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及能力提升策略
王黎春,邵冰欣,翟媛媛,董青山
(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河南 郑州 450003)
摘 要: 随着我国发展的国内国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基础研究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我国要在重要科技领域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就必须重视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本文在分析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市基础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剖析了我国31个省(区市)的基础研究发展现状,总结了当前我国基础研究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策略。
关键词: 基础研究;现状;问题;策略
1 政策背景
基础科学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形成持续强大创新能力的关键。加强和发展基础研究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1]。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部署基础研究领域,敏锐把握科技前沿,我国也高度重视基础科学研究[2]。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要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我国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产品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支撑产业变革和保障国家安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2018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国发〔2018〕4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对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做出部署。
近年来,虽然我国的基础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步从“仰视”向“平视”演进。但相较于主要发达国家,创新实力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国际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原创成果较少,二是缺乏引领科学方向的创新型领军人物,三是基础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足,四是科研学术生态环境不佳、创新文化氛围不浓厚。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型国家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建设等重要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基础研究必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2 国外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省市基础研究的经验
2.1 发达国家的经验
2.1.1 美国:强化基础研究,保持科学技术的全球领先。美国的创新能力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其对基础研究的大量投入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美国的基础研究体系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政府部门作为基础研究的主要推动者,通过政府的投入吸引社会各方面的基础研究投入,并通过稳定性和竞争性相结合的方式,支持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
美国基础研究的主要机构是大学和联邦实验室。美国大学的基础研究体系有学科实验室、研究所及政府委托大学管理的科研机构等,他们之间分工明确,研究方向各有重点,同时又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了美国大学基础研究的发展;联邦实验室作为美国基础研究的另一重要承担机构,实验室研发经费以国家财政稳定支持为主,其余还有私人部门委托的研究计划经费以及私人机构的捐赠,定位于帮助国家完成那些长期、复杂、艰巨的基础研究等[3]。
宝玉在村里同龄人中除了小英雄这一光环,还有一点不同之处,是他上过四年私塾,能断文识字。不过,这四年学不是他父母掏钱送的,他家里也是穷得叮当作响的。送他读书的,是他大舅,大舅在镇上开了一家染铺,家底还算殷实,可惜的是那年冬突然得了一场风寒,没多久就撒手人寰了。大舅一走,树倒猕猴散,再也无人供宝玉读书了。凭了这四年的功底,宝玉一直被人尊为秀才。
美国基础研究的支持部门是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它是美国的一个独立的联邦机构,负责为科学与工程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经费保障,以提高美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保持美国的科技水平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4]。
2.1.2 日本:从“赶超型”向“创新型”国家的蜕变。战后的日本实施“赶超型”战略,大量引进、消化、吸收欧美先进的科学技术,使得日本的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赶超型”战略使日本逐渐显示出忽视基础科学研究的弊端,已很难适应日本当时技术与经济的发展需要。随后,政府逐渐重视基础研究。1993年,日本提出要把基础研究放在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1995年颁布了《科学技术基本计划》,明确提出“科学技术创新立国”的基本国策,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四期“国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并在第二个基本计划中提出“诺贝尔奖计划”,即要在50年内获得30个诺贝尔奖的大胆构想。日本的科技战略转移使日本从一个“赶超型”国家跃升为一个“创新型”国家。
我国基础研究的经费主要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近年来,虽然政府关于基础研究的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内部支出比例长期处于较低状态没有改变,远远低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比例。另外,企业作为 R&D活动最主要的执行主体,其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水平是影响基础研究经费总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企业为了能尽快进入市场并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多数企业的研发投入主要用于具有商业化前景的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上,很少重视研发周期较长的基础研究。由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可知,2017年有R&D活动的企业所占比重仅为27.4%,R&D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仅为1.06%。由此可见,这种单一的基础研究投入,导致我国基础研究总量严重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基础研究能力的提升。
2.2 我国发达省市的经验
基础研究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和创新溢出效应等方面,因而基础研究水平也与该地区的长期竞争力密切相关。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与东部地区差距较为明显,导致创新资源、科技人才等基础研究的资源在空间上向东部地区集聚明显,地区基础研究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8]。通过对我国31个省(区市)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情况、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产生的SCI论文以及我国31个省(区市)基础研究竞争力排行榜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我国东部地区如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的基础研究实力较强,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如广西、贵州、新疆、青海等的基础研究较落后,呈现极不均衡发展的现象,这不利于我国基础研究总体实力的提升。
2.2.2 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2019年,上海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的意见》,指出力争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大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在政策措施方面:一是重视基础研究平台的建设,上海临床生物样本库、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等已经建成并运行,基本形成了生命科学优势突出、其他科学领域各具特色的布局。二是积极探索基础研究与转化应用的协调机制,瞄准国家重大创新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需求,大力开展基础研究。三是保障财政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2017年上海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为1205.21亿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92.51亿元,约占7.68%,高于全国5.54%的水平[6]。
贾建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在哪里?》一文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既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又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上。”“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蒋学模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特”体现在独特的历史道路、独特的所有制结构、独特的经济运行体制、独特的人文条件等方面[18]。
2.2.3 广东:全省上下形成重视基础研究的共识。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原始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全省上下形成重视基础研究,推动原始创新的新共识,广东省的科技综合实力排名逐年攀升,挤在全国创新性地区的第一梯队。2018年,广东省出台了《关于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的若干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强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大幅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支撑和引领科技创新强省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一是加强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合作,实施国家重大项目培育计划,鼓励省内科学家开展基础研究,做好规划布局;二是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如深圳光启研究院、华大基因等,成为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力军。三是广东省加大对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投入,打造省内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平台并向社会开放[7]。
3 我国基础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基本情况
反之,如Φ0(z)在D内全纯,且连续到边界L上,则也容易证明由式(4)所确定的分区全纯函数Φ0(z)必满足式(1),且连续到L上.这样,提出的RH问题就转化为求在D内全纯,且连续到边界L上的函数Φ0(z),使它满足由式(2)转化的相应条件.将式(4)代人式(2),可得下述条件: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融入行业英语(EOP)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生态再平衡,是指行业英语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后,原教学生态势必失衡,出现诸多失调现象,引发不良影响,故运用生态语言学的原理探求融入EOP后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生态再平衡策略,消除失调现象及不良影响,使重构的教学生态系统中的教者、学者、内容、方法、评价各生态因子关系重新达到良性平衡,提升教学质量,实现职场环境下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最大化。[2]
表1 2013—2017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概况
3.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情况
《中国基础研究竞争力报告》主要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科技大数据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产业智库大数据中心完成,该报告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据、SCI论文数据、基本科学指标、发明专利数据、科学技术财政经费投入、创新平台、科技奖励、人才队伍相关数据等方面分析我国各省(区市)的基础研究竞争力。在我国省域基础研究竞争力排行榜上,2017年和2018年,北京的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指数(Comprehensive Competitiveness Index of Basic Research,简称BRCCI)分别为4.8526和4.7523,遥遥领先,居第一梯队;江苏、广东和上海居第二梯队,分列二至四位,浙江、湖北、山东、陕西、四川居第三梯队,分列五到九,湖南、安徽、辽宁、天津等居第三梯队,分列十到十八位;江西、云南、甘肃等经济不发达地区居第四梯队,分列十九到三十一位(见图4)。
3.3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SCI论文产出情况
基础研究的意义在于认识自然现象、揭示自然规律,获取新知识、新原理、新方法,其成果主要通过发表论文、撰写论著等形式产生社会效益。因此,通过分析我国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SCI论文产出情况可以评估我国的基础研究产出能力。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以“China”为检索“地址”,检索2014—2018年间发表的文献,从中筛选出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成的文献共1001219篇,并且呈现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见图1)。
优点:①适用范围大,可适用于管径≥508mm以上管道的根焊焊接。②设备投资较内焊机相比,节省投资约50%以上,同时根焊设备可作为热焊、填盖设备使用,进一步降低设备投资。③根焊成形美观。④对口间隙要求0.5mm以内,对口效率相对较高。缺点:①焊接操作较内焊机复杂,操作人员需具备一定焊接基础,并经过近一个月的培训方可熟练掌握设备的焊接。②焊接效率为内焊机的70%左右,以焊接φ813mm管径为例,根焊纯焊接时间约为4~5min。③设备复杂,维修及保养难度及成本高。④需配套坡口机进行坡口加工,增加了施工工序,同时对坡口质量要求较高。⑤焊接一次合格率相比较低。
表2 2018年我国31个省(区市)面上项目资助情况
其中,发文量排名前20的机构为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见图2)。由图3可知,化学、工程、材料科学、物理、科技及其他专题、计算机科学、数学、生态环境科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能源燃料、光学、肿瘤学、药理学、细胞生物学、电信、冶金工程、力学、生物技术应用微生物学、电化学、仪器仪表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水平较强,产生的高水平论文数量较多。
3.4 我国各省域基础研究综合竞争力排名情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被广泛视为衡量一个单位基础研究实力和原始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分析近年来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承担的数量可以从侧面了解我国的基础研究实力。面上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主要部分,其资助经费占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经费的60%以上;重点项目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中的另一个重要层次,主要支持科技工作者结合国家需求,把握世界科学前沿,针对我国已有较好基础和积累的重要研究领域或新学科生长点开展深入、系统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因此,本研究通过分析我国31个省(区市)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资助情况,来侧面反映各地区的基础研究水平。由表2和表3可知,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发达地区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重点项目数量较多,广西、贵州、新疆、海南、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偏远地区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量较少,尤其是广西、海南、内蒙古、青海、宁夏、西藏等地区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数量为零。由此可见,我国31个省(区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存在极不均衡的空间分布,从而也反映了我国各省域的基础研究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现象。
表3 2018年我国31个省(区市)重点项目资助情况
图1 2014—2018年我国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产生的SCI论文数量
图2 2014—2018年我国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产生的SCI论文数量排名前20的机构
图3 2014—2018年我国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产生的SCI论文数量排名前20的研究领域
4 我国基础研究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基础研究省域间发展不平衡
2.2.1 北京:打造世界知名科学中心。北京作为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创新资源丰富,创新人才聚集,综合科技水平居全国首位,《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北京“十三五”发展规划》都对应用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进行了超前部署,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国发〔2016〕52号),明确指出要加大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培养,形成领跑世界的原始创新策源地,将北京打造为世界知名科学中心。在各政策文件的指导下,北京市非常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2017年北京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内部支出为15796512万元,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2323632万元,约占14.7%,远高于全国5.54%的水平。在政策措施方面:一是积极探索联合资助的模式,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基础研究;二是以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基地为抓手,推进产学研密切合作;三是签订《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战略研究和基础研究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京津冀协同基础研究创新机制等。
图4 2017—2018年我国31个省(区市)基础研究竞争力排行榜
4.2 基础研究经费来源单一,总量投入不足
2.1.3 德国:稳定的经费投入和重视大科学研究。德国基础研究的承担单位主要是国家大学和科研机构(主要指马普学会和亥姆霍兹联合会),基础研究的管理部门为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该部门负责制定基础研究发展的政策和规划以及政府70%的科研经费投入。长期以来,德国一直重视基础研究,对基础研究的支持主要采取稳定支持和发展大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的方式,基础研究经费占R&D经费的比例基本维持在20%左右。这种支持方式使得欧洲许多大科学工程都是以德国为核心完成的,这也为德国的基础研究奠定了雄厚的基础[5]。
由表1可知,近年来,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R&D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由2013年的1.99%增加至2017年的2.1%。基础研究领域的R&D人员投入和经费投入也在逐年增加。2013年,我国基础研究的R&D人员全时当量为22.3万年,2017年已增加至29.0万年;2013年基础研究的R&D经费支出为555.0亿元,2017年增加至975.5亿元。随着科技投入的增加,科技成果产出也在逐年增长,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由2013年的207688件增加至2017年的420144件,发表论文数量由2013年的154万篇增加至2017年的170万篇。
4.3 基础研究人才匮乏,结构不合理
高层次的人才是基础研究的关键因素,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我国科技人才尤其是从事基础研究的人才队伍出现总量不足、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由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可知,2017年,基础研究的R&D人员全时当量为29.0万人年,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R&D人员全时当量分别为49.0万人年、325.4万人年,可见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数量远远小于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同时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创新环境以及人才引进战略的不同,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科技人才流向海外,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5 我国基础研究能力提升的策略
5.1 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环境,激发基础研究的活力
基础研究的交叉性和前沿性导致其研发周期长、风险大,基础研究只有在学术自由、宽容失败的创新环境下才会迸发出更大的活力。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速释放基础研究的活力,切实为基础研究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鼓励科研人员挑战未知、自由探索,以取得原创性的科学成果;加大对基础研究的宣传力度,主动引导我国各科研机构充分认识基础研究在创新驱动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积极引导创新主体如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举办学术会议,鼓励国内外同领域或者交叉领域进行学术交流。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最终使我国形成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环境,有效推动基础研究从量变到质变转化,为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智力支持[9]。
5.2 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激发三大科研主体的积极性
基础研究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基础研究需要得到长期、稳定的经费保障和支持。政府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基础研究资助体系,同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重视基础研究、投入基础研究、参与基础研究。首先,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重要主体,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完备的基础研究设备和平台、较强的科研实力。因此,政府应通过部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同时也引导高校自筹R&D经费开展基础研究。其次,科研机构是继高校后的又一大基础研究主体,尤其是公益类科研机构,基础研究能力较强,可以通过设立科研机构的专项研究基金,有效激励科研机构更加重视基础研究,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主体优势。再次,企业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主体,政府应重视企业基础研究能力的培育,加强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研究平台的建设,找准与自身发展定位相符合的基础研究领域,不断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后,建立有效的“政-企-校-研”基础研究合作模式,实现多元基础研究主体的合作,全面提升我国的基础研究能力[10]。
5.3 重视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完善激励政策
基础研究的关键在于人才,我国应重视对基础人才的培养,加大对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基础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首先,依托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优势,将高等教育与基础研究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尤其是硕士生和博士生的科研素质的训练,激发他们对基础研究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创新探索。其次,实施好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项目,培养更多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开展基础研究工作,为基础研究队伍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继力量。再次,改革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激发科研人员开展原始创新的动力。针对那些创新性强、风险高的基础研究项目,要建立不同于传统同行评审的评价管理模式和评审机制,对基础人才的评价也应该有较大的宽容度和较长的周期,尤其要注重考察基础研究的后续效应和社会影响,对于那些具有深远影响力和变革意义的基础研究要给予研发人员相应的奖励[11]。最后,加大对国际上基础研究领域高水平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建立创新研发中心或者科学中心,吸引海外相关领域的人才来我国开展基础研究工作,并为高层次的人才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和服务,确保人才不仅能引进来,还要留得住。
钱学森于1990年就预言“将来的医学一定是集中医、西医各民族医学于一炉的新医学”;“发展中医只有这一条路,要用强大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来使中医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式的、思辨式的论述中解脱出来。要换装,变成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达的唯象中医理论”。因此,捍卫和发展中医药,应本着“中医为体,西为中用,中西并重,有机结合”的方针,应用现代科技成果研究方法,从而进行有效“转型换装”地继承发扬中医药,使之形成符合国情实际务实的构建起“现代中医药理论体系”,乃是中医药发展的当务之急。
6 结语
基础研究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准。放眼国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我们也应该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基础研究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加强基础研究,强化前瞻布局,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加快突破重点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为我国实现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转变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吴杨,蔡青.中国基础研究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性评估[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58-69.
[2]李坪.开放条件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
[3]刘伟.中美基础研究科技政策决策与执行比较研究:以中国NSFC与美国NSF为例[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王红,马名杰.美国地方政府支持基础研究的特点、组织方式及其启示[J].中国基础科学,2016(6):34-36.
[5]高杰,丁云龙,胡亚伟.中外基础研究创新团队资助管理机制比较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8):100-105.
[6]朱迎春.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经费配置模式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18(2):15-22.
[7]马廷灿,曹慕昆,王桂芳.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看我国各省市基础研究竞争力[J].科学通报,2011(36):3115-3121.
[8]王云飞.基础前沿科学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8(5):3-6.
[9]朱艳红,满宠.基于NSFC的山东省基础研究能力分析[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11-16.
[10]林燕.广东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基础研究政策执行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11]钱万强,林克剑,闫金定,等.主要发达国家基础研究发展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7(12):37-41.
The Strategy of Ability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Basic Research of China
Wang Lichun,Shao Bingxin,Zhai Yuanyuan,Dong Qingshan
(Journal of Henan Innov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gzhou Henan 450003)
Abstract: With the profound changes in th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China's development,the importance of basic research in achieving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enhancing the country's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If Henan province wants to be the leading rank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world in importa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fields,it must pay attention to basic research and original innov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xperience of basic research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domestic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citie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asic research of 31 provinces(districts and cities)in China,summari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basic research in China,and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trategy of basic research in China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Key words: basicresearch;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strategy
中图分类号: G32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037(2019)8-23-9
DOI: 10.19345/j.cxkj.1671-0037.2019.08.004
收稿日期: 2019-06-25
基金项目: 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河南省基础研究能力培养研究”(182400410007)。
作者简介: 王黎春(1976—),女,硕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邵冰欣(1990—),女,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政策;翟媛媛(1985—),女,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科技管理;董青山(1972—),男,工程师,研究方向:技术管理。
标签:基础研究论文; 现状论文; 问题论文; 策略论文; 河南《创新科技》杂志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