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分析龙俊杰论文_龙俊杰

常德市第一中医院 湖南常德 415000

【摘 要】目的:对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并观察2组患者的心率、心律失常次数、tQRS波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心率、心律失常次数、tQRS波等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其总好转概率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胺碘酮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率、心律失常次数 及tQRS波相关指标,还可提高其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实施。

【关键词】利多卡因;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为临床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致残率高及病程发展快等特点[1],心肌梗死患者常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其连续性室性早搏为主要临床表现,如不予以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故此,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我院将2013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见下:

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为(54.65±2.02)岁,平均病程为(3.25±0.58)年。其中依据心脏功能予以分级,包括14例I级患者,11例II级患者,10例III级患者,5例IV级患者。

观察组:男性:女性=22:18,平均年龄为(55.05±2.11)岁,平均病程为(3.11±0.52)年。其中依据心脏功能予以分级,包括13例I级患者,11例II级患者,9例III级患者,7例IV级患者。

2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方法:给予患者利多卡因静脉注射进行治疗,依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控制首次剂量为1.5毫克/千克,于首次剂量静脉注射后再给予静脉泵入治疗,其速率控制在2毫克每分钟。如心律失常症状于10分钟后无显著改变时,再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注射(剂量为1.5毫克/千克)。

观察组方法[2]:给予患者静脉推注胺碘酮,维持推注时间在10分钟以上,依据患者的个人情况,控制首次剂量在3毫克/千克。于首次剂量推注后给予静脉泵入治疗(1毫克/分钟),静脉滴注6小时后减少其剂量,控制在0.5毫克/分钟。注:一天最大使用量为1000毫克。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2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心律失常次数、tQRS波等指标及临床疗效[3]。

1.3.2疗效判定标准

我院以患者的室性早搏情况判定患者的临床疗效,以总好转概率表示,精分为显效,好转及无效三个维度,具体如下:

显效:患者在治疗后的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消失次数≥90.00%;

好转:50.00%<患者在治疗后的室性早搏次数较治疗前消失次数<90.00%;

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数据均采用SPSS17.0 for window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患者的心率、心律失常次数、tQRS波等指标为计量资料,使用(X)均数±(S)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患者的临床疗效为计数指标,用%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卡方检验,当数据对比存在p<0.05时,为2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观察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心律失常次数、tQRS波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观察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总好转率优于对照组,P<0.05,具体见下:

观察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显效25例,好转13例,无效2例,其总好转概率为95.00%;

对照组心肌梗死并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中显效、好转及无效各为18例,12例及10例,其总好转概率为75.00%。

3 讨论

室性心律失常为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以室性早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为常见病因,其tQRS波群>0.12s,T波及ST段与QRS呈相反方向等心电图异常特征。室性期前收缩之后有停歇现象发生,其第二心音于室性期收缩时强度呈减弱状,因此第一心音更为明显,其颈静脉出现较大的a波,以此来鉴别早搏性室性心律失常。临床中常给予胺碘酮或利多卡因进行治疗,我科以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获得良好疗效。

利多卡因,酰胺类局麻药,也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该药物是通过对心肌细胞内钾离子外流产生促进作用,从而抑制心肌的自律性,通过对缺血心肌组织产生作用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相关报道指出,利多卡因作为酰胺类局麻药,对于改善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并不显著,本文再结合患者在接受利多卡因治疗后的心率、心律失常次数、tQRS波等各项指标及临床疗效等数据,得出利多卡因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存在缺陷。

胺碘酮为III类抗心律失常药,可对心肌组织的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进行延长,从而消除折返激动,不仅如此,该药物还可对心肌与心房传导纤维的Na+的内流产生强效抑制,从而在降低传导速度对动作电位高度、膜电位(静息)不产生影响的情况下稳定患者心率,恢复tQRS波正常值;相关研究表明,胺碘酮可扩张患者冠脉及周围血管,从而增大冠脉流量,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耗氧量。以此平稳患者的心率,改善tQRS波,减少室性早搏率,从而提高其临床疗效[4]。

观察组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心律失常次数、tQRS波等指标分别为(70.25±2.10)次/分、(900.67±9.22)次及(0.068±0.015)s均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了胺碘酮可通过降低窦房结自律性,降低其传导速度从而平稳患者的心率,减少其心律失常次数,延长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改善tQRS波。观察组患者的总好转概率为95.00%,优于对照组,进一步说明了胺碘酮在治疗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王莹.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价值与效果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1):21-23.

[2]王庆.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5,8(3):36-37.

[3]徐国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3):28-29.

[4]高阿妮.胺碘酮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研究[J].当代医学,2015,21(28):133-134.

论文作者:龙俊杰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9

标签:;  ;  ;  ;  ;  ;  ;  ;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对比分析龙俊杰论文_龙俊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