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过:“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探寻文言文教学的“趣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乐趣。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瑰宝,在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中熠熠生辉。我们初中语文课本上所选的篇章大多是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如此优美的文章,老师教得费劲,学生学得吃力。究其原因,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所致。教师在课堂上一讲到底,满堂灌,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记个不停。长此以往,在学生眼中,文言文会像洪水猛兽一样变得面目可憎,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便会荡然无存。
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根据这二十几年来的教学经验,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换位法
在传统的教学法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学关系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教代替了学。特别是学习文言文,这种教法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昏昏欲睡。对此,我采用换位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乐趣。首先,课前布置给学生预习,不同的课有不同的预习要求,然后分小组根据课文的情节分角色表演。上课时让学生一组一组地上台表演,比赛哪组演得最好,老师坐在学生当中,听取学生互相提意见。这样,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趁着学生学习兴致正浓时,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知识。这种换位法极大地刺激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原来不喜欢听课的同学也都认真自己学课文,大量查找资料,总怕演不好,就反复看课文,教师从独霸讲坛的“独奏者”角色转变为“伴奏者”角色,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晏子故事两篇》《狼》等课文都可以这么上。
二、写心得体会文章竞赛
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写学习这篇课文的体会,可写自己感触最深的,可写课文给自己的启示,也可写悟出的道理等等,学完课文后看谁的文章写得最好。要想写出好的体会文章,就要认真、反复地研读课文,透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才能谈体会,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论语十则》《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课文都可以这么上。
三、举行背诵比赛
上文言文那个单元的课文时,可利用每节课四十五分钟来进行背诵或朗诵比赛,最后评出优胜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四、创设情境、精心设计导入语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才能“乐之”,“乐之”才能成为学习的“动力源”。要变“恶之”为“乐之”。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呢?
1.在上《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我先提问学生:你们未来的理想生活是怎样的?学生众说纷纭,都踊跃说出了自己以后的理想生活。最后我总结道:“这就是你们的世外桃源。”然后我由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引入新课,效果颇佳。
2.利用文中的成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文言文中的成语名句很多,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吴下阿蒙”等。而正是这些有生命力的词语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求知的热情,教师只有抓住这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桥和路”,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才能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3.借助多媒体引出课文。如《出师表》,我截取三国演义中的片段导入,学生们看得如痴如醉,引入课文也就水到渠成,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愚公移山》一文,我用响彻大江南北的歌曲《愚公移山》导入;《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进行配乐朗读……学生很快进入了意境。这样导入学生的学习兴致特别高。
4.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对轶闻趣事兴趣浓厚。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投其所好”,用故事引入,把他们带到设定的情景中,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如《蒹葭》,我以“陆游与唐婉”的爱情故事导入,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如,讲授《岳飞》时,可以先在网站找几个关于岳飞的小故事放入多媒体中投影出来,初步让学生了解岳飞;再让学生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心目中的岳飞……这样,不仅自然而然地引出课文,还激发了兴趣。
5.尽量挖掘教材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内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基本能感悟在安乐中思忧患,永保奋进的动力,在忧患中求上进,用“后天下之乐而乐”鞭策自己。
总之,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各种阅读形式体验作者情感,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从而受到文化素养的熏陶。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学生对古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有效培养他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他们的文学鉴赏品位,继承和发展优秀的文化传统。
论文作者:谭红花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课文论文; 文言文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兴趣论文; 激发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