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00
摘要:在经济不断发展、人口急剧增多的时代背景下,水资源承载压力逐渐增大,如何建构完善的可持续发展体系,有效实现水环境保护目标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在强化水资源维护效果的过程中,不仅要从技术结构层面提高水平,也要各级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
关键词:水环境;保护措施;技术
在水资源污水治理工作全面推进的时代,要想从根本上维护水环境保护效果,就要积极建构更加系统化的技术运维机制,将创新作为基础,将环保政策作为凭证,注重污水处理的社会影响力,从而实现全社会投入到水环境保护中的发展目标。
一、水环境保护应用EM技术
EM技术主要引进自日本,利用复合微生物菌剂进行统筹性处理,针对的也是难降解的污水,提升整体净化效果,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在传统的污水处理工作中,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过程要借助A-O工艺流程,通过厌氧和好氧的处理达到净水效果,但存在净化效果不稳定的情况,且污水处理时间较多。而利用EM技术,能借助微生物群落对污水进行处理,并不需要建构其他的设施或者是装备,在生化池中借助微生物自身的能力就能完成相关工作,且降解过程更加高效,在节省工作时间的同时,也有效节约了工作过程的占地面积。正是基于此,对于面源污水处理问题而言,EM技术的优势更大。
目前,多数地区将EM技术应用在江河湖泊的污染治理工作中,也能发挥微生物群落的自身功能,确保污染状况得到有效控制。
二、水环境保护应用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是对环境进行勘测的重要技术手段,能进行水资源调查和水质监测。例如,在对渤海进行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进行调查时,遥感技术能有效建构系统化的检测体系,从而扩大调查范围。遥感技术的应用,对布点管理有突破性的贡献,并且能随着面积增大建立更加全面且多层次的升级化处理,真正实现跨区域管理。另外,借助遥感技术还能对水污染程度和实际情况进行及时收集,保证信息的实时性和检测的动态性,为相关部门制定处理方案争取了时间,能从根本上减少水污染问题的扩散和蔓延,从而实现管理目标,真正提高水环境保护应用水平,发挥技术本身的适应性优势,一定程度上促进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三、水环境保护应用人工湿地技术
在城市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湿地是城市管理体系的关键点之一,人工制造并控制运行的人工湿地能有效对污水以及活性污泥进行控制,在其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同时,就能整合土壤处理技术、人工介质处理技术、水生植物技术、微生物群落等进行统一处理,发挥不同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系统化分析人工湿度技术的应用机理不难发现,吸附、滞留、过滤以及氧化还原等方式的融合,就能优化处理残留物,并且借助转化的形式转变为动物和植物需要的物质。人工湿地系统就是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综合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十分显著,对城镇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水环境保护应用生物修复技术
近几年,在处理大面积水体污染工作的过程中,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逐渐突显出来,能借助水生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系统化处理,有效对水中的氮元素、磷元素等予以降解和吸收。需要注意的是,在植物或者是微生物投入到水体后,自身具备生存繁殖的条件,生物就会急剧增多,这就会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质,满足净化的需求。也就是说,生物修复技术就是借助生物自身的净化作用,充分发挥其吸收功效,保证环境污染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水环境保护应用辐射技术
在水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效应用低强度的核辐射也能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从而减少水中的病毒数量,且不会导致二次污染的发生。基于此,多数城市开始逐渐使用辐射技术处理大面积水源污染问题,尤其能降低水的色度。例如,一部分重工业企业会在生产高峰期出现超标排放的问题,尤其是印染废水,利用辐射技术就能保证燃料化学键出现断裂,从而减少颜色。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辐射技术具有前瞻性和使用价值,但是,对辐射量的控制是技术应用效果的关键,只有结合实际需求和环境保护根本上对其进行全程监督和约束,才能提高水环境保护中应用辐射技术的效果。
六、水环境保护应用海水淡化技术
这种技术通常都应用在临海城市,进行海水脱盐处理,能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水资源利用的开源增量技术,能在增加其总量的同时,保证技术应用过程不会受到空气和气候的制约。目前,较为常见的海水淡化方法主要包括海水冻结法和电渗析法等。然而,在技术应用过程中使用的反渗透膜价格较高且使用年限较短,这就使得技术项目的全面普及还有待商榷。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水环境保护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系统化的技术监督管控措施,要发挥社会力量,积极投入财力和物力,保证技术革新能顺利完成,不仅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各级政府也要鼓励企业实现发展转型,为环保技术升级和全面优化奠定基础,确保给予环境保护工作更多的重视,落实全民环保的控制氛围,实现水环境保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宏菊,杜江,李成刚.刍议水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新趋势[J].中国环境科学,1999(1).
[2] 张丰.水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可持续发展[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9(4).
[3] 刘飞,曹华军.刍议水环境保护应用技术和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机械工程,2000(1).
[4] 刘国光.刍议水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1(6).
[5] 刍议水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发展趋势理论与实践[J].张庆彩,吴椒军,李莉.未来与发展.2015(10)
[6] 刍议水环境保护应用及进展[J].冯有胜,王敏斌,傅仕俊.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2)
[7] 刍议水环境保护应用技术的研究进展[J].陈建孟,王家德,唐翔宇.环境科学进展.2015(03)
论文作者:方圆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8
标签:技术论文; 水环境论文; 刍议论文; 微生物论文; 应用技术论文; 工作论文; 遥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