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1](2021)在《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文中提出乙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肝细胞癌的重要病因之一。我国约有7 000万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和1 000万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到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而健康体检是目前我国发现HBV与HCV感染者和患者的主要途径之一。为此,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本共识,希望提高健康管理部门对体检人群关于病毒性肝炎咨询和转诊的规范性,促进健康管理机构与临床、检验的多学科、多部门联合,从而推广在健康体检中病毒性肝炎的筛查,有助于促进病毒性肝炎患者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
王梅,熊华刚,杨智刚,龙海,王艺,谭丽[2](2020)在《贵州省383例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贵州省383例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共感染对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和PLT计数的影响,为HIV合并HCV感染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9年12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383例HIV/HCV共感染者临床资料,检测HCV基因型、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PLT计数,并以1068例单纯HIV患者为对照。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l-Wallis H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4664例HIV感染者中,HCV共感染率为8.21%(383/4664),HCV基因型以6a型(35.51%)、3b型(27.42%)、1b型(21.41%)为主,其次3a(13.32%)、1a(1.31%)、2a(0.52%)、6n(0.26%)、6xa(0.26%)型占比较少。感染途径以静脉药瘾为主(72.59%),其次为性接触(24.80%)。与单纯HIV感染者相比,HIV/HCV共感染者的HIV RNA载量更高、CD4+T淋巴细胞及PLT计数更低(Z值分别为6.716、11.813、9.192,P值均<0.001)。同时共感染者HCV各基因型中3b型患者的HIV RNA载量最高、CD4+T淋巴细胞及PLT水平最低,而1a型HIV RNA载量最低、CD4+T淋巴细胞计数最高(P值均<0.05)。不同临床分期患者中肝硬化代偿期HIV RNA载量最高、慢性丙型肝炎组最低,终末期肝病组CD4+计数最低,慢性丙型肝炎组PLT计数最高(P值均<0.05)。结论贵州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6a、3b、1b型为主要流行株,感染途径以静脉药瘾者居多。共感染对HIV病毒复制、机体免疫状况均有影响,且对HCV基因3b型及肝硬化或终末期肝病的影响更明显。
刘丽莉[3](2020)在《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文中研究指明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因其人群普遍易感性呈全球性流行构成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全球约有7,100万HCV感染者,但80%的患者对自身感染不知情。丙型肝炎相关死亡病例逐年增加,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2016年,WHO提出了彻底消除HCV感染的战略目标。因此,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已感染HCV人群,简化HCV筛查手段,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成为实现目标的必经之路。一方面,我国医院对拟进行手术或侵入性医疗操作的住院病人常规筛查HCV,但缺乏进一步确诊和治疗,对实际筛查情况的认识也不充分。另一方面,基于实验室检测的普遍丙肝筛查难以实现。为快速提高丙肝诊断率和筛查率,充分掌握和利用医院已有的筛查数据,同时开发快速、便捷且成本低的HCV筛查工具必不可少。基于上述原因,本课题针对丙肝病毒感染筛查的策略与方法展开以下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目的: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住院患者的HCV筛查情况,并提出更有价值的HCV筛查策略。方法:我们进行了一项包含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多中心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全国不同地区8家三级甲等医院的住院患者信息和HCV筛查结果,计算总体筛查率,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组的非肝病相关科室住院患者HCV阳性率。进而推算在现行政策下每年接受筛查的人数及可检测出的HCV抗体阳性患者的数量。制定更好的HCV筛查和管理策略。结果:2016年8个中心的总住院患者850,379人,其中HCV筛查人数为512,938,最终有467,008例(51.20%为男性)非肝病相关科患者纳入研究,非肝病相关科室HCV筛查率大于50%。HCV抗体阳性患者4,129例,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88%(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5%–0.91%),男性总体HCV抗体阳性率为0.91%,高于女性的0.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HCV抗体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相反,年龄越小,HCV抗体阳性率越低,证实了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HCV筛查和防控所做相关努力的积极影响和效果。值得注意的是,40岁以上人群占HCV抗体阳性患者的90.14%(3,722/4,129),其中,6064岁年龄组阳性率最高。儿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低为0.13%(95%CI,0.06%–0.20%),肿瘤科患者HCV抗体阳性率最高,达1.80%(95%CI,1.36%–2.24%)。根据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2016年全国医院总住院患者为1.75亿人次,如果各医院同样能达到50%的筛查率,推算2016年在医院接受丙肝筛查的人数为8,750万人,进一步按照我们的阳性率推算可发现约77万非肝病科丙肝抗体阳性患者。最后,我们提出一种基于加强HCV筛查后管理的建议。结论:八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人群HCV筛查率高达50%以上,加强对已筛查人群的管理,可发现更多的丙肝病毒的感染者,有效提高丙肝诊断率及治疗率。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对住院患者检查结果充分利用的相关政策,有助于找到中国的千百万已感染患者,加快消除丙肝的步伐。第二部分:目的:HCV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性研究,对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口腔分泌物检测试剂进行首次临床效能评价。明确其应用于筛查HCV中的潜在价值,进一步推动清除HCV进程。方法:在不同地区的三家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通过与已有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对比,评估维尔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应用江苏维尔试剂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并应用现有的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雅培ARCHITECT丙肝抗体检测试剂及英科新创丙肝抗体检测试剂)进行血清HCV抗体检测。对于维尔试剂及雅培试剂结果为阳性的样本,通过HCV RNA检测进一步验证。此外,根据受试者意愿,一部分患者也接受了美国Ora Quick快速丙肝病毒检测试剂的检测及维尔试剂的自采自测。结果:共纳入1,179名受试者,其中慢性丙肝感染者486例,其他非丙肝感染的肝病患者108例,体检人群585例。以雅培血清HCV抗体检测试剂为参考依据,Well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考核试剂)的敏感性为91.88%(95%CI,88.97%–94.09%),特异性为98.00%(95%CI,96.58%–98.86%)。考核试剂与英科新创生物科技公司的HCV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为97.02%(1,138/1,179)。考核试剂与Ora Quick试剂的一致性为98.50%(197/200)。此外,受试者应用考核试剂自我检测结果与研究人员的检测结果高度一致(Kappa=0.979)。HCV RNA检测结果还表明,在39例考核试剂出现假阴性的样本中,仅1例检测到HCV RNA阳性,同时在172例HCV RNA阳性病例中,考核试剂可检测到171例为阳性。结论:口腔分泌物HCV抗体检测试剂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诊断能力能够满足HCV筛查需求。该试剂检测快速,无创,不需要仪器,成本低,且易于操作,特别适合用于社区及家庭医疗中的HCV筛查。有望未来用于HCV的全面筛查,识别已感染人群,尽早实现消除HCV的目标。
蒋均,潘晓红,杨介者,洪航,许圆圆,王斌,石小俊,叶小红,陈巧明[4](2020)在《浙江省4家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浙江省医院就诊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特征。方法以浙江省宁波市和台州市4家综合性医院为研究现场,对2016年在研究现场就诊且有HCV抗体检测结果的就诊者血清HC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有135 592人被纳入研究,367人HCV抗体阳性。4家综合性医院研究对象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2%、0.39%、0.19%和0.37%。男性HCV抗体阳性率最高值集中在1957-1966年和1967-1976年出生人群,分别为0.84%、0.95%、0.55%和0.85%;女性HCV抗体阳性率高值和次高值相对集中在1957-1986年出生人群,均<1.00%。血液透析科就诊的研究对象HCV抗体阳性率3家医院分别为4.17%、2.36%和2.88%;感染科和肝病科就诊的研究对象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80%和0.48%。结论浙江省4家综合性医院就诊者HCV均呈低流行水平,应加强1957-1986年出生人群和血液透析科、感染科及肝病科就诊者HCV感染的血清学筛查。
秦亚娟[5](2020)在《运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的一致性比较》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运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与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8年10月31日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测定的176例患者血清标本,应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与间接ELISA法检测,并评估二者一致性及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受试者的平均年龄为55.41±13.52岁。间接法(万泰)、双抗原夹法(万泰)与间接法(金豪)ELISA测定的阳性率分别为74.43%、68.75%和73.30%。前二者检测结果具有强的一致性(κ=0.829;P<0.001),后二者具有强的一致性(κ=0.847;P<0.001)。分析双抗原夹心ELISA与间接ELISA结果不一致的影响因素为:女性(OR:1.462;P<0.05),年龄(<35岁;OR:3.667;P<0.05),肿瘤(罹患恶性肿瘤;OR:3.621;P<0.05)。结论: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法ELISA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具有较高一致性,女性、年龄小于35岁和罹患恶性肿瘤是结果不一致的重要影响因素,推荐使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测定。
王梅,杨兴林,张流,王军,王艺[6](2020)在《贵州地区HC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贵州地区丙型肝炎患者HCV基因型分布特征,为HCV感染的防控和个体化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8年10月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1211例HCV RNA阳性的丙型肝炎患者,采用PCR直接测序法,与GenBank中已知的HCV序列进行对比,获得HCV基因型及亚型,并分析其分布与性别、年龄、民族、地区、感染途径等因素的关系。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1211例HCV感染者共检出4种基因型和11种基因亚型,其中以1b型(26. 84%)、3b型(27. 17%)和6a型(24. 28%)为主。不同HCV基因型在男女感染者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 428,P=0. 009),其中男性以3b型为主(29. 34%),女性以1b型为主(32. 21%)。不同HCV基因型分布在各年龄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 439,P <0. 001),≤18岁组与≥60岁组以1b型为主(分别为66. 67%、58. 93%),而19~39岁组以3b型(28. 93%)、6型(29. 29%)为主,40~59岁组以1b型(29. 54%)、3b型(27. 33%)和6型(24. 28%)为主。各种感染途径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 916,P <0. 001),感染方式以静脉药瘾为主(57. 97%),其次是性接触和有创美容(均为8. 42%);经静脉药瘾、有创美容感染HCV者均以3b型为主(分别为31. 48%、32. 35%),性接触感染者多为HCV 6型(36. 27%)。不同民族、贵州地区间HCV基因型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 05)。结论贵州地区HCV基因型分布呈多样性,3b、1b、6a型为主要流行株,存在HCV 6型中的多种少见基因亚型,且在不同的年龄、性别、感染途径方面HCV基因型分布存在差异。
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and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7](2019)在《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文中提出为了规范和更新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实现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公共卫生威胁"目标,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于2019年组织国内有关专家,以国内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现阶段我国的实际情况,更新形成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为丙型肝炎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王姣,刘明,吴彪,高艺,郭晓磊,李晖,袁满琼,林锋,吴涛[8](2019)在《丙型肝炎病毒在海南省汉族人群中的独特生长史》文中提出目的 分析海南省汉族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基因型分布及遗传进化史,了解HCV的分子流行病学和进化动力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海南省773例汉族HCV感染者的血清样本,从中提取HCV RNA,进行反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核心蛋白-包膜蛋白E1区并测定其核酸序列,选择相应的序列行系统发育分析,获得基因型分型情况,最后运用贝叶斯进化分析软件(BEAST软件)行贝叶斯轮廓图(Bayesian skyline plots,BSP)分析。结果 773例HCV感染者共分离出6个基因型,分别是1a型44例(5.7%),1b型295例(38.2%),2a型32例(4.1%),3a型49例(6.3%),3b型106例(13.7%),6a型247例(32.0%)。BSP曲线图表明,6a型快速增长期是2007年至2012年,3b型快速增长期是2014年10月至2015年4月和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3a型快速增长期是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和2016年2月至2017年,1b型快速增长期是2008年至2015年。结论 海南省汉族的HCV基因型组成与其他省份主要流行基因型基本一致,其生长史与其他省份有明显差异,可能与海南岛独特的地理位置、亚型传播来源多样性、静脉药瘾,以及大量外地人员短期内的迁入等因素有关。
朱明月,苏明华,江建宁,廖柏明,韦智,陈旭,刘志红,韦麒,滕春玲,何丽霞[9](2016)在《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基因型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背景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严重危害人类健康;HCV基因型与干扰素的应答关系密切,HCV基因型的分布随地理位置变化而不同。目的探讨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HCV感染者与HCV基因型的关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12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门诊就诊的230例HCV RNA阳性患者的血清标本,记录患者HCV传播途径,包括输血、静脉药瘾、性途径、其他(如文身、打耳洞、口腔治疗等)、不明原因等。采用反转录巢式PCR扩增HCV NS5B区段后,将得到的PCR终产物进行测序,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已注册的标准株全基因序列比对出基因型及基因亚型,分析传播途径与HCV基因型的关系。结果 NS5B区段PCR终产物琼脂糖凝胶电泳中目的条带为377 bp,电泳条带显示较清晰。230例样本中222例成功扩增并得出HCV基因型分型:1a亚型27例(12.16%),1b亚型102例(45.95%),2a亚型11例(4.95%),3a亚型15例(6.76%),3b亚型29例(13.06%),6a亚型34例(15.32%),6d亚型1例(0.45%),6e亚型1例(0.45%),混合型(1b+6c)2例(0.90%)。经输血途径传播者93例,经静脉药瘾途径传播者56例,经性途径传播者21例,经其他途径传播者36例,经不明原因途径传播者16例。经其他途径传播者HCV基因型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输血、静脉药瘾、性途径传播者HCV基因型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输血途径以1型多见;静脉药瘾途径以1型、3型、6型多见;性途径以1型、3型多见。结论随着传播途径的改变,HCV基因型的分布也发生变化,其中经输血途径传播的HCV基因型以1b亚型为主;静脉药瘾途径以1a、3b、6a亚型为主;性途径以1a、3b亚型为主。
古海尔·肉孜,周素娟,达吾提江·麦麦提,吴尼千,倪明健,李凡,何纳[10](2016)在《新疆部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的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区基因变异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新疆部分地区HIV-1/HCV合并感染者的HCV基因变化规律。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12例HIV-1感染者的抗-HCV,柱式核酸纯化试剂盒提取血浆中病毒RNA,以PrimeScript? Ⅱ 1st Strand cDNA Synthesis试剂盒进行反转录,并扩增HCV 5’端非编码区(5’UTR)基因,将所获序列与HCV国际标准株进行比较,确定HCV基因型。计算4次采样毒株序列变异的基因离散率并建立进化树。结果 212例HIV-1感染者中抗-HCV阳性157例,155例为静脉药瘾者,2例为异性性接触者。131例成功扩增HCV 5’UTR基因并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3a基因型占30.53%(40/131)、3b基因型占17.56%(23/131)、1a基因型占8.40%(11/131)、1b基因型占42.75%(56/131)、6a基因型占0.76% (1/131)。完成2年随访的38例感染者整体基因同源性为87.5%~99.3%,不同亚型的同源性有差异,同一样本的4次序列的同源性为99.3%~100.0%,变异率为0~0.7%。随着采样时间的推移,组内基因离散率以及与首次采样序列的组间基因离散率呈现依次增大的趋势。新疆地区HIV-1感染者体内的HCV的5’UTR基因平均进化速率为1.62×10-3替换/(位点·年)(95%CI:1.52×10-3~5.38×10-3)。同一研究对象的4次序列之间相似度和同源度最高。结论新疆地区HIV/HCV合并感染率较高,静脉药瘾者高于异性性接触者。HCV以1b亚型为优势流行毒株。
二、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2)贵州省383例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血清标本收集 |
1.3 实验室检查 |
1.3.1 HCV抗体检测 |
1.3.2 HCV RNA病毒载量 |
1.3.3 HCV基因型检测 |
1.3.4 HIV病毒载量 |
1.3.5 CD4+T淋巴细胞计数 |
1.3.6 PLT计数 |
1.4 伦理学审查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HIV/HCV共感染者临床资料 |
2.2 HIV感染者中HCV感染率及基因型分布 |
2.3 不同HCV基因型的HIV/HCV共感染者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的差异 |
2.4 不同临床分期的HIV/HCV共感染者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的差异 |
2.5 HIV/HCV共感染者与单纯HIV感染者HIV病毒载量、CD4+T淋巴细胞计数、PLT计数的差异 |
3 讨论 |
(3)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丙肝的流行病学 |
1.1.1 全球的疾病负担 |
1.1.2 各地区流行状况 |
1.1.3 全球基因型分布 |
1.1.4 传播途径 |
1.1.5 特殊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 |
1.1.6 我国的丙肝流行病学研究 |
1.2 HCV病原学 |
1.3 HCV感染的自然史 |
1.4 丙肝的预防与诊治 |
1.4.1 预防措施 |
1.4.2 实验室检查 |
1.4.3 诊疗及管理 |
1.4.4 抗病毒治疗 |
1.5 防治丙肝面临的挑战 |
1.5.1 WHO的战略目标 |
1.5.2 我国丙肝防治面临的挑战 |
1.5.3 HCV筛查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
1.5.4 HCV筛查策略 |
1.5.5 HCV筛查方法 |
第2章 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研究方法 |
2.2 实验方法 |
2.2.1 HCV抗体的检测 |
2.2.2 主要仪器和试剂 |
2.2.3 统计学分析 |
2.3 研究结果 |
2.3.1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布 |
2.3.2 研究人群的人口学特征 |
2.3.3 不同性别、年龄间HCV抗体阳性率的比较 |
2.3.4 HCV抗体阳性患者年龄分布 |
2.3.5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情况 |
2.3.6 不同地区HCV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变化情况 |
2.3.7 不同科室HCV抗体阳性情况 |
2.3.8 全国丙肝抗体检测情况推算 |
2.3.9 加强医院内丙肝筛查管理建议 |
2.4 讨论 |
第3章 丙肝病毒感染快速筛查方法的效能评价 |
3.1 研究方法 |
3.1.1 总体方案设计 |
3.1.2 研究对象 |
3.1.3 研究步骤 |
3.1.4 主要试剂 |
3.1.5 主要仪器 |
3.2 实验方法 |
3.2.1 考核试剂检测 |
3.2.2 参比试剂1检测 |
3.2.3 血样采集及处理 |
3.2.4 血清样本检测 |
3.2.5 数据收集 |
3.2.6 统计学分析 |
3.3 研究结果 |
3.3.1 受试者分布 |
3.3.2 各中心检测情况 |
3.3.3 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 |
3.3.4 检测结果描述性统计 |
3.3.5 考核试剂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
3.3.6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1的一致性 |
3.3.7 考核试剂与参比试剂2的一致性 |
3.3.8 参比试剂1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
3.3.9 参比试剂2与金标准的一致性 |
3.3.10 自采自测使用方式的适用性 |
3.3.11 病毒学阳性检出率 |
3.3.12 假阴性结果分析 |
3.3.13 低滴度样本分析 |
3.4 讨论 |
第4章 结论 |
第5章 本实验创新点及意义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浙江省4家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资料来源 |
1.2 方法 |
1.3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2.2 就诊者HCV抗体阳性率 |
2.2.1 HCV抗体阳性率的性别年龄分布 |
2.2.2 HCV抗体阳性率的就诊科室分布 |
3 讨论 |
(5)运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的一致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标本要求 |
2.内容与方法 |
2.1 主要仪器与试验原理 |
2.2 试剂组成与保存方法 |
3.质量控制 |
4.统计学分析 |
5.技术路线图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6)贵州地区HC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血清标本收集 |
1.3 HCV基因型检测 |
1.3.1 引物合成 |
1.3.2 HCV RNA提取 |
1.3.3 逆转录巢式PCR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一般资料 |
2.2 HCV基因型和基因亚型 |
2.3 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地区、传播途径中HCV基因型分布的差异 |
2.3.1 不同性别中HCV基因型分布特点 |
2.3.2 不同年龄组中HCV基因型分布特点 |
2.3.3 不同民族中HCV基因型分布特点 |
2.3.4 不同地区中HCV基因型分布特点 |
2.3.5 不同感染途径中HCV基因型分布特点 |
3 讨论 |
(9)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基因型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2.1 提取RNA |
1.2.2 反转录 |
1.2.3 PCR扩增 |
1.2.4 核苷酸测序 |
1.2.5 基因型鉴定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阳性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 |
2.2 基因型检测结果 |
2.3 不同传播途径与HCV基因型的关系 |
3 讨论 |
四、静脉药瘾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病毒性肝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2021年)[J]. 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21(04)
- [2]贵州省383例HIV/HCV共感染者HCV基因分型及临床特征[J]. 王梅,熊华刚,杨智刚,龙海,王艺,谭丽.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10)
- [3]住院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筛查及快速筛查方法的评价[D]. 刘丽莉. 吉林大学, 2020(08)
- [4]浙江省4家综合性医院就诊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 蒋均,潘晓红,杨介者,洪航,许圆圆,王斌,石小俊,叶小红,陈巧明.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20(03)
- [5]运用双抗原夹心ELISA法和间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结果的一致性比较[D]. 秦亚娟.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6]贵州地区HC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特征[J]. 王梅,杨兴林,张流,王军,王艺.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0(02)
- [7]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J]. ChineseSocietyofHepatologyandChineseSocietyofInfectiousDiseases;ChineseMedicalAssociation. 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 2019(06)
- [8]丙型肝炎病毒在海南省汉族人群中的独特生长史[J]. 王姣,刘明,吴彪,高艺,郭晓磊,李晖,袁满琼,林锋,吴涛.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9(11)
- [9]广西地区不同传播途径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与基因型的关系研究[J]. 朱明月,苏明华,江建宁,廖柏明,韦智,陈旭,刘志红,韦麒,滕春玲,何丽霞. 中国全科医学, 2016(29)
- [10]新疆部分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者的丙型肝炎病毒5’端非编码区基因变异分析[J]. 古海尔·肉孜,周素娟,达吾提江·麦麦提,吴尼千,倪明健,李凡,何纳. 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