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人和自然的关系得到协调发展,伴随着新的理念和思路的发展,“海绵城市”理论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通过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城市的水生态问题可以得到更好地解决。本文浅析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关键词:海绵城市理论;风景园林;规划;实践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从某些方面来讲,这些成就是以牺牲自然资源和破环生态环境为代价换来的。最近几年,国家持续加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力度。为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自身的调节作用,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的生活质量,海绵城市理论被应用到风景园林规划建设中,并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建设的主流意识。
1海绵城市理论
海绵城市是指一个城市的“弹性”较大,犹如一块海绵一样适应周围的环境。具体来看,在保障整个城市排水合理的状况下,实现自然和人工的有机结合,能更好地吸收城市雨水,做好城市渗水和净水工作,从而有效存储水资源、科学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近年来,海绵城市理论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我们对生态学的重视力度,也发挥了其在风景园林建设中的作用。
2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实践
2.1在道路规划中的实践
第一点,风景园林规划人员应适当增加绿地面积,相应减少道路面积。具体来讲,可以按照环状路网设计原理来减少风景园林道路面积,例如,可以用曲线路径来替代直线路径,在此过程中要保证间隔绿化带设计面积必须满足排水功能的实际需要。第二点,将道路两边齐整的林木换成密度大且连续性较强的绿化植被。第三点,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路面过程中,材料的选用也应符合海绵城市理论的要求,通常选用渗透性强、质量优且功能全的路面铺设材料,从而健全风景园林的雨水消纳、径流量以及水质等方面功能。第四点,在设计和施工铺装路面草皮以及嵌草时,应在路面上保留相应的空隙,以便于地被植物以及草皮等的填充作业,同时应是路面的孔隙率达到二到五成,从而做到园林路面与相应植被的有效结合。
2.2在人工湿地的规划设计中的实践
湿地的建设也是风景园林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湿地的建设周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某个地方的自然湿地,在对其进行管理时,在周围建设了养猪场,想要利用猪的粪便来增加湿地中的营养,促进水中生物的养殖,而实际上,大量的粪便破坏了湿地的生态环境,污染了湿地中的水资源,对周围的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最后,有关部门将养猪场改成了休闲旅游地区,有效改善了湿地污染的情况,不但促进了湿地中的生物的健康生长,同时,湿地中的水资源也对周边植物省生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全面提升了该区域内的生态环境,所以,进行人工实地的规划设计时,一定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
2.3在绿地规划中的实践
在园林规划方面,海绵城市理论要求对现有起伏地形的改变应尽量减少。在具体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应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原则,立足于原有地形走向和深度来设计排水隐形地块,也可以将天然的凹陷空间设计成蓄水池、人工湖等。如,在规划设计园林绿地过程中,基于存在的大面积绿地,设计人员应从林木根系分布状况出发进行综合考虑和分析,科学布置积水坑塘,同时在此基础上进行林木以及草地的有效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园林绿地规划过程中,对排水口以及低下管网等位置情况的精确把握是重点工作之一,将这些方面与景观设计有效结合,来科学布置凹地的流水通道。这样做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城市排水的实际需要,还使城市绿地形成起伏多姿的各种形态,进而促使景观设计的情趣有效增加。同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植被种类的选用和人工湿地建设也有十分显著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城市水质净化功能的增强。
2.4在公园建筑物规划设计的实践
在对风景园林进行规划的过程中,公园中的建筑也可以起到“海绵”的作用。首先要对风景园林中整体建筑的建设结构和规划布局进行有效掌握,然后根据建筑建设的实际情况进行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可以在建筑物的内部建设暗渠,利用收集外界环境中的水分。建筑物的各个方面都会有雨水掉落,在这一过程中将雨水引入到建筑的暗渠中,暗渠是由环形的滤水槽组成,滤水槽需要使用砾石来进行雨水的过滤,然后流入到蓄水池中,经过过滤、处理等操作实现村循环使用,还可以将过滤后的雨水直接应用到建筑周围植物的浇灌中。另外,在建筑屋顶搭建蓄水池来进行雨水的收集也是一种方法,也可以在建筑屋顶建设花坛,雨水通过花坛渗透过滤后流入道路中,再从道路两旁的渗透沟渠渗透下去,里面有雨水储存的地方。
2.5在水景观规划中的实践
在风景园林规划中,一般都会进行河道、溪流以及人工湖等景观设施设计,以此将其蓄水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通常情况下,设计人员常常将水景观的池壁和底部进行固化,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状态,以便于换水和管理,但此方式对景观水的自然交换以及渗透非常不利。同时,只有在降水丰沛的时期才能发挥封闭状水景观的作用,而在其他时间就只能靠自来水来保证水景观所需,进而造成很大的水资源浪费问题。所以,在规划设计风景园林过程中,设计人员应主动挑选低洼地形,并将该区域设计成便于降水集聚的园林水景观。与此同时,还要是水岸和底部具有相应的渗水功效,因为海绵城市理论应用实践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人工湿地与生态河岸设施建设,来有效提升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将降水储存与园林建设的关系有效处理好,就能大大提高其景观效益和生态效益。
2.6在风景园林雨水收集系统中的实践
考虑到海绵城市理论框架下的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实现对于自然馈赠的水资源的吸收和储蓄,从而将其合理释放于城市风景园林的灌溉养护环节,具有很强的生态环境保护效益。因此,应当先建设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生态系统,实现对于雨水的环保吸收和过滤。例如,根据城市的地形特征以及园林景观设计的需求情况,可以加强对于截洪沟的改造,使其能够实现对于自然雨水的收集和储存。在行人较多的园林道路上,应当尽量结合周边绿地的设计情况,构建能够让雨水快速流入的渗滤沟,同时注意配合地面的找坡情况进行设计,尽量在园林硬质的道路路面上每隔20m就设置一个渗滤沟,使得雨季的雨水能够顺着园林道路的坡度自然流入到渗滤沟,提高城市风景园林雨水收集系统的蓄水效率。等到降雨的时候,就可以通过雨水的快速下渗,缓解园林的路面积水问题。
结语
总之,海绵城市理论的最终目标是完善城市生态环境,所以,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人员要对海绵城市理论对风景园林规划的重要作用有深刻认知,并据此从风景园林的绿地、道路、人工湿地、水景观以及建筑物等设施的规划设计着手,进行海绵城市理论的有效实践,从而充分收集和利用水资源,最大化实现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庆锋.论海绵城市在市政工程设计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00272-00272.
[2] 王毅,纪慧宇,冯伟风,等.生态绿植基材在海绵城市中的综合应用研究[J].陕西建筑,2016(10):52-59.
[3] 单洪礼.透水性路面的铺面材料与工程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9):00220-00220.
论文作者:李红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海绵论文; 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湿地论文; 理论论文; 风景园林论文; 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