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各地建筑市场得到较快的发展,各种工程事故的出现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建筑管理逐渐被重视。对工程质量的监管也越来越严,这就要求无论是建筑设计还是施工方法都要进行一定程度的革新。人们要求的提高,要求建筑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建筑管理的认识与投入。加强建筑管理可以提升对工程项目的监督力度,提升施工企业的服务水平与相关部门的监督作用,促进工程质量的稳步提高,对国内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管理;工程质量;监管;措施分析
引言:近年来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是如火如荼,在大兴土木,建筑层出不穷的同时,工程质量管理乃至建筑管理的理念逐渐被提上议程。随着建筑层数的不断增加,设计结构的推陈出新,建筑工程面临着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一旦不能达到妥善解决可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后果。加强对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的监管,规范相关环节,可以提升建筑项目的安全性,规范施工作业方式。建立健全完善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可以使建筑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落实工程质量的相关规定,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性。
一、建筑管理中工程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工程质量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活动,目的是提升与保证工程的质量,主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手段与方法,在质量管理体系下实现切实可行的管理。工程质量作为工程项目安全性的决定性因素,质量管理的是否能有效的开展,受到来自工程建设周期、工程项目概算、工程使用范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附加要求有多少,只有建立在质量合格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工程项目顺利的实施与竣工,才能尽早实现项目的使用价值。国外建筑管理体系发展较早,工程质量管理措施也比较完善,相关的监督手段更是实现了高新技术与各种学科的结合,可以满足全方位的工程质量监管要求。
建筑管理中广义的工程质量监管作为建筑整个实施过程的管理活动,包含了工程项目的决策、勘测、设计、预算、施工与结算等环节。一般来说工程质量管理以工程项目的施工环节为主,在质量管理的实施中如何采用经济手段,在质量达到要求的前提下,利用科学手段合理的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是当前主要研究方向。工程质量监管要求在质量问题的出现过程中进行预防与排除,实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全过程质量改善。结合目前现状国内工程质量监管目前存在很多薄弱环节,需要进行改善,才能确保建筑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国内工程质量监管的现状
1.工程质量管理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国内建筑行业发展迅速,各种建筑项目层出不穷,工程质量监管制度的逐渐难以满足建筑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监管体系与制度的落后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程质量监管的顺利实施。相关制度规定的片面性与模糊性导致了工程质量监管的不确定性,许多工程质量出现在施工阶段,而施工阶段涉及面较广,施工工艺与组织比较复杂,这就导致了许多工程质量监管手段难以满足要求,难以有针对性的开展监管活动。国内经济发展较快,相关质量管理制度的缺失必定会引起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应不断更新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2.监管人员的数量不足与服务监督意识薄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国内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地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普及,导致相关从业人才的短缺,作为工程之间监管的稀缺人才-工程监理,更是存在大量的人才缺口。工程质量监管人员作为工程质量的直接参与者,不仅行为容易受自身情绪的左右,自身质量服务意识还影响了工程质量监管的效果。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往往促使监管人员心存侥幸,对自身知识水平的提高意识也相应的不足,这就直接影响了监管措施的有效执行,从而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
3.工程质量监管的责任落实有限。建筑工程的涉及面较广,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施工单位的组织结构也多样化,这对工程质量监管的责任落实来说难度较大。一旦出现工程质量,容易出现各部门或组织之间责任的互相推脱,这跟各部门之间的职责混淆与执行错乱有很大关系。这种现状如果得不到改善,对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开展来说是很大的阻碍,不利于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4.投资方或建设单位造成的负面效应。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资本不断的涌入,建设单位或投资方的权利也相应的提高。由于各种项目投资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建设单位或多或少的存在质量监管权利。然而最擅长工程管理的是施工单位,因此建设单位可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负面影响,导致工程质量的下降。建设单位如果对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施工方进行私下更改,没有经专业机构评审,就很容易引起工程质量的下降,导致工程矛盾、延期等问题的出现。
三、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
1.创新工程质量监管的方式方法。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程度的普及,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采用信息化的质量监管模式,可以实现监管的动态化与先进技术的普及性。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引进先进的监管技术,可以提升工程质量监管的效率与有效性,保证工程质量监管手段的科学化。
2.提高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工程之间监管人员作为工程质量的直接监督者,直接决定了工程质量的验收工作。因此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培训与再教育,提升监管人员的质量意识,结合工程事故事例与工程实际情况,对监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监管人员的责任意识,降低人为因素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此外针对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合理安排监管任务或设立多阶段监管目标,可以有效的提升工程质量监管人员的从业意识,约束其责任的落实。
3.建立工程质量监管的预警机制。工程质量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出现,因此有必要建立针对工程质量的预警机制。采取质量预警加及时处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的所在,将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极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对这些环节采取重点审查,建立事故预防处理的体系,可以将质量问题的影响降到最低。完善的工程质量预警机制可以发现早期的安全隐患,此时对质量问题进行解决可以降低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成本投入,还能避免质量问题的严重化。
4.更新工程质量监管理念。传统的建筑管理中涉及的工程质量监管手段比较落后,形成的质量监督文件的有效性也十分有限。因此要适应工程项目的不断发展,就应该不断创新,在原有的检测手段基础上,引进先进的监管措施,提高工程质量的监管效果。这要求建设单位放弃一定的干预权利,将对工程的质量管理权限转移到专业的工程监理人员身上,使工程质量的监管工作变得更加专业化与现代化;工程质量的监管环节要结合当地的施工环境、市场因素、政策导向与地区差异,实现因地制宜,提高工程质量监管的适应性;采用工程质量监管大数据系统,可以将工程质量问题集中化,实现问题分析的实时性与处理的快速化。
四、结束语
工程建筑的复杂性导致了工程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难度,在实际的建筑管理中落实质量监管工作,就应不断完善工程质量监管体系。有了制度支持就可以在制度层面规范相关人员的监管活动,使各种组织活动做到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段钢磊,栾金伟;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的相关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
[2]张林;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相关措施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1)。
[3]肖红卫;建筑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监督的措施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7(25)。
论文作者:陈小汪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工程质量论文; 建筑论文; 工程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质量论文; 人员论文; 建设单位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