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当阳市人民医院外五科 湖北 当阳 4441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HS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骨关节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缓解患者的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干预;骨关节疾病;临床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262-01
骨关节疾病在临床上属于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临床治疗中患者需要多次进行手术治疗,长期卧床休息,因此,提高了患者关节功能的退化的几率,容易出现很多并发症,所以临床治疗后需要及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关节疾病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以下是具体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患有骨关节疾病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关节疾病的诊断标准,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精神障碍、严重器官功能衰竭以及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6.9±2.7)岁,观察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4~77岁,平均年龄(57.2±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分析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患者进行心理、饮食护理以及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上针对性护理干预,包括:
(1)体位护理:术前,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舒适正确的体位,术后指导患者半卧位或平卧位,患者患部髋屈曲角度为450,患肢外展300,给患者放置厚枕或外展架,使患者保持中立位,防止内收,病床安装防护栏,保证患者安全。
(2)功能训练:术后短时间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术后1d可进行简单床上锻炼,指导患者活动,包括腿部肌肉收缩练习、踝关节屈曲运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每天2次,每次10min。术后第5d可下床活动,刚开始借助助行器行走,每天3次,每次10min。
(3)并发症护理: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切口情况,妥善固定引流管,及时更换敷料,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执行。术后6h给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防止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给患者止血、凝血药物控制,每天给患者下肢按摩,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每天给患者身体擦洗,翻身,按摩,防止压疮。指导患者正确咳痰,减少呼吸道感染,防止坠积性肺炎。
1.3 评价指标
采用膝关节评分(HSS)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情况,包括疼痛、活动度、屈曲畸形、稳定性、功能以及肌力,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膝关节恢复越好。观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记录相关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文中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HSS评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并发症发生率计数资料采用%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若P<0.05表示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HSS评分
两组患者护理前HS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观察组患者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压疮4例,肺部感染2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骨关节疾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骨科疾病,发病率较高[1],患者的骨关节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临床上采用手术治疗,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息,但是预后效果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针对性护理干预是一种以患者的身体状况为中心[2],对患者的生活、运动以及康复等多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促进患者骨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术后患者的骨关节的活动恢复是最为重要的,需要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及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协助锻炼,及早使患者的骨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80例骨关节疾病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前HSS评分没有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骨关节疾病的患者术后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骨关节功能的恢复。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0%,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骨关节疾病的患者可以减少压疮、下肢静脉血栓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恢复。
综上所述,骨关节疾病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疾病,缓解患者的疼痛,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培双,潘文丽.护理干预对骨关节结核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6,14(16):358.
[2]余咏娟.针对性护理干预在骨关节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医药前沿,2015,5(35):290.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论文作者:陈晓容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1
标签:患者论文; 骨关节论文; 疾病论文; 并发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针对性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