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大连市)
摘要:“集体无意识”作为荣格的著名心理理论,其中艺术是集体无意识原型的象征,揭示了艺术的神秘所在。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试图主观地将无意识掩盖,然而往往会远离最初的动机,最终过多地将真实的无意识映射在他们的画面当中。这一理论概念和观点已被广泛应用且有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原型;艺术;思考
一、集体无意识理念的产生
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卡尔•荣格受到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影响,在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历和对临床病人的大量观察及对各民族宗教神话的广泛研究之后,提出了不同于弗洛伊德的理论———集体无意识。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精神生活包含着两个主要的部分:意识的部分和无意识的部分。”意识部分仅代表的是人格的表面现象,而无意识部分则涵盖着无限的神秘力量,是影响人类行为的主导因素。他借用了费希纳的冰山类比理论,将人的精神结构比作三层的冰山,浮在水面最上层的是意识,只占冰山的很小一个部分;下层的冰山占据大部分,是无意识;还有一层是在意识和无意识之间为前意识,无意识属于人的心理结构中更深的层次,是人的心理结构中最真实最本质的部分。而在荣格看来无意识有两个层次:“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他也有一个形象的比喻:“高出水面的一些小岛代表一些人的个体意识的觉醒部分;由于潮汐运动才露出来的水面下的陆地部分代表个体的个人无意识,所有的岛最终以为基地的海床是集体无意识。”所谓集体无意识,是某一种族的所有成员代代相传的无数类似经历的心理沉淀。之所以能世代相传,正因为有着相应的社会结构支撑着这种集体无意识。荣格非常重视原始意图,并开始从科学诊断转向宗教和文化史;从关心西方到关注东方;在他看来,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好从东方文化中汲取营养的部分,将个人性格的理想还原为个人经验,与非个人性格的理想对立,非个人性格的空想不还原为个人经验。这一理论诉说出了人类最初的原始面貌,在过去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建起了一道心理学上的桥梁,也是艺术创作当中不断追溯的本源问题。
二、集体无意识与艺术创作
荣格认为“艺术家的创作如有神助”正是由于原始意象产生的作用。原始意象既不是一种有意识也不是一种过分强调的无意识,而是根源于人类遗传下来的原型,超越了时空,超越了个体,象征着人类历史的一股神圣力量的存在。这正是艺术创作所追求的本我的态度,展现最初的创作理念,不要过多地追求一些外在因素,诉说画面的原始力量。现阶段世界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文化产业、文化精神越发被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正如美国在二战后经济实力变强,像蒙德里安、包豪斯风格等被排斥,他们去到美国使得美国获得大量的人才,经济取得的话语权加上人才知识的保证让其国际地位稳居宝座;苏联与之争霸,在航空事业得到一定的成绩,迫使美国在追求市场的情况下追求教育文化。历史总是由很多因素构成,恰恰艺术又是时代的选择。把艺术作为精神分析学的对象最合适不过,美国的艺术批评家莱昂耐尔•特里林说:“为什么作为精神分析解释的对象,作家被认为比别的人更为有效呢?一个原因是他们能够表达他们内心的活动。有时,即使他们没有真正诊断出自己的问题,他们也不会描述自己的‘症状’。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处理幻想是他们的天职,也是他们工作的本职。”他也许能以各种方式隐藏他的潜意识,但它永远无法被隐藏。艺术家创造的形象是文化原型代代相传的无意识传递的结果。无意识所体现的个体文化特征是由作者童年所处的文化环境决定。这种环境是由符号构成的习惯和行为模式,代代相传的童年生活保持着某种文化的连续性。艺术是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认识并按照一定的审美规律进行审美创造,外化为艺术作品的表现方式,既有现实生活作为依据,又有主观意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同国内外当代艺术因思维的不断碰撞,呈现出纷繁的艺术市场,艺术的创作动机也产生了微妙的变化。艺术创作的功利性导致它丢失了原本的艺术魅力。他认为:“集体无意识存在于人类精神生活的最深处和最底层,因而在人的一生中很难被意识到。”从自身成长的环境追溯到祖先的生活状态是构成我们意识形态上层建筑不可分割的如同血肉的联系。艺术的创作需要我们对现实生活有所体验有所感悟,进行艺术构思与想象,将艺术意象转化成艺术符号,使之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作品。
三、理念所引发的艺术思考
在荣格看来,象征只能通过符号来表达自己,符号是原型的表现或表达。集体潜意识强调外在经验的产物不是原型的部分,而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然而,他对艺术影响的分析是片面的,思想的出现还需要实践的验证。艺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但在不同的时代不仅有不同之处,存在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艺术创作所追求的形式感和市场化使得艺术的创作掺入了太多的杂念,集体无意识对于原始意象有独到的看法,对我们创作中丢失最初动机时有一些启发,但外部的观念对于创作只是构成影响的一小部分,艺术还是要进行理性与感性、客观现实与主观意识的结合,在创作中迷失自己方向的时候,借鉴其他人的理念无疑会使创作道路清晰一些,免于过于追求华丽的表面效果,在不丢失本土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或呈现状态。任何一种理念、一种态度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思想观念的形成对于艺术的表达至关重要,荣格具有古老和神话色彩的思想形式,仍然赋予无意识以完全个人的特征。作为一种上层建筑艺术无疑是审美观念的物质外化态度。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利用什么样的材料,使用什么样的表现方式,怎样展现我们独到的艺术见解,都是在进行艺术创作时应该做好的基础建设。没有想法、没有计划,只是照搬照抄素材的创作没有任何意义,在做好充足准备的前提下,加上绘画经验训练的积累才能使艺术以一种饱满的状态呈献给自己以及观者,引发精神上的共鸣。任何事情都要在适当的量的范围内,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原则。艺术市场的形式感与市场化能够予以创作者回报,但过分地追求市场价值,会使我们陷入泥潭,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波洛克,其作品被以高价拍下,为了获得名誉,他盲目地机械化般生产,使得他感觉到疲惫无力,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四、小结
艺术从重视外部的形,到重视内部的态,在心态转变过程当中会有不适和抵抗,通过不断地进行分解与重塑堆砌成独立个体的自我。当代艺术的态势,是让我们从一切既定的规则中解放出来,取消艺术上的“正确”是让内心有自在感,并不是取消标准,是听从内心的想法将自己的见解、审美、创作力这类东西展现出来。正如开心和喜悦的区别,开心如小孩拿到喜欢吃的冰激凌,而喜悦是随着我们的长大,类似的外在物件已不能满足,需要一种引发内在的体会,如何通过艺术来展现所情所感,是我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不管是个人意识、集体意识或有意识、无意识,都是艺术道路途中不可缺少的美丽风景。艺术不仅源于生活,更重要的是告诉我们如何生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卡尔古斯塔夫•荣格.荣格文集原型与集体无意识[M].徐德林译.香港:国际文化出版社,2011:23-25.
[2]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8-12.
[3]吕鹏.中国当代美术史[M].北京:中国美术出版社,2013:56-72.
[4]王瑞芸.西方当代艺术审美性十六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254-255.
论文作者:王艺 闫照赟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艺术论文; 集体论文; 意识论文; 原型论文; 自己的论文; 的是论文; 美国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