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桥梁建设过程中的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市政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相关技术以及施工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着的质量问题进行研讨,并结合现阶段市政道路桥梁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旨在为我国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水平的提升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质量控制;策略分析
随着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新型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被应用到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当中,但是其施工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在市政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做好相应的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工作也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点课题。
1、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概述
1.1、基坑开挖阶段施工技术
对于基坑开挖而言,其主要的涉及到的施工技术就是基坑开挖技术、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基坑塌陷处理及加固技术等等。在基坑开挖相关技术应用过程中,应首先对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勘察,然后制定科学合理的基坑开挖方案,其次是对做好相应的安全性检查工作;最后,在实际的基坑开挖过程中,无论是基坑支护还是基坑支持拆除工作,都应在已经经过专业培训且具有相应执业资质的人员的指导下,结合具体施工方案,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以此来保证其安全性,此外,还应做好即可塌陷地区的处理及加固工作,以此来防止更大的安全事故发生[1]。
1.2、道路桥梁土基垫层施工技术分析
现阶段我国的市政道路桥梁路面结构层主要是面层、基层以及垫层三部分组成,在其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面层施工材料主要是以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为主,基层施工材料主要是以水稳性较强的材料为主,而垫层材料则主要是以隔温、隔水性能较好的粗砂、矿渣、碎石等为主。此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还应保证三层材料的厚度,标准规范中明确指出,面层厚度应为28-30cm,基层厚度应为30-80cm,垫层厚度应为10-30cm。只有保证其材料应用及厚度,才能保证其整体质量。
1.3、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分析
道路桥梁伸缩缝施工技术,是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施工技术,其主要作用就是对车辆的荷载差异进行有效的调节。在其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首先是切割伸缩缝,在进行伸缩缝切割时,现阶段较为常用的切割方法为湿法切割和干法切割两种,使用湿法切割应保证各个过程中的水源充足,干法切割时则需要应用鼓风机进行工作,无论是哪一种切割方法,都应使用彩条布或者钢板布来降低粉尘的发生;其次是伸缩缝开槽施工,在进行伸缩缝开槽施工时,主要应对伸缩缝槽体的深度进行严格控制,一般来说,伸缩缝开槽应保证大于13m,此外,在伸缩缝开槽施工过程中,还应保证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桥梁的后续使用性能[2];最后是型钢平直度的校验,主要应做好对于施工现场型钢的检验工作,保证其平直度可以满足施工的具体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道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分析
道路桥梁加固技术作为延长市政路桥使用寿命的重要措施,在提升其应用价值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就现阶段我国的市政道路桥梁发展情况而言,其较为常用的加固技术主要是碳纤维布黏贴法进行道路、桥梁加固,具体方法为:对于桥面、桥体以及混凝土缺陷而言,其主要的加固方法在封缝、灌缝以及混凝土表面进行加固处理,并将碳纤维布粘贴在箱梁底板及腹板外侧。除此之外,更换道桥路面铺装以及伸缩缝,也是现阶段较为常用的一种加固方法。
1.5、其他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分析
在市政道桥施工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施工技术还包括翻模技术与滑模技术。对于滑模技术而言,在其应用过程中,应首先做好整体结构的设计工作,并保证内吊架与墙体以及外吊架的结构稳定;其次设立铺板,在进行铺板设立时,应尽量选择高质量铺板,并在铺设过程中做好相应的绳索固定工作,最后是施工设备的放置,一般来说,应由多名施工人员将千斤顶放置于滑模平台左侧靠近墙体处进行固定。
对于翻模技术而言,其作为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的路桥施工技术,在其应用过程中,应首先做好相应材料选择工作,应尽量选择一些高强抗压、抗腐蚀的材料,其次,在进行混凝土选择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的情况对混凝土进行有效的配置;最后,在进行模板翻升与放置时,应保证模板可以及时的覆盖至桥台,待放置完成后,还应第一时间进行模板整合。
2、市政道路桥梁工程质量控制具体策略
2.1、施工开始前做好相应的勘察测量工作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现场管理人员应做好相关数据的审查和复核工作,一旦发现存在如点位偏差、路线便宜以及尺寸不符等问题,应及时进行整改,以此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及准确性;其次,在开展测量工作时,应严格遵循测量方案以及国家标准规范的具体要求;最后,待测量完成后,应有专业的测量人员对其进行复测,以此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
2.2、制定并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首先,相关施工方案设计人员、现场质量负责人员以及技术负责人员应对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问题,应及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修改;其次,将已经编制好的施工方案送至相应的监理机构进行审查,进一步来发现施工方案中的缺陷或者是质量隐患,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于施工方案的二次优化[3];最后,在技术交底环节,现场技术负责人员应与交接者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使其对整个施工环节进行全面的认知和了解,此外,还应将一些施工过程的注意事项对交接者进行告知,以此来保证施工可以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2.3、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提升施工质量控制水平中较为重要的一项策略,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应首先使用平模将混凝土表面进行磨平处理,然后在混凝土初凝前使用振捣器进行振捣操作,并在振捣过程中配合木模进行抹平;其次,待混凝土收水之后,现场施工人员应进对工程进行二次抹面,抹面完成后,在混凝土表面覆盖潮湿材料,然后进行浇水养护,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完全凝结后,表面依然会存在一些水分,对于防止混凝土裂缝产生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除此之外,整个混凝土的养护处理工作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成的12h内完成,待28d养护期满,完成对于一些缝槽的填充。
2.4、加强对于施工相关设备的维护及管理
在进行施工设备维护及管理过程中,首先应对施工过程中应用到的设备进行详细的登记,并做好相应的设备安排及调整工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设备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快速的解决问题,保证正常的施工进度;其次,做好后期的维护工作,相关设备使用人员及管理人员应提升自身的设备维护意识,并在维护过程中保证其维修的整体水平。
综上,市政道路桥梁工程作为保证国民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在现阶段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较为常用的施工技术有滑模施工技术、伸缩缝施工技术、翻模施工技术、加固施工技术等。只有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做好施工前的勘察测量工作、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加强设备维护与管理、优化施工方案等等,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于现阶段市政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控制,并在此技术上保证整个工程建设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徐东.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J].交通世界,2018(10):126-127.
[2]秦鹏.市政道路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10):302.
[3]李松红.市政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3):146-147.
论文作者:胡祖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3
标签: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桥梁论文; 混凝土论文; 伸缩缝论文; 基坑论文; 工作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