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性视角下的传统工业城市更新与转型策略-以芝加哥中心区为例论文

舒适性视角下的传统工业城市更新与转型策略
——以芝加哥中心区为例

温 婷

一、城市舒适性的提出

一直以来,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吸引了地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学科很多学者的持续关注,提出了生产要素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等经典城市发展理论。自20世纪中期开始,部分学者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城市转型的研究提出了城市舒适性(Urban Amenity)理论,认为城市舒适性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本聚集,是新技术条件下推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舒适性(Amenity)的概念由美国学者Ullman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他将舒适性定义为令人愉悦的生活条件,这里的舒适性主要指对人们具有吸引力的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城市舒适性的概念,Smith将其定义为城市特有的、使人们感到舒适、愉悦并吸引人们在其周围居住和工作的各种设施,强调高品质、具有吸引力的城市生活环境。关于舒适性的内涵有很多的讨论,总结相关学者的研究,城市舒适性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城市的自然舒适性,如优美的山川、河流以及宜人的气候条件;二是城市的人工舒适性,既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遗迹,也包括现代人工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歌剧院、体育健身设施、特色小店等,构成舒适性的硬环境;三是社会氛围舒适性,是较难测量的一些软环境层面,如人们对环境的感知、文化、包容性等。第三层面的内涵体现了城市舒适性理论对于人们内心感受和精神层面的关注,这也是城市舒适性理论与人居环境领域相关理论的最大区别之处。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涌向城市,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留守子女”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由于家长常年在外打工,缺乏对“留守子女”的正确引导和有效监护,往往使“留守子女”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行为习惯较差,自控力普遍较弱。农村语文教师要探究激他们学习语文兴趣的措施,这是非常必要的。在近几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我做了一些尝试。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托资源开发而成长起来的传统工业城市对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近年来随着以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为主导的新经济时代到来,以及新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工业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出现了支柱产业衰退、人口吸引力下降等问题,并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大多数传统工业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落,面临城市更新和转型的难题。类似地,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历史上,也有许多传统工业城市经历了从繁荣到衰落,到再发展的过程。美国芝加哥市是欧美传统工业城市成功转型的典范,以往也有许多学者对其成功经验进行了研究。本文从全新视角,深入剖析芝加哥市如何通过城市舒适性的打造推动城市转型发展,以期为我国传统工业城市的更新和转型升级提供新思路。

二、芝加哥中心区城市更新与转型案例研究

(一)芝加哥的兴盛与衰落

芝加哥位于美国中东部的伊利诺伊州,1837年始建于密歇根湖岸,作为美国中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逐渐兴起,是美国第三大城市。1860年,芝加哥成为美国大宗肉制品加工厂所在地,随着肉制品加工业的发展,芝加哥逐渐成长为一个以工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尤其以重工业为主,是当时五大湖地区的传统工业重镇。伴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芝加哥人口迅速增长,经过60多年的发展,到1900年,芝加哥人口数量就达到170万,成为美国中西部的制造业和零售业中心。1950年芝加哥进入工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然而,20世纪60年代,在全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美国制造业开始衰落。作为当时美国的工业重镇,芝加哥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制造业全面衰退,城市中种族冲突问题严重,大量的就业和投资都转向郊区和阳光地带,城市失业率超过10%。就业岗位的下降导致城市人口锐减,1950~1990年间,城市人口减少了83.7万人(如图1所示),大量人口迁往郊区和阳光地带。在大量人口和资金外流的情况下,城市中钢铁工业以及印刷、服装、食品加工业和其他轻工业都面临着危机,芝加哥城市中到处呈现衰败的景象。在芝加哥繁盛时期的中心区是城市最繁华的地段,然而随着工业的衰败和中产阶级的迁出,中心区的大部分区域沦为贫民窟。

图1 1950-2000年芝加哥市区人口变化(来源:美国人口统计局)

(二)芝加哥中心区更新与转型策略

芝加哥市最早建于密歇根湖与芝加哥河交界处,有非常好的滨河自然环境。芝加哥河穿城而过,城市东侧为著名的密歇根湖,湖岸线长46公里。在工业发展时期,主要工厂都位于湖滨建设,使滨水环境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居民无法享受滨水优美的环境。工业的衰落反而成为滨湖地带开发的契机。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各项规划的顺利实施和大量工业搬迁,芝加哥打造了非常舒适的城市滨水公共空间。滨水地区的主要建筑包括位于和湖滨的博物馆园区、千禧公园、城市广场、海军码头区等,成为吸引旅游者的热点。其中海军码头和芝加哥河口地段是两个最重要滨河节点。

芝加哥市区人口从1960年开始逐年减少,一直到2000年这种局面开始逆转,2000年人口增长了4%。而此时,美国其他老工业城市中心城区人口仍然在持续下降,如同期底特律人口减少了7.5%,匹兹堡人口减少了9.6%。通过长达40年的努力,芝加哥完成了从工业经济向以服务业为主的多元城市的转型。形成了以包括商业贸易、会展、金融等服务业为主,同时发展制造业、印刷业、出版业和食品加工业等的多元经济结构,同时也促进了整个芝加哥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如图3所示)。然而,芝加哥并没有抛弃原先的制造业,而是通过技术升级提高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此外,芝加哥还成为美国第二大金融中心,仅次于纽约。2001年芝加哥的高新技术岗位数在美国排在第一位,甚至高于硅谷。据来自维基百科的数据显示,2001~2008年中有六年芝加哥市区新增企业数位居美国第一位,30多家财富500强的大公司将总部设在芝加哥,如麦当劳、摩托罗拉及波音公司等。

为了挽救衰落中的城市中心,自1950年开始,芝加哥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清理整顿贫民窟、调整中心区土地利用以及编制《芝加哥中心区发展规划》和《芝加哥21世纪规划》等。最重要的是,芝加哥于1980年开展和实施了一系列滨水城市设计项目。这些不断推进的规划和设计都是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建设高品质城市空间,打造中心区的城市舒适性,复兴芝加哥中心区,刺激经济发展。

海军码头(Navy Pier)建于20世纪初,全长960米,占地面积约为20万平方米,是芝加哥的主要货运码头,并兼客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被用做海军设施,这是海军码头得名的原因。后来,随着陆路运输的发展,码头的利用率逐渐下降。1976年,芝加哥开始了海军码头的再开发,它从最初的仓库转变为一个集购物、文化和娱乐于一体的休闲综合体(如图2所示),其中包括各种特色餐饮、剧场、电影院、购物、公共博物馆、展览馆、室内花园、游乐场等各类设施以及停车库,每年吸引着约400万游客,成为城市的旅游、文化和娱乐中心。

图2 左:芝加哥海军码头;右:改造之后的芝加哥海军码头休闲综合体(来源:维基百科)

随着科技时代的到来,人才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从2017年以来,我国西安、南京、武汉等众多二三线城市通过放宽落户门槛、提供货币补贴等优惠政策发动的“抢人才战”也进一步证明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了这一点。城市舒适性理论认为城市舒适性能够通过吸引人才和资本聚集推动城市的发展,这为当前面临人才流失和资本吸引力不足等问题的传统工业城市提供了发展的新视角。从舒适性理论的角度,芝加哥城市转型经验为我国传统工业城市的更新和转型升级提供了以下思路:

(三)芝加哥的城市复兴

对于商业慕课的企业,向社会学习者开放其所开发的课程,同事对学习者也收取适当费用并设定学习基础等条件,使得商业慕课在面向学校销售课程的同时,也获得了校外众多学习者,开发的优质课程使得更多学习者受益。

优越的自然和生态条件本身就是能够带给人们愉悦感受的一种舒适物。越来越多长期生活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丛林中的人们渴望亲近自然。在开展环境治理的基础上,传统工业城市应依托生态本底,通过精良的设计布置各种人工设施,将自然舒适性和人工舒适性相结合,打造具有舒适性的高品质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形象。如芝加哥市的城市舒适性打造就是依托位于密歇根湖和芝加哥河交界处的滨水条件,使芝加哥河口地区成为城市形象的窗口,极大地改善了芝加哥城市形象,改善了城市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资本和科技企业入驻。

图3 芝加哥地区2014年12月就业结构

三、我国传统工业城市的更新和转型策略

芝加哥河口地带是指芝加哥河流入密歇根湖的入口地带,是芝加哥湖滨景色最美的地段之一。改建后的芝加哥河口地区形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吸引了众多知名房地产企业,开发了一系列高端住宅和写字楼,并设置高档餐饮、百货商场、酒店、会展中心等服务设施以及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等文化设施,并经常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成功打造了具高品质舒适性城市空间。

(一)依托生态本底打造舒适性环境

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中,资本的流动性变得更强,城市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城市的竞争力不仅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体现在对人才、公司和资本的吸引力上。芝加哥是美国大城市转型最成功的案例,通过对高品质城市空间的塑造打造城市的人工舒适性,利用城市舒适性的打造吸引投资、人才和公司入驻,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相较而言,底特律与芝加哥类似,也是靠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城市,因拥有通用、福特等世界知名汽车公司的总部而成为世界知名的“汽车城”,虽一直尝试产业转型,但却从未成功,城市中存在很多问题,如犯罪率高、失业率高和人口外流,2013年,底特律提出破产申请。总结其转型失败的原因之一,是忽视了城市舒适性。

(二)聚焦人的需求打造舒适性硬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逐渐富足,城市居民的传统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对生活质量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逐渐深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消费的不断更新升级。当前,人们的品味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对于美食、艺术和其他美好事物的需求远比20世纪更旺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白领阶层尤其如此。传统工业城市必须与时俱进地关注人们的需求变化,淘汰与更替那些旧的服务业态,提高城市活力,才能留住并吸引更多的人才。如更新后的芝加哥中心区除了有各种高档购物中心、酒店以及餐饮美食外,还有博物馆、天文馆、展览馆、水族馆、游乐场等众多文化休闲设施以及当时世界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和科技博物馆,以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

或许生命中有时候就是如此,轰轰烈烈开始,平平淡淡结束,带着渴望来,留下绝望去,以为远方很美,却不知道那里并不适合你。

命运的残忍在周芷若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性柔弱的她几乎被灭绝师太的遗愿给压垮,而她也像一艘无人掌舵的小船,在命运的汪洋中随波逐流,一步步走入牢笼中,无法自拔,终于性情大变,做出种种阴毒之事,失去了本心,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三)围绕人的感受营造舒适性软环境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就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而是开始追求精神享受。城市舒适性理论最大的特点在于非常强调人们的内心体验。因此,除了具有舒适的设施硬环境,传统工业城市还应关注舒适性软环境,即基于自然舒适性和人工舒适性硬环境之上塑造社会氛围舒适性,为这些设施注入活力。如芝加哥市除了拥有世界一流的文化娱乐设施,还经常举办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艺术活动,如世界音乐节、国际电影节、美食节等,营造了浓郁的城市文化氛围,为城市注入了活力。同时,这也有助于形成注意力经济,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投资、消费,甚至迁居,进一步促进城市经济的繁荣。

(作者单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管理中心)

标签:;  ;  ;  ;  ;  ;  ;  ;  

舒适性视角下的传统工业城市更新与转型策略-以芝加哥中心区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