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模式是:先让学生热身,然后教师进行示范,再让学生进行练习,最后进行课堂总结。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仅仅把目光放在培养学生体育技能方面,而不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的学习过程是被动的。“学为中心”讲的就是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来学习。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做到导趣、导思和导练,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地学,从而让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一、学前导趣,激发体育学习热情
在体育学习时初中生通常都会有“前经验”,所以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教师要通过熟知情境的创设把教学内容引入进来。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体育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例如,在对“排球的传球技术”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笔者通过提问题的方式把教学内容引进来。问题是这样的:“你们应该都看过排球比赛,有时解说员会说出这样的话‘2号位做了传球。’这是什么意思呢?”在笔者提出问题后让学生进行讨论,并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排球传球的看法。在上面的案例中,通过结合学生的“前经验”对情境进行创设,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学生带入到学习中,可以更加容易地进行学习,同时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大多数的学习内容引入进来。
二、学中导思,激活体育思维能力
1.创设开放式问题情境,激活体育思维能力。在开展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时,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具有开放性,同时要和教学内容联系到一起,从而使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得到激发。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习效率得到很大的提升。
例如,在对“羽毛球击球技术”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笔者首先通过多媒体对一段比赛录像进行了播放,视频播放的是林丹比赛的场景。在播放完比赛录像之后,笔者提问:“同学们看到了吗,林丹的羽毛球技术非常强,比赛过程中他的几个进攻动作非常到位,这其中使用到的击球技术是什么呢?”因为学生大都很熟悉林丹,所以在回答这一问题时非常积极,并且都做了很到位的思考。有位学生说:“林丹充分观察了对手,其中的一个反手吊打非常漂亮,给对手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另外一位学生说:“在一个回合中,林丹在处理一个左边后场球时使用了反手击高球的技术。这一打法非常漂亮,接下来我也要学习这一技术。”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学生开始主动学习,在鼓励他们思考的同时也使他们的技术得到了提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非常具有开放性,所以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羽毛球击球技术”,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体育学习的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创设对比式问题情境,激活体育思维能力。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很多学生在做一些体育基本动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并通过对比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的体育思维能力得到激发。例如,在教学“背跃式跳高过竿技术”时,笔者找出了三位学生,让他们对此做演示,同时提问剩下的学生:“同学们仔细观察,并说出你们觉得动作最规范的那名学生的名字。”通过观察和分析,学生们大多认为张明的动作最标准,然后笔者又问道:“他们三个过杆的时候,动作有哪里不到位吗?”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都争先恐后地 回答,学生认为其中一名同学因为助跑的步伐缺乏协调性导致过杆没成功,另外一名同学因为跳跃姿势不正确使得竿被他的脚部碰到。然后,笔者开始对学生进行引导:“大家在背跃式跳高时同样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想一想怎么改正这些错误呢?”大家兴致高昂,都对自己的看法进行了表达,并且改正了自己原来在动作上所犯的错误。
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创设了具有对比性的问题情境,进而让学生通过观察同学的演示来对比分析“背跃式跳高过竿”的动作,从而让他们对这部分动作要点有了一定的掌握。
三、学后导练,提升体育运动技能
例如,在开展某次篮球实战练习课时,笔者让学生们加入到一个环节——“大家都来当教练”。笔者对学生进行了分组,男生两组,女生两组,然后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进攻和防守的技巧进行探讨,然后选派5名学生出来比赛,其他学生扮演“教练”的角色。在确定方案之后,学生们便开始了实战练习,十分钟之后可以换人,另外每五分钟能够使用一次技术暂停。在游戏结束时,比分高的一方获得胜利,然后教师对学生们的表现进行总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都很有兴趣,并且积极性非常高,在对比赛方案进行制定时都特别投入:“李明,你好像有点累了,要不换人吧。”在比赛出现拉锯战时,笔者便出现并同时进行指导:“针对现在的状况,同学们要不要对计划做出一些调整呢?”“我们现在比分占优势,接下来防守方面要加强,防止比分被反超。”“比分落后的一组,你们要对计划做出调整吗?”“接下来我们将加强进攻,通过强势进攻把比分追回来,并适当地对三分球战术进行使用。”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引导,让学生进行了充分的思考,使学生的篮球实战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学生对打球的相关技巧也有了一定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篮球能力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初中体育教学要做的是使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在开展初中体育教学时,“导学式”教学法非常实用,通过这一教学方法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主体,从而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可以高效率的进行创新。该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多的是主动的学习,在教师的引导下,体育方面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陈晓帆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学生论文; 体育论文; 情境论文; 这一论文; 教师论文; 笔者论文; 学生们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4月总第30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