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中寻求突破——《二氧化硫》教学设计与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传统论文,二氧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教学重点,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二氧化硫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对提高人类生命质量的重要意义。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作为主体,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感受实验观察、分析和推理的基本方法和操作要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方法,激发兴趣,体验快乐。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了解酸雨形成的原因、危害和防治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硫性质的演示探究实验,提高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探究的能力。
(2)通过分析二氧化硫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利与弊,学习分析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地层现化学问题,体验信息技术对化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
(2)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珍爱家园——做地球的主人。
三、教学过程
[引言]今天我们先从身边的环境问题说起。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中国承诺要把奥运会办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那么,衡量北京空气质量指标有哪几项?
生: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
〈投影〉北京空气质量日报。
[问题情境]师: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分别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生:可吸入颗粒物增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二氧化硫会产生酸雨.
[讲述]今天我们共同认识二氧化硫。先来看一段投影,了解二氧化硫的产生和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投影〉向学生展现被酸雨侵蚀过的而且面目全非的草原、森林的图片。
(意图:让学生感受二氧化硫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提问]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是通过什么途径产生的?
生:二氧化硫是由含硫燃料的燃烧及某些金属矿物的冶炼等途径产生的,可形成酸雨。
师:酸雨的危害很大,能直接破坏农作物、森林、草原,使土壤、湖泊酸化,还会加速建筑物、桥梁、工业设备、运输工具及电信电缆的腐蚀。
[讲述]既然二氧化硫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产生如此大的危害,我们就要设法了解它的性质,从而治理它。
(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讲述]这是一瓶二氧化硫气体,请大家观察,请一位同学来闻一下它的气味。
生:五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师:下面我往这瓶气体中加入一些水,注意观察,说明了什么?
生:矿泉水瓶被压瘪了,说明了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录像〉“不法商贩用二氧化硫使黄色银耳变白”的相关报道。
[提问]请同学们根据酸雨的形成和录像,预测它可能有哪些化学性质?
要求从以下三个方面讨论:
1.从物质的组成类别分析。
2.从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的角度分析。
3.从二氧化硫能使黄色银耳变白的现象分析。
(意图: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交流讨论]生1:从物质类别及组成分析,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应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生2:从化合价角度看硫为“+4”价,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生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这里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小针筒数支(贮有二氧化硫)、酸性溶液、品红溶液、蒸馏水、pH试纸、试管、试管夹、酒精灯等,请同学们设计实验,验证以上得出的结论。
(意图:用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提问]:二氧化硫溶于水,有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怎么证明?
[设计实验1]学生用贮有二氧化硫的针筒抽取一定体积的水并振荡。
观察气体体积变化,测定所得溶液的pH。
生:气体体积变小,溶液的pH<7。
生:品红褪色。
(演示)取褪色后的品红溶液加热,又出现什么现象?
生:溶液又恢复成红色。
品红溶液被二氧化硫漂白,因此溶液褪色。其漂白的原理是由于它能与某些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这种无色物质在高温下容易分解而使有色物质恢复原来的颜色。
[提问]以前我们学习过的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哪些?它们的漂白原理一样吗?
生:具有漂白性。
师:本身是一种强氧化剂,它们将有机色质内部的“生色团”破坏掉而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这种漂白是彻底的,不可逆的。另外,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一些有色物质而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
[思考题]
1.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颜色发生什么变化?
2.往品红溶液中通入某种气体后品红褪色,能否通过简单实验证明,通入的气体是还是?
(意图: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和用刚学到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以致用的能力。)
生1: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颜色变红。
生2:取褪色后的溶液少量,加热,如溶液恢复成红色,则证明通入的气体为,反之为。
[小结]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原有颜色,所以我们经常使用品红溶液来检验的存在,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另外,能使溴水、氯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具有还原性的缘故。
[总结]总结全课内容。
[课后作业]通过网上探索等方法,完成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硫酸型酸雨的防治。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引入部分从身边的环境出发,通过图片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较好的联系了生活实际,让学生参与教学,引入巧妙,创设的新情景激活了课堂,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动机。整节课以实验探究为手段,引导学生探究,步步设疑,层层深入,处处铺垫,环环相扣,过渡自然,一气呵成,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学科思维能力。实验的创新设计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污染,使学生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在教学中注重及时巩固知识,给学生提出开放性的思考题,让学生真正学以致用,课后作业引导学生用网络检索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有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总结和反思自己对课堂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
标签:二氧化硫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