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艺术欣赏#183;课程类型评介”研究_艺术论文

小学“美术欣赏#183;评述课型”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术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目的要求

欣赏·评述教学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一部分,其教学目的与美术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是一致的,具有美术教学的共性。通过欣赏·评述教学,向学生传授浅显的美术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造型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爱国主义情感和良好的品德、意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形象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与美术教学其他课型比较,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又具有它的独特性。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是以小学生为主体,美术作品为客体,教师为桥梁,使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性质特点

欣赏·评述教学是让学生揭示美术作品的涵义,或理解作者主观上想表现的东西,以及对作品的主观感受。人的感官是美的世界向美的感受的“窗口”。欣赏·评述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美术作品以不同的形式展示在学生的面前,调动他们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想象,从而获得知识。欣赏·评述教学不仅仅教学生技能技巧,而是包含技能技巧在内的、涉及更为广泛的美术文化,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学生通过美术作品在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同时,还受到作者所表现的思想、情感的感染与影响,并引起共鸣和对生活的感悟,从而产生自我教育的内化作用,使欣赏·评述教学达到寓理于情、以情动人的教育作用。但不同年龄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都不同,年龄越大他们所接触的事物越广,对作品理解越透彻。不同年级有不同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所以欣赏·评述的教学要求都不同。低年级:要求学生欣赏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只要求对作品的内容作认知与想象的评述。中年级:要求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要求对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作品的内涵作口头或书面的简单评述。高年级:要求学生欣赏古今中外的美术作品,要求对作品的内容、形式以及作品的内涵作口头或书面的详细评述。

三、小学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基本原则

1.情感性

欣赏·评述教学与学生个性发展紧密相连,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感受,勇于提出创新的见解。教师要在教学中发挥模范作用,用自己创新精神和情感去感染和调动学生,并充分运用激励评价的手段,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全情投入到欣赏·评述教学中。

2.主体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相互协调的过程,其中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艺术审美愿望、兴趣以及表现能力是活动开展的根本动力。主体性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中确立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的思想,切实唤起学生的艺术审美激情,使他们主动投入艺术教育活动,真正成为艺术教育活动的主人。

3.活动性

活动性是主体性的具体体现,是学生积极、能动地获得艺术审美的过程,它具有知与行、身体动作与心理感受有机联系的特征。活动性原则充分体现了美术教学的特殊规律,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审美意识的发展、艺术情感的满足和升华都是在艺术实践活动中实现的。离开了具体的、活生生的艺术活动,美术教学的一切目标都成为一句空话。因此要把活动性原则贯穿欣赏·评述教学的全过程。

4.开放性

开放性原则是指教学组织形式采用个人自学与小组讨论、合作的活动形式进行,以动态的分组教学与静态的班级教学结合的形式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交叉参与活动的自由空间。开放性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思维见解、情感体现、意志欲望、行为方式等得到尊重并引发他们积极进取和自由探索。另一方面是指问题设计和讨论中保持开放状态,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5.观察、对比原则

观察、对比是认识世界和学习的开端,是思维活动参与的知觉过程,它总是与思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观察、对比,使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做到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边观察,边思考边想象,使之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通过观察、对比,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四、欣赏·评述教学的基本结构

欣赏,评述教学是以学生的认识过程为基础的,其基本结构图示如下:

欣赏·评述教学是以美术作品为物质基础的,没有美术作品就没有学生的感性认识,就没有欣赏·评述教学,所以欣赏的程序以教师展示美术作品开始,教师不同的展示方式与重点、难点相结合,调动学生不同的感官,达到激趣,乐学的效果。教师的作品展示可以一件作品在黑板作静态的长时间展示,这有利于学生作具体深入的分析;可以多件作品在电脑里以动态的方式展示给学生看,这有利于学生的视野开拓,对不同作品作横向分析。

教师根据作品向学生提出问题(问题要有针对性),使学生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观察,讨论。学生带着问题观察作品,进行深入对比、综合分析,使学生调动了所有的经验、知识、记忆、想象。小组讨论是一种集体性的发散思维方法,主要是利用集体的思考,互相激励,发生连锁反应,引导得出创造性的结论,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使学生达到集思广益的作用。

通过教师答疑解释,学生更加理性地对作品进行分析,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创作能力得到飞跃的提高,使学生与教师达到互动的效果。

标签:;  ;  ;  ;  

小学“艺术欣赏#183;课程类型评介”研究_艺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