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国际农业管理--山东省潍坊市实施国际农业管理的实践与认识_农业论文

积极探索国际农业管理--山东省潍坊市实施国际农业管理的实践与认识_农业论文

积极探索农业的国际化经营——关于山东省潍坊市实施农业国际化经营的实践与认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潍坊市论文,农业论文,山东省论文,积极探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潍坊是农业大市,基础较好,优势明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先后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一体化、农业产业化战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在全国产生了较好影响。近几年特别是去年以来,潍坊市又不失时机地提出并实施农业国际化战略,走出了从产业化到国际化经营的发展之路,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国际化经营的提出

潍坊市实施的农业国际化经营,是在总结20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提出和探索的战略举措。其基本内涵和特征是,以全球经济的视野,把农业产业化链条置身于世界经济之中,进行“双向延伸”:一头向国际市场延伸,加快区域经济与国外市场的对接;一头向生产领域延伸,按照市场需求和产品标准组织生产,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实现国内外比较优势的结合与互补,形成“基地+企业+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产业链,造就一种全新的农业发展新关系、新格局。

从前段实践看,农业国际化经营,实际上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的新阶段,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思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潍坊是在全国较早提出并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地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农业发展具备了一定基础,达到了较高水平。90年代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全市70%以上的耕地成为龙头企业的配套基地;农业产业化促进了先进实用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空前高涨,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9%以上;农民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46%以上的农民加入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初步实现了网络化、系列化;主导产业规模迅速膨胀,农村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随着全国性农业产业化浪潮的兴起,潍坊的经验和模式被各地广为嫁接改造,培养起了众多的“竞争对手”。潍坊现有的产业化优势正逐步丧失,这无形之中也给我们带来了压力和挑战。如果没有新的作为,不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不仅不能巩固领先地位,而且还会落后,甚至被淘汰。与此同时,农业发展也进入了相对过剩阶段,绝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连续下跌,出现了农产品“卖难”和农民“增收难”的问题,国内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严峻的现实告诉潍坊人:作为一种经营模式,产业化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随着形势的发展,必须赋予新的科学内涵和更高要求,富而思进,积极进行经营方式的改革创新。这种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就是“引进来、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发达农业高起点合作、高水平嫁接、高速度跟进,实现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升级。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农业市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特别是“入世”之后,我国农业生产将直接面对国际市场。这是过去任何有限度的开放都不可比拟的,是更具有残酷性、挑战性的一次历史性机遇。目前,潍坊市粮食价格已高出国际市场的2~5成,禽肉成本也明显高于美国、泰国、巴西等国家,油料、果品、蔬菜等。虽有暂时的价位竞争优势,但在品种结构、产品质量和产品处理等方面还比较落后,在北京市场上,去年春节期间,美国的水晶梨156元/公斤,日本的“世界”苹果150元/公斤,而我们的苹果一箱只能卖到几十元。在保鲜、贮藏、包装、品牌等方面,我们更处于劣势。这就是说,我们的农业有些优势,但只是局部的优势,放在全国则难以拔尖;某些行业在全国拔尖,放在全球则无竞争优势。在这样的形势下,惟一出路就是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进去,接受挑战,抢占先机,通过提高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大潮中站稳脚跟。

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仅在国内领先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发达国家农业看齐。目前我们与发达国家农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产品品质上,发达国家的农业是经过高科技改造的农业,产品是高科技含量、高品质的产品;而我们的农业多为传统农业,产品不仅品质差,而且化肥、农药残留问题突出,食品安全性在许多方面得不到进口国的信任。在加工增值上,国外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多是经过加工处理好的“成品”、“精品”,加工增值比例一般在5倍左右,世界平均水平也在2~3倍;而我们则多是“原始产品”、“半成品”,加工增值率仅在60%左右。在营销手段上,国外农产品多是直接出口,而我们则多是依靠代理出品,受制于代理商的问题比较普遍,在贸易谈判、贸易争端处理中也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在组织形式上,日本的农协、法国的农业联合体、美国的垂直一体化公司,在计划安排、组织协调、权益保护等方面都很有权威性。而我们则缺少这方面的组织,形不成一致对外的竞争合力。尤其是我们的思想观念、领导方法、管理体制、社会结构和政策体系等各个方面都与国际惯例不适应,这是最大的差距。要缩短这些差距,实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管理体制、政策体系等与国际惯例相适应,就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国际化经营,对农业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推进农业国际化经营的途径

在推进农业国际化经营的进程中,潍坊始终注重从实际出发,唱特色戏,打优势仗,创造了企业带动型、千家万户型、基地资源型、园区示范型、特色创汇型、海外生产型等发展模式。概括起来,主要有四条途径。

依靠龙头带动。

当今农业的国际竞争,已不是过去那种单个生产单位、单个生产环节、具体产品或品种的“个体”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整个生产体系的综合性、整体性竞争。适应新的竞争需要,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大力培植和发展龙头企业,架起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纽带,通过企业把市场信息、科技成果带给农民;农民按企业要求生产农产品,然后经过加工、转化、增值,进入市场,企业同农民共享增值利益。

近几年,按照“大(大规模)、高(高水平)、外(外向型)、强(强带动)”的要求,潍坊采取政策扶持、与国外合资、利用先进技术嫁接改造等多种途径,组织国有、集体、联户、个体、外资一起上,大力加强龙头企业建设,培植起了一批外连市场,内地基地、农户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装备水平、信息手段和加工技术多是现代化的,一个企业就可以带起一个或几个产业,成为带领农民进军国际市场的“航空母舰”。诸城外贸集团是较早推行国际化经营的龙头企业。肉鸡产品在日本市场免检,对日出口占我国出口日本总量的40%;淀粉生产能力占全国的1/4;色素年加工能力占世界市场的1/2;全国6个省市有诸城外贸的基地。诸城市仅外贸公司和得利斯集团两个龙头企业,就带起了20多万农户搞养殖,占总户数的90%以上。

龙头企业之所以能成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关键在于这些企业的现代化。一是生产经营信息化。通过遍布全市的“金农”工程信息网、各系统信息网、因特网等,较好地实现了信息与国际市场的连接,许多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和种养大户都实现了上网经营。包括引进技术、搜集信息、订立合同、推销产品等,都能够通过网络来实现。二是生产设备先进。多数龙头企业,特别是新上项目,其生产技术、加工设备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从原料到成品一次成功,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劳动生产率都比较高。目前在建和即将建成的投资过千万元的20多家龙头企业,都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加工流水线。三是产品标准高。较早把标准化生产引入农业生产加工领域,先后制定和实施了安丘大姜、青州蜜桃、潍县萝卜、昌乐西瓜等50多项农业标准,并建起了安丘大姜、诸城烤烟、诸城肉鸡三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产品从种养、加工、包装到运输各个环节都执行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确保了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四是实行订单农业。龙头企业与千家万户签订合同,企业为农户提供良种,进行技术指导,收购产品,实行规范种养,使原料供应有计划、有保障。这样做,比较好地解决了“多了多、少了少”的问题。五是形成利益机制。龙头企业与农户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建立稳定的协作和伙伴关系,不因市场的波动给农民造成大的损失,确保了种养户的利益。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建设,增强了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了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步伐。目前,已建立各类龙头企业4000多家,年加工能力600多万吨。

建立科技示范基地。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瞄准高科技,建立农业高科技园区,实行科工贸一体化经营、在推广优良品种、先进种养加工技术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发挥示范、引导、辐射作用,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加工增值水平,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目前,潍坊市已建成了272处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发、引进、推广新技术、新品种1000多项,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2%。特别是规划建设的四条农业高新技术走廊,汇集了全国及一些发达国家的农业先进技术成果和高层次人才,已有20多名院士、100多个高新技术项目、70多家农产品加工企业、30多处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试验基地在走廊落户,成为全市农业科技示范、招商引资和出口创汇的重要载体。

科技示范带动,提高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改善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业比较效益,为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像大路菜茄子,普通品种每公斤不到5角钱,而安丘三新公司采用高科技手段种植的茄子,在日本市场上每公斤卖到50多元,相差100倍。西红柿原来1元钱4斤,而从以色列引进的樱桃西红柿,亩均效益是普通西红柿的50倍。农业科技示范国建设,初步显示了对嫁接改造传统农业和农产品的作用。一是引进了国际先进的良种400多个,种植业良种率达到98%,养殖业良种率达到85%以上。寿光去年引进的金寿杏,普通杏刚开花,这种杏就成熟了,每公斤卖120元,在蔬菜博览会上,一次就签订了30万棵种苗的合同。二是改变了种植方式和管理模式。示范园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种植,统一管理,改变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做法,形成了成方连片的区域化、规模化、工厂化种植,实现了工厂化操作、集约化管理,确保了产品质量。像以寿光、昌乐为中心的80万亩塑料大棚瓜菜种植区,缴延了几十公里,场面十分壮观。三是便于产品销售。科技示范区内的产品,以其高品质、大批量,增强了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四是便于科研人员提前介入,为他们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场所。现在有1200多名农业科技人员在各示范园传授技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推向社会,传给农民。五是成为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实验基地,加快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在农业高新技术走廊和科技示范园内,北京大学与潍坊合办了农业生物技术开发区,国家科技部设立了重点项目推广区,省政府建立了蔬菜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设立了博士后流动站,全国有3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攻关试验,既为农业科研实验提供了基地,也为本地农民接受新技术提供了便利。

市场加农户。

通过各类市场的连接,把广大农民推向国外,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改造,潍坊市具有现代化特点的市场已达到1000多处,其中专业批发市场155处,达到了有主导产业和重点产品就有市场配套的要求。正是有了这些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市场,近几年潍坊市的农产品总量每个都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却没有出现积压现象。

这些市场的特点,一是成为销售中心。许多市场外联大中城市和国外市场,内联千家万户,能及时把农产品销往国内外。二是成为信息中心。一些大型批发市场都配备先进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直接与国内外市场联网,能及时通报供求变化和价格行情,有效地帮助农民解决“种什么、养什么、卖什么”的问题。三是成为展览中心。把各种农产品汇集在市场,互相比较,互相借鉴,推动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四是成为价格中心。市场内产品的价格与供求状况基本上能代表或反映各地的市场行情,使农民就地就近能获得较高的收入。有些市场,像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年销售收入30亿元,直接左右着全国蔬菜产品的价格。五是成为集散中心。寿光蔬菜市场、尧沟西瓜市场、白芬子姜蒜市场等,都达到了“卖全国,卖全国”的水平。寿光蔬菜市场销售的产品,40%是外地的。像海南的西瓜,新疆的哈蜜瓜、东北的土豆,在产地滞销,到寿光就能卖出去,买方有些甚至还是产地的。

走出去、引进来。

走出去,就是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派到国外去,到国外建农场、搞基地、办加工企业、设立经营公司或办事处,产品就地销售,把生意做到国外,开通农业走向世界的直接通道和信息窗口。目前,全市已在国外建立各类农业企业、站点近100个,到国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有上千人,年创外汇近1亿美元。寿光市已在美国的洛杉矶、西雅图等地创办农场4家,设立经销公司11家,年经营额2000万美元。

引进来,就是利用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低、气候适宜等特点,吸引“洋农民”前来送技术、投资金、建基地、搞企业,把产品销往国外。这种方式,既不冲击国内市场,又培训、武装了我们的农民。同时,农民通过“反租倒包”,既取得了租地收入,又得到了务工收入,一举两得。目前,全市已引进种养加工项目1100多项,有500多名“洋农民”在我市置家兴业。

实行“三来一供”,是走出去、引进来的有效方式。就是国外来种子、来技术、来加工样品和标准,我们供应成品。潍坊有些传统的农产品,在国内知名度很高,却很难进入国际市场。而安丘、高密、昌邑等地生产的大葱,在国内知名度并不高,却成车成船地运往日本。原因就在于这些大葱是日本来种子、来技术、来产品加工要求,我们组织生产、提供成品,产品直接进入国外超市。安丘市围绕“三来一供”,为28种农产品注册了商标,有10种蔬菜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在第二批全国“中国特产之乡”命名活动中,同时被命名为6个“特产之乡”。依靠这些优势,形成了60多万亩的特色种植区,大姜、大蒜、大葱、牛蒡、芋头、芦笋等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畅销日本、韩国市场,年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目前,潍坊已与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产品“三来一供”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促进了农业生产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实践,目前,潍坊市已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化特征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建立起了全球销售风络。全市已有500多种农产品及加工产品出口近100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5亿多美元,其中肉鸡、肉鸭、黄烟、蔬菜、粉丝等许多产品成为国际名牌,有些直接左右国际市场。二是形成了国际化生产体系。把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各个环节放到全球范围内进行综合考虑,发挥农业比较优势,按照国际标准组织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全市实行普惠制的企业达到275家,取得国外产品认证的企业7家。三是拓宽了面向国际的投融资渠道。按国际惯例运作,充分运用资本市场,加强与跨国公司合作,成为农业招商引资的主要特点。目前,全市与瑞士诺华、美国孟山都、法国福克斯等一批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兴办外商独资企业和合资合作企业459家,利用外资2.39亿美元。四是全员参与国际竞争。推进农业国际化,广大农民参与国际竞争的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半数以上的农户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连接直接或间接参与了国际经营,成为潍坊新一轮大开放的生力军。

国际化经营推动了农村的深刻变革

农业国际化经营尽管在潍坊还是起步阶段,但是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对整个经济的拉动作用已见端倪,显示出了旺盛活力。

一是找到了农民增收的新路子。传统的说法是“一亩园十亩田”。现在按国际化要求组织种植、加工,实践的效果是,种1亩瓜相当于种16亩粮,种1亩菜相当于种30亩粮,种1亩花相当于种100亩粮,1亩狐狸养殖园相当于300亩粮。由此可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潜力非常大。

二是带动了农村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区域化种植成为良种推广、新技术应用,采用现代化生产、管理方式,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格局的载体。如以诸城为中心的120万亩粮食种植区,以昌乐为中心的20多万亩西瓜种植区,以安丘为中心的20多万亩姜蒜种植区,以青州为中心的4万亩花奔种植区,都在促进农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崛起了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镇,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实现了新的分工分业,转向种养、加工、运输、营销、服务等多个行业,为最终离开土地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和条件。目前全市已经有4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了非农产业,有70多万人直接成为龙头企业的员工,有5万人成为当代的经纪人。

三是促进了领导方式的转变。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改变了催收催种的传统领导方法,学会了用经济的、法制的、市场的、科技的和中介组织等手段,组织、指导、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像农业科技推广,过去靠行政行为往往是出力不少,群众还不愿接受,效果不理想。而现在采用科技示范加合同办法来推广,效果就非常好。目前,这种科技农业、示范农业、合同农业,已经成为潍坊农业的持色。随着科技示范园的发展,大批干部开始离开机关,直接从事生产经营,与农民共同进入了农业商品经营的主战场。这既为基层党政机构改革探索了路子,又实现了创收,减轻了农民负担。目前已有1/5的乡镇干部离开机关,去创办、领办农业科技示范园,成为科技农业的带头人。市林业局通过兴办现代化的花卉苗木繁育基地,改革了领导体制,转变了职能,一个苗木基地就安置人员260人,而局机关本身仅有60多人。

四是提高了农民素质。广大农民通过参与农业国际化经营,见识多了,眼界高了,本事大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千家万户闯市场、各显神通奔富路成为自觉行动。全市每年有20多万人参加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累计有8万多农民获得了“绿色证书”,许多农民拿到了中级甚至高级技术职称,不少农民掌握了外语,成为跨国经营的行家里手,青州市的南张楼村与德国巴伐利亚州合作,进行“土地整理和村庄革新”,定期选派村民到德国学习,德国专家定期到该村进行技术指导。对外交往的扩大,使这个村兴起德语热,大部分村民能用德语与外商进行简单交流,成为远近闻名的“德语村”。

五是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农业国际化经营,推动了生产要素向城镇转移和集中,多数龙头企业都集中到了城镇。目前全市县以下小城镇已经发展到155个,城镇人口达到310万人,城市化程度达到39%,每个提高2个百分点。

六是维护了农村稳定。在推进农业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通过处理好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组织实施了以爱民、便民、富民、安民、为民为主要内容的“民心工程”,创造了“四制”(公开承诺制、民主监督制、考核奖惩制、定期审计制)等农村管理的新做法、新经验,把发展和稳定纳入民主法制化建设轨道,使长期困扰农村工作的干群关系、农民负担等问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有效地理顺了农村政治、经济关系,许多农村的信访率、发案率、接待费降低为零,形成了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人民高兴的大好局面。

标签:;  ;  ;  ;  ;  ;  ;  ;  ;  

积极探索国际农业管理--山东省潍坊市实施国际农业管理的实践与认识_农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