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中的实践智慧及其当代价值
邹志鹏
[摘 要]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其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了现实。马克思、恩格斯在这篇文章中考察了世界历史的形成、阶级斗争的社会作用以及唯物史观的丰富内涵,揭示了《共产党宣言》在历史、现实和哲学三重维度中蕴含的实践智慧。实践智慧,是以实践的观点认识和改造世界,体现无产阶级及全人类价值目标的理论与现实统一的智慧。三重维度的实践智慧是《共产党宣言》留给后世的精神宝藏,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复兴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 实践智慧 唯物史观 工人阶级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走向科学的伟大著作,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的新局面。其之所以能将社会主义从一个空想的理论变为真正指导工人运动的纲领,与这部著作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实践智慧有着重要的关系。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在马克思看来,哲学不是“密涅瓦夜晚起飞的猫头鹰”,而是“迎接人类光明的高卢雄鸡”,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客观物质性活动。而智慧,产生并运用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是哲学的应有之义。关于实践智慧,孙正聿先生就曾做过一个精彩阐述:实践智慧“是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对待人与世界关系的智慧,是实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智慧,也就是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智慧。”① 孙正聿:《毛泽东的“实践智慧”的辩证法—重读〈实践论〉〈矛盾论〉》,《哲学研究》,2015年第3期。 实践智慧联结着认识世界与变革世界,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现实、规律和价值相统一的智慧。杨国荣教授指出:“概略而言,实践智慧以观念的形式内在于人并作用于实践过程,其中既凝结着体现价值取向的德性,又包含关于世界与人自身的知识经验,二者同时又融合于人的现实能力。”① 杨国荣:《论实践智慧》,《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共产党宣言》正文及其七篇序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以改造世界和人类解放为价值指向在分析世界历史、工人运动及社会各种经济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它的产生、内容及作用都蕴含着丰富的实践智慧,不管是从历史、现实还是哲学维度都能发现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个价值目标。
一、历史维度的实践智慧
历史维度的实践智慧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以实践的观点分析“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主体实践活动的作用、规律和价值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从宏观角度分析资产阶级的产生和世界市场时发现,“世界历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世界史,而是整个人类社会逐渐走向“统一”的历史。在世界历史形成的过程中,工人阶级是重要的实践力量,在推动着人类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他们也客观地分析了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作用,肯定其在反对封建势力与推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产生等斗争实践方面的积极性。
世界历史得益于世界市场的形成。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不是自我意识、宇宙精神或者某个形而上学的怪影的某种纯粹的抽象行动,而是完全物质的,可以通过经验证明的行动,每个过着实际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个人都可以证明这种行动。”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9、404、405页。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经过长期的实践,生产力得到了突破性发展的结果。随着交通技术的发展,欧洲人在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得世界的普遍交往变得可能,商品市场因此得到迅速扩大,直接诱发了欧洲的商业革命。随着资本向工业的大量涌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迅速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殖民地的开发使得商品市场进一步膨胀,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了欧洲国家的商品输出目的地和原料的来源地。为了满足资本的逐利性,欧洲国家相继爆发工业革命,大机器大工业成了主要的生产方式,世界市场的供应—消费循环周期越来越短、规模越来越大,整个世界都主动或被动地卷入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轨道。19世纪中叶,世界进入了新的工业时代,轮船、铁路、电气等新技术和方式得到巨大发展,资本重新获得了活力。
交通和联系是世界市场的重要因素,但生产力一直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封建时代就已经有了贯通地中海、红海、印度洋到中国的贸易通道,却未能开辟出世界市场。而工业革命后的世界市场的形成却让一切国家和民族都卷进了世界性的体系。正如《共产党宣言》所指出的:“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存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9、404、405页。 所谓世界性,就是世界由各自独立走向统一,“各自独立的、几乎只有同盟关系的、各有不同利益、不同法律、不同政府、不同关税的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9、404、405页。 这种世界性的发展逐渐打破地区间的孤立,使得每个国家和个人的生活都依赖于这个世界。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历史就越来越大程度上成了“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正是在《共产党宣言》这种世界历史的维度下阐述,才使其蕴含如此巨大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销售成本的增加以及销售收入的降低都将导致企业毛利率的下降,米奥会展2016年较2015年度平均销售单价上涨14.79%,而平均单位销售成本上涨30.69%,其中单位宣传推广成本上涨136.98%;2017年较2016年度平均销售单价下降1.23%,同期平均单位销售成本上涨3.14%,单位宣传推广成本下降0.60%。由此可见,宣传推广成本的增加也是导致境外自办展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因素。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是对《共产党宣言》中历史维度的实践智慧的继承,是对西方边缘结构和依附理论的超越。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依赖于各国合作完成。而西方资产阶级始终将自己立于中心位置,一切从自身出发,毫不顾及他国的正当利益,迫使他国依附于自己,“使东方从属于西方”,给我们今天的南北问题埋下了深深的隐患,并因此引发更为严重的东西和平问题① 李小姗:《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之〈共产党宣言〉》,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第374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秉承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发扬民主,发展生产,支持广大发展中国家参与到国际秩序的治理中来,让世界各国都享有时代发展的成果,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平等地享受生存权和发展权,唯有此,无产阶级和世界人民的解放才有了基础。
《共产党宣言》哲学维度的实践智慧,还表现在自我批判之中。序言多是《共产党宣言》一个显著的特点,《共产党宣言》全文两万五千余字,序言即占了一万多字。正如高放先生所言:“我从未见过任何一本经典名著有原作者自己写的这么多篇序言。”③ 高放:《开启真理宝库的七把钥匙》,《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共产党宣言》发表后,马克思、恩格斯觉得革命形势发生很大变化,一些表述已经明显不符合现实需要了,但他们觉得《共产党宣言》作为一个历史文件,已经不合适再加以修改了,所以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具体实践情况的变化对相关内容进行了适度调整和说明,写下了多篇序言。这本身就是自我批判的表现,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教条主义地坚持自己多年前写下的全部内容,而是不断结合时代精神,修正其思想以符合实际情况。1882年俄文版序言就在《共产党宣言》发表30年后对俄国和美国的新情况做出了补充和说明,指出俄国公社也有可能作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诚然,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是贯穿《共产党宣言》的科学原理,始终有其生命力,但是七篇序言也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孤立静止地看待经典著作,而是一切以具体实践为出发点,因时而变,与时俱进。正如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所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2、380、9页。 《共产党宣言》中革命性的一般原理直至今天都还是完全正确的真理,但更重要的是要用这些伟大的真理来指导实践,改变世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恩格斯明白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才可能真正改变世界,无产阶级专政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正因如此,七篇序言的字里行间蕴含着马克思、恩格斯的自我批判精神,他们通过自我革新和自我扬弃来保持科学的延续性。
《共产党宣言》的实践智慧当然也少不了对资产阶级及各种“社会主义”的批判。《共产党宣言》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中,首先揭示了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然后考察了资产阶级的产生与作用,最后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资产阶级虽然曾经在反对封建主义、发展生产力方面起到过非常革命的作用,但其无法克服自身内在的基本矛盾,难改压迫工人阶级的本性,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在面对形形色色的非科学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干扰和攻击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毫不留情地予以批判,和它们划清了界限。封建的社会主义,只是企图利用工人阶级来反对资产阶级,它们的真正的目的是维护封建贵族统治。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摇摆于资本家和工人之间,它们的社会主义既反对资产阶级对他们的剥削,同时也不愿意真正解放无产者。而德国的社会主义只是停留在小市民的夸夸其谈之中。保守的或者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部分资产阶级希望做出调整来解决社会的弊病,但是他们并不希望使这个社会革命化和瓦解,只是表现出为工人谋利的样子。空想社会主义则受限于历史时代,无法认识到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并且拒绝一切政治行动,而是企图通过小型的、示范的实验来引导社会,最终必然分崩离析,走向失败。
二、现实维度的实践智慧
同样的,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工具反过来也是反对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的武器,而且资本主义社会还产生了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工人阶级。《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除非是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3页。 。然而,变革了生产工具和生产关系,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上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慢慢走向死亡。即使想要将旧的生产方式原封不动的永远保持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和永远的不安定的时代背景却不允许生产力自步固封。同样,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诞生的、越来越众多的无产阶级也只有不断地进行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才能摆脱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社会日益增长的财富并没有使工人的生活状况得到提升,反而让工人日益贫困,“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再不能把自己阶级的生存条件当做支配一切的规律强加于社会了。”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2、380、9页。 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上,用历史事实和规律论证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
此外,阶级斗争必然会带来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和无产阶级专政。工业和机器的发展越来越挤压工人们的生存空间,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越来越有恃无恐,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越来越激烈。“资产阶级无意中造成而又无力抵抗的工业进步,使工人通过结社而达到的革命联合代替了他们由于竞争而造成的分散状态。”③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0、412、413、406页。 无产者们要想维护自身的利益,必然走向联合。共产党就是始终代表工人利益并旨在谋求无产阶级专政的政党。《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同其他阶级政党不同的地方只有: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0、412、413、406页。 《共产党宣言》始终从社会生产的实践出发,来考察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生产的实践水平决定了阶级斗争的水平,每一种生产实践水平都产生一种社会经济关系,每一种社会经济关系都产生一种社会形态,不同的社会形态存在着不同的阶级斗争。奴隶社会产生奴隶主与奴隶的斗争,封建社会产生封建主与农民的斗争,资本社会产生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斗争必然会带来联合,新事物的联合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从图4可看出,萃取相比对铷、钾的萃取率有显著的影响,随着萃取相比的增大,铷、钾的萃取率都是逐渐增加。当萃取相比VO/VA>3时,铷的萃取率增加趋缓;而此时,钾的萃取率有较大的增长趋势。当萃取相比VO/VA>4时,钾的萃取率增加趋势变得平缓。铷钾分离系数随着萃取相比的增加逐渐减小,当萃取相比VO/VA>3时,铷钾分离系数降低明显。当萃取相比VO/VA=3时,有机相有较高的萃铷能力,且钾的萃取率较低,铷钾分离系数较大。因此,选择萃取相比为VO/VA=3。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革命的运动可以推动生产实践的发展。和奴隶制、封建制等旧有的生产方式相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具有巨大的革命性,推动生产实践活动向前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未消除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的发展暂时掩盖了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存在的弊端。随着自由竞争和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弊端日益显现,经济危机频繁爆发,“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0、412、413、406页。 显然,资产阶级无法自我克服这种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成为生产实践发展的桎梏了。《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无意识且无法阻挡的生产实践的发展,使工人联合起来,资产阶级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脚基也被挖走了。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经济上,无产阶级受资产者的剥削,资本家花在工人身上的花销,只能维持其和家庭的简单延续;政治上,工人也受资本家压迫,受其奴役和监视,毫无权利可言;精神上,资本家将工人个性磨灭掉,工人对他们来说只是生产工具,是赚钱的资本,性别和年龄是毫无意义的。剥削、压迫、奴役等种种苦难造成了最革命的阶级—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是工业化后的直接产物,是最富革命性的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共产党宣言》用其鲜明的语言向世界宣告了共产党人的宗旨和意图,指出了阶级斗争的科学路径,指明了革命的光明前途。在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工人不再受剥削,生产不再受束缚,社会的一切因素都尽可能地和谐共生,每个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代替阻碍生产实践发展的、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如此,生产实践和阶级斗争的实践交互作用,辩证推进,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就变得不可避免了。
三、哲学维度的实践智慧
哲学维度的实践智慧是马克思、恩格斯将改造世界的实践观点对世界的理论,与解释世界的思想理论对世界的改造,在哲学上的体现。其体现在《共产党宣言》中主要表现为唯物史观和批判精神。恩格斯曾指出,1848年前的德国社会主义有两个派别,即纯粹工人运动和黑格尔哲学解体而产生的理论运动。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则标志两个派别的融合,是新的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德国工人运动结合的产物。其实,马克思、恩格斯很早就转向了共产主义的研究道路,并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过阐述相关思想的文章,然而此时的理论还不具有哲学维度的实践论证。经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和发展,唯物史观终于成熟。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这一世界观,首先在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中问世。”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383页。 马克思、恩格斯在不断地批判和扬弃中分析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思想理论,终于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得《共产党宣言》具有了哲学维度的实践智慧。
唯物史观是贯穿《共产党宣言》始终的基本思想和核心原理。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是人类一切历史发展的基础。通过物质生产和社会实践,资产阶级锻造出反对封建主义的武器。正如《资本论》所指出的,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机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蒸汽和机器的发展,引发了工业生产的革命。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实践的大踏步前进,带来的是整个社会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不断的变革和不安定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特点。生产实践的发展迫使着资产阶级不断地去挑战和破坏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诗般的关系,用贸易自由去取代特权与垄断,用金钱去抹除迷信和令人敬畏的虚假面纱。
《共产党宣言》在现实维度的实践智慧主要体现为阶级斗争。马克思、恩格斯以改造世界的实践关切和解放全人类的价值关切分析了阶级斗争的必要性、发展规律以及斗争实践与生产实践的辩证关系。人类历史从产生阶级以来就一直处于阶级对立之中。《共产党宣言》第一章的首句便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00、412、413、406页。 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重要内涵之一,马克思、恩格斯详尽地分析了各个历史时代的阶级斗争状况。在他们看来,阶级斗争的方式时而隐蔽,时而公开,有时候甚至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很多特殊的阶层,阶层之间因共同利益而统一在阶级之中,最终也会因为利益的对立,待到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而演化成新的阶级斗争。马克思曾在致约·魏德迈的信中,对其阶级斗争学说进行过精辟的阐述,马克思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②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8页。 马克思补充的第一点说明,阶级斗争的实践和生产实践是密不可分的。阶级是生产力和私有制发展的产物,所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贯穿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阶级斗争的社会根源。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一直存在,社会基本矛盾一直在,因此阶级斗争一刻都没有停止过。
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说过,“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12、380、9页。 ,并在《共产党宣言》中反复强调其重要性。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精神充斥着对自我的批判、对其他“社会主义”的批判、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工人阶级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实践力量。《共产党宣言》开篇便讲到共产主义是一个“幽灵”,被反动势力围剿,并且无处不在,以至于“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9、413、402、405页。 。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中分析共产主义时指出其之所以被众多势力围剿,正是因为欧洲反动势力害怕共产主义产生的影响力。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社会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欧洲大地相继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爆发了里昂工人起义等诸多工人运动,无产阶级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政治舞台越来越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了。虽然世界历史是在资产阶级推动的生产力和世界交往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是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是以资本增殖和雇佣劳动为核心的,工人阶级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直接实践主体,他们创造的财富被资产阶级掠夺一空。因此,他们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终也必然充当着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掘墓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他们将这些实践力量团结成一个政党—共产党,并宣告这个政党最近的实践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9、413、402、405页。 “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③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85页。 ,无产阶级所追求的共产主义是建立在世界历史基础之上的超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一种实践方式。
马克思、恩格斯还非常重视历史实践主体的主观能动性研究。《共产党宣言》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9、413、402、405页。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否定资产阶级在世界历史形成中的作用。1883年德文版序言进一步阐释,每一历史时代都会产生其时代的社会结构,资产阶级是时代发展的结果,其既是经济概念,又是一个政治概念。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世界贸易、工业和交通的发展等经济条件的变化滋生了工业生产和大规模雇佣劳动的产生,然而封建势力却在不断阻碍资本主义及其生产方式的发展,而资产阶级便在反对封建势力的斗争过程中诞生。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否认作为实践主体之一的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正如《共产党宣言》也曾表达过,资产阶级曾有过非常革命的历史意义。马克思、恩格斯非常重视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他们强调资产阶级在开创世界历史中产生了巨大作用。首先,资产阶级推动科技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他们发明并推动的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发送,化肥的应用……资产阶级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得到飞速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也不得不感慨:“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⑤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99、413、402、405页。 其次,资产阶级也在反对封建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产阶级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变化,使得一切社会状况都处在不停的动荡之中。资产阶级要求更加民主、平等和自由的社会环境,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社会关系都在动荡中消解,新的社会制度在各个领域取得胜利。
四、《共产党宣言》实践智慧的当代价值
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①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4、419页。 。毋庸置疑,《共产党宣言》对中国也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毛泽东就非常肯定《共产党宣言》的历史作用,他曾在斯诺的采访中谈到:“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② 《毛泽东自述》,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5页。 《共产党宣言》便是其中一本。刘少奇更是直言看完《共产党宣言》后才决定的入党。邓小平也曾说过:“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③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82页。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余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深远的变化,国际局势亦是沧海桑田。正如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中指出的:“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一切都需要仔细研读、灵活运用和适度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智慧来应对新时代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新矛盾。
在法治化“最后一公里”被打通后,金山区司法局借助全区近千家党建服务站点,向基层群众普及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培养法治理念,形成法治风尚,使法治信仰浸润基层,使群众渐渐养成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推动了基层治理的法治化。
(一)吸收历史维度的实践智慧,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共产党宣言》发表170余年来,世界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冷战结束以来,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一骑绝尘,在很多领域都拥有绝对优势。与此同时,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国家也不甘落后,快速崛起,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正在逐渐形成;在经济方面,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越来越密切和细化,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推进;在文化方面,文化多样化的特征非常明显,随着世界的联通越来越紧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碰撞日趋频繁,文明的多元可以为创新和繁荣提供契机,但也容易使文明冲突增多,战争和冲突的风险越来越大;在社会方面,随着网络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容易认识到外部世界。经过对比,人们发现,不同人、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种种不公平现象更是屡屡发生,社会矛盾越积越多。总而言之,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生产力在飞速发展,一切社会状况都处在不断变动之中,世界历史也在不断深化,人类越来越需要齐心协力应对各种世界性的挑战。《共产党宣言》指出:“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④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384、419页。 当今世界很多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问题了,诸如自由贸易、全球生态等问题,越来越需要各国人民共商解决。所以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就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⑤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第58~59页。
(二)吸收现实维度的实践智慧,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阶级斗争的目的就是维护无产阶级的权益,虽然在当今世界阶级斗争已经不居于主要地位,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依然是社会主义及其政党的本质要求。《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学术著作,而是世界上第一个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同盟的纲领,唯物史观是贯穿全文的线索。马克思主义政党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在创造历史的过程中具有非常大的主动性,发展社会主义需要依靠人民群众的实践完成的。当然,生产实践也是为人民群众的解放服务的,实践的成果最终也是要由人民共享的。
以患者用药效果为依据进行疗效评定。显效:患者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且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超过20 mmHg;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收缩压、舒张压下降幅度在10~19 mmHg间;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血压指标均未出现有效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与廖仲结婚前,买房时,我选择了大家公认的完美方案:买在公公婆婆居住的小区,中间隔着6栋房子,看不到彼此,但能以最快的速度出现在彼此家中。我心想,这样一来,以后蹭饭、照顾孩子、照应老人都方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在理论层面上,习近平就非常重视人民的中心地位。无论是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还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还是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都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初心等思想。在政治领域,习近平强调权利属于人民。习近平上任总书记后,多次强调群众路线的重要性,中央政治局随后便审议通过了“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把权力的笼子越扎越牢,牢牢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在经济民生领域,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年习近平到湖南考察时又提出“精准扶贫”,其坦言自己有过相当长的农民经历,他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尤其牵挂困难群众。几乎在每个春节前,习近平总是要到最基层的农村去看看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农民生活水平始终是习近平关心的重点领域,由于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巨大投入,2013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连续保持高速增长,并且预计到2020年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②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22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民群众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③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5页。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共产党宣言》现实维度的实践智慧,为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了价值引领。
(三)吸收哲学维度的实践智慧,辩证地看待成就与挑战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理论和实践是贯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一组矛盾,只有吸收《共产党宣言》中与时俱进的实践智慧,才能时刻自我批判,建设一个坚强政党,真正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时代取得更大成功。
1.3.3 疗效判定 (1)痊愈标准:受损频率听阀重新回到患病前水平,或达到健耳水平,或恢复为正常;(2)显效标准:受损频率听力均值提升超过30 dB;(3)有效标准:受损频率听力均值提升15~30 dB;(4)无效标准:受损频率听力均值改善为15 dB以下。显效率为痊愈和显效患者合计数量与总入组数之比;有效率为痊愈、显效与有效三者患者合计数量同总入组数之比。
2017年,四川粮食产量3498.4万吨,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66%,粮食总产量排名也从2003年仅次于山东和河南的第3位下降到2017年的7位,2011-2016年四川粮食产量在全国的排名也不理想,同时四川人均粮食产量0.42吨,人均排名仅为16名。这意味着,四川粮食生产处于全面下降之中。2006年-2017年期间,全国粮食累计增长率为24.1%,而四川粮食累积增长率为22.3%,由此可见,四川粮食累计增幅大幅低于全国水平。(见表1)
在对待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历史成就,中国共产党没有盲目自信和洋洋得意,习近平在论述改革开放前后历史的时候有过一段经典概括。他指出,不能用改革开放后取得的伟大成就来否定新中国到改革开放前的实践探索,“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①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2页。 在面对外部世界的挑战时,中国共产党也没有消极被动地应对。目前,面对美国单方面发动的贸易战,我们没有屈服于美国强大的压力,而是宣布以相应的措施回应其无理制裁,以战止战。并且,中国的对外开放并没有被其打乱节奏,而是按部就班地稳步向前推进。习近平指出:“40年来,中国人民始终敞开胸襟、拥抱世界,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成功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转折,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了中国贡献。”② 习近平:《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4月11日,第1版。 中国并没有以怨报怨,而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欢迎世界各国搭乘中国经济发展的便车,与世界共享发展的成果。
《共产党宣言》中的实践智慧还被吸收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任,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自我批判的精神状态。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共产党宣言》实践智慧在执政党建设上的体现。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宣布“全面从严治党”,采取高压反腐,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实现伟大事业,必须建设伟大工程”。习近平一再强调我们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关键时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民族复兴的目标。伟大梦想绝不会轻轻松松能实现的,为此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以大无畏的精神和破釜沉舟的勇气打破既得利益集团,扫清民族复兴的障碍。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200年诞辰时说过:“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③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9页。 《共产党宣言》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著作,但它蕴含着的丰富的实践智慧,它不仅透过历史找到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而且以人类解放为使命,给予现实斗争以指导纲领。《共产党宣言》中历史、现实和哲学三个维度的实践智慧为我们新时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中图分类号] A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3575(2019)02-0050-09
作者简介: 邹志鹏,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广东广州 510631
【责任编辑 杨 中】
标签:《共产党宣言》论文; 实践智慧论文; 唯物史观论文; 工人阶级论文;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