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国家自古以“礼仪之邦”著称,礼仪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发展历史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荀子说“国无礼而不宁,事无礼而不成,人无礼而不生”;《论语》中也写道“不学礼,无以立”。可见,礼仪教育对于一个人非常重要。
初中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一环,而我们的语文学科,是传授中华优秀文化的最重要载体。然而,由于语文课本中礼仪的知识零星分布于个篇课文之中,加之教师专业化程度以及重视程度不足,在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严重缺失,甚至成为了盲区。所以,语文教学中必须重视礼仪教育,并将礼仪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
一、传统文明礼仪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处境
当前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在“知识性”、“实战性”,更加重视的是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忽视了“人文性”。传统的礼仪教育现代社会背景下存在诸多现实的问题。
语文教材中传统礼仪的内容,大部分都零散的分布在各年级的不同课文篇目中,部分语文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应试知识的传授上,忽视了自己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加之自身专业受限,对课本中的礼仪知识挖掘不深入。比如《出师表》中对“先帝”的解释为“指刘备”。为什么前面有个“先”字,部分老师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先”是一种敬称,表示已经死去。如果学生不了解,当说到“先父”、“先母”时,便不知道什么意思了。语文教材展示内容十分丰富,有些知识容易被忽略,如果教师自身专业性不足,没有注意挖掘教材中的传统礼仪知识,没有引导学生关注并适当拓展,就很容易造成礼仪教育的缺失。
教师是学生的“标杆”,是学生的模仿对象。教师的专业性不足,学生便缺失了学习的仿效者和引导者,导致他们学习礼仪知识的意识淡薄,没有注意到教材中渗透的文明礼仪知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礼仪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尴尬处境,究其根本原因是作为课堂教学主导的教师将语文课程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对立起来了。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礼仪教育策略探索
1.目标指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礼仪知识。语文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如果教师能围绕核心教学目标,把礼仪教育渗透进入教学过程,就能实现“大语文”的目标。例如,在鲁教版(五四制)初中语文《陈太丘与友期》,根据初一的学生特点,他们已经初步具备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我们可以设定“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老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学生比较容易找出“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两句原文,归纳出“诚信”和“礼貌”两个方面的主题。关于“礼貌”,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文章中表示有礼貌的词语,如“君”、“家君”、“尊君”。然后顺势引出古代的称谓礼仪,分为谦称、敬称和贱称三类,对每一类举出相应的例子,然后让学生把这些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在文章最后,友人下车想拉元方的手,但是“元方入门不顾”,友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元方的这种行为是否“失礼”?学生可以自由讨论,教师可以从友人和元方的身上反思自身行为,并谈谈人际交往的礼仪。
2.身正为范,在以身作则中增强礼仪修养。传统礼仪文化教育的渗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语文教师的教学行为。语文老师要主动学习传统礼仪文化知识,自觉将传统礼仪文化教育渗透到到语文教学中。
《荀子·修身》中讲“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无礼何以正身?无师,吾安知礼之为是也?”没有老师的示范性,学生就不知道什么是礼。教师身份中强调“身正为范”,教师对于学生的礼仪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欲立人者先立己,欲达人者先自达。”在传统礼仪教育中,更加重视教师的示范性。试想一下,如果老师都经常口吐“脏字”,在课堂上不尊重学生,讽刺、挖苦学生,又能如何要求教出来的学生彬彬有礼?学校中常遇到的情况是:大量老师抱怨现在学生素质低,见到老师不问好。殊不知,很多老师见到学生的时候也是爱答不理。如果老师能做好学生的示范,主动和学生打招呼,用笑容和语言回应学生的问好,日后再遇到,学生也一定会十分愿意和老师打招呼,也会慢慢懂得尊师重道。总之,教师要用自身的礼仪素养,潜移默化中影响身边的学生,在以身作则中增强学生礼仪修养。
3.知行合一,让学生在真实实践中感受传统礼仪。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传播文明礼仪知识,不能生硬地灌输和强制学习。语文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认真了解渗透到语文课文中的中华文明礼仪精髓,也要在实践中自觉感受传统礼仪。如在《金色花》的教学中,我布置学生课下为自己的母亲设计一张圣诞节卡片。很多孩子把对母亲的爱设计成一张张匠心的卡片,优美的文字配上暖心的话,让传统的尊老敬贤礼仪得到了传承。在具体的教学中,也可以采用多种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渗透文明礼仪。比如,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课前“小故事”时间,让学生讲讲“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礼仪故事,交流故事里面的传统礼仪知识。
中学语文中包含着宝贵的传统礼仪文化,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文明礼仪传承观念,将无形的礼仪教育精髓渗透到日常的教育工作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维维 何宇 《关于中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礼仪教学的分析研究》。
[2]毕亚飞 《传统礼仪文化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论文作者:林霖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3
标签:礼仪论文; 学生论文; 传统论文; 教师论文; 知识论文; 教学中论文; 语文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5月总第30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