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在2016年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国有企业要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依赖的“六大力量”论述中,明确要求国有企业要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势下,如何把新发展理念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是我们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具体体现,也是企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此,我结合我所在企业的实际,浅要的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发展
一、坚持创新驱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企业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建筑行业也正发生着深刻变革,逐步由“以量取胜”向“品质取胜”转变,由“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由“传统施做”向“智能建造”转变。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挑战与机遇并存的严峻考验,我们只有抓住创新,才能抓住企业改革发展的牛鼻子,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推动创新要抓住人这个关键。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工作开展的第一资源和核心要素。对企业来说,我们践行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依靠全体干部职工。在积极运用企业创新文化引领干部职工树立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创新体制机制,从物质、精神两方面对做出创新成果的企业员工进行奖励,进而在企业上下营造浓厚的创新氛围,调动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同时,我们在积极倡导员工进行自学,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企业拥有的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积极为员工搭建学习替身平台,持续提升员工的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
推动创新要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只有找出了问题,找准了问题,我们的工作创新才会有目标,才能有方向,才会有针对性和着力点。在践行创新发展理念过程中,企业各层级应对各自在改革发展进程中需要面对的挑战、需要化解的风险、需要克服的困难、需要补齐的短板有一个科学的、清晰的判断,并深入的分析问题,认真的解决问题,进而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在不断化解矛盾中加强,在继承创新中发展。
要注重创新成果的推广运用。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加强创新成果转化是关键。一切创新成果只有投入到生产中,融入到企业管理中才能够发挥实际的作用,才能为企业带来真正的效益。
二、坚持协调发展,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坚持协调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中铁一局建安公司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各专业业务板块发展不协调,地铁业务板块在企业生产经营总值中占比过大,房屋建筑主业地位不突出,企业扩张规模与现有人力资源储备不匹配等发展问题。针对这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我们必须将协调发展理念贯穿于企业改革发展的全过程,要着眼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健康发展认真进行分析,不断破解企业发展难题,积极补齐发展短板,进而努力提升企业整体发展效能。
对于企业各专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我们要立足现有资质,大力进行市场营销,努力推动多元化发展。在巩固和厚植公司在地铁车辆段、机电设备安装固有优势的基础上,我们要充分把握公司获取建筑工程特级资质带来的新机遇,积极响应中国中铁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市场开发的要求,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向棚户区改造、特色小镇、超高层施工等领域有拓展,以进一步加强公司房屋建筑的主业地位。同时,我们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变化,及时进行思路调整,在保持当前既有领域市场营销工作力度的同时,要结合十九大召开以来建筑业面临的新形势,国务院 《关于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新方向,积极向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进军,以不断拓展企业的市场领域,化解因某一领域市场波动或政策性影响给企业带来的发展风险。
针企业规模持续扩张带来的人力资源短缺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改革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分利用企业现有人力资源,造就一批取得职业资格证的核心人才,带出一批各岗位的管理骨干。同时我们可以按照多劳多得的原则,推行宽待薪酬,对机关、项目的管理人员进行科学配置,以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工作潜力,缓解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压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坚持绿色发展,彰显企业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建设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方面,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变革,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作为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我们要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坚持不懈的的推行率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要让每一名企业员工充分认识到,在工程建设中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是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参与美丽中国建设的需要;是我们在国家环保监管力度持续加大,环保法规不断健全形势下保障施工生产开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积极打造管理亮点,展示企业形象,彰显央企责任担当的需要;更是我们厉行资源节约,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目标的需要。从而使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成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识,让每一名企业员工做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者、参与者和促进者,进而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开展。
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讲,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就是要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要求同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建设相结合,坚持走绿色文明施工的路子。一方面,我们要在施工现场配齐配全各种设施,努力控制施工扬尘,规范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处理,降低噪声污染等以加强环境的保护,另一方面我们要树立节约意识,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全面加强过程管控,尽量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我们还要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作用,对涉及到重复作业的施工工序提前进行筹划,以减少重复作业带来的资源损耗。同时,在临时设施建设上,办公及生活房屋要尽量做到可周转,现场照明尽量采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用。我们在保证满足现场施工需要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的采用能周转次数多,能循环利用,所含成分对环境无伤害或少伤害的材料,以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目的。
四、坚持开放发展,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来说是如此,对一个在激烈市场竞争大潮中求生存、求发展的企业来说也是如此。当今世界,市场形势不断变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企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发展条件,我们竞争对手的发展水平等都在不断发生变化。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如果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不紧跟市场发展的形势,不紧跟行业发生的变化,只将企业的现在与企业的过往相比谈发展,我们就会被不断发展的形势抛在后面,就会被一批批竞争对手所超越。我们必须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真正把开放作为实现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
企业的开放,是引进来。一方面,我们要瞄准行业技术发展前沿,充分吸收行业先进技术成果,在结合企业实际并经过论证的基础上,积极的将新材料、新工艺、新工法用于企业的生产实践。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对标行业内的先进企业、区域内的优秀项目,要通过观摩学习,借鉴他们的优秀管理经验,找准我们与他们相比,差距在哪里,优势在哪里,并在深入分析企业劣势和优势的基础上,努力进行工作改进,积极进行短板补齐,进而让优势更优,最终实现由模仿跟随向创新创造方面转变。
企业的开放,也是走出去。通过同行之间的相互参观,地方监管部门和业主单位的检查指导,我们在发现工作不足,促进工作改进的同时,也能够把企业、项目的亮点、优势展示出去,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展示企业实力。同时,我们只有面向市场,更加积极主动的融入市场,才能获得更多推动发展所必须的技术、份额、人才乃至机遇,才能不断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
五、坚持共享发展,凝聚企业发展合力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 智慧和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每一个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
对国有企业来说,处于主人翁地位的职工群众,他们既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价值创造的主体,也是推动企业不断深化改革创新的主体。我们践行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依靠职工办企业的方针,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职工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同为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汇聚力量。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我们要坚持职工主体地位,充分发扬民主,畅通职工群众意见反映渠道,保障并落实职工群众的民主权利;要善于倾听,善于运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积极深入职工群众中调研,了解他们的所思、所向、所盼,征求他们对企业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改进的意见,进而为企业领导班子进行科学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将民心、民智、民力都汇聚到企业的改革发展上来,进而实现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六:结束语
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正确处理企业利益和职工群众个人利益的关系,要在企业实现发展的基础上,让所有劳动者在推动企业发展过程中分享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共建共享,进而提升职工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凝聚合力。
论文作者:余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0
标签:企业论文; 理念论文; 基础上论文; 总书记论文; 习近平论文; 员工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20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