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国际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互联网(Internet)的问世是计算机应用进入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20世纪末人类社会的一个重大创新发展。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它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的特性,在国际关系领域,给当今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影响。
一、互联网的特点
互联网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这种结合创造了远远大于这两个领域简单叠加的新领域,成为人类信息流通的一种新工具,把人类社会带入了数字化时代。互联网与18世纪的蒸汽机、19世纪的电气技术一样,都具有划时代的性质。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冲破传统地域界限的新的活动空间,人们在这个网络空间里逐渐形成新的生活方式、社会规范和思想意识,并创造出新的网络文化,这种被网络改造了的新的社会形态,就是“网络社会”。当今互联网以开放、共享、多向、交互为特点,向全球各个角落以几何级数扩张,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重塑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文化形态。它之所以能够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就在于它具有以下特点:
(一)容量无限。互联网使信息资源无限扩大。世界上发生的各类信息几乎都能及时进入网络并以光速传播,人们可以在任何时候选择获取任何网上的信息,下载各种资源。
(二)传播双向。网络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使得人们由被动的受众转变成为可以自主选择获取新闻的消费者,从而彻底地改变了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关系。网络媒体的传播不仅是面向大众的“大众传播”,也是“个性传播”。网络用户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或索取信息,而且还可以提供或处理信息,实现角色置换,成为新的传播者。
(三)空前开放和相对平等。一旦各类信息进入网络,那么,所有与网络连接的人们只要拥有简单的上网设备,就都可以上网获取信息。因此,网络社会真正实现了用户人人平等,信息人人共享。
(四)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网络不仅可以传播文字、静态的画面、动态的图像,还可以传输实时的声音,可以说是集广播、电视和报纸的功能于一身。
(五)扩张速度无与伦比。根据传播学的定义,一种媒体必须达到5000万人的使用标准才会被称之为大众传播,为实现这个标准,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而互联网仅用了5年。著名的网上书店亚马逊,从卖第一张唱片到成为世界最大的唱片销售商只用了4个月;传统书店实现同样的目标所用时间,有案可查的是48年。到2000年7月,中国网民达到1700万,而在1998年这个数字不过100多万。(注:德国《法兰克福汇报》,2000年8月12日。)
(六)网络信息易被操纵。在网上,任何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信息发布源,任何别有用心的个人或者组织都可以出于种种目的在网络上制造假新闻、发布假消息,歪曲事实进行宣传,在互联网上操纵信息。如此一来,在网络上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就真正成为沙里淘金、大海捞针,而如何判断一则信息的真伪更是难上加难。由于互联网具有便于信息快速传播的特点,因此,它既利于真实信息的传播,也给别有用心的人造谣惑众以可乘之机,从而给社会带来不稳定。
二、互联网的发展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在由互联网编织而成的数字化空间里,人们利用网络这种新的媒介相互联系,逐渐形成新的行为方式、思想意识和社会规范,进而引起全球政治、经济和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巨大变革,在国际关系领域更是如此。
(一)延伸了“国家主权”概念,同时又使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受到削弱。所谓国家主权,是指一个国家在其领土上排除任何外国权力,享有充分的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在国际交往领域不受任何外国权力的支配。在这个互联网普及的时代,国家主权的概念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在网络空间的“虚拟社会”中,数字经济每时每刻都在为社会创造着财富,传播着思想。“信息主权”成为国家主权概念中的重要内容,从而扩大了国家主权的外延,使之不仅囊括了原来意义上的陆地、海洋和领空,而且还扩展到了肉眼看不见的网络信息领域。如何维护本国的信息主权,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新课题。网络的发展使跨国公司如虎添翼,在经济上有利于它更快更好地壮大自己,在政治上则有利于它与其它非政府组织一起成为和民族国家并行的国际主体。可以说,在网络时代,全球意识超越主权和民族意识的进程明显加快。在网络社会,任何独立的个人在网上都是对等的主体,他们不分地界,不分时区,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受其母国的制约,他们使用着性能差不多的计算机和上网设备,使用着来自美国微软公司的操作系统,操持着以英语为主流的语言彼此交流,并且正在逐步形成类似的生活习惯和趋同的价值观念。长此下去,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会淡化,国家的界限随之模糊,政府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对这些“网民”的控制力下降,国家权力被削弱成为不可避免。同时,由于目前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应用软件被极少数国家和地区垄断,大部分国家在网络技术的软硬件上对于技术垄断国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在制订网络运行规则上更是位卑言轻,受制于人,其国家主权因而弱化。另一方面,网络时代也使各国间相互渗透和依存增强,一国的国内政策,很快会波及开来,影响到其它国家,所以国家主权的部分国际化甚至丧失已在许多国家成为事实。
(二)使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的影响扩大,对政府构成了挑战。互联网的普及可以使一个国家的政府随时置于大众和其它国家政府、非政府组织的监督之下,它的内政与外交的透明度越来越高,受到的牵制和约束也随之增大。网络以其虚拟化的特性,将世界各地的不同利益群体重新细划,并将他们不分地域地最大限度地联结在一起。网民们甚至可以组成自己的“网上政党”或“虚拟集团”,甚至有人计划在网上建立“虚拟国家”和“虚拟政府”。首先,当前的互联网已经成为各个利益集团(包括非政府组织)在民众中扩大影响力,向政府施压的主要舆论宣传工具之一。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就认为,互联网是采取新的罢工形式和进行群众抗议活动的有发展前途的舞台。他说:“互联网不仅是经济全球化和建立世界新秩序的手段,也可能成为颠覆新秩序的有力武器。”(注:俄罗斯《生意人报》,2000年5月23日。)甚至就连一些恐怖组织也成为网络的积极使用者,或以此为论坛,来换取更多的国际同情和支持,或将它作为通讯联络工具进行串联沟通。而值得关注的是,个人也成为网络上平等的主体之一,许多个人开办的网站已经拥有了数额巨大的用户,影响力难以估量。其次,互联网的出现削弱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能力。互联网出现之前,即使是在号称“新闻舆论自由”的西方国家,信息在传统媒体上的传播也是受到国家的严格管制和监视的,普通民众平常所接受的实际上是有导向的、受过筛选的信息。而在网络世界中,用户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信息,既有经过加工处理的,也有来自第一线,未经任何处理加工的。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联入了互联网,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力随着网络的发展必然呈下降趋势。
(三)经济的网络化加剧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冲击着整个国际格局。国际格局,从根本上讲,就是世界主要国家和国家集团通过综合国力竞争对比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力量态势。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发达国家凭借技术手段在国际间大搞技术垄断、技术殖民和技术霸权,发展中国家地位进一步下降。首先,网络经济的出现使得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标准开始出现变化。信息技术是继工业革命之后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信息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这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和未来发展的潜力。其次,全球网络经济的发展加剧了国际经济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按照常规,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全球贫富差距、促进经济普遍增长、广泛提高生活水平,实现人类的共同繁荣。但是截至到目前,情况并未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而是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美国网络技术起步早、普及广、获益最大。欧洲、日本正在努力追赶美国,发展前景看好。但是,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创新来创造价值的“新经济”到目前为止依然是一种“富国的特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迄今仍处在“信息贫困”之中,被“数码鸿沟”分隔在另一边,最终有可能进一步被排斥到全球经济的边缘。在全世界已经上网的3.32亿人当中,非洲不到1%;在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不到5%。(注:“‘数字鸿沟’能够弥合吗”,《参考消息》,2000年8月16日。)联合国秘书处称,发达国家占全世界人口的比例只有16%,但是上网的人数却占全球的90%。(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1999》。)在世界最贫穷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地区,只有0.3%的人口有机会接触到互联网,是与互联网连接程度最低的地区。人口才500万的芬兰拥有的互联网接入线路的数目超过了整个拉丁美洲,美国纽约的互联网接入线路超过了整个非洲大陆(注:埃菲社华盛顿2000年4月13日西文电报道。)。随着电子商务的普及应用,网络本身当然会继续以加速度发展,但它也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重新分配着人间有限的财富,把不发达国家和穷人继续推向艰难的境地。国际劳工组织最新发布的报告指出,因为缺乏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信息时代已经处于更加落后的状态,穷国与富国之间的“数字差距”正在日益扩大。
(四)网络犯罪呈国际化趋势。首先,网络的发展为电脑病毒在国际间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在网络普及前,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软盘,而现在,病毒通过网络很快就可在全球传播开来。今年5月4日,一种来自菲律宾的名为“爱虫”的电脑病毒两天就已侵袭全球约4500万台电脑,造成26.1亿美元损失,最后损失可能高达100亿美元。(注:《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5月8日。)其次,网络大规模投入应用后不久,就成了黑客的天堂。今年2月7日至9日,美国雅虎、亚马逊、电子港湾等8大网站遭到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黑客袭击,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美元。据统计,全世界现有约20多万个黑客网站,专门负责研究开发和传播各种最新的黑客技巧,每当一种新的袭击手段产生,一周内便可传遍世界。再次,一些恐怖主义分子也在利用网络。他们在加强宣传攻势,使活动国际化的同时,利用从网络上获得的知识和信息来改进他们的武器和装备;他们还与黑客勾结,袭击电脑网络,制造社会恐慌。另外,网络已经成为色情行业的“新天地”。网上的色情网站多不胜数,夹杂着色情信息的电子邮件通过网络四处传播,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危害,对青少年的危害尤其严重。其它形式的网络犯罪也越来越多。就拿当前最热门的话题电子商务来说,利用网络进行商业诈骗目前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头疼的一个问题。仅法国1999年就发生了2500多起网上欺诈活动。(注:法国《巴黎人报》,2000年5月15日。)
(五)互联网成为信息强权推行全球霸权主义的有力工具。借助网络技术,哲学、宗教、文化、艺术、道德等等意识形态加速了在全球的流动,它给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和迅捷的信息交流渠道。但是,东西方经济基础的差别,造成了信息资源占有上的差别,进而造成信息流通的不对称。当前,美国利用网络控制信息的能力,已成为国际关系中一个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当前最为突出的表现是,西方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利用网络大肆传播渗透。美国是国际网络中心,拥有全球一半以上的上网人口和3/4的电子商务。网络相关产品中的绝大部分也来自美国,美式英语是通用的网络语言,85%以上的网站使用英文。网上传播的也都是美式商业文化和价值观念,其它国家的传统文化面临被同化、被湮灭的危险,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正在成为难题。世界文化的丰富性将受到严重的挑战。网络强化了以西方为中心的意识,使文化的全球化实际上变成了西方化。在网络中的“按国际惯例办事”,实际上是按西方国家的“规则”行事。当然,文化扩张由来已久,西方国家以信息传播的形式,向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渗透,早就被称为“无硝烟的战争”。在网络迅速发展的支撑下,这场战争将愈演愈烈。美国的企图是:让身处世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可以很方便地进入美国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使网络变为向全世界展示美国的窗口。美国将自己制定的网络标准推广为全球标准,利用网络向世界全天候、全方位推销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克林顿今年3月8日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演讲时称,在新世界,自由将通过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传播。他特别指出:“在过去一年里,中国的互联网网址增加了3倍以上,从200万增加到900万,今年预计这个数字将超过2000万,我们知道互联网使美国发生的巨大变化。我们已经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我们可以想象它可能使中国发生的变化。”(注:《纽约时报》,2000年3月9日。)美国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小布什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互联网以在其它国家发展的那种方式进入中国,那么自由将迅速地在那片土地上站稳脚跟。”(注:法新社2000年2月13日电。)
从世界范围来看,发展中国家缺乏向世界其他各国清楚地阐明自己国内事务的渠道。很多发展中国家虽有自己的新闻机构,但很少能把国内信息传到国外。国外得到的关于它们的消息多来自西方国家。并且,由于互联网作为跨文化传播最有效的媒介这一点没有被充分认识,发展中国家目前没能充分利用互联网传递自己的声音,帮助自己获得国际社会的广泛理解。
在当今世界,信息是一种决定性的战略资源,需要在国际范围内交流,但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信息过分依赖潜藏着危险:经济和文化资源得不到很好保护,信息自主权受到严重侵害。对多数国家的人民而言,失去对本土文化的保护的结果是失去保护自己经济和社会稳定的最大屏障。面对来势汹涌的外来文化的侵略,如何保护本土文化,维持世界的多元文化,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六)利用网络进行的信息战已经成为战争的新形式。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指出,电子网络战已成为美基础设施的最大威胁,美国将出台一系列防范措施(注:“作为战争最新战场的因特网”,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1999年12月9日。)。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为一方,以南联盟和一些反战黑客为另外一方,爆发了一场网络信息战。所谓信息战就是利用电脑网络系统获取敌方情报,破坏敌方系统,提高己方的军事和情报能力。主要有几大特点:(1)以联入网络的计算机为武器;(2)打击的目标是更加致命的决策和指挥系统;(3)既可以作为常规战争的辅助作战手段,也可以兵不血刃,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4)为各类间谍情报活动提供了新的方式。预计在21世纪初的十几年,世界各主要国家都将在以计算机网络、移动电话和电子邮件为代表的信息高速公路上抢占“制网权”、“制信息权”,通过网络来控制和左右信息。这种全新的对抗可能以信息技术领域的科技革命成果为基础挑起新一轮军备竞赛,使“信息战”成为战争的新形式。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作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更多的还是积极的,这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流和主要方向。值得一提的是,网络的发展为广大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例如,印度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开辟了一条新的发展道路,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一直是印度经济的增长点,使印度有可能成为第一个依赖信息技术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电脑软件业产值产均增长率在50%以上,预计今年底将达到57亿美元,占印度GDP增长部分的1/4,其中出口39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10%。印度全国软件和服务公司联合会最近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的产值将达到87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占500亿美元,占印度出口总额的33%,可创造220万个就业机会。印经济学家S·巴拉说:“80年代是亚洲‘虎国’的时代,90年代是中国的时代,而信息技术革命将使这个十年期成为印度的时代。”(注:美国《商业周刊》,2000年3月6日。)印度的初步成功使许多发展中国家感到振奋。
在国际关系领域,网络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值得我们研究和思索的问题,如网络的发展对传统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冲击;信息与网络安全;如何围绕网络进行国际合作与外交斗争;国家信息主权问题;网络的出现与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国际间的网络规则的制订问题;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网络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等等。这一切都有待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