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情境教学论文_曾祥祝

浅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情境教学论文_曾祥祝

(重庆师范大学,400700)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形式多变的句式,丰富多彩的意象,层层深入的意境,或豪放或婉约的派别,难以言说的情感,自古到今都受到人们的喜爱。人们学习古人的优秀古诗词,既可陶冶情操、增加学识,也可在优秀的古诗词当中感受我国浓厚的历史底蕴,培养民族自豪感。这就决定了古诗词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小学生的古诗词教学?又如何让小学生更好的理解诗词的意境以及作者的情感呢?“情境教学”在小学古诗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古诗词教学;情境教学

一、创设情境,了解背景

古诗词的背景能够大致揭示诗词的主要内容、主要情感,能够把握当时作者写下此首诗歌词的心情,从而更好的具体学习诗歌的内容、手法与情感。而创设情境则是最快让学生清楚明白背景的最好手段。

1.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利用情境导入

情景导入教学法,是一种通过设置具体的、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就置身于某种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之中,促使学生在形象的、直观的氛围中参与课堂教学。教师在课堂开始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同学们先大致的了解诗词背景,入情入境,从而加强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例如:李白的《黄鹅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1],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名曲《送别》,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再由此引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学们易于接受,过渡不突兀,更容易进入课堂中来。

二、创设情境,反复朗读

小学教学古诗词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诗词,热爱古诗词,继承其中的优秀文化。古诗词形式简洁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味,是一种关于韵律的艺术。同学们也需要在朗读中才能的更好理解作品,进入情境,提高文化素养,可见朗读对于学生古诗词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部分。

1.教师朗读,引生入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师可以在学生读之前自己先示范读一遍,让学生感受其情境,且教师示范读必须要有变化,语气的轻重、语调的变化、节奏的快慢把握得要有张有弛,要充满感染力,要声情并茂,既传韵,又传情。每次读的目的要不同,节奏、语感,情感的表达也应不同,或是鲜明对比,或是层层深化,要体现出教师的文化底蕴、语言艺术,竟而唤起学生读的激情。这便是教师教学诗词创设情境让学生初步体验的第一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导学生学习的。教师示范读了一遍,让学生进去到了此情此景中,就需要学生自己朗读,自己感受古诗词的魅力。例如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此首诗是一首五言古体诗,是一首母爱的颂歌,用语明白晓畅,“游子”一词点出诗中的母亲是为将要出远门的孩子缝制衣服,一针一线缝补好的“游子身上衣”,故可知感情应该是沉郁离别,应用低沉平缓的语速来朗读此诗,可以采用2/2/1的节奏停顿,按照音节划分,着重读出韵脚,读出诗歌韵味,也可以采用2/3的节奏停顿,按照语意划分,更好的把握诗歌内容,表情达意,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歌情境,使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气,让教师不仅教书,更是在教书中育人。

三、创设情境,走进意境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只字片语给学生展现诗中情境,只能通过多媒体手段、带领朗读等带学生入情入景。教师在此可以通过播放名家朗读音频再次对学生进行朗读熏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自己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自行在脑海里想象,产生诗词画面,熏陶学生的情操,增强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深入诗词意境,使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渗透并不仅仅只停留在表面,而层层深入,深刻理解把握,让学生学习的每一首古诗都不白学。

考虑到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文化素养尚且不够深厚,自行学习古诗对于小学生来讲仍有较大难度,故学习的古诗大多比较简单易懂,例如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杜甫律诗最高的成就是为律诗的《登高》,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五论此诗,说是“沉深莫测,而精光万丈,力量万钧。通章章法、句法、字法,前无昔人,后无来学。…然此诗自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也。”[3]可见此诗地位极高,但小学没有将此诗编入小学课本便是因为此诗艺术技巧以及意境深远难以为小学生深刻理解,而选取了较为简单的绝句,此诗情感极为萧散自然,利用细腻的景物描写,写出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后者对于教师在教学上更容易设计教学方法,以各种方法使之印象深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营造出符合诗歌内容的情景,让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到每一首古诗的情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去读,去品,才能更好的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真正感受到古诗词的深厚意蕴。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入情入景,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创设意境,让学生们从小感受到古诗词的魅力和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积淀,爱上语文,爱上文化。

参考文献

[1]详见袁行霈《李白诗歌与盛唐文化》,《文学遗产》1986年第1期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3]胡应麟《诗薮•内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版,第95页.

论文作者:曾祥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学古诗词教学之情境教学论文_曾祥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