层方法分离效果良好,可行。
【关键词】白鲜皮;鹅绒藤;金雀花皮;显微;薄层
白鲜皮为常用中药,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湿热疮毒,黄水淋漓,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热痹,黄疸尿赤等。近年来又发现该药在治疗癌症和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一定的疗效,而引起人们的不断深入研究,应用日趋广泛[1]。
其常见混淆品主要有鹅绒藤、金雀花皮等。为了更好的区分白鲜皮正品和伪品,有必要对白鲜皮及其伪品加以区分,并建立相应的显微及薄层鉴别方法。
1性状鉴别
1.1 白鲜皮 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有羊膻气,味微苦。
1.2 鹅绒藤 本品呈半卷筒状或卷筒状,长约0.5-5cm,厚1-2mm。外表面呈浅黄棕色,常有纵向或横向裂纹,稀见细纵纹;内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小突起。质脆,断面不平坦,分三层,内外层白色,较薄,中间层较厚,橙黄色。味微弱,无羊膻气。
1.3 金雀花皮 本品呈卷筒状,长6~20 cm,直径1~2 cm,厚3~6 mm。外表面栓皮多已除去,呈黄棕色,未去皮者呈棕褐色,平滑。内表面浅棕色,有细纹。质坚硬,折断面淡黄白色,带粉性,呈纤维状。气味微弱,无羊膻气。
2 显微鉴别
2.1 材料与试剂 水合氯醛试液,甘油乙醇试液
2.2 方法 粉末制片:取干燥品,粉碎,过60目筛,水合氯醛试液和甘油乙醇试液装片,数码显微镜下观察。
2.3结果
2.3.1 白鲜皮 粉末灰白色。(1)纤维较多,常单个散在,罕两个成束,完整者多呈梭形,稀呈狭长纺锤形,长325-870um,直径20-145um,壁极厚,木化,层纹细密明显,孔沟疏密不等,胞腔常为狭缝状;(2)草酸钙簇晶多含于薄壁细胞中,直径10-32um。(3)淀粉粒多为单粒,类球形,直径2.5-10um,脐点及层纹不明显,稀为2至数个分粒组成的复粒。(4)木栓层碎片较少见,木栓细胞表面观呈方形或多角形。
2.3.2鹅绒藤 粉末淡黄棕色。(1)石细胞多见,多成方形或类圆形,壁厚。(2)淀粉粒多见,类球形。(3)草酸钙簇晶多散在,或存在薄壁细胞中。较少。(4)可见散在方晶。(5)可见具缘纹孔导管。(6)木纤维偶见,极少存在。
2.3.3金雀花皮 粉末淡黄色。(1)方晶较多,一般成行排列与薄壁细胞中。(2)可见草酸钙簇晶,较小。(3)偶见淀粉粒。(4)未见木纤维。
3薄层鉴别
3.1方法
3.1.1对照药材及对照品的配制:取黄柏酮对照品和梣酮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取白鲜皮对照药材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3.1.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白鲜皮、鹅绒藤、金雀花皮粉末各1g,分别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3.1.3薄层展开条件[2]:吸取上述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环己烷-乙酸乙酯(3:3: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3.2结果 白鲜皮可检出与白鲜皮对照药材和黄柏酮、梣酮对照品一致的斑点;鹅绒藤和金雀花皮均未检出与黄柏酮、梣酮对照品一致的斑点。可见白鲜皮及其伪品化学成分不同,区别明显。
4小结
通过上述实验,可以看出,白鲜皮及其伪品在性状、显微和薄层鉴别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且鉴别方法简便、可行。现将鉴别要点以表格形式总结如下,见表1、表2。
表1 白鲜皮及伪品的性状鉴别要点
参考文献:
[1]张群智.白鲜皮及其混淆品的鉴别[J].中草药,2002,33(9):854.
[2]李振荣.白鲜皮及其混淆品的TLC鉴别[J].中药材2000,23(10):607.
基金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2013020192)
论文作者:周凌 卢丹 郭月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1
标签:伪品论文; 薄层论文; 鹅绒论文; 黄柏论文; 溶液论文; 粉末论文; 甲醇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1月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