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芦溪县南坑中心学校 337200
摘要:本文阐述了要加强小学数学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应注重良好的课堂交流环境的创设,教观念的转变需要让交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要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推动教学活动的逐步推进,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拉近,鼓励学生参与交流等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交流能力;培养策略
0 引言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模式也需要进行调整,通过在课堂教学中选择多媒体设备来辅助教学,使得现有的教学活动能够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所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懂得解题思路与技巧。让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之间的交流沟通成为学生实现学习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因素,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1 小学数学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
1.1营造良好的课堂交流环境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需要帮助学生逐步成长,要让教学活动本身能够成为学生打好基础的第一步。因此,小学数学老师想要真正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必须脚踏实地地从创造交流机会、营造交流氛围做起。数学学科的交流机会是因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而定的,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在确定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实际,选取有价值的、能够触发学生交流兴奋点的话题。只有这样,小学数学交流的良好氛围才能真正形成,交流的效果才有了初步保证,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形成才有了实现的可能。比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模拟游乐园多种游乐项目的组合消费甚至是团体消费,创造良好的交流机会,调动学生的交流兴趣,让学生去交流探讨用最少的钱游玩最多的项目的办法。
1.2教学观念的转变需要让交流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随着“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本身已经从以往的教师为主导,走向了学生与教师互相配合这一模式。应该说,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还是很先进的,是适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但是实际上,我们还是会发现许多老师仍然不愿意放手让学生去合作交流。这是为什么呢?通过与这些老师们私下里的交流,我们找到了老师不愿放手让学生交流的真正原因:专门留出一块时间给学生们交流,结果发现他们或是打瞌睡,或是嘀嘀咕咕地讲个不停,交流时间到了才发现学生的学习任务根本就没有完成。这样几次下来,不少老师们就对数学课堂的交流丧失了信心,认为小学数学根本就不具备交流的条件,小学生自制力还比较差,还不适合进行数学交流,因此就把交流的环节给略掉了。那么,小学数学是不是不具备交流的条件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所以,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他们去进行必要的数学交流,强调交流的作用。这样,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形成才有了实现的可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 选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推动教学活动的逐步推进
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合作、研究、交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研究、交流的精神是教学活动中改善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活动教学过程不只是预设计划的执行过程,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还应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从而总结交流来掌握知识,饱尝“梨子”的滋味。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先让学生回顾探寻“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过程,再提出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试着自己发现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重点观察了一个小组的讨论学习:学生需要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来对数的性质进行判断,其中,个位数能被3整除未能发现,之后,有学生发现了“21、24与27”能被3整除,这三个数的个位数无法被3整除,可马上有同学举出反例:31、34、37这三个数的个位是1、4、7,但都不能被3整除!小组讨论再次陷入低谷。同学们在纸上涂着画着,处在思维的困惑之中。这时,有个小男孩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高兴地说:“21、24、27这三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颠倒位置,变成12、42、72,这些数同样能被3整除!”这个发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谓是质的飞跃,为最终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方向。“31、34、37这三个数个位与十位换位后,还是不能被3整除。”有的同学马上补道。沿着这条思路,小组内的其他学生不断举出一些数字,从各个角度加以探索验证,把其中能被3整除的数归结起来看,发现个位数不能作为能被3整除的标志,而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就是把个位和十位数加起来的和必须能被3整除。这样的合作、研究、交流的学习过程可谓一波三折、山重水复。在共同的学习中,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学会怎样与他人合作、研究和交流。
1.3让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拉近,鼓励学生参与交流
数学体现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让数学与生活加强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体验中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从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认识重量”时,可以让学生轮流搬25千克的大米,获得直观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每袋大米25千克,40袋大米就是1000千克,也就是1吨”来想象1吨的重量,并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再通过估算或计算全班学生够不够1吨,进一步丰富对吨的感知,以强化认识。然后结合例题展开教学,让学生学习新知,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究引导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趣的数学王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思考、探究,不仅教给了知识,更关注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
2 结语
总之,小学数学应当认识到数学学习活动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懂得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并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交流作用,创造学生交流的机会,在新媒体时代下多利用学生的团队合作交流能力解决课本中的难题,让学生的交流能力与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实现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艳敏.小学数学交流的意义及培养[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0):175.
[2]庞春进.新媒体时代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6,(12):362.
[3]刘其莲.新媒体时代小学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研究[J].速读(上旬),2016,(6):342.
论文作者:甘永萍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7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6
标签:学生论文; 小学数学论文; 数学论文; 能力论文; 教学活动论文; 个位论文; 个位数论文; 《文化研究》2017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